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淡水鱼运输存活率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29056发布日期:2019-09-21 00:14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淡水鱼运输存活率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活鱼运输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淡水鱼运输存活率的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活鱼运输装置有活鱼篓、活鱼袋、活鱼箱、活鱼车和活鱼船等。近几年随着活鱼运输技术的进步,国内、外已普遍采用一种新型活鱼运输装置--活鱼集装箱。此种装置是在传统活鱼箱基础上增设有增氧装置、水处理装置、内燃机水泵、水循环管道、水温调控装置和应急供氧装置。在活鱼运输过程中,由于水体可不断地进行循环处理,因此它与其他活鱼运输装置比较,具有装载量大,贮运时间长、成活率高的优点。

通常活鱼集装箱的增氧方式是在贮鱼容器内部利用空气或者氧气进行水体充气增氧,一般活鱼在长时间、高密度运输过程中耗氧量很大,需要供给大量的空气或者氧气,一旦活鱼放入集装箱,必须一直开启增氧设备,持续不断地对集装箱中的活鱼进行增氧,耗能巨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提高淡水鱼运输存活率的装置,通过运输车带动集装箱进行运动,利用集装箱在运动时产生的风力对集装箱中的活鱼进行增氧,解决增氧设备长时间开启造成的耗能巨大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提高淡水鱼运输存活率的装置,包括固定在车辆上的集装箱,所述集装箱上呈矩阵安装有若干进风机构,所述进风机构包括进风箱和进风管,所述进风箱一端开口、另一端与进风管固定连接,所述集装箱内部横向安装有隔离网板,所述进风管自由端穿过集装箱位于隔离网板上方,所述集装箱上端面于进风机构一侧安装有多个L型出风管,所述L型出风管与集装箱内部相连通,所述L型出风管上端开口方向与进风箱的开口方向相反。

进一步限定,所述集装箱外壁还安装有曝气泵,所述曝气泵连接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自由端位于集装箱内,所述曝气管上阵列设置有曝气喷头,所述曝气喷头位于隔离网板上方,所述集装箱上还设有风速测量机构和中央处理器,所述风速测量机构用于测量与车辆行驶方向相反的风速,所述风速测量机构和中央处理器信号连接,所述曝气泵内设可调速电机,所述中央处理器与可调速电机信号连接。这样的结构设计,在运输车顺风行驶,或行驶速度过慢,甚至中止行驶时,即风速测量机构检测到风速低于一定限度时,通过曝气泵对集装箱内的水体进行增氧,并随着风速测量机构检测到的实时风速大小,实时对可调速电机的转动速度进行调节,使得集装箱内的水体有足够的曝气强度。

进一步限定,所述进风箱上端面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内设有翻板,所述翻板一端固定设有安装筒,所述进风箱于安装筒两侧设有支耳,所述安装筒内固定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穿设在支耳内,所述集装箱上还安装有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与转轴传动连接,所述步进电机与中央处理器信号连接。这样的结构设计,风速测量机构用于测量车辆在行驶时的风速,并把信号传递给中央处理器,当风速测量机构在测量到风速达到一定程度时,控制步进电机进行旋转,带动翻板进行翻转,减小翻板与进风箱之间的夹角,即减小进风箱的开口大小,使得进风箱的进风量相对于开口减小前减少,配合增大的风速,使得进风管的曝气量保持相对稳定,此时,曝气泵不工作。

进一步限定,所述安装筒内壁设有第一凸棱,所述第一凸棱的长度尺寸小于安装筒的长度尺寸,所述转轴外壁开设有与第一凸棱相匹配的第一条形凹槽,所述安装筒径向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内螺接有固定螺栓,所述转轴外壁于第一螺纹孔对应位置开设有第一固定孔。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第一凸棱和第一条形凹槽的相互匹配,对安装筒和转轴进行径向定位;同时,由于第一凸棱的长度尺寸小于安装筒的长度尺寸,第一凸棱和第一条形凹槽的相互配合,也可对转轴进行轴向定位;使用时,把转轴穿设在安装筒内,再通过固定螺栓把安装筒和转轴固定在一起即可,安装方便。

进一步限定,所述转轴远离第一条形凹槽一端一体成型有连接圆台,所述连接圆台自由端开设有与转轴的盲孔,所述连接圆台于盲孔内也设有与第一条形凹槽相匹配的第一凸棱。这样的结构设计,同一列的多个转轴由连接圆台连接在一起,实现同步转动,可减少对步进电机的使用量,而且结构简单,安装时只需先把转轴穿设在安装筒内,然后把进风箱安装在集装箱上,最后再把第一螺纹孔内的固定螺栓旋转拧紧固定,需要注意的是,在安装固定螺栓之前,转轴具有轴向自由度,可把转轴沿轴线方向进行移动,安装更加方便。

