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线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03891发布日期:2019-10-29 23:04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新型线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鱼线轮,具体指一种纺车式鱼线轮的新型线轮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防止鱼儿上钩后拉着鱼线跑,现有的鱼线轮上大多安装有调力装置,如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1528603u的《新型渔线轮前调力装置》,该前调力装置包括主轴和能绕主轴转动的渔线轮主体,主轴顶部连接有螺母,自上而下依次套装在主轴上的弹簧、钮座、刹车片组件和线轮,操控刹车片的调整钮设在顶部。使用时,通过旋转调整钮,带动螺母转动,螺母的转动同时向下运动,压迫弹簧,弹簧受压产生弹力经钮座传递给刹车片组件,刹车片受压后,使线轮绕主轴转动的摩擦力增大,使绕在线轮上的渔线的出线力也随之增大;反之,则产生的刹车力也越小,以此来达到调节刹车力的目的。

另有授权公告号cn202145805u的专利文献中也公开了带有相同的调力功能的线轮结构。

纵观现有的线轮结构,其刹车片组件都放置在对应线轮的缠线区域的内腔中,并按需将刹车片设置成多组,如此,虽然能满足一般鱼线轮的刹车力要求,但随着鱼线强度的日益增大(如采用强力编织线的鱼线),也迫切需要刹车力大的线轮结构,而在线轮的有限的缠线区域内腔中是不可能无限地通过增加刹车片组来提高刹车力,因此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现有的线轮结构。

再者,线轮刹车平稳性也是鱼线轮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为了提高线轮出线过程中所受持续刹车阻力的平稳性,本申请人已在上述文献中设计出双轴承支撑结构,以对线轮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使得线轮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倾斜现象,确保鱼线能按序不受干扰地平滑抛出,达到刹车力平稳的目的。但由于上述文献中,前者支撑主轴的两个轴承是通过下内衬与线轮相连,而后者的其中一个轴承通过轴承座与线轮连接,即两者的轴承是间接地与线轮相连,如此会导致零部件过多,成本高,且很难保证两个轴承的装配同轴度,因而现有的线轮结构在刹车平稳性上也需作进一步的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有利于安装更多刹车片组且结构简单、线轮刹车平稳性更好的新型线轮结构。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线轮结构,包括有通过前、后轴承支撑在主轴上的线轮、位于线轮内腔中的刹车片组和连接在主轴前端用以调节刹车力大小的调整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线轮内腔中具有一将内腔分隔成前腔和后腔的隔板,该隔板的中部具有供所述主轴穿过的轴孔,并在所述隔板上沿着轴孔分别向前腔侧轴向延伸出前轴套、向后腔侧轴向延伸出后轴套,所述前、后轴承分别安装在前、后轴套内,同时所述刹车片组包括有安装在前腔内的前刹车片组和安装在后腔内的后刹车片组,所述的调整钮组件与前刹车片组相抵。

在上述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的隔板上轴向延伸出将前轴套和前刹车片组围在其内的前环状体,同时该隔板上还轴向延伸出将后轴套和后刹车片组围在其内的后环状体,以使前刹车片组坐落在该前环状体,后刹车片组坐落在该后环状体,这样,无论线轮的外形如何变化,前刹车片组、后刹车片组均可以适用。

在上述各方案中,前刹车片组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刹车片的个数,优选的是,所述前刹车片组包括有至少一个前刹车华司和前键华司,所述的前键华司设计成前套筒,所述前套筒被周向限位在主轴上但能沿主轴轴向移动,所述的前刹车华司被压持在前套筒和隔板之间,所述的调整钮组件与该前套筒相抵。将键华司设计成套筒形式,可以更好地传递轴向力,使各前刹车华司被压持的更紧密。当然,当前刹车华司的轴向高度与前轴套相持平时,该前键华司即为片状体的普通键华司。当然,根据需要,可以增设前刹车片组的组数,此时需要增加刹车华司、键华司和耳华司,即采用现有的刹车片组的结构,只是,最上端的键华司设计成套筒结构,通过受力分析,在保证强度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地改变该套筒(即最上端的键华司)的厚度和材料。当调整钮组件能保证受力传递到最上端的键华司时,最上端的键华司也可以设计成普通的现有的华司结构。

