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柑橘溃疡病新药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937649发布日期:2019-10-23 00:46阅读:46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植物疾病防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治柑橘溃疡病新药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柑橘溃疡病是一种由地毯草黄单胞柑橘治病变种引起的柑橘细菌性病害,起源地在东南亚或者印度,之后逐渐蔓延至南非、中东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柑橘种植区域,随后在世界各个柑橘生产地区均有报道发生。据相关报道,中国的柑橘溃疡病在华南地区首次被发现,随后在全国的各个主要柑橘种植区陆续发生为害,对柑橘产业特别是橙类和柚类产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柑橘溃疡病为害的主要部位是柑橘的叶片、枝梢和果实。在叶片上为害时,症状表现为开始会出现针头大小的黄色油浸状斑点,大部分发生在叶片的背面,随后病斑逐渐扩大,大多为圆形,直径大约在3~4mm之间,四周呈突起状,中间凹陷,形似“火山口”,病斑周围会出现较明显的黄色晕圈,后期病斑中间会开裂。在果实上的为害症状与叶片上的类似,但其病斑面积与叶片上的相比相对较大一些,直径大约在4~5mm之间,且果实上的病斑木质化程度要比叶片上更加明显和坚硬,如果病斑仅出现在果皮的表面,为害程度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早期落果。在枝梢上的为害程度较轻,但一般发生枝梢上的病斑比叶片上的病斑更加隆起和木栓化,通常多数会环绕枝梢,呈椭圆形、圆形或聚合成不规则形,浅黄色或为黄褐色,有暗褐色狭细釉光边缘。柑橘溃疡病对柑橘树体影响巨大,无论柑橘溃疡病在柑橘的哪个部位进行为害,最终都会削弱树势,为害程度严重会导致柑橘早期落叶、落花,造成柑橘树势衰退,果实产量减少,品质降低,影响柑橘种植户的经济收入。

目前对柑橘溃疡病的防治,多运用硫酸铜、石灰、杀菌铜、绿菌灵等化学制剂药物防治,使用上述药物,对柑橘叶面的防治只有40~50%,对果实的防治仅达60%左右,且该类药物的亩用药量大,成本高,更重要的是使用上述药物容易引起化学制剂的残留,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和人们身体健康的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防治柑橘溃疡病新药,既注重作物的营养需求、又增加作物本身对病菌的抵抗能力以及防治柑桔溃疡病标靶物质,可谓“三位一体”,不仅大大增加了药效,同时也降低了使用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柑橘溃疡病新药,包含如下按质量百分比计的组分:尿素10~18%,硝酸钾5~11%,磷酸二氢胺2.5~8%,西咪替丁1~5%,枯草芽孢杆菌0.1~1%,胶冻样芽孢杆菌0.2~1%,荧光假单胞菌0.2~1%,水50~80%,助悬剂1~5%。

进一步,包含如下按质量百分比计的组分:尿素18%,硝酸钾10%,磷酸二氢胺8%,西咪替丁4%,枯草芽孢杆菌0.2%,胶冻样芽孢杆菌0.3%,荧光假单胞菌0.5%,水55%,助悬剂4%。

进一步,包含如下按质量百分比计的组分:尿素16%,硝酸钾7%,磷酸二氢胺6%,西咪替丁3%,枯草芽孢杆菌0.2%,胶冻样芽孢杆菌0.3%,荧光假单胞菌0.5%,水62%,助悬剂5%。

进一步,包含如下按质量百分比计的组分:尿素13%,硝酸钾8%,磷酸二氢胺9%,西咪替丁5%,枯草芽孢杆菌0.2%,胶冻样芽孢杆菌1%,荧光假单胞菌0.8%,水60%,助悬剂3%。

进一步,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柑橘溃疡病新药的方法:

s1、将配比好的尿素、硝酸钾、磷酸二氢铵倒入盛有配比好的水的容器中,搅拌使其全部溶解;

s2、加入配比好的西咪替丁、枯草芽孢杆菌、胶冻样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菌,搅拌20~30分钟;

s3、加入配比好的助悬剂,搅拌10~30分钟。以上搅拌均在常温、常压下进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一种防治柑橘溃疡病新药及制备方法,该药的成分是尿素、硝酸钾、磷酸二氢铵、西咪替丁、枯草芽孢杆菌、胶冻样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菌、水和乳化剂。将其按一定的比例配制,在常温、常压下,搅拌而成。该新药制备简单,防治效果理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一种防治柑橘溃疡病新药,包含如下按质量百分比计的组分:尿素10~18%,硝酸钾5~11%,磷酸二氢胺2.5~8%,西咪替丁1~5%,枯草芽孢杆菌0.1~1%,胶冻样芽孢杆菌0.2~1%,荧光假单胞菌0.2~1%,水50~80%,助悬剂1~5%。

