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花草鱼虫智能生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26068发布日期:2020-02-04 11:50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花草鱼虫智能生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花草鱼虫智能生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室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让室内的环境更加优美,人们会在室内摆放一些花卉,饲养一些鱼儿,鱼缸内的水比较浑浊时,需要将鱼缸内的水换掉,而为了使花卉能够更好的生长,需要定期对花卉进行浇水。

现在一般是人们手动将鱼缸里的水放掉,然后将干净的水倒入鱼缸内,这样比较麻烦,可能会耽误人们的时间。

人们工作比较忙碌时,可能会忽略对花卉进行浇水,导致花卉缺水,从而导致花卉枯萎。

因此需要研发一种能够自动换水,不耽误人们时间,能够自动对花卉进行浇水,可避免花卉缺水枯萎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人们手动进行换水,这样可能会耽误人们的时间,人们工作比较忙碌时,可能会忽略对花卉进行浇水,导致花卉枯萎的缺点,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耽误人们的时间,可避免花卉缺水枯萎的花草鱼虫智能生态装置。

一种花草鱼虫智能生态装置,包括有底座、防滑垫、进水管、电磁阀、第三水管、第二水泵、第四水管、多孔喷嘴、水箱、横杆、花卉培养盆、过滤网、隔板、排污装置、支撑管、排污管、温湿度传感器、保护板、第一水位传感器、第二水位传感器、浊度传感器、浇水装置、控制箱、lcd显示屏、设置键、加/模式切换键、减/手动灌溉键、确认键、工作指示灯、第一指示灯、第二指示灯、第三指示灯和蜂鸣器,底座底部左右两侧均连接有防滑垫,底座左侧下部连接有进水管,进水管内设有电磁阀,进水管右端固接有第三水管,底座内底部左侧安装有第二水泵,第三水管右端与第二水泵左侧连接,第二水泵左侧连接有第四水管,第四水管上连接有多孔喷嘴,底座顶部固接有水箱,第三水管和第四水管均穿过底座顶部和水箱左侧,水箱内左侧上部设有温湿度传感器和起支撑作用的横杆,横杆位于温湿度传感器下方,花卉培养盆固接于横杆右端,花卉培养盆内下部连接有过滤网和隔板,过滤网和位于隔板上方,花卉培养盆内底部设有排污装置,排污装置上设有浊度传感器,水箱内底部左侧连接有支撑管,支撑管和花卉培养盆左侧连接,花卉培养盆左侧下部连接有排污管,排污管位于支撑管内,排污管穿过水箱底部和底座左侧,保护板固接于水箱左侧,第三水管和第四水管均位于保护板内,第一水位传感器设置在水箱内左侧中部,水箱内左侧下部设有第二水位传感器,底座内底部中间设有浇水装置,控制箱固接于底座内底部右侧,控制箱内包括有开关电源、电源开关和控制模块,开关电源的输出端和电源开关有线路连接,电源开关和控制模块有线路连接,电源开关上通过线路连接有电源总开关,底座顶部右侧从左至右依次设有lcd显示屏、设置键、加/模式切换键、减/手动灌溉键和确认键,底座右侧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工作指示灯、第一指示灯、第二指示灯和第三指示灯,底座前侧右下部设有蜂鸣器,温湿度传感器、第一水位传感器、第二水位传感器、浊度传感器、lcd显示屏、设置键、加/模式切换键、减/手动灌溉键、确认键、工作指示灯、第一指示灯、第二指示灯、第三指示灯和蜂鸣器都与控制模块有线路连接,电磁阀和第二水泵都与控制模块通过线路连接。

可选地,排污装置包括有第五水管、第三水泵、单向阀和第六水管,花卉培养盆底部安装有第三水泵,第三水泵底部连接有第五水管,第五水管穿过花卉培养盆底部,第五水管内设有单向阀,浊度传感器连接在第五水管左侧下部,第三水泵顶部连接有第六水管,第三水泵和控制模块通过外围电路连接。

