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质土壤改良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894285发布日期:2019-10-18 20:48阅读:386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土壤改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砂质土壤改良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北方地区由于降水量少,造成河流大部分时间仅在狭窄的二级河槽内流淌,而大片河滩处于干涸状态。由于这些地区人口众多、城市密集,城市排水成为这些河流的重要补给水源,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来水质污染问题,同时也严重影响河流的截污净化能力、行洪疏浚功能。因此,利用这些河道宽阔平坦的河滩构建生态修复措施,可以有效改善周边生态环境,净化河流水质,打造生态湿地河道。

目前,在河流生态修复工程中,主要涉及主槽防洪工程、水生态修复工程、初期雨水处理系统、生态绿化工程一级道路工程等。其中,生态绿化工程难度较大。由于河滩为河流冲积而成,土壤多为砂土和粉砂壤,靠近两岸边坡为轻壤土,土壤结构差、团粒结构差或几乎没有,并不具备植物生存必须的水、肥、气、热条件的土壤,不适于栽种绿植。鉴于以上原因,将河滩砂质土壤改良为适于绿化的土壤急需得到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砂质土壤改良方法,旨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砂质土壤不适合种植绿化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砂质土壤改良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一)砂土改良措施:

a、取黏质土为改良客土,引入客土土壤厚度为15-25cm,客土平铺晾晒3-5天;

b、施肥:在客土上施用有机肥和复混肥,所述有机肥的吸水率为400%-600%、有机质大于50%,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1.5-2吨或4-5方;每亩施用复混肥50-80千克;

c、旋耕、喷灌:施肥后旋耕深度为25-30cm;再喷灌农田灌溉水30-40方/亩后待用;

(二)砂土和粉砂壤改良措施:

a、取黏质土为改良客土,引入客土土壤厚度为15-25cm,客土平铺晾晒3-5天;

b、施肥:在客土上施用有机肥和复混肥,所述有机肥的有机质大于50%,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0.5-1吨或2-3方;每亩施用复混肥50-60千克;

c、旋耕、喷灌:施肥后旋耕深度为25-30cm;再喷灌农田灌溉水30-40方/亩后待用;

(三)轻壤土改良措施:

a、施肥:在客土上施用有机肥和复混肥,所述有机肥的有机质大于50%,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1-1.5吨或3-4方;每亩施用复混肥50-80千克;

b、旋耕、喷灌:施肥后旋耕深度为25-30cm;再喷灌农田灌溉水30-40方/亩后待用;

c、旋耕、喷灌:施肥后旋耕深度为25-30cm;再喷灌农田灌溉水30-40方/亩后待用。

进一步地,在种植大型乔木或穴栽灌木时,树穴土壤改良措施如下:

a、树穴的深度为壤土的1.5倍;在树穴内填入营养土,营养土的成分配置为壤质土、有机肥和菌肥,重量百分比为100:2:1;或者,营养土的成分配置为砂壤土、栽培基质和菌肥,重量百分比为100:4:2;

b、施工步骤:首先,树穴垂直开挖,树穴直径至少为待种植的苗木干径的10倍;或者树穴直径大于苗木根部土球直径的两倍以上,树穴尺寸为苗木干径外延50-80cm;其次,在树穴坑壁与苗木根部土球间的空隙处填营养土至距离地面20cm;最后,用从树穴挖出的原土将树穴填满,并做好挡水圈,灌溉定根,并做好支撑防护。

进一步地,在条带种植灌木时,条带土壤改良措施如下:

a、条带沟的深度为壤土的1.5倍;在条带沟内填入营养土,营养土的成分配置为壤质土、有机肥和菌肥,重量百分比为100:2:1;或者,营养土的成分配置为砂壤土、栽培基质和菌肥,重量百分比为100:4:2;

b、施工步骤:首先,条带沟垂直开挖,条带沟的宽度为灌木种植宽度的1倍以上、深度为种植根系的2倍以上;其次,在条带沟坑壁与灌木根部之间的空隙处填满营养土,并做好挡水圈,灌溉定根,并做好支撑防护;

