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种植播种机的正负压点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15216发布日期:2019-11-13 00:57阅读:588来源:国知局
精准种植播种机的正负压点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农用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精准种植播种机的正负压点种装置。



背景技术:

播种机以作物种子为播种对象的种植机械。用于某类或某种作物的播种机,常冠以作物种类名称,如谷物条播机、玉米穴播机、棉花播种机、牧草撒播机等。排种器是播种机的主要工作部件,配置在种子箱底或开沟器上方。排种器作为播种机的核心部件,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着播种质量。排种器根据工作原理可分为机械式和气力式两大类。机械式又分为水平圆盘式、窝眼轮式、指夹式、倾斜圆盘式、垂直圆盘式等;气力式分为气吹式、气吸式、气送式等。

虽然国内外精密播种机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精密播种机的工作对象主要集中在小麦、大豆、玉米等大籽粒谷物上,用于谷子、糜子等小籽粒谷物播种时只能实现条播。条播作业不能满足小籽粒谷物的种植生产要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种植密度差异大、出苗率低、间苗强度大等。农户有时采用种子掺沙或掺秕粒等办法,但种子浪费还是比较严重,生产能力仍比较低下,实际效果不理想。因此,研制针对小籽粒谷物精量穴播的装备成为实现小杂粮机械化生产的关键。

欧美国家播种已经基本实现了精密化,我国对于玉米、小麦等作物的播种技术已经达到了精密化程度,适用的播种机型也比较成熟。但对于以谷子为代表的小籽粒作物的精密播种技术只是刚刚起步,实现谷子精播的成熟机型尚未出现。目前,国内的谷子播种机型号比较多,按传统方式来分有畜力驱动和内燃机械驱动的播种机,按播种方式来分又有谷子条播播种机和谷子穴播播种机。以下介绍现有的不同机型的谷子播种机及其工作性能:2bgj—6型谷子精量播种机是一种可调整性能强的中小型机具,能够实现对播深,穴距和播量的调整,其优点是排种器为组合式,可通过更换不同孔径的排种轮,以满足不同作物的播种需要,并且能够达到不浪费种子,不伤种子、减轻间苗劳力的目的,缺点是存在种子相对预期位置偏移的现象。

所以,针对国内外现有谷子精量排种器存在的种子破损率高、漏种、堵孔、播量不精确、高速作业时充种效果差等问题,提供了一种精准种植播种机的正负压点种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旨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精准种植播种机的正负压点种装置。

本发明的精准种植播种机的正负压点种装置,是由储种箱、种粒分配室和引风机构成,所述的漏斗状储种箱的下口座于筒状种粒分配室的上口,在种粒分配室内横置转子种粒分配筒,在转子种粒分配筒内置且两内外壁密封相切的定子压力分配器,漏斗状的条形出种口下底横置于种粒分配室的转子种粒分配筒表面,在条形出种口的一侧、转子种粒分配筒中上部的种粒分配室上固定有横档板,在条形出种口的另一侧安装有清种毛刷,清种毛刷传动轴的两端与种粒分配室轴承连接,在清种毛刷的下角逆时针方向连接有与种粒分配筒表面相切的护种板,在转子种粒分配筒的外表面排布锥形拾种杯,该锥孔的尾孔透过转子种粒分配筒的内壁;在与转子种粒分配筒的内环相切地是定子压力分配盘;在种粒分配室的侧壁设置了引风机,引风机的风入口与定子压力分配器的负压室相连接,引风机的出口与吹风咀相连接,在种粒分配室另一侧的中心驱动轴与转子种粒分配筒相同轴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转子种粒分配筒环壁上排布了拾种杯,该拾种杯的上部为筒状、下部为喇叭口状,且喇叭的尾端与筒状的底端相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转子种粒分配筒壁上排布的锥形拾种杯旋转上部位置均与储种箱的下口相对应、旋转至下部时均与吹风咀相连通。