可选地,浇水装置包括有第一水管、第一水泵、第二水管、土壤湿度传感器和喷头,底座内底部中间安装有第一水泵,第一水泵右侧连接有第一水管,第一水管和进水管底部连接,第一水泵左侧上部连接有第二水管,第二水管穿过底座顶部左侧,第二水管位于保护板内,第二水管上连接有喷头,花卉培养盆内右侧设有土壤湿度传感器,土壤湿度传感器和控制模块有线路连接,第一水泵和控制模块通过外围电路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有防泄压装置,防泄压装置包括有挡网、橡胶圈、摆动杆、浮球、铁球、盖板和密封塞,水箱内左侧中部转动式连接有摆动杆,摆动杆位于第一水位传感器下方,第三水管内上部设有挡网,第三水管右端连接有橡胶圈,摆动杆底端固接有浮球和盖板,盖板位于浮球左侧,盖板和橡胶圈接触,浮球内底部设有铁球,密封塞连接在盖板左侧,密封塞位于第三水管内。

可选地,还包括有辅助抽取装置,辅助抽取装置包括有锥形盘、防护网和刷毛,第五水管下部连接有锥形盘,刷毛和防护网均固接于锥形盘底部中间,防护网位于刷毛内。

可选地,控制箱内包括有开关电源、电源开关和控制模块,开关电源的输出端和电源开关有线路连接,开关电源可以为本装置供电,电源开关和控制模块有线路连接,电源开关上通过线路连接有电源总开关;通过设置键、加/模式切换键、减/手动灌溉键和确认键可以设置相关参数,参数显示在lcd显示屏上;控制模块上连接有24c02电路和ds1302电路,24c02电路用于存储参数,将设置好的参数存储在24c02电路内,工作时调出相关参数,ds1302电路提供时间基准,可以进行计时,具有闰年补偿功能;土壤湿度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第一水位传感器、第二水位传感器、浊度传感器、lcd显示屏、设置键、加/模式切换键、减/手动灌溉键、确认键、工作指示灯、第一指示灯、第二指示灯、第三指示灯和蜂鸣器都与控制模块有线路连接;第一水泵、第三水泵、电磁阀和第二水泵都与控制模块通过线路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排污装置可将水箱内的水排出,第二水泵可将水吸入水箱内,从而进行加水,如此,能够自动进行换水,因此,不耽误人们的时间;通过浇水装置能够自动对花卉进行浇水,从而能够避免花卉缺水枯萎;通过防泄压装置可将第三水管堵住,防止漏气;通过辅助抽取装置能够使水箱内的水更好的吸入第五水管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d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电路图。

图7为本发明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1底座,2防滑垫,3进水管,4电磁阀,8第三水管,9第二水泵,10第四水管,11多孔喷嘴,12水箱,13横杆,14花卉培养盆,15过滤网,16隔板,17排污装置,171第五水管,172第三水泵,173单向阀,174第六水管,18支撑管,19排污管,20温湿度传感器,21保护板,22第一水位传感器,23第二水位传感器,24浊度传感器,25浇水装置,251第一水管,252第一水泵,253第二水管,254土壤湿度传感器,255喷头,271控制箱,272lcd显示屏,273设置键,274加/模式切换键,275减/手动灌溉键,276确认键,277工作指示灯,278第一指示灯,279第二指示灯,2710第三指示灯,2711蜂鸣器,28防泄压装置,281挡网,282橡胶圈,283摆动杆,284浮球,285铁球,286盖板,287密封塞,29辅助抽取装置,291锥形盘,292防护网,293刷毛。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1