所述砂壤土为砂土、粉砂壤或轻壤土。

优选的,所述客土为耕种农田的表层0-45cm的土壤。

优选的,所述有机肥为腐熟有机肥。

优选的,所述复混肥为通用型三元素复混肥15-15-15。

优选的,对于适应中性和微酸性土壤的树木,在土壤内添加磷石膏调节ph值。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在砂土、粉砂壤及轻壤土内添加客土、有机肥和复混肥,调整土壤成分结构后灌溉待用;并在种植乔木或灌木的树穴及条带沟内填入调配好的营养土,灌溉定根并做好支撑防护。利用本发明对河滩进行生态修复后,提高河流的截污净化能力及行洪疏浚功能,通过打造河滩湿地提升河流水质,改善了周边环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砂质土壤改良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一)砂土改良措施:

a、取黏质土为改良客土,引入客土土壤厚度为15-25cm,客土平铺晾晒3-5天;

b、施肥:在客土上施用有机肥和复混肥,所述有机肥的吸水率为400%-600%、有机质大于50%,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1.5-2吨或4-5方;每亩施用复混肥50-80千克;

c、旋耕、喷灌:施肥后旋耕深度为25-30cm;再喷灌农田灌溉水30-40方/亩后待用。

(二)砂土和粉砂壤改良措施:

a、取黏质土为改良客土,引入客土土壤厚度为15-25cm,客土平铺晾晒3-5天;

b、施肥:在客土上施用有机肥和复混肥,所述有机肥的有机质大于50%,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0.5-1吨或2-3方;每亩施用复混肥50-60千克;

c、旋耕、喷灌:施肥后旋耕深度为25-30cm;再喷灌农田灌溉水30-40方/亩后待用。

(三)轻壤土改良措施:

a、施肥:在客土上施用有机肥和复混肥,所述有机肥的有机质大于50%,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1-1.5吨或3-4方;每亩施用复混肥50-80千克;

b、旋耕、喷灌:施肥后旋耕深度为25-30cm;再喷灌农田灌溉水30-40方/亩后待用;

c、旋耕、喷灌:施肥后旋耕深度为25-30cm;再喷灌农田灌溉水30-40方/亩后待用。

在种植大型乔木或穴栽灌木时,树穴土壤改良措施如下:

a、树穴的深度为壤土的1.5倍;在树穴内填入营养土,营养土的成分配置为壤质土、有机肥和菌肥,重量百分比为100:2:1;或者,营养土的成分配置为砂壤土、栽培基质和菌肥,重量百分比为100:4:2;

b、施工步骤:首先,树穴垂直开挖,树穴直径至少为待种植的苗木干径的10倍;或者树穴直径大于苗木根部土球直径的两倍以上,树穴尺寸为苗木干径外延50-80cm;其次,在树穴坑壁与苗木根部土球间的空隙处填营养土至距离地面20cm;最后,用从树穴挖出的原土将树穴填满,并做好挡水圈,灌溉定根,并做好支撑防护。

在条带种植灌木时,条带土壤改良措施如下:

a、条带沟的深度为壤土的1.5倍;在条带沟内填入营养土,营养土的成分配置为壤质土、有机肥和菌肥,重量百分比为100:2:1;或者,营养土的成分配置为砂壤土、栽培基质和菌肥,重量百分比为100:4:2;

b、施工步骤:首先,条带沟垂直开挖,条带沟的宽度为灌木种植宽度的1倍以上、深度为种植根系的2倍以上;其次,在条带沟坑壁与灌木根部之间的空隙处填满营养土,并做好挡水圈,灌溉定根,并做好支撑防护。

