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诱二化螟的性诱剂及诱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08323发布日期:2019-10-08 22:46阅读:75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昆虫性诱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引诱二化螟的性诱剂及诱芯。



背景技术:

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属昆虫纲,鳞翅目螟蛾科,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均有广泛分布,是一种世界性的水稻害虫。二化螟在国内的分布几乎遍及各稻区,二化螟对水稻的为害主要是造成枯鞘、枯孕穗、白穗和虫伤株,使水稻产量大幅度下降。二化螟的防治通常都是使用化学药剂,但长此以往,二化螟不可避免的对多种药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许多稻区的二化螟已经对常规使用的杀虫剂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而且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田间耕作制度的变化和药剂抗药性的产生,二化螟的防治正面临着危机,每年虫口基数的不断上升和防治成本的不断增加,对农民收入和水稻生产都造成了严重损失。所以,需要积极寻找多种防治方法,综合治理控制二化螟的大量发生。

性信息素技术在二化螟害虫综合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性信息素技术可以通过诱捕技术来监测二化螟的发生期指导适期施药,此外还可以通过大量诱捕法来减少雌雄蛾的交配率,降低下一代二化螟的虫口密度。目前国内外二化螟性信息素诱芯成分是由顺-11-十六碳烯醛(z11-16:ald)和顺-13-十八碳烯醛(z13-18:ald)和顺-9-十六碳烯醛(z9-16:ald)三种成分构成。进一步研究表明,二化螟性信息素中3种主要成分的质量比为48:6:5(焦晓国,宣维健,王红托等.水稻二化螟性信息素防治研究进展.昆虫知识.2003,40(3):193-199)。但大量的田间试验和应用发现,这一配比制作的诱芯引诱效果并不理想,特别是在田间种群密度低的时候很难诱捕到雄蛾。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诱二化螟的性诱剂及诱芯,不仅在低虫口密度下可用于监测二化螟种群的发生动态,还可以通过性信息素诱芯的大量诱捕法防治二化螟,从而减少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安全,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引诱二化螟的性诱剂,所述性诱剂的活性成分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顺-11-十六碳烯醛50份、顺-13-十八碳烯醛4~10份、顺-9-十六碳烯醛4~10份和顺-11-十六碳烯醇0.4~200份。

优选的,所述性诱剂中还包括抗氧化剂和抗紫外线光稳定剂;所述抗氧化剂与顺-11-十六碳烯醛的质量比为0.002~0.02:1;所述抗紫外线光稳定剂与顺-11-十六碳烯醛的质量比为0.002~0.02:1。

优选的,所述抗氧化剂包括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二特丁基对苯二酚和抗氧化剂168。

优选的,所述抗紫外线光稳定剂包括受阻胺类抗紫外线光稳定剂;所述受阻胺类抗紫外线光稳定剂包括uv-328、uv-531和uv-p。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引诱二化螟的诱芯,包括所述性诱剂,所述性诱剂的含量为0.05~50mg/个诱芯。

优选的,所述诱芯还包括释放器,所述释放器的材质包括天然橡胶、合成橡胶、聚乙烯、聚氯乙烯、树脂或者粘胶材料。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引诱二化螟的性诱剂,所述性诱剂的活性成分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顺-11-十六碳烯醛50份、顺-13-十八碳烯醛4~10份、顺-9-十六碳烯醛4~10份和顺-11-十六碳烯醇0.4~200份。本发明所述性诱剂中,顺-11-十六碳烯醛、顺-13-十八碳烯醛为必要的活性组分,起远距离引诱作用,而顺-9-十六碳烯醛及顺-11-十六碳烯醇经田间试验证实其有很强的活性,显著增强雄蛾在近距离内的着陆和振翅等行为反应。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所述性诱剂的诱芯,通过大量的田间试验证明,可大幅度提高二化螟性诱剂的诱杀效果,体现在诱捕量大、引诱效果稳定,解决了目前二化螟性信息素防治效果不佳问题;对人畜安全,对环境无污染,并且可减少农药的使用;使用成本较低,操作方便,应用于二化螟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引诱二化螟的性诱剂,所述性诱剂的活性成分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顺-11-十六碳烯醛50份、顺-13-十八碳烯醛4~10份、顺-9-十六碳烯醛4~10份和顺-11-十六碳烯醇0.4~200份。