一种花草鱼虫智能生态装置,如图1-7所示,包括有底座1、防滑垫2、进水管3、电磁阀4、第三水管8、第二水泵9、第四水管10、多孔喷嘴11、水箱12、横杆13、花卉培养盆14、过滤网15、隔板16、排污装置17、支撑管18、排污管19、温湿度传感器20、保护板21、第一水位传感器22、第二水位传感器23、浊度传感器24、浇水装置25、控制箱271、lcd显示屏272、设置键273、加/模式切换键274、减/手动灌溉键275、确认键276、工作指示灯277、第一指示灯278、第二指示灯279、第三指示灯2710和蜂鸣器2711,底座1底部左右两侧均连接有防滑垫2,底座1左侧下部连接有进水管3,进水管3内设有电磁阀4,进水管3右端固接有第三水管8,底座1内底部左侧安装有第二水泵9,底座1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与第二水泵9连接,第三水管8右端与第二水泵9左侧连接,第二水泵9左侧连接有第四水管10,第四水管10上连接有多孔喷嘴11,底座1顶部固接有水箱12,第三水管8和第四水管10均穿过底座1顶部和水箱12左侧,水箱12内左侧上部设有温湿度传感器20和起支撑作用的横杆13,横杆13位于温湿度传感器20下方,花卉培养盆14固接于横杆13右端,花卉培养盆14内下部连接有过滤网15和隔板16,过滤网15和位于隔板16上方,花卉培养盆14内底部设有排污装置17,排污装置17上设有浊度传感器24,水箱12内底部左侧连接有支撑管18,水箱12通过焊接连接的方式与支撑管18连接,支撑管18和花卉培养盆14左侧连接,花卉培养盆14左侧下部连接有排污管19,排污管19位于支撑管18内,排污管19穿过水箱12底部和底座1左侧,保护板21固接于水箱12左侧,第三水管8和第四水管10均位于保护板21内,第一水位传感器22设置在水箱12内左侧中部,水箱12内左侧下部设有第二水位传感器23,底座1内底部中间设有浇水装置25,控制箱271固接于底座1内底部右侧,控制箱271内包括有开关电源、电源开关和控制模块,开关电源的输出端和电源开关有线路连接,电源开关和控制模块有线路连接,电源开关上通过线路连接有电源总开关,底座1顶部右侧从左至右依次设有lcd显示屏272、设置键273、加/模式切换键274、减/手动灌溉键275和确认键276,底座1右侧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工作指示灯277、第一指示灯278、第二指示灯279和第三指示灯2710,底座1前侧右下部设有蜂鸣器2711,温湿度传感器20、第一水位传感器22、第二水位传感器23、浊度传感器24、lcd显示屏272、设置键273、加/模式切换键274、减/手动灌溉键275、确认键276、工作指示灯277、第一指示灯278、第二指示灯279、第三指示灯2710和蜂鸣器2711都与控制模块有线路连接,电磁阀4和第二水泵9都与控制模块通过线路连接。

实施例2

一种花草鱼虫智能生态装置,如图1-7所示,包括有底座1、防滑垫2、进水管3、电磁阀4、第三水管8、第二水泵9、第四水管10、多孔喷嘴11、水箱12、横杆13、花卉培养盆14、过滤网15、隔板16、排污装置17、支撑管18、排污管19、温湿度传感器20、保护板21、第一水位传感器22、第二水位传感器23、浊度传感器24、浇水装置25、控制箱271、lcd显示屏272、设置键273、加/模式切换键274、减/手动灌溉键275、确认键276、工作指示灯277、第一指示灯278、第二指示灯279、第三指示灯2710和蜂鸣器2711,底座1底部左右两侧均连接有防滑垫2,底座1左侧下部连接有进水管3,进水管3内设有电磁阀4,进水管3右端固接有第三水管8,底座1内底部左侧安装有第二水泵9,第三水管8右端与第二水泵9左侧连接,第二水泵9左侧连接有第四水管10,第四水管10上连接有多孔喷嘴11,底座1顶部固接有水箱12,第三水管8和第四水管10均穿过底座1顶部和水箱12左侧,水箱12内左侧上部设有温湿度传感器20和起支撑作用的横杆13,横杆13位于温湿度传感器20下方,花卉培养盆14固接于横杆13右端,花卉培养盆14内下部连接有过滤网15和隔板16,过滤网15和位于隔板16上方,花卉培养盆14内底部设有排污装置17,排污装置17上设有浊度传感器24,水箱12内底部左侧连接有支撑管18,支撑管18和花卉培养盆14左侧连接,花卉培养盆14左侧下部连接有排污管19,排污管19位于支撑管18内,排污管19穿过水箱12底部和底座1左侧,保护板21固接于水箱12左侧,第三水管8和第四水管10均位于保护板21内,第一水位传感器22设置在水箱12内左侧中部,水箱12内左侧下部设有第二水位传感器23,底座1内底部中间设有浇水装置25,控制箱271固接于底座1内底部右侧,控制箱271内包括有开关电源、电源开关和控制模块,开关电源的输出端和电源开关有线路连接,电源开关和控制模块有线路连接,电源开关上通过线路连接有电源总开关,底座1顶部右侧从左至右依次设有lcd显示屏272、设置键273、加/模式切换键274、减/手动灌溉键275和确认键276,底座1右侧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工作指示灯277、第一指示灯278、第二指示灯279和第三指示灯2710,底座1前侧右下部设有蜂鸣器2711,温湿度传感器20、第一水位传感器22、第二水位传感器23、浊度传感器24、lcd显示屏272、设置键273、加/模式切换键274、减/手动灌溉键275、确认键276、工作指示灯277、第一指示灯278、第二指示灯279、第三指示灯2710和蜂鸣器2711都与控制模块有线路连接,电磁阀4和第二水泵9都与控制模块通过线路连接。