所述砂壤土为砂土、粉砂壤或轻壤土;所用客土为耕种农田的表层0-45cm的土壤;有机肥选用猪粪、牛粪和鸡粪等腐熟有机肥;复混肥选用通用型45%三元素复混肥15-15-15(氮磷钾各占15%)。

对于适应中性和微酸性土壤的树木,在土壤内添加磷石膏调节ph值。

通过改良后的土壤能够有利于花草生长,针对石家庄滹沱河的生态恢复土壤改造项目,项目范围内各工区的土壤分别为砂土、粉砂土、细砂土与客土,实验方案分别为各种土壤掺加生物有机质肥、不同吨数的有机肥、相等的复混肥、不同份量的调理剂与不同克数的草籽。使用千分位的天平对草籽进行称量,保证每个培养皿内的草籽都相等。针对不同土壤充分配比分组进行草籽栽培试验,以下为具体栽培实验表:

对上述各组培养皿内分以下几个阶段养护:第一阶段浇水定量统一,第二阶段耐旱实验,看土壤发干则浇水,光照度充足,受光均匀,室内温度控制在26-28℃之间,室内湿度保持在65%左右,进行发芽、栽培实验。在栽培实验室内气温22-28℃的环境下,在培养皿中对花籽进行发芽试验,历经一个月停止了发芽试验,得到以下数据,以下为各种地被植物的发芽率:

通过上述发芽试验和一个月、2个月后的生长对比,说明缀花草地每平米5.4克的播种量是可以达到覆盖地面的,土壤改良配比比客土+有机肥+复混肥的改良效果好。分析纯客土为深层土有机物质含量少微量元素少,虽然增加了有机肥和复混肥,但是透气性差,不利于花苗根系的生长。相比客土和砂土混合增加了土壤的透气性,有利于花苗根系的生长,所以花苗的长势比纯客土的长势好。

另外,通过观察和对比,增加2000千克有机肥和50千克复混肥比增加1500千克有机肥和50千克复混肥的改良土壤花苗长势好,观察直接采用外来客土的土壤保水性较好,保水时间长,但透气性能差,浇水次数明细比砂土少,其花草长势明细不如其他砂土类型的土壤长势好。

花苗幼苗期过后,进行耐旱试验。客土掺拌生物有机质的土壤长势差,株型矮小,不密集,但保水性很好,花苗的叶片发深绿,含杂草偏多;砂/客土(1:1)+生物有机质在四种土壤改良配比中长势最好,通过观察砂/客土(1:1)+有机肥2000千克、50千克复混肥土壤改良花苗的长势良好,与砂/客土(1:1)+增加生物有机质的土壤改良后的花苗长势对比,增加生物有机质的花苗高度矮,土壤浇水不及时时土壤板结严重,增长生物有机质的花种播种量是增加2000千克有机肥、50千克复混肥的6倍。砂土/客土(1:1)+有机肥2000千克、50千克复混肥土壤改良的花苗长势较好,花苗颜色嫩绿,苗高比生物有机质的苗高出8cm左右。得出的结论是土壤中增加有机肥和复混肥比增加生物有机质效果好。

通过观察细砂土壤可以得知砂质土壤的保水能力差,浇水次数频繁,前期均为草籽内含的营养成分生长比较良好,后期经过两星期左右开始吸收土壤内含营养成分,掺拌生物机质的砂土保水能力稍微有些提高,但不太明显,长出来的花草颜色普遍发深绿色,长势一般,没有明显的叶片发黄或死亡情况;提高栽培实验室试验对4种土壤统一浇5升水,每天对4种土壤做土壤湿度记录,具体见下表:

由上表可以得知粉砂的保水率最低;砂+客土(1:1)和纯客土的保水率比较好。

利用本发明改良后的土壤经过测试可以满足种植土的要求,可以种植地被植物、且均可生长。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砂/客土(1:1)+有机肥2000千克/亩、50千克复混肥/亩的土壤改良方案最佳;缀花草地的播种量5.4克/m2能够满足覆盖地面、耐湿混播播种量3.2克/m2就能够满足覆盖地面的要求。

