一种促进冬小春马铃薯高产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617840发布日期:2019-09-06 22:12阅读:55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马铃薯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促进冬小春马铃薯高产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冬小春马铃薯产业已成为云南省中低海拔冬作的重要经济产业。而加工型品种如大西洋、云薯304等在冬作区产量不高导致农民收入降低,限制了原料及加工业的发展。云薯304为优质富锌薯片加工型品种,云薯902和云薯506为黄皮黄肉和白皮白肉的鲜食品种,但是云薯304和云薯902为主茎和分枝少的(茎型)地上部不繁茂品种,云薯506为地上部非常繁茂的(叶型)品种,这两种类型的品种云薯304和云薯902是由于地上部少(即源少),导致产量不高,而云薯506是由于地上部过旺,导致地下部产量不高。因此,有效调节地上部营养生长和地下部块茎生长,促进地上部影响更有效的向地下部转移,以较低的环境代价获得块茎高产,提高大薯率,是冬小春马铃薯提质增效的重要环节。

马铃薯种薯由于不同芽位打破休眠时间以及发芽能力显著不同,导致马铃薯出苗不整齐,弱苗比例高。

冬小春作区为了获得高产,一般采用一炮轰的施肥方式,且施肥量很高,但对于云薯304和云薯902等苗势较弱的品种,会导致前期养分过剩流失,后期养分不足,地上部分生长不足限制产量的提高。对于云薯506等植株繁茂的品种,往往造成营养过剩导致地上部分徒长,块茎生长发育延迟,采用腐殖酸螯合肥料使肥料养分缓释到土壤中和苗期增施n肥,可以有效调控土壤养分供给,避免后期脱肥。采用更安全绿色的生长调节物质,有效调节地上部和地下部的营养物质比例,以及地上部营养物质向地下块茎转移,对冬作马铃薯产量形成至关重要。

因此,基于现有技术还存在的问题:马铃薯出苗不整齐,弱苗比例高;一炮轰的施肥方式以及速效肥料,养分流失快,后期脱肥严重;加工或鲜食型新品种由于地上部生物量不足或过旺,导致产量不高。同时现有采用的生长调节物质,对环境和后茬作物产生不良影响。因而,冬小春马铃薯高产高效绿色的种植方法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生产实践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在于提供一种高产高效绿色的促进冬小春马铃薯高产的种植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促进冬小春马铃薯高产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马铃薯品种选择:云薯304,云薯902,云薯506;

(2)种薯催芽:选用脱毒马铃薯种薯一级种及以上质量种薯,在播种前30-40天,将种薯装在内有塑料膜的袋子中,放在光线较暗的房间里用薄被或草帘盖起,催芽至芽长0.3-0.5cm;

(3)种薯处理:播前2-3天切块,切块用的刀具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3-5分钟再切,保证每个薯块上有1-2个芽,每个薯块质量为15-25g,将顶芽和侧芽分类放置,将屁股芽丢掉,如果侧芽芽长还达不到0.3-0.5cm,将切过顶芽的种薯继续重复步骤(2),芽长达到要求后再切,将切好的芽阴凉处晾干,然后用木霉菌进行喷雾处理马铃薯种薯,喷雾器不能使用过杀菌剂,处理以后晾晒1-2天,之后进行播种;

(4)确定播期:冬作马铃薯播期确定在11月上旬,早春作马铃薯播期在12月中下旬;

(5)土壤处理:在播种前7-10天,对土壤进行渗水或雨后,地晾干后旋耕细耙起垄,垄高30-40cm;

(6)种薯带芽播种:采用大垄双行的种植方式,垄宽为100cm,沟宽20cm,株距20-30cm;下种深度为12cm-15cm,将分类后的同类种薯芽朝上切面朝下放置在播种沟或播种穴里;底肥亩用量为100-120kg/亩,有机肥1000kg/亩;

(7)覆膜:选用幅宽80cm,厚0.005mm的白色地膜,膜上间隔均匀覆土;

(8)18天左右开始放苗,以免烫伤;

(9)马铃薯地上部分营养生长调节:在马铃薯株高10-15cm时,采用速效氮提苗促进地上部生长;

(10)马铃薯地下部分块茎生长调节:株高在45-55cm时或在马铃薯现蕾后3-5天,喷施40%丙环唑微乳剂,根据长势喷1-2次,株高控制在50-60cm;

(11)马铃薯疫病防治:根据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预报晚疫病发病指数,进行晚疫病防控;