包含如下按质量百分比计的组分:尿素18%,硝酸钾10%,磷酸二氢胺8%,西咪替丁4%,枯草芽孢杆菌0.2%,胶冻样芽孢杆菌0.3%,荧光假单胞菌0.5%,水55%,助悬剂4%。

包含如下按质量百分比计的组分:尿素16%,硝酸钾7%,磷酸二氢胺6%,西咪替丁3%,枯草芽孢杆菌0.2%,胶冻样芽孢杆菌0.3%,荧光假单胞菌0.5%,水62%,助悬剂5%。

包含如下按质量百分比计的组分:尿素13%,硝酸钾8%,磷酸二氢胺9%,西咪替丁5%,枯草芽孢杆菌0.2%,胶冻样芽孢杆菌1%,荧光假单胞菌0.8%,水60%,助悬剂3%。

一种防治柑橘溃疡病新药的方法:

s1、将配比好的尿素、硝酸钾、磷酸二氢铵倒入盛有配比好的水的容器中,搅拌使其全部溶解;

s2、加入配比好的西咪替丁、枯草芽孢杆菌、胶冻样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菌,搅拌20~30分钟;

s3、加入配比好的助悬剂,搅拌10~30分钟。以上搅拌均在常温、常压下进行。

达到国家农药标准(上无析水,下无沉淀)

实施例一:

本新药的质量百分比为100%,先将55%的去离子水304不锈钢搅拌罐,开动搅拌,再加入18%尿素,10%硝酸钾,8%磷酸二氢胺,使上述物质全部溶解,再加入4%西咪替丁,0.2%枯草芽孢杆菌,0.3%胶冻样芽孢杆菌,0.5%荧光假单胞菌,搅拌20~30分钟,最后加入助悬剂4%,充分搅拌10~30分钟,即可达到国家农药标准(上无析水,下无沉淀)药液。使用时,将本药液稀释300-500倍,水分散后成透明的液体,即可予以淋根或喷施。

实施例二

本新药的质量百分比为100%,先将62%的去离子水304不锈钢搅拌罐,开动搅拌,再加入16%尿素,7%硝酸钾,6%磷酸二氢胺,使上述物质全部溶解,再加入3%西咪替丁,0.2%枯草芽孢杆菌,0.3%胶冻样芽孢杆菌,0.5%荧光假单胞菌,搅拌20~30分钟,最后加入助悬剂5%,充分搅拌10~30分钟,即可达到国家农药标准(上无析水,下无沉淀)药液。使用时,将本药液稀释300-500倍,水分散后成透明的液体,即可予以淋根或喷施。

实施例三

本新药的质量百分比为100%,先将60%的去离子水304不锈钢搅拌罐,开动搅拌,再加入13%尿素,8%硝酸钾,9%磷酸二氢胺,使上述物质全部溶解,再加入5%西咪替丁,0.2%枯草芽孢杆菌,1%胶冻样芽孢杆菌,0.8%荧光假单胞菌,搅拌20~30分钟,最后加入助悬剂3%,充分搅拌10~30分钟,即可达到国家农药标准(上无析水,下无沉淀)药液。使用时,将本药液稀释300-500倍,水分散后成透明的液体,即可予以淋根或喷施。

实施例四

将上述防治柑橘溃疡病新药的方法,所得防治柑橘溃疡病新药应用到防治柑桔溃疡病的应用中

试验时间:2019年6月3日下午4点

试验地点:广西南宁武鸣双桥镇

试验对象:沃柑(2年生幼树、3年生初挂果树以及多年生挂果树)溃疡

天气情况:气温27度,晴

试验药剂及使用倍数:

将上述防治柑橘溃疡病新药的方法,所得防治柑橘溃疡病新药20ml兑水10公斤(稀释500倍)进行喷雾

病斑基数:平均每片叶子上有10-20个溃疡病斑

回访效果:

2019年6月12日下午4点:病斑干化及穿孔率达95%以上

实施例五

将上述防治柑橘溃疡病新药的方法,所得防治柑橘溃疡病新药应用到防治柑桔溃疡病的应用中

试验时间:2019年6月14日下午4点

试验地点:广西南宁武鸣太平镇

试验对象:沃柑(2年生幼树、3年生初挂果树以及多年生挂果树)溃疡

天气情况:气温30度,多云

试验药剂及使用倍数:

