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麻黄鸡高效孵化和优质培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809541发布日期:2019-10-08 22:57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动物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麻黄鸡高效孵化和优质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麻黄鸡是淮河流域劳动人民经过长期人工选育和自然驯化而形成的优良地方品种,历史悠久,适应本地的气候条件、耐粗饲,早期生长较快,肉质细嫩鲜美,麻黄鸡不仅不有耐受高温高湿,且合群性强,还具有优良的生长性能和较高的繁殖性能,目前的麻黄鸡在养殖过程中孵化效果不佳,而且培养方法不够合理,会造成一些资源的浪费,甚至导致雏鸡的死亡,从而降低雏鸡成活率,增加养殖户的成本,降低收入。

目前,麻黄鸡在养殖过程中孵化效果不佳,而且培养方法不够合理,会造成资源浪费,甚至会导致雏鸡的死亡,从而降低雏鸡的成活率,以及饲养者的经济收入。

因此,发明一种麻黄鸡高效孵化和优质培育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麻黄鸡高效孵化和优质培育方法,解决了现有的麻黄鸡在养殖过程中孵化效果不佳,而且培养方法不够合理,会造成资源浪费,甚至会导致雏鸡的死亡,从而降低雏鸡的成活率,以及饲养者的经济收入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麻黄鸡高效孵化和优质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种蛋挑选:种蛋品质的好坏与孵化率的高低、初生雏的品质及其以后的健康、生活力和生产性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应挑选新鲜的种蛋,并且蛋壳的颜色要符合品种特征,蛋壳应致密,厚薄要适度,过厚不利于破壳出雏,过薄易破碎,凡蛋壳不光泽、粗糙有砂眼、皱皮者不可用作种蛋,一般壳厚应在0.2~0.4毫米之间,壳厚0.33~0.35毫米孵化率最高,0.27毫米以下孵化率较低,挑选种蛋的重量为45g-50g之间,过大的、过小的、过长的、过圆的、腰鼓蛋等畸形蛋均不宜做种蛋,而且双黄、三黄、蛋中蛋,血斑、肉斑蛋都不可作种蛋;

步骤b:种蛋消毒:为控制和消灭病原微生物的传播,保证雏鸡的健康,在孵蛋前必须对种蛋进行消毒,消毒方法有:新洁尔灭消毒法、氯消毒法、高锰酸钾消毒法、碘溶液消毒法、福尔马林消毒法、福尔马林消毒法、福尔马林消毒法和福尔马林消毒法;

步骤c:孵化机消毒:在对种蛋进行孵化之前,要先使用500ml的福尔马林和250g高锰酸钾混合液对孵化机进行消毒,然后将孵化机晾干即可;

步骤d:入孵:将消毒后的种蛋有序的放入孵化机内部,并将孵化机室内的温度控制在37.1~37.2℃;

步骤e:翻蛋:孵化第1-15天内,每隔2-4小时翻蛋一次,如若温差较大,就要每隔1-2小时翻蛋一次,并且翻蛋角度要接近90度;

步骤f:鸡舍预温:雏鸡在达到鸡舍前,控制鸡舍温度在28℃,以后每过一周下降2-3℃,直到室温为20℃;

步骤g:雏鸡喂养:雏鸡转入鸡舍后,休息1小时左右,喂20℃8%的白糖或葡萄糖开水,喂水2小时后再换成电解多维开水,雏鸡的第2天到第5天在饮水中投放抗菌素及电解多维,每天上下午各喂一次,对弱小幼鸡放在靠近热源的地方,每次喂食要少喂勤添食,耐心诱导开食,1周龄内一日喂6-8次,2周龄内一日喂4次,3周龄一日喂3次,4周龄一日喂2次,一般1周龄内喂温开水,1周龄后改喂凉水;