进一步限定,所述连接圆台径向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内也螺接有固定螺栓,所述转轴外壁于第二螺纹孔对应位置开设有第二固定孔。这样的结构设计,同一列相邻的转轴之间由第二螺纹孔内螺接的固定螺栓完成固定,避免相邻两个转轴之间脱离。

进一步限定,每列所述进风机构一侧均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上一体成型有与盲孔相匹配的凸台,所述连接柱上还固定安装有内外两个齿轮,相邻两列所述进风机构之间的齿轮上绕设有同步带,相邻两个所述同步带交错设置,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第一锥齿轮,位于端头的所述连接柱上外侧的齿轮为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这样的结构设计,转轴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安装筒内,并穿设在支耳内,由支耳进行支撑,翻板被对应的支耳进行轴向限定,避免转轴发生轴向窜动,连接柱和同一列的转轴相互串联,形成转轴组,再由步进电机带动位于端头的转轴组进行带动,使得同一列的翻板发生同步转动;再由同步带带动其余纵列的转轴组发生同步转动,从而使得所有的翻转发生同步转动。

进一步限定,所述连接柱外壁轴向开设有第二条形凹槽和第三条形凹槽,所述第二条形凹槽的长度尺寸大于第三条形凹槽的长度尺寸,所述连接柱外壁还开设有第一环形凹槽和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和第二环形凹槽内均卡设有卡簧,位于内侧的所述齿轮上设有与第二条形凹槽相匹配的第二凸棱,位于外侧的所述齿轮上设有与第三条形凹槽相匹配的第三凸棱。在使用时,先把位于内侧的齿轮穿设在连接柱上,使得第二凸棱卡设在第二条形凹槽上,然后在第一环形凹槽上卡设卡簧,此时,位于内侧的齿轮卡设在第二条形凹槽末端,另一侧由第一环形凹槽内的卡簧限位,完成位于内侧的齿轮和连接柱之间的固定;重复上述步骤,把位于外侧的齿轮穿设在连接柱上,位于外侧的齿轮在第三凸棱和第三条形凹槽的相互匹配,及第二环形凹槽内的卡簧的限位作用下,完成位于外侧的齿轮和连接柱之间的固定;这样的结构设计,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进一步限定,所述集装箱的外侧还设有过滤器和水泵,所述过滤器下端连通集装箱底部、上端安装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自由端与水泵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水泵的出水口安装有倒U形排水管,所述倒U形排水管自由端穿过集装箱位于隔离网板上方。这样的结构设计,在运输过程中,通过水泵把沉淀到集装箱底部的有害物质和水体抽入过滤器中,通过过滤器对水体进行净化,减少水体中的氨氮和其他有害物质,再重新输送回集装箱内,提高运输存活率。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通过运输车带动集装箱进行运动,利用集装箱在运动时产生的风力对集装箱中的活鱼进行增氧,解决增氧设备长时间开启造成的耗能巨大问题;

2、进风机构和曝气泵相互配合,经过风速测量机构对风速进行测量,再通过中央处理器的统筹,实现在车辆行驶速度较低时,曝气泵对集装箱进行增氧补偿,保证集装箱内的水中具有足够的氧气含量;

3、通过步进电机对翻板进行翻转的方式,对进风箱的开口进行实时调节,避免风速过大时对集装箱中水体过度曝气的问题;