将上述防治柑橘溃疡病新药的方法,所得防治柑橘溃疡病新药20ml兑水10公斤(稀释500倍)进行喷雾

病斑基数:平均每片叶子上有15-30个溃疡病斑

回访效果:

2019年6月23日下午4点:病斑干化及穿孔率达95%以上

实施例六

将上述防治柑橘溃疡病新药的方法,所得防治柑橘溃疡病新药应用到防治柑桔溃疡病的应用中

试验时间:2019年6月18日下午4点

试验地点:广西南宁武鸣两江镇

试验对象:沃柑(2年生幼树、3年生初挂果树以及多年生挂果树)溃疡

天气情况:气温39度,阴

试验药剂及使用倍数:

将上述防治柑橘溃疡病新药的方法,所得防治柑橘溃疡病新药20ml兑水10公斤(稀释500倍)进行喷雾

病斑基数:平均每片叶子上有10-30个溃疡病斑

回访效果:

2019年6月27日下午4点:病斑干化及穿孔率达95%以上。

表1:分析结果

柑橘溃疡病与物候期的关系

表2:柑橘初见病斑时间与对应的物候期

溃疡病发病与物候期密切相关,春、夏、秋梢初见渍病病斑时间均在叶片达到最大面积前后,果实初见馈荡病斑时间在第一次生理落果后期。

溃疡病潜育期,春梢叶片一般天(湖南),夏梢叶片为天(湖南、四川)。傅志华等认为春梢生长期间,平均气温达以上,连续天,田间开始发病,夏梢发病期一般为天,秋梢为天。

生产上药剂防治淸病病存在的问题是喷药时间掌握不好,主观性大,有些生产者不知道该何时喷药,常常是有时间就喷药,没时间就不喷药,达不到控制溃疡病病情的效果。本文总结俩年的数据发现,春梢,夏梢,秋梢和果实发病与气象因子密切相关,在新梢及果实生长期间,如果有大风降雨天气,则在大风降雨天气出现后一周内新梢及果实最易感染馈病,因高温高湿可使老叶上的病原菌快速繁殖,大风降雨使新梢叶片受到机械损伤造成伤口,同时可以将老叶上的病原菌携带到伤口,使新梢叶片和果实感病,这时是防治淸荡病的关键时期,建议在大风降雨天气出现后两天内完成喷药,能够起到预防溃疡病爆发的作用。且新梢在初见病斑后前期病情指数增长较快,若重复出现大风降雨天气,应适时补药。通过对冰糖橙春、夏、秋梢病程发展动态观测发现,新梢溃疡病发生期持续天左右,之后新梢老熟,病情指数趋于稳定,无需进行药剂防治。在感病严重程度上,春梢较重,夏梢次之,秋梢最轻。

柑橘感染溃疡病后,最初在柑橘叶背出现针尖大小黄色或暗黄色的油渍状斑点,病斑逐渐扩大,同时叶片正背两面均逐渐隆起。然后病斑处表皮开裂,呈海绵状,隆起更为显著,病斑木栓化,表面粗糙,呈灰白色或灰褐色,同时病斑中心凹陷,周围有黄色晕环,到了感病后期,病斑中央成火山口状开裂。不同柑橘品种植物的溃疡病症状稍微有点差异,有些品种叶子在紧靠晕环处常有褐色的釉光边缘;有些品种病斑大小会有所差异。在枝条和果实上的溃疡病症状与叶片上的症状有异同点。相同点在于病斑形状基本上相同,但是在枝条上,病斑更粗糙隆起、黄褐色、圆形、木栓化,无黄色晕环;在果实上,木栓化程度更深,火山口状开裂更显著,有些品种在病健交界处有深褐色的釉光边缘,病斑只限于果皮上,永不穿透果皮。幼病果有树脂状分泌物,发病严重时引起早期落果,严重影响了柑橘的产量。柑橘溃疡病菌引发的溃疡病斑严重影响了柑橘的美观,影响了柑橘的质量。

柑橘溃疡病的病原菌属于细菌界(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黄单孢菌目(xanthomonadales);黄单胞菌科(xanthomonadaceae);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柑橘溃疡病菌是革兰氏阴性菌,单寄生单鞭毛,棒状,其菌落在spa固体培养基上呈圆形、淡黄色、粘稠状、微隆起且有光泽,最适生长温度为20-30℃。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