本发明所述性诱剂的活性成分中包括顺-11-十六碳烯醛(z11-16:ald),所述z11-16:ald可发挥其远距离引诱作用。本发明对所述z11-16:ald的来源并没有特殊限定,优选为纯度达98%以上的z11-16:ald标准化合物。

本发明所述性诱剂的活性成分中包括顺-13-十八碳烯醛(z13-18:ald),所述z13-18:ald的重量份优选为4~8份,更优选为4~6份,最优选为6份。本发明所述z13-18:ald可发挥其远距离引诱作用。本发明对所述z13-18:ald的来源并没有特殊限定,优选为纯度达98%以上的z13-18:ald标准化合物。

本发明所述性诱剂的活性成分中包括顺-9-十六碳烯醛(z9-16:ald),所述z9-16:ald的重量份优选为4~8份,更优选为4~6份,最优选为5份。本发明所述z9-16:ald可发挥其近距离引诱作用且还可以增强对二化螟雄蛾的引诱效果。本发明对所述z9-16:ald的来源并没有特殊限定,优选为纯度达98%以上的z9-16:ald标准化合物。

本发明所述性诱剂的活性成分中包括顺-11-十六碳烯醇(z11-16:oh),所述z11-16:oh的重量份优选为2~100份,更优选为2~80,最优选为50份。本发明所述z11-16:oh可明显增强对二化螟雄蛾的引诱效果。本发明对所述z11-16:oh的来源并没有特殊限定,优选为纯度达98%以上的z11-16:oh标准化合物。

本发明所述性诱剂中优选还包括抗氧化剂和抗紫外线光稳定剂;所述抗氧化剂与顺-11-十六碳烯醛的质量比优选为0.002~0.02:1,更优选为0.008~0.02:1,最优选为0.01:1。本发明所述抗氧化剂优选包括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二特丁基对苯二酚(dtbhq)和抗氧化剂168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本发明所述抗氧化剂可防止性信息素组分中醛类组分的氧化。本发明对所述抗氧化剂的来源并没有特殊限定,利用本领域的常规试剂即可。

本发明所述抗紫外线光稳定剂与顺-11-十六碳烯醛的质量比优选为0.002~0.02:1,更优选为0.008~0.02:1,最优选为0.01:1。本发明所述抗紫外线光稳定剂优选包括受阻胺类抗紫外线光稳定剂;所述受阻胺类抗紫外线光稳定剂优选包括uv-328、uv-531和uv-p。本发明所述抗紫外线光稳定剂可保持性信息素组分中醛类组分相对稳定。本发明对所述抗紫外线光稳定剂的来源并没有特殊限定,利用本领域的常规试剂即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引诱二化螟的诱芯,包括所述性诱剂,所述性诱剂的含量为0.05~50mg/个诱芯。本发明所述诱芯优选还包括释放器,所述释放器的材质优选包括天然橡胶、合成橡胶、聚乙烯、聚氯乙烯、树脂或者粘胶材料。本发明所述释放器可缓慢释放所述性诱剂。

将所述性诱剂的原料分别配置成重蒸正己烷溶液,按比例混合后加入到释放器(如硅橡胶塞后待溶剂自然挥发后)即得。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引诱二化螟的性诱剂及诱芯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试验地点:浙江省嘉兴市广陈镇。

试剂:顺11-十六碳烯醛(z11-16:ald)标准化合物、顺13-十八碳烯醛(z13-18:ald)标准化合物、顺9-十六碳烯醛(z9-16:ald)、顺-11-十六碳烯醇(z11-16:oh)标准化合物纯度均在98%以上。

诱芯制备:将顺11-十六碳烯醛、顺13-十八碳烯醛、顺9-十六碳烯醛、顺-11-十六碳烯醇分别配置成一定浓度的重蒸正己烷溶液。按设定的质量比例混合后加入到硅橡胶塞即得。

配方:顺-11-十六碳烯醛(z11-16:ald)410μg和顺-13-十八碳烯醛(z13-18:ald)50μg和顺-9-十六碳烯醛(z9-16:ald)40μg与顺-11-十六碳烯醇(z11-16:oh)25μg;抗紫外线光稳定剂uv-3284.1μg,抗氧化剂bht4.1μg。

对比例1

配方:顺-11-十六碳烯醛(z11-16:ald)410μg和顺-13-十八碳烯醛(z13-18:ald)50μg和顺-9-十六碳烯醛(z9-16:ald)40μg。