(12)收获:冬作一般在3月中下旬,地上部发黄干枯时收获;春作一般在4月底5月初,地上部发黄干枯时收获;

进一步的,步骤(1)中,在500-1600m海拔的冬小春作区,选择加工型新品种云薯304,鲜食型新品种云薯902和云薯506。

进一步的,步骤(2)中,种薯催芽处理时,室温保持在18-25度。

进一步的,步骤(3)中木霉菌浓度为300-400倍液。

进一步的,步骤(6)中底肥为腐殖酸螯合肥料n:p:k=16:16:16和n:p:k=16:6:28按1:1进行混合。

进一步的,步骤(6)中,播种后有机肥盖在种薯上,种薯放在离螯合肥料2-3cm处,并在种薯位置穴施木霉菌1kg/亩。

进一步的,步骤(9)中,速效氮的用量为亩施15-20kg尿素,其中云薯506不施用速效氮。

进一步的,步骤(10)喷施40%丙环唑微乳剂500-1500倍液,亩用量为30-90ml。

进一步的,云薯304和云薯902用1000-1500倍液,云薯506用500-800倍液。

进一步的,步骤(11)中晚疫病防控的具体方法为将木霉复合菌粉剂二次稀释300-400倍,所述木霉复合菌粉剂为绿色木霉、哈茨木霉、长枝木霉、枯草芽孢杆菌复配而成,搅匀,充分溶解,喷施2-3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采用分批次催芽并将不同芽位的芽分类播种,丢弃屁股芽,有利于马铃薯出苗整齐、苗壮,使马铃薯出苗整齐、苗壮,能有效调节地上部营养生长和地下部块茎生长,促进地上部影响更有效的向地下部转移,以较低的环境代价获得块茎高产,克服目前一些加工型品种如云薯304、鲜食型品种如云薯902马铃薯苗势较弱产量低和鲜食型品种如云薯506苗势过旺产量低等缺点,采用一种新型的缓释n和速效n提苗技术,在块茎膨大期根据长势采用一种新型绿色生态的生长调节剂,结合生态防控疫病的措施,促进地上部营养向块茎转移,是一种绿色生态无残留的高产高效防控调节措施。本发明使马铃薯产量显著提高,有效增加薯农收入的一种种植技术,适合在西南中低海拔区推广应用,使用本发明的种植方法,云薯304平均产量可达4.5吨/亩以上,云薯902平均产量可达4.7吨/亩以上,云薯506平均产量可达5.3吨/亩以上,远远高于目前云薯304的产量3649kg/亩和云薯902的产量2189kg/亩(玉溪),3553.4kg/亩(盈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促进冬小春马铃薯高产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马铃薯品种选择:在500-1600m海拔的冬小春作区,选择加工型品种云薯304;

(2)种薯催芽:选用脱毒马铃薯种薯一级种及以上质量种薯,在播种前30天,将种薯装在内有塑料膜的袋子中,放在光线较暗的房间里用薄被或草帘盖起,室温保持在18度,催芽至芽长0.3-0.5cm;

(3)种薯处理:播前2天切块,切块用的刀具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3分钟再切,保证每个薯块上有1-2个芽,每个薯块质量为15-25g,将顶芽和侧芽分类放置,将屁股芽丢掉,如果侧芽芽长还达不到0.3-0.5cm,将切过顶芽的种薯继续重复步骤(2),芽长达到要求后再切,将切好的芽阴凉处晾干,然后用木霉菌300倍液进行喷雾处理马铃薯种薯,喷雾器不能使用过杀菌剂,处理以后晾晒1天,之后进行播种;

(4)确定播期:冬作马铃薯播期确定在11月上旬,早春作马铃薯播期在12月中下旬;

(5)土壤处理:在播种前7天,对土壤进行渗水或雨后,土壤湿度(土壤相对含水量)在50-60%,地晾干后旋耕细耙起垄,垄高30cm;

(6)种薯带芽播种:采用大垄双行的种植方式,垄宽为100cm,沟宽20cm,株距20cm;下种深度为12cm,将分类后的同类种薯芽(顶芽)朝上切面朝下放置在播种沟或播种穴里,底肥亩用量为100kg/亩,有机肥1000kg/亩;播种后有机肥盖在种薯上,种薯放在离螯合肥料2-3cm处,并在种薯位置穴施木霉菌1kg/亩;