排污装置17包括有第五水管171、第三水泵172、单向阀173和第六水管174,花卉培养盆14底部安装有第三水泵172,花卉培养盆14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与第三水泵172连接,第三水泵172底部连接有第五水管171,第五水管171穿过花卉培养盆14底部,第五水管171内设有单向阀173,浊度传感器24连接在第五水管171左侧下部,第三水泵172顶部连接有第六水管174,第三水泵172和控制模块通过外围电路连接。

实施例3

一种花草鱼虫智能生态装置,如图1-7所示,包括有底座1、防滑垫2、进水管3、电磁阀4、第三水管8、第二水泵9、第四水管10、多孔喷嘴11、水箱12、横杆13、花卉培养盆14、过滤网15、隔板16、排污装置17、支撑管18、排污管19、温湿度传感器20、保护板21、第一水位传感器22、第二水位传感器23、浊度传感器24、浇水装置25、控制箱271、lcd显示屏272、设置键273、加/模式切换键274、减/手动灌溉键275、确认键276、工作指示灯277、第一指示灯278、第二指示灯279、第三指示灯2710和蜂鸣器2711,底座1底部左右两侧均连接有防滑垫2,底座1左侧下部连接有进水管3,进水管3内设有电磁阀4,进水管3右端固接有第三水管8,底座1内底部左侧安装有第二水泵9,第三水管8右端与第二水泵9左侧连接,第二水泵9左侧连接有第四水管10,第四水管10上连接有多孔喷嘴11,底座1顶部固接有水箱12,第三水管8和第四水管10均穿过底座1顶部和水箱12左侧,水箱12内左侧上部设有温湿度传感器20和起支撑作用的横杆13,横杆13位于温湿度传感器20下方,花卉培养盆14固接于横杆13右端,花卉培养盆14内下部连接有过滤网15和隔板16,过滤网15和位于隔板16上方,花卉培养盆14内底部设有排污装置17,排污装置17上设有浊度传感器24,水箱12内底部左侧连接有支撑管18,支撑管18和花卉培养盆14左侧连接,花卉培养盆14左侧下部连接有排污管19,排污管19位于支撑管18内,排污管19穿过水箱12底部和底座1左侧,保护板21固接于水箱12左侧,第三水管8和第四水管10均位于保护板21内,第一水位传感器22设置在水箱12内左侧中部,水箱12内左侧下部设有第二水位传感器23,底座1内底部中间设有浇水装置25,控制箱271固接于底座1内底部右侧,控制箱271内包括有开关电源、电源开关和控制模块,开关电源的输出端和电源开关有线路连接,电源开关和控制模块有线路连接,电源开关上通过线路连接有电源总开关,底座1顶部右侧从左至右依次设有lcd显示屏272、设置键273、加/模式切换键274、减/手动灌溉键275和确认键276,底座1右侧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工作指示灯277、第一指示灯278、第二指示灯279和第三指示灯2710,底座1前侧右下部设有蜂鸣器2711,温湿度传感器20、第一水位传感器22、第二水位传感器23、浊度传感器24、lcd显示屏272、设置键273、加/模式切换键274、减/手动灌溉键275、确认键276、工作指示灯277、第一指示灯278、第二指示灯279、第三指示灯2710和蜂鸣器2711都与控制模块有线路连接,电磁阀4和第二水泵9都与控制模块通过线路连接。