对实施例1和对比例1制备得到的诱芯进行试验:

试验于2019年5月3~21日进行。每个处理都设置5个重复,选择船型诱捕器,每个诱捕器放置一个诱芯。将诱捕器设于麦田,高于地面1.5m,每隔15m一个诱捕器,不同处理交替放置,每隔5天更换一次粘板,每隔2天统计诱捕到的二化螟的数量。每次调查后,交换诱捕器的位置,降低由小范围内二化螟数量差异带来的误差。

统计诱芯在田间引诱二化螟的效果,如表1所示,

表1不同性信息素诱芯配方二化螟田间引诱效果比较

从表1中可以看出,实施例1的平均诱蛾量比对比例1的平均诱蛾量高72.89%。

实施例2

试验地点:浙江省嘉兴市广陈镇。

诱芯制备:将顺11-十六碳烯醛、顺13-十八碳烯醛、顺9-十六碳烯醛、顺-11-十六碳烯醇分别配置成一定浓度的重蒸正己烷溶液。按设定的质量比例混合后加入到硅橡胶塞即得。

配方:顺-11-十六碳烯醛(z11-16:ald)250μg和顺-13-十八碳烯醛(z13-18:ald)30μg和顺-9-十六碳烯醛(z9-16:ald)25μg与顺-11-十六碳烯醇(z11-16:oh)500μg;抗紫外线光稳定剂uv-5312.5μg,抗氧化剂bht2.5μg。

对比例2

配方:顺-11-十六碳烯醛(z11-16:ald)250μg和顺-13-十八碳烯醛(z13-18:ald)30μg和顺-9-十六碳烯醛(z9-16:ald)25μg。

对实施例2和对比例2制备得到的诱芯进行试验:

试验于2019年4月17~5月19日进行。每个处理都设置4个重复,选择新型蛾类诱捕器,每个诱捕器放置一个诱芯。将诱捕器设于麦田,高于地面1.5m,每隔15m一个诱捕器,不同处理交替放置,每隔7天左右统计诱捕到的二化螟的数量。每次调查后,交换诱捕器的位置,降低由小范围内二化螟数量差异带来的误差。

统计诱芯在田间引诱二化螟的效果,如表2所示,

表2不同性信息素诱芯配方二化螟田间引诱效果比较

从表2中可以看出,实施例2的平均诱蛾量比对比例2的平均诱蛾量高101.04%。

实施例3

试验地点:浙江省嘉兴市广陈镇。

诱芯制备:将顺11-十六碳烯醛、顺13-十八碳烯醛、顺9-十六碳烯醛、顺-11-十六碳烯醇分别配置成一定浓度的重蒸正己烷溶液。按设定的质量比例混合后加入到硅橡胶塞中即得。

配方:顺-11-十六碳烯醛(z11-16:ald)250μg和顺-13-十八碳烯醛(z13-18:ald)30μg和顺-9-十六碳烯醛(z9-16:ald)25μg与顺-11-十六碳烯醇(z11-16:oh)1000μg;抗紫外线光稳定剂uv-5312.5μg,抗氧化剂bht2.5μg。

对比例3

配方:顺-11-十六碳烯醛(z11-16:ald)250μg和顺-13-十八碳烯醛(z13-18:ald)30μg和顺-9-十六碳烯醛(z9-16:ald)25μg。

对实施例3和对比例3制备得到的诱芯进行试验:

试验于2019年4月17~5月19日进行。每个处理都设置4个重复,选择新型蛾类诱捕器,每个诱捕器放置一个诱芯。将诱捕器设于麦田,高于地面1.5m,每隔15m一个诱捕器,不同处理交替放置,每隔7天左右统计诱捕到的二化螟的数量。每次调查后,交换诱捕器的位置,降低由小范围内二化螟数量差异带来的误差。

统计诱芯在田间引诱二化螟的效果,如表3所示,

表3不同性信息素诱芯配方二化螟田间引诱效果比较

从表3中可以看出,实施例3的平均诱蛾量比对比例3的平均诱蛾量高96.01%。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引诱二化螟的性诱剂及诱芯,可显著增强对于二化螟在添加的引诱效果,对人畜安全,对环境无污染,并且可减少农药的使用。使用成本较低,操作方便,可应用于二化螟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