本发明的精准种植播种机的正负压点种装置,种子依靠自身重力充入到拾种杯内,负压起到辅助充种作用,解决了谷子播种高速作业时充种效果差的问题,并设有吹风咀,用来清除锥形拾种杯内的杂质同时在投种区起到强制投种的作用,解决了气吸式谷子排种器容易堵孔和窝眼式谷子排种器种子在窝眼内堆积排种困难的问题;护种板的设置解决了漏种问题;根据谷子种子外形尺寸设计拾种杯尺寸,采用筒状、喇叭口状组合式拾种杯,可以防止拾种杯内的种子在刮种处与拾种杯外的种子一起被刮出,保证每个拾种杯充入3-5粒种子,解决了谷子条播播量不准确而且种植成本高的问题,为谷子高效机械化精量种植提供解决思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仰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截面图;

图5为吹风咀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精准种植播种机的正负压点种装置,是由储种箱1、种粒分配室2和引风机3构成,所述的种粒分配室2是由左壳体19和右壳体20扣合螺栓固定而成。

漏斗状储种箱1的下口座于筒状种粒分配室2的上口,在种粒分配室2内横置转子种粒分配筒4,即下口为漏斗状的条形出种口6的下底横置于种粒分配室2的转子种粒分配筒4表面,在条形出种口6的一侧的种粒分配室2的中上部固定有横档板8,横档板8一端与种粒分配室2固定、另一端与转子种粒分配筒4相间隙配合,可以防止种粒落入种粒分配室2的底部,同时又保证了充种;在条形出种口6的另一侧安装有清种毛刷7,清种毛刷7传动轴的两端与种粒分配室2轴承连接,清种毛刷7的长度与转子种粒分配筒4的长度相同,清种毛刷7刷毛与转子种粒分配筒4的表面相接触,通过使用柔性清种装置,减小对种子的机械损伤。在清种毛刷7的下角逆时针方向连接有与种粒分配筒4表面相切的护种板9,护种板9固定在左壳体19的内壁上。

在转子种粒分配筒4内上部设有定子压力分配器5,压力分配器5靠近右壳体20一侧为压力分配盘11,压力分配盘11通过螺栓与右壳体20相固定,压力分配器5内为负压室13,负压室13的外壁与转子种粒分配筒4内壁密封相切,在种粒分配室2的侧壁设置了引风机3,引风机有吸气和吹气功能,引风机3的风入口12通过右壳体20、压力分配盘11与定子压力分配器5内的负压室13相连接,引风机3的出口14吹风咀16相连接,吹风咀16固定在右壳体20上、前端置于转子种粒分配筒4内、其出风口与拾种杯10下部的喇叭口相对,在种粒分配室2另一侧的中心驱动轴17与转子种粒分配筒4相同轴连接。

转子种粒分配筒4的外表面排布锥形拾种杯10,该拾种杯10的上部为筒状、下部为喇叭口状,且喇叭的尾端与筒状的底端相连通透过转子种粒分配筒4的内壁,转子种粒分配筒4壁上排布的锥形拾种杯10旋转上部位置均与储种箱1的下口相对应、旋转至下部时均与吹风咀16相连通。所述的吹风咀16安装时偏移角度a为10~20°如图5所示,在种粒分配室2的底部设有出种导管18,防止投种时种子被正压气流吹散,保证种子落地的预期位置。出种导管18上部延伸至与种粒分配筒的外壁相抵、在转子种粒分配筒4旋转时与拾种杯10口相对应、且其角度与吹风咀16的角度相同。同时,护种板9的长度为从清种毛刷7的下边缘至吹风咀16时止,可以保证吹风咀16吹出的正压风通过拾种杯10及尾端的口吹出,不受其阻隔。

工作时,种子在储种箱1依靠自身重力以及负压室13在拾种杯10处产生的吸力进入拾种杯10内,完成充种;种子在拾种杯10内随种粒分配筒4在中心驱动轴17驱动下逆时针转动,经过清种毛刷7,带动清种毛刷7与其相对转动,拾种杯10外种子被刮离,完成清种;拾种杯10内种子在护种板9保护下,随种粒分配筒4继续逆时针运动,直至拾种杯10脱离护种板9到达投种区,完成护种;在投种区,种子依靠自身重力和吹风咀16产生的正压吹力脱离拾种杯10,完成投种。

种子依靠自身重力充入到拾种杯10内,负压起到辅助充种作用,解决了谷子播种高速作业时充种效果差的问题;护种板9的设置,解决了漏种问题;根据谷子种子外形尺寸设计拾种杯10尺寸,使每个拾种杯10充入3-5粒种子,解决了播量不准确的问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