步骤h:常规消毒:每周对鸡消毒一次,且采用两种以上的消毒剂轮流进行消毒使用,且使用疫苗前后72小时内禁止使用消毒剂。

可选的,在步骤e中进行翻蛋时,要除去种蛋中的无精、弱精和死精种蛋。

可选的,在雏鸡出壳后的21.5天之后进行弱雏处理。

可选的,在雏鸡孵化期间1-10日湿度控制为60%-65%,11-19日湿度控制为50%-55%,出雏时湿度控制为57%-60%。

可选的,雏鸡在7-10日龄内进行断喙,断喙时断取鸡喙前1/3的长度,断喙后,在雏鸡的饮水或饲料中加入电解多维或红糖以提高采食量,断喙期间避免接种疫苗。

可选的,在步骤f中要注意鸡舍通风,同时保证鸡舍光照强度为每平方米4w,1-3日龄雏鸡光照时间为23小时,4-7日龄雏鸡光照时间为20小时,以后自然光照。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麻黄鸡高效孵化和优质培育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能够制造良好的孵化条件,从而提高雏鸡的孵化效果,并且能够提高雏鸡的成活率,还可以对雏鸡进行优质培育,便于雏鸡的后期生长,并且能够降低雏鸡的死亡率,并且通过对孵化条件和培育条件的严格控制,使养殖方法更合理,能够对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从而降低养殖户的成本,并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收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麻黄鸡高效孵化和优质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种蛋挑选:种蛋品质的好坏与孵化率的高低、初生雏的品质及其以后的健康、生活力和生产性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应挑选新鲜的种蛋,并且蛋壳的颜色要符合品种特征,蛋壳应致密,厚薄要适度,过厚不利于破壳出雏,过薄易破碎,凡蛋壳不光泽、粗糙有砂眼、皱皮者不可用作种蛋,一般壳厚应在0.2~0.4毫米之间,壳厚0.33~0.35毫米孵化率最高,0.27毫米以下孵化率较低,挑选种蛋的重量为45g-50g之间,过大的、过小的、过长的、过圆的、腰鼓蛋等畸形蛋均不宜做种蛋,而且双黄、三黄、蛋中蛋,血斑、肉斑蛋都不可作种蛋;

步骤b:种蛋消毒:为控制和消灭病原微生物的传播,保证雏鸡的健康,在孵蛋前必须对种蛋进行消毒,消毒方法有:新洁尔灭消毒法、氯消毒法、高锰酸钾消毒法、碘溶液消毒法、福尔马林消毒法、福尔马林消毒法、福尔马林消毒法和福尔马林消毒法;

步骤c:孵化机消毒:在对种蛋进行孵化之前,要先使用500ml的福尔马林和250g高锰酸钾混合液对孵化机进行消毒,然后将孵化机晾干即可;

步骤d:入孵:将消毒后的种蛋有序的放入孵化机内部,并将孵化机室内的温度控制在37.1~37.2℃;

步骤e:翻蛋:孵化第1-15天内,每隔2-4小时翻蛋一次,如若温差较大,就要每隔1-2小时翻蛋一次,并且翻蛋角度要接近90度,进行翻蛋时,要除去种蛋中的无精、弱精和死精种蛋,在雏鸡出壳后的21.5天之后进行弱雏处理,在雏鸡孵化期间1-10日湿度控制为60%-65%,11-19日湿度控制为50%-55%,出雏时湿度控制为57%-60%;

步骤f:鸡舍预温:雏鸡在达到鸡舍前,控制鸡舍温度在28℃,以后每过一周下降2-3℃,直到室温为20℃,要注意鸡舍通风,同时保证鸡舍光照强度为每平方米4w,1-3日龄雏鸡光照时间为23小时,4-7日龄雏鸡光照时间为20小时,以后自然光照;

步骤g:雏鸡喂养:雏鸡转入鸡舍后,休息1小时左右,喂20℃8%的白糖或葡萄糖开水,喂水2小时后再换成电解多维开水,雏鸡的第2天到第5天在饮水中投放抗菌素及电解多维,每天上下午各喂一次,对弱小幼鸡放在靠近热源的地方,每次喂食要少喂勤添食,耐心诱导开食,1周龄内一日喂6-8次,2周龄内一日喂4次,3周龄一日喂3次,4周龄一日喂2次,一般1周龄内喂温开水,1周龄后改喂凉水,雏鸡在7-10日龄内进行断喙,断喙时断取鸡喙前1/3的长度,断喙后,在雏鸡的饮水或饲料中加入电解多维或红糖以提高采食量,断喙期间避免接种疫苗;

步骤h:常规消毒:每周对鸡消毒一次,且采用两种以上的消毒剂轮流进行消毒使用,且使用疫苗前后72小时内禁止使用消毒剂。

本发明好处:能够制造良好的孵化条件,从而提高雏鸡的孵化效果,并且能够提高雏鸡的成活率,还可以对雏鸡进行优质培育,便于雏鸡的后期生长,并且能够降低雏鸡的死亡率,并且通过对孵化条件和培育条件的严格控制,使养殖方法更合理,能够对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从而降低养殖户的成本,并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收益。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