(7)覆膜:选用幅宽80cm,厚0.005mm的白色地膜,膜上间隔均匀覆土;

(8)18天左右开始放苗,以免烫伤;

(9)马铃薯地上部分营养生长调节:在马铃薯株高10-15cm时,采用速效氮提苗促进地上部生长;速效氮的用量为亩施20kg尿素;

(10)马铃薯地下部分块茎生长调节:株高在45-55cm时或在马铃薯现蕾后3天,喷施40%丙环唑微乳剂(1000倍液),亩用量为30ml,根据长势喷1次,株高控制在50-60cm;

(11)马铃薯疫病防治:根据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预报晚疫病发病指数,进行晚疫病防控;

(12)收获:冬作一般在3月中下旬,地上部发黄干枯时收获;春作一般在4月底5月初,地上部发黄干枯时收获;

步骤(6)中底肥为腐殖酸螯合肥料n:p:k=16:16:16和n:p:k=16:6:28按1:1进行混合。

步骤(11)中晚疫病防控的具体方法为将益佰亿木霉复合菌粉剂二次稀释300倍,所述益佰亿木霉复合菌粉剂为绿色木霉、哈茨木霉、长枝木霉、枯草芽孢杆菌等复配而成,搅匀,充分溶解,喷施2次。

实施例2

一种促进冬小春马铃薯高产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马铃薯品种选择:在500-1600m海拔的冬小春作区,选择鲜食型新品种云薯902;

(2)种薯催芽:选用脱毒马铃薯种薯一级种及以上质量种薯,在播种前35天,将种薯装在内有塑料膜的袋子中,放在光线较暗的房间里用薄被或草帘盖起,室温保持在25度,催芽至芽长0.3-0.5cm;

(3)种薯处理:播前3天切块,切块用的刀具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5分钟再切,保证每个薯块上有1-2个芽,每个薯块质量为15-25g,将顶芽和侧芽分类放置,将屁股芽丢掉,如果侧芽芽长还达不到0.3-0.5cm,将切过顶芽的种薯继续重复步骤(2),芽长达到要求后再切,将切好的芽阴凉处晾干,然后用木霉菌350倍液进行喷雾处理马铃薯种薯,喷雾器不能使用过杀菌剂,处理以后晾晒2天,之后进行播种;

(4)确定播期:冬作马铃薯播期确定在11月上旬,早春作马铃薯播期在12月中下旬;

(5)土壤处理:在播种前10天,对土壤进行渗水或雨后,土壤湿度(土壤相对含水量)在50-60%,地凉干后旋耕细耙起垄,垄高40cm;

(6)种薯带芽播种:采用大垄双行的种植方式,垄宽为100cm,沟宽20cm,株距30cm;下种深度为15cm,将分类后的同类种薯芽(顶芽+侧芽)朝上切面朝下放置在播种沟或播种穴里,底肥亩用量为120kg/亩,有机肥1000kg/亩;播种后有机肥盖在种薯上,种薯放在离底肥2-3cm处,并在种薯位置穴施木霉菌1kg/亩;

(7)覆膜:选用幅宽80cm,厚0.005mm的白色地膜,膜上间隔均匀覆土;

(8)18天左右开始放苗,以免烫伤;

(9)马铃薯地上部分营养生长调节:在马铃薯株高10-15cm时,采用速效氮提苗促进地上部生长,速效氮的用量为亩施15kg尿素;

(10)马铃薯地下部分块茎生长调节:株高在45-55cm时或在马铃薯现蕾后5天,喷施40%丙环唑微乳剂(1500倍液),亩用量为90ml,根据长势喷2次,株高控制在50-60cm;

(11)马铃薯疫病防治:根据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预报晚疫病发病指数,进行晚疫病防控;

(12)收获:冬作一般在3月中下旬,地上部发黄干枯时收获;春作一般在4月底5月初,地上部发黄干枯时收获;

步骤(6)中底肥为腐殖酸螯合肥料n:p:k=16:16:16和n:p:k=16:6:28按1:1进行混合。

步骤(11)中晚疫病防控的具体方法为将益佰亿木霉复合菌粉剂二次稀释400倍,所述益佰亿木霉复合菌粉剂为绿色木霉、哈茨木霉、长枝木霉、枯草芽孢杆菌等复配而成,搅匀,充分溶解,喷施3次。

实施例3

一种促进冬小春马铃薯高产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马铃薯品种选择:在500-1600m海拔的冬小春作区,选择鲜食型新品种云薯902;