4、通过隔离网板对集装箱中的活鱼进行分隔,活鱼位于隔离网板下方,减少因为曝气和车辆运动形成的水体动荡对活鱼造成的影响。

附图说明

本发明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提高淡水鱼运输存活率的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提高淡水鱼运输存活率的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发明一种提高淡水鱼运输存活率的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5为本发明一种提高淡水鱼运输存活率的装置实施例中进风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提高淡水鱼运输存活率的装置实施例中转轴和齿轮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种提高淡水鱼运输存活率的装置实施例中连接柱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集装箱1、步进电机20、进风箱21、翻板211、安装筒212、第一凸棱2121、第一条形凹槽2122、第一螺纹孔2123、第一固定孔2124、支耳213、转轴214、进风管22、隔离网板3、L型出风管4、曝气泵5、曝气管51、曝气喷头52、连接圆台6、盲孔61、连接柱7、齿轮70、卡簧701、第二条形凹槽702、第二凸棱7020、第三条形凹槽703、第三凸棱7030、第一环形凹槽704、第二环形凹槽705、凸台71、同步带72、第一锥齿轮73、过滤器8、水泵80、倒U形排水管8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9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提高淡水鱼运输存活率的装置,包括固定在车辆上的集装箱1,集装箱1上呈矩阵安装有若干进风机构,进风机构包括进风箱21和进风管22,进风箱21一端开口、另一端与进风管22固定连接,集装箱1内部横向安装有隔离网板3,进风管22自由端穿过集装箱1位于隔离网板3上方,集装箱1上端面于进风机构一侧安装有多个L型出风管4,L型出风管4与集装箱1内部相连通,L型出风管4上端开口方向与进风箱21的开口方向相反,即L型出风管4内的风流方向与进风箱21内的风流方向相反。

集装箱1外壁还安装有曝气泵5,曝气泵5连接有曝气管51,曝气管51自由端位于集装箱1内,曝气管51上阵列设置有曝气喷头52,曝气喷头52位于隔离网板3上方,集装箱1侧面还设有风速测量机构和中央处理器,风速测量机构用于测量与车辆行驶方向相反的风速,风速测量机构和中央处理器信号连接,曝气泵5内设可调速电机,中央处理器与可调速电机信号连接。在运输车顺风行驶,或行驶速度过慢,甚至中止行驶时,即风速测量机构检测到风速低于一定限度时,通过曝气泵5对集装箱1内的水体进行增氧,并随着风速测量机构检测到的实时风速大小,实时对可调速电机的转动速度进行调节,使得集装箱1内的水体有足够的曝气强度。

集装箱1内装灌有用于喂养活鱼的水,集装箱1中水体的水平面与集装箱1内壁上端面之间留有一定高度的空间,水面高度高于隔离网板3,进风管22自由端和曝气喷头52均位于水面以下。

进风箱21上端面开设有缺口,缺口内设有翻板211,翻板211一端固定设有安装筒212,进风箱21于安装筒212两侧设有支耳213,安装筒212内固定安装有转轴214,转轴214穿设在支耳213内,集装箱1上还安装有步进电机20,步进电机20的输出轴与转轴214传动连接,步进电机20与中央处理器信号连接。风速测量机构用于测量车辆在行驶时的风速,并把信号传递给中央处理器,当风速测量机构在测量到风速达到一定程度时,控制步进电机20进行旋转,带动翻板211进行翻转,减小翻板211与进风箱21之间的夹角,即减小进风箱21的开口大小,使得进风箱21的进风量相对于开口减小前减少,配合增大的风速,使得进风管22的曝气量保持相对稳定,此时,曝气泵5不工作。

安装筒212内壁设有第一凸棱2121,第一凸棱2121的长度尺寸小于安装筒212的长度尺寸,转轴214外壁开设有与第一凸棱2121相匹配的第一条形凹槽2122,安装筒212径向开设有第一螺纹孔2123,第一螺纹孔2123内螺接有固定螺栓,转轴214外壁于第一螺纹孔2123对应位置开设有第一固定孔2124。通过第一凸棱2121和第一条形凹槽2122的相互匹配,对安装筒212和转轴214进行径向定位;同时,由于第一凸棱2121的长度尺寸小于安装筒212的长度尺寸,第一凸棱2121和第一条形凹槽2122的相互配合,也可对转轴214进行轴向定位;使用时,把转轴214穿设在安装筒212内,再通过固定螺栓把安装筒212和转轴214固定在一起即可,安装方便。

转轴214远离第一条形凹槽2122一端一体成型有连接圆台6,连接圆台6自由端开设有与转轴214的盲孔61,连接圆台6于盲孔61内也设有与第一条形凹槽2122相匹配的第一凸棱2121。同一列的多个转轴214由连接圆台6连接在一起,实现同步转动,可减少对步进电机20的使用量,而且结构简单,安装时只需先把转轴214穿设在安装筒212内,然后把进风箱21安装在集装箱1上,最后再把第一螺纹孔2123内的固定螺栓旋转拧紧固定,需要注意的是,在安装固定螺栓之前,转轴214具有轴向自由度,可把转轴214沿轴线方向进行移动,安装更加方便。

连接圆台6径向开设有第二螺纹孔,第二螺纹孔内也螺接有固定螺栓,转轴外壁于第二螺纹孔对应位置开设有第二固定孔。同一列相邻的转轴214之间由第二螺纹孔内螺接的固定螺栓完成固定,避免相邻两个转轴214之间脱离。