排污装置17包括有第五水管171、第三水泵172、单向阀173和第六水管174,花卉培养盆14底部安装有第三水泵172,第三水泵172底部连接有第五水管171,第五水管171穿过花卉培养盆14底部,第五水管171内设有单向阀173,浊度传感器24连接在第五水管171左侧下部,第三水泵172顶部连接有第六水管174,第三水泵172和控制模块通过外围电路连接。

浇水装置25包括有第一水管251、第一水泵252、第二水管253、土壤湿度传感器254和喷头255,底座1内底部中间安装有第一水泵252,底座1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与第一水泵252连接,第一水泵252右侧连接有第一水管251,第一水管251和进水管3底部连接,第一水泵252左侧上部连接有第二水管253,第二水管253穿过底座1顶部左侧,第二水管253位于保护板21内,第二水管253上连接有喷头255,花卉培养盆14内右侧设有土壤湿度传感器254,土壤湿度传感器254和控制模块有线路连接,第一水泵252和控制模块通过外围电路连接。

实施例4

一种花草鱼虫智能生态装置,如图1-7所示,包括有底座1、防滑垫2、进水管3、电磁阀4、第三水管8、第二水泵9、第四水管10、多孔喷嘴11、水箱12、横杆13、花卉培养盆14、过滤网15、隔板16、排污装置17、支撑管18、排污管19、温湿度传感器20、保护板21、第一水位传感器22、第二水位传感器23、浊度传感器24、浇水装置25、控制箱271、lcd显示屏272、设置键273、加/模式切换键274、减/手动灌溉键275、确认键276、工作指示灯277、第一指示灯278、第二指示灯279、第三指示灯2710和蜂鸣器2711,底座1底部左右两侧均连接有防滑垫2,底座1左侧下部连接有进水管3,进水管3内设有电磁阀4,进水管3右端固接有第三水管8,底座1内底部左侧安装有第二水泵9,第三水管8右端与第二水泵9左侧连接,第二水泵9左侧连接有第四水管10,第四水管10上连接有多孔喷嘴11,底座1顶部固接有水箱12,第三水管8和第四水管10均穿过底座1顶部和水箱12左侧,水箱12内左侧上部设有温湿度传感器20和起支撑作用的横杆13,横杆13位于温湿度传感器20下方,花卉培养盆14固接于横杆13右端,花卉培养盆14内下部连接有过滤网15和隔板16,过滤网15和位于隔板16上方,花卉培养盆14内底部设有排污装置17,排污装置17上设有浊度传感器24,水箱12内底部左侧连接有支撑管18,支撑管18和花卉培养盆14左侧连接,花卉培养盆14左侧下部连接有排污管19,排污管19位于支撑管18内,排污管19穿过水箱12底部和底座1左侧,保护板21固接于水箱12左侧,第三水管8和第四水管10均位于保护板21内,第一水位传感器22设置在水箱12内左侧中部,水箱12内左侧下部设有第二水位传感器23,底座1内底部中间设有浇水装置25,控制箱271固接于底座1内底部右侧,控制箱271内包括有开关电源、电源开关和控制模块,开关电源的输出端和电源开关有线路连接,电源开关和控制模块有线路连接,电源开关上通过线路连接有电源总开关,底座1顶部右侧从左至右依次设有lcd显示屏272、设置键273、加/模式切换键274、减/手动灌溉键275和确认键276,底座1右侧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工作指示灯277、第一指示灯278、第二指示灯279和第三指示灯2710,底座1前侧右下部设有蜂鸣器2711,温湿度传感器20、第一水位传感器22、第二水位传感器23、浊度传感器24、lcd显示屏272、设置键273、加/模式切换键274、减/手动灌溉键275、确认键276、工作指示灯277、第一指示灯278、第二指示灯279、第三指示灯2710和蜂鸣器2711都与控制模块有线路连接,电磁阀4和第二水泵9都与控制模块通过线路连接。