为了让钓者具有更好的体验感,所述前轴套的端面上还安装有与前套筒相配合的第一滳答组件。优选的是,所述的第一滴答组件包括有坐落在前轴套的端面上的盲孔内的滴答柱和套在滴答柱上的滴答弹簧,所述的滴答柱在滴答弹簧的作用下头部始终具有外露于盲孔的趋势;而在所述的前套筒上开有以主轴为中心、环状排列的供所述的滴答柱的头部落入的滴答凹槽。随着线轮的转动(此时主轴及前套筒是不转的),滴答柱在滴答弹簧的作用下可以依次落入并撞击各滴答凹槽,从而可以发出轻脆的滴答声来,以提示钓者鱼线在动作。

为了具有更好的密封性能,所述前套筒上安装有与前环状体的内壁相配合的前密封环。

同样,后刹车片组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刹车片的个数。但优选的是,所述后刹车片组包括有至少一个后刹车华司和后键华司,且后键华司设计成后套筒,所述后套筒被限位在主轴上,所述的后刹车华司被压持在后套筒和隔板之间。将后键华司也设计成套筒的形式,也有利于和后刹车华司的配合,并能更好地压紧后刹车华司。

同理,所述后套筒上安装有与后环状体内壁要相配合的后密封环,以提高后刹车片组处的防水性能。

在上述各方案中,所述的前环状体的口部内壁上安装有将前刹车片组限位在前环状体内的前卡环,所述的后环状体的口部内壁上安装有将后刹车片组限位在后环状体内的后卡环。利用前、后卡环,可以方便地将前、后刹车组装配到的对应的腔室内。

由于调整钮是可以旋转的,为了防止在其转动过程中,在线轮的前腔中进水,优选的是,所述调整钮组件上安装有与线轮的前腔内壁相配合而能密封前腔的密封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发明的线轮内腔中增设了隔板,并在隔板上延伸出前轴套和后轴套,如此,不仅在前腔中可以安装前刹车片组,还可以将后腔延伸至线轮的非绕线区域,以充分利用线轮的内部空间,使得后腔中可以安装更多的后刹车片组,从而可以获得更大的刹车力。同时由于隔板和前、后轴套及线轮为一体件,将前、后轴承安装在前、后轴套内,这不但可以省去轴承座或内衬套的安装,使是整体结构简单、紧凑,而且能有效地确保两个轴承的装配同轴度,从而能对线轮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使得线轮在转动过程中不会发生倾斜现象,使线轮的刹车平稳性能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1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线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另一方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为纺车式鱼线轮的线轮结构,该鱼线轮的线轮结构包括有线轮1、支撑于鱼线轮主体(图中未示)上的主轴2、连接在主轴2前端用以调节刹车力大小的调整钮组件3以及刹车垫片组4,其中线轮1通过前轴承5、后轴承6支撑在主轴2上,线轮1内腔中具有一将内腔分隔成前腔a和后腔b的隔板11,本实施例中,该隔板11与线轮1一体成型,该隔板11的中部具有供主轴穿过的轴孔12,并在隔板上沿着轴孔分别向前腔a侧轴向延伸出前轴套13、向后腔b侧轴向延伸出后轴套14(请参见图4和图5)。上述前轴承5安装在前轴套13内,后轴承6安装在后轴套14内,本实施例中,前轴承5安装在前轴套13的口部处,后轴承6安装在后轴套14的口部处,使前、后轴承之间的距离最大化,以进一步提高线轮1转动时的平稳性。

上述刹车片组4包括有安装在前腔a内的前刹车片组4a和安装在后腔b内的后刹车片组4b,前、后刹车片组可以按需设计成相同或不相同的结构,且刹车片的多少,也可以根据鱼线轮的实际需要进行布置。本实施例中,前刹车片组4a包括有一个前刹车华司41a和前键华司,该前键华司设计成前套筒42a,该前套筒42a的中部具有方孔421,套在主轴2的铣扁后的方轴部位上(当然不局限于方轴和方孔的配合,也可采用键和键槽等现有的常规结构),使得前套筒42a被周向限位在主轴2上,但能相对主轴2轴向移动。前刹车华司41a被压持在前套筒42a的端部和隔板11之间。由于图中仅采用一个前刹车华司41a,因此前套筒42a的端部相对于前套筒42a的底部更接近于隔板11,即前套筒42a是倒置在前轴套13上,并且为了具有更多的压持面积,在前套筒42a的端部具有径向向外的前延伸边422。当采用多个前刹车华司,并在相邻前刹车华司中增设前耳华司(该前耳华司为常规结构,该前耳华司松动地套在前轴套上,周向与下述的前环状体相连成一体;也可以在周向上与前轴套连成一体。即前耳华司是与线轮一体转动但能相对线轮轴向移动)时,该套筒的端部就相对于套筒的底部要远离于隔板,即采用口部朝向主轴前端的结构。同时考虑到不同的线轮规格(线轮的绕线区域的外径有大小)能采用同一种规格的前刹车片组,上述隔板11上还轴向延伸出将前轴套13和前刹车片组4a围在其内的前环状体15,该前环状体15的口部内壁上设计有前环形槽151,在该前环形槽154内安装有前卡环7a,该前卡环7a与前套筒42a的端部的前延伸边422相抵,以将前刹车片组4a限位在前环状体15内。并且为了提高防水性能,在前套筒42a的前延伸边422周缘上安装有与前环状体15的内壁相配合的前密封环8a。如此,无论线轮规格如何变化,前刹车片组坐落在与其相匹配的前环状体15内,便于制造厂家的组装和管理。