(2)种薯催芽:选用脱毒马铃薯种薯一级种及以上质量种薯,在播种前35天,将种薯装在内有塑料膜的袋子中,放在光线较暗的房间里用薄被或草帘盖起,室温保持在25度,催芽至芽长0.3-0.5cm;

(3)种薯处理:播前3天切块,切块用的刀具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5分钟再切,保证每个薯块上有1-2个芽,每个薯块质量为15-25g,将顶芽和侧芽分类放置,将屁股芽丢掉,如果侧芽芽长还达不到0.3-0.5cm,将切过顶芽的种薯继续重复步骤(2),芽长达到要求后再切,将切好的芽阴凉处晾干,然后用木霉菌350倍液进行喷雾处理马铃薯种薯,喷雾器不能使用过杀菌剂,处理以后晾晒2天,之后进行播种;

(4)确定播期:冬作马铃薯播期确定在11月上旬,早春作马铃薯播期在12月中下旬;

(5)土壤处理:在播种前10天,对土壤进行渗水或雨后,土壤湿度(土壤相对含水量)在50-60%,地凉干后旋耕细耙起垄,垄高40cm;

(6)种薯带芽播种:采用大垄双行的种植方式,垄宽为100cm,沟宽20cm,株距25cm;下种深度为15cm,将分类后的同类种薯芽(顶芽+侧芽)朝上切面朝下放置在播种沟或播种穴里,底肥亩用量为120kg/亩,有机肥1000kg/亩;播种后有机肥盖在种薯上,种薯放在离底肥2-3cm处,并在种薯位置穴施木霉菌1kg/亩;

(7)覆膜:选用幅宽80cm,厚0.005mm的白色地膜,膜上间隔均匀覆土;

(8)18天左右开始放苗,以免烫伤;

(9)马铃薯地上部分营养生长调节:在马铃薯株高10-15cm时,采用速效氮提苗促进地上部生长;速效氮的用量为亩施18kg尿素;

(10)马铃薯地下部分块茎生长调节:株高在45-55cm时或在马铃薯现蕾后5天,喷施40%丙环唑微乳剂(1000倍液),亩用量为50ml,根据长势喷2次,株高控制在50-60cm;

(11)马铃薯疫病防治:根据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预报晚疫病发病指数,进行晚疫病防控;

(12)收获:冬作一般在3月中下旬,地上部发黄干枯时收获;春作一般在4月底5月初,地上部发黄干枯时收获;

步骤(6)中底肥为腐殖酸螯合肥料n:p:k=16:16:16和n:p:k=16:6:28按1:1进行混合。

步骤(11)中晚疫病防控的具体方法为将益佰亿木霉复合菌粉剂二次稀释400倍,所述益佰亿木霉复合菌粉剂为绿色木霉、哈茨木霉、长枝木霉、枯草芽孢杆菌等复配而成,搅匀,充分溶解,喷施3次。

实施例4

一种促进冬小春马铃薯高产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马铃薯品种选择:在500-1600m海拔的冬小春作区,选择鲜食型新品种和云薯506;

(2)种薯催芽:选用脱毒马铃薯种薯一级种及以上质量种薯,在播种前35天,将种薯装在内有塑料膜的袋子中,放在光线较暗的房间里用薄被或草帘盖起,室温保持在20度,催芽至芽长0.3-0.5cm;

(3)种薯处理:播前2天切块,切块用的刀具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3-5分钟再切,保证每个薯块上有1-2个芽,每个薯块质量为15-25g,将顶芽和侧芽分类放置,将屁股芽丢掉,如果侧芽芽长还达不到0.3-0.5cm,将切过顶芽的种薯继续重复步骤(2),芽长达到要求后再切,将切好的芽阴凉处晾干,然后用木霉菌400倍液进行喷雾处理马铃薯种薯,喷雾器不能使用过杀菌剂,处理以后晾晒1天,之后进行播种;

(4)确定播期:冬作马铃薯播期确定在11月上旬,早春作马铃薯播期在12月中下旬;

(5)土壤处理:在播种前8天,对土壤进行渗水或雨后,土壤湿度(土壤相对含水量)在50-60%,地凉干后旋耕细耙起垄,垄高35cm;