排污装置17包括有第五水管171、第三水泵172、单向阀173和第六水管174,花卉培养盆14底部安装有第三水泵172,第三水泵172底部连接有第五水管171,第五水管171穿过花卉培养盆14底部,第五水管171内设有单向阀173,浊度传感器24连接在第五水管171左侧下部,第三水泵172顶部连接有第六水管174,第三水泵172和控制模块通过外围电路连接。

浇水装置25包括有第一水管251、第一水泵252、第二水管253、土壤湿度传感器254和喷头255,底座1内底部中间安装有第一水泵252,第一水泵252右侧连接有第一水管251,第一水管251和进水管3底部连接,第一水泵252左侧上部连接有第二水管253,第二水管253穿过底座1顶部左侧,第二水管253位于保护板21内,第二水管253上连接有喷头255,花卉培养盆14内右侧设有土壤湿度传感器254,土壤湿度传感器254和控制模块有线路连接,第一水泵252和控制模块通过外围电路连接。

还包括有防泄压装置28,防泄压装置28包括有挡网281、橡胶圈282、摆动杆283、浮球284、铁球285、盖板286和密封塞287,水箱12内左侧中部转动式连接有摆动杆283,摆动杆283位于第一水位传感器22下方,第三水管8内上部设有挡网281,第三水管8右端连接有橡胶圈282,摆动杆283底端固接有浮球284和盖板286,摆动杆283通过焊接连接的方式与盖板286连接,盖板286位于浮球284左侧,盖板286和橡胶圈282接触,浮球284内底部设有铁球285,密封塞287连接在盖板286左侧,密封塞287位于第三水管8内。

实施例5

一种花草鱼虫智能生态装置,如图1-7所示,包括有底座1、防滑垫2、进水管3、电磁阀4、第三水管8、第二水泵9、第四水管10、多孔喷嘴11、水箱12、横杆13、花卉培养盆14、过滤网15、隔板16、排污装置17、支撑管18、排污管19、温湿度传感器20、保护板21、第一水位传感器22、第二水位传感器23、浊度传感器24、浇水装置25、控制箱271、lcd显示屏272、设置键273、加/模式切换键274、减/手动灌溉键275、确认键276、工作指示灯277、第一指示灯278、第二指示灯279、第三指示灯2710和蜂鸣器2711,底座1底部左右两侧均连接有防滑垫2,底座1左侧下部连接有进水管3,进水管3内设有电磁阀4,进水管3右端固接有第三水管8,底座1内底部左侧安装有第二水泵9,第三水管8右端与第二水泵9左侧连接,第二水泵9左侧连接有第四水管10,第四水管10上连接有多孔喷嘴11,底座1顶部固接有水箱12,第三水管8和第四水管10均穿过底座1顶部和水箱12左侧,水箱12内左侧上部设有温湿度传感器20和起支撑作用的横杆13,横杆13位于温湿度传感器20下方,花卉培养盆14固接于横杆13右端,花卉培养盆14内下部连接有过滤网15和隔板16,过滤网15和位于隔板16上方,花卉培养盆14内底部设有排污装置17,排污装置17上设有浊度传感器24,水箱12内底部左侧连接有支撑管18,支撑管18和花卉培养盆14左侧连接,花卉培养盆14左侧下部连接有排污管19,排污管19位于支撑管18内,排污管19穿过水箱12底部和底座1左侧,保护板21固接于水箱12左侧,第三水管8和第四水管10均位于保护板21内,第一水位传感器22设置在水箱12内左侧中部,水箱12内左侧下部设有第二水位传感器23,底座1内底部中间设有浇水装置25,控制箱271固接于底座1内底部右侧,控制箱271内包括有开关电源、电源开关和控制模块,开关电源的输出端和电源开关有线路连接,电源开关和控制模块有线路连接,电源开关上通过线路连接有电源总开关,底座1顶部右侧从左至右依次设有lcd显示屏272、设置键273、加/模式切换键274、减/手动灌溉键275和确认键276,底座1右侧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工作指示灯277、第一指示灯278、第二指示灯279和第三指示灯2710,底座1前侧右下部设有蜂鸣器2711,温湿度传感器20、第一水位传感器22、第二水位传感器23、浊度传感器24、lcd显示屏272、设置键273、加/模式切换键274、减/手动灌溉键275、确认键276、工作指示灯277、第一指示灯278、第二指示灯279、第三指示灯2710和蜂鸣器2711都与控制模块有线路连接,电磁阀4和第二水泵9都与控制模块通过线路连接。