同样,本实施例中,上述后刹车片组4b也包括有一个后刹车华司41b和后键华司,该后键华司设计成后套筒42b,该后套筒42b的外底部开有径向槽423,主轴2上安装有能嵌入上述径向槽423内的径向销21,当后套筒42b移动到径向销21处时,因径向销21的阻挡而被限位在主轴2上,后刹车华司41b被压持在后套筒42b的端部和隔板11之间,后套筒42b的端部也具有径向向外的后延伸边424,以增大与后刹车华司41b的接触面积。同理,因图中仅采用一个后刹车华司41b,因此后套筒42b的端部相对于后套筒42b的底部更接近于隔板11,即后套筒是套在后轴套上,且后套筒42b的口部朝向主轴2的前端。当采用多个后刹车华司,并在相邻刹后车华司中增设后耳华司(同理,该后耳华司可以与下述的后环状体或后轴套在周向上相连接而能随线轮一起转动,但又能在轴向上移动)时,该后套筒42b就位于后轴套14的后方了。同样,同一后刹车片组能适用于不同的线轮,上述隔板11上还轴向延伸出将后轴套14和后刹车片组4b围在其内的后环状体16,该后环状体16的口部内壁上设计有后环形槽161,在该后环形槽161内安装有后卡环7b,该后卡环7b与后套筒42b端部的后延伸边424相抵,以将后刹车片组4b限位在后环状体16内。并且为了提高防水性能,在后套筒42b的后延伸边424上上安装有与后环状体16的内壁相配合的后密封环8b。

上述调整钮组件3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在本实施例中,它包括有螺纹连接在主轴前端的螺母31和与螺母连接成一体的调整钮32,并在调整钮32和前套筒42a底部之间的主轴2上自前而后依次套装有弹簧33、钮座34,如此,在弹簧33的作用下,钮座34与前套筒42a的底部相抵。

为了在线轮1转动时,有提示作用和更好的体验感,在前轴套13的端面上还安装有与前套筒42a相配合的第一滳答组件9,该第一滴答组件9包括有坐落在前轴套13的端面上的盲孔131内的滴答柱91和套在滴答柱上的滴答弹簧92,滴答弹簧92的一端抵在盲孔131的底部,另一端抵在滴答柱91的凸缘上,以使滴答柱91在滴答弹簧92的作用下头部始终能具有外露于盲孔131的趋势。而在前套筒42a上开有以主轴2为中心、环状排列的供滴答柱91的头部落入的滴答凹槽425。当线轮1转动时,在滴答弹簧92回复力的作用下,滴答柱91的头部依次撞击到各滴答凹槽425内,就会发生清晰的嘀答声来。

同样,在旋转调整钮31时,在调整钮组件中也设置有滴答组件,即为第二滴答组件,该第二滴答组件采用与第一滴答组件相同的结构,只是滴答凹槽开在钮座34上,而盲孔位于调整钮32上。

为了提高前腔的防水性能,上述钮座上还安装有与线轮的前腔内壁相配合而能密封前腔的密封片10。

使用时,旋转调整钮,可以使螺母沿着主轴向主轴后端侧移动,并压缩弹簧,弹簧的回复力则经钮座作用在前套筒上,使前套筒产生轴向压力,并将该轴向压力传递至前刹车华司,再经隔板传递至后刹车华司和后套筒,后套筒因径向销的阻挡,不能向主轴的后端移动,因此,随着调整钮的继续旋转,作用到隔板上的摩擦力(即对线轮的阻力)会越来越大;反之则越来越小,从而可以起到调节刹车力大小的目的,并且因为前、后轴承直接支撑在与线轮一体化的前、后轴套上,同轴度能得到很好的保证,因此线轮转动也更为平稳。且由于后腔的空间较大,可以按需装配更多的刹车片组,可以获得更大的刹车力。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