(6)种薯带芽播种:采用大垄双行的种植方式,垄宽为100cm,沟宽20cm,株距30cm;下种深度为13cm,将分类后的同类种薯芽(顶芽)朝上切面朝下放置在播种沟或播种穴里,底肥亩用量为110kg/亩,有机肥1000kg/亩;播种后有机肥盖在种薯上,种薯放在离底肥2-3cm处,并在种薯位置穴施木霉菌1kg/亩;

(7)覆膜:选用幅宽80cm,厚0.005mm的白色地膜,膜上间隔均匀覆土;

(8)18天左右开始放苗,以免烫伤;

(9)马铃薯地上部分营养生长调节:因为云薯506苗势旺,不用速效氮进行追肥;

(10)马铃薯地下部分块茎生长调节:株高在45-55cm时或在马铃薯现蕾后4天,喷施40%丙环唑微乳剂(500倍液),亩用量为60ml,根据长势喷1次,株高控制在50-60cm;

(11)马铃薯疫病防治:根据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预报晚疫病发病指数,进行晚疫病防控;

(12)收获:冬作一般在3月中下旬,地上部发黄干枯时收获;春作一般在4月底5月初,地上部发黄干枯时收获;

步骤(6)中底肥为腐殖酸螯合肥料n:p:k=16:16:16和n:p:k=16:6:28按1:1进行混合。

步骤(11)中晚疫病防控的具体方法为将益佰亿木霉复合菌粉剂二次稀释350倍,所述益佰亿木霉复合菌粉剂为绿色木霉、哈茨木霉、长枝木霉、枯草芽孢杆菌等复配而成,搅匀,充分溶解,喷施2次。

实施例5

一种促进冬小春马铃薯高产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马铃薯品种选择:在500-1600m海拔的冬小春作区,选择鲜食型新品种云薯506;

(2)种薯催芽:选用脱毒马铃薯种薯一级种及以上质量种薯,在播种前30天,将种薯装在内有塑料膜的袋子中,放在光线较暗的房间里用薄被或草帘盖起,室温保持在22度催芽至芽长0.3-0.5cm;

(3)种薯处理:播前3天切块,切块用的刀具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3-5分钟再切,保证每个薯块上有1-2个芽,每个薯块质量为15-25g,将顶芽和侧芽分类放置,将屁股芽丢掉,如果侧芽芽长还达不到0.3-0.5cm,将切过顶芽的种薯继续重复步骤(2),芽长达到要求后再切,将切好的芽阴凉处晾干,然后用木霉菌380倍液进行喷雾处理马铃薯种薯,喷雾器不能使用过杀菌剂,处理以后晾晒2天,之后进行播种;

(4)确定播期:冬作马铃薯播期确定在11月上旬,早春作马铃薯播期在12月中下旬;

(5)土壤处理:在播种前7-10天,对土壤进行渗水或雨后,土壤湿度(土壤相对含水量)在50-60%,地凉干后旋耕细耙起垄,垄高40cm;

(6)种薯带芽播种:采用大垄双行的种植方式,垄宽为100cm,沟宽20cm,株距30cm;下种深度为15cm,将分类后的同类种薯芽(侧芽)朝上切面朝下放置在播种沟或播种穴里,底肥亩用量为120kg/亩,有机肥1000kg/亩;播种后有机肥盖在种薯上,种薯放在离底肥2-3cm处,并在种薯位置穴施木霉菌1kg/亩;

(7)覆膜:选用幅宽80cm,厚0.005mm的白色地膜,膜上间隔均匀覆土;

(8)18天左右开始放苗,以免烫伤;

(9)马铃薯地上部分营养生长调节:因为云薯506苗势旺,不用速效氮进行追肥;

(10)马铃薯地下部分块茎生长调节:株高在45-55cm时或在马铃薯现蕾后5天,喷施40%丙环唑微乳剂(800倍液),亩用量为90ml,喷2次,株高控制在50-60cm;(11)马铃薯疫病防治:根据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预报晚疫病发病指数,进行晚疫病防控;

(12)收获:冬作一般在3月中下旬,地上部发黄干枯时收获;春作一般在4月底5月初,地上部发黄干枯时收获;

步骤(6)中底肥为腐殖酸螯合肥料n:p:k=16:16:16和n:p:k=16:6:28按1:1进行混合。

步骤(11)中晚疫病防控的具体方法为将益佰亿木霉复合菌粉剂二次稀释300-400倍,所述益佰亿木霉复合菌粉剂为绿色木霉、哈茨木霉、长枝木霉、枯草芽孢杆菌等复配而成,搅匀,充分溶解,喷施3次。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