在对滹沱河的土壤进行改良前,首先对该地区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化验分析,再结合滹沱河土壤的实际情况,滹沱河土壤改良的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1、北岸林带土壤为壤土,改良方案为绿化用地内施有机肥1000千克/亩,45%三元素复合肥(氮磷钾15-15-15)50千克/亩,复混肥50%用于基肥,旋耕均与后种植,另50%用追肥,以满足土壤长期改良效果和草木植物当季生长的基本肥力。

2、南北两岸滩地现状土壤为砂土和粉砂土,土壤改良方案为绿化用地内增加25cm客土,施有机肥2000千克/亩,45%三元素复合肥(氮磷钾15-15-15)50千克/亩,旋耕均匀后种植。其中,梨园内不增加客土、保留苗木的区域不增加客土。

3、主槽内一级边坡、二级边坡、沙洲土壤改良方案为增加30cm客土,施有机肥2000千克/亩,45%三元素复合肥(氮磷钾15-15-15)50千克/亩,均匀搅拌后种植。一级平台、滨水平台土壤改良方案为绿化用地内增加25cm客土,施有机肥2000千克/亩,45%三元素复合肥(氮磷钾15-15-15)50千克/亩,均匀搅拌后种植。

4、乔木种植穴改良方案:乔木种植采用局部改良的措施,根据乔木的大小换填种植土,有机肥5-10千克/株,其中50%用于坑底部,与30cm土壤混合均匀,50%与土壤混合均匀后回填。每株树的用肥量计算方法如下:

按照设计要求:园林种植必需的最低土层厚度:草木花卉、草坪地被、小灌木、大灌木、浅根乔木、深根乔木分别为30、30、45、60、90、150cm。种植树穴要求:种植穴的大小依植物根部土球规格及根系情况而定。带土球的应比土球大16-20cm,栽裸根苗的穴应保证根系充分舒展。

堤内乔木、花灌木在树穴内用适量腐殖土、腐熟商品有机肥(符合ny525-2012技术标准)与客土混合均匀后进行回填。用量标准:每树穴5千克的腐殖土、5千克腐熟商品有机肥、客土混合均匀后,50%用于坑底部,50%用于回填,以确保堤内植物的最佳生长土壤条件。

堤外乔木、花灌木采用局部改良的措施,施用适量腐熟商品有机肥(符合ny525-2012技术标准)与原土或客土混合均匀。用量标准:每树穴5千克的腐熟商品有机肥、客土混合均匀后,50%用于坑底部,50%用于回填。

地被种植区域表层土为砂土的,种植前将客土、腐熟商品有机肥与45%三元素复合肥混合均匀。表层土满足种植条件的可施入适量有机肥和复混肥。用量标准:根据土壤检测的有机质指标来确定。

有机质<5克/千克,每亩增加有机肥3吨,45%复合肥40千克;有机质5-10%,每亩增加有机肥1.5吨,45%复合肥30千克,有机质>10克/千克,每亩增加有机肥0.5吨,45%复合肥15千克。

水生植物种植结合实际情况,在初期20cm土层施用草炭和腐熟商品有机肥(符合ny525-2012技术标准)各100千克/亩。

在入口区域、廉州湖、台西湖等重要节点种植地地被区域需适当增加腐殖土、腐熟商品有机肥用量。

综上所述,通过本发明能够打造“小水多绿,以绿带水”的生态湿地河道,在种植乔木或灌木的树穴及条带沟内填入调配好的营养土,灌溉定根并做好支撑防护,有利于保证乔木和大灌木的根系充分舒展;通过湿地提升河流水质,提高河流的截污净化能力及行洪疏浚功能,又可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实现海绵湿地示范、生态人文旅游、市民休闲港湾的愿景。

在上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上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