每列进风机构一侧均设有连接柱7,连接柱7上一体成型有与盲孔61相匹配的凸台71,连接柱7上还固定安装有内外两个齿轮70,相邻两列进风机构之间的齿轮70上绕设有同步带72,相邻两个同步带72交错设置,步进电机20的输出轴上安装有第一锥齿轮73,位于端头的连接柱7上外侧的齿轮70为与第一锥齿轮73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转轴214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安装筒212内,并穿设在支耳213内,由支耳213进行支撑,翻板211被对应的支耳213进行轴向限定,避免转轴214发生轴向窜动,连接柱7和同一列的转轴214相互串联,形成转轴组,再由步进电机20带动位于端头的转轴组进行带动,使得同一列的翻板211发生同步转动;再由同步带72带动其余纵列的转轴组发生同步转动,从而使得所有的翻转211发生同步转动。

连接柱7外壁轴向开设有第二条形凹槽702和第三条形凹槽703,第二条形凹槽702的长度尺寸大于第三条形凹槽703的长度尺寸,连接柱7外壁还开设有第一环形凹槽704和第二环形凹槽705,第一环形凹槽704和第二环形凹槽705内均卡设有卡簧701,位于内侧的齿轮70上设有与第二条形凹槽702相匹配的第二凸棱7020,位于外侧的齿轮70上设有与第三条形凹槽703相匹配的第三凸棱7030。在使用时,先把位于内侧的齿轮70穿设在连接柱7上,使得第二凸棱7020卡设在第二条形凹槽702上,然后在第一环形凹槽704上卡设卡簧701,此时,位于内侧的齿轮70卡设在第二条形凹槽702末端,另一侧由第一环形凹槽704内的卡簧701限位,完成位于内侧的齿轮70和连接柱7之间的固定;重复上述步骤,把位于外侧的齿轮70穿设在连接柱7上,位于外侧的齿轮70在第三凸棱7030和第三条形凹槽703的相互匹配,及第二环形凹槽705内的卡簧701的限位作用下,完成位于外侧的齿轮70和连接柱7之间的固定;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集装箱1的外侧还设有过滤器8和水泵80,过滤器8下端连通集装箱1底部、上端安装有连接管,连接管自由端与水泵80的进水口连接,水泵80的出水口安装有倒U形排水管81,倒U形排水管81自由端穿过集装箱1位于隔离网板3上方。在运输过程中,通过水泵80把沉淀到集装箱1底部的有害物质和水体抽入过滤器8中,通过过滤器8对水体进行净化,减少水体中的氨氮和其他有害物质,再重新输送回集装箱1内,提高运输存活率。

倒U形排水管81自由端位于水面以上,这样在水从倒U形排水管81流回集装箱1时,对水面形成冲击,使得水面上方的氧气,能更好的融入水中,进一步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含量。

本实施例中,运输前,把水和鱼一起放入集装箱1中,然后再向集装箱1内装灌用于运输活鱼的水,使得集装箱1内的水平面与集装箱1内壁上端面之间留有一定高度的空间,且水面高度高于隔离网板3,进风管22自由端和曝气喷头52均位于水面以下;

运输时,运输车带动集装箱1运动(图中集装箱从左向右运动),外界空气从进风箱21经过进风管22吹入集装箱1的水体中,对集装箱1的水体进行曝气,使得空气中的氧气融入水体中,形成溶解氧,供水体中的活鱼呼吸,其余空气流入集装箱1上部的空腔中,最后从L型出风管4排出;

在运输车顺风行驶,或行驶速度过慢,甚至中止行驶时,即风速测量机构检测到风速低于一定限度时,翻板211在步进电机20的带动下张开到最大程度,使得进风箱21的开口开到最大,中央控制器控制可调速电机进行转动,通过曝气泵5对集装箱1内的水体进行增氧,并随着风速测量机构检测到的实时风速大小,实时对可调速电机的转动速度进行调节,使得集装箱1内的水体有足够的曝气强度;

当运输车逆风行驶,或行驶速度过快时,即风速测量机构检测到风速高于一定限度时,中央控制器控制曝气泵5停止工作,并根据风速测量机构检测到风速大小,中央控制器控制步进电机20进行旋转,使得翻板211偏转一定角度,使得进风箱21的开口程度减少,减少进风箱21的进风截面,避免对集装箱1内的水体进行过度曝气;反之,当风速测量机构检测到风速降低时,增大进风箱21的开口程度,使得进风箱21具有更大的进风截面,从而加大曝气量。

以上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提高淡水鱼运输存活率的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