排污装置17包括有第五水管171、第三水泵172、单向阀173和第六水管174,花卉培养盆14底部安装有第三水泵172,第三水泵172底部连接有第五水管171,第五水管171穿过花卉培养盆14底部,第五水管171内设有单向阀173,浊度传感器24连接在第五水管171左侧下部,第三水泵172顶部连接有第六水管174,第三水泵172和控制模块通过外围电路连接。

浇水装置25包括有第一水管251、第一水泵252、第二水管253、土壤湿度传感器254和喷头255,底座1内底部中间安装有第一水泵252,第一水泵252右侧连接有第一水管251,第一水管251和进水管3底部连接,第一水泵252左侧上部连接有第二水管253,第二水管253穿过底座1顶部左侧,第二水管253位于保护板21内,第二水管253上连接有喷头255,花卉培养盆14内右侧设有土壤湿度传感器254,土壤湿度传感器254和控制模块有线路连接,第一水泵252和控制模块通过外围电路连接。

还包括有防泄压装置28,防泄压装置28包括有挡网281、橡胶圈282、摆动杆283、浮球284、铁球285、盖板286和密封塞287,水箱12内左侧中部转动式连接有摆动杆283,摆动杆283位于第一水位传感器22下方,第三水管8内上部设有挡网281,第三水管8右端连接有橡胶圈282,摆动杆283底端固接有浮球284和盖板286,盖板286位于浮球284左侧,盖板286和橡胶圈282接触,浮球284内底部设有铁球285,密封塞287连接在盖板286左侧,密封塞287位于第三水管8内。

还包括有辅助抽取装置29,辅助抽取装置29包括有锥形盘291、防护网292和刷毛293,第五水管171下部连接有锥形盘291,第五水管171通过焊接连接的方式与锥形盘291连接,刷毛293和防护网292均固接于锥形盘291底部中间,防护网292位于刷毛293内。

控制箱271内包括有开关电源、电源开关和控制模块,开关电源的输出端和电源开关有线路连接,开关电源可以为本装置供电,电源开关和控制模块有线路连接,电源开关上通过线路连接有电源总开关;通过设置键273、加/模式切换键274、减/手动灌溉键275和确认键276可以设置相关参数,参数显示在lcd显示屏272上;控制模块上连接有24c02电路和ds1302电路,24c02电路用于存储参数,将设置好的参数存储在24c02电路内,工作时调出相关参数,ds1302电路提供时间基准,可以进行计时,具有闰年补偿功能;土壤湿度传感器254、温湿度传感器20、第一水位传感器22、第二水位传感器23、浊度传感器24、lcd显示屏272、设置键273、加/模式切换键274、减/手动灌溉键275、确认键276、工作指示灯277、第一指示灯278、第二指示灯279、第三指示灯2710和蜂鸣器2711都与控制模块有线路连接;第一水泵252、第三水泵172、电磁阀4和第二水泵9都与控制模块通过线路连接。

人们将花卉种植在花卉培养盆14内,然后将鱼儿放在水箱12内饲养,再将进水管3外接水源,然后再将本装置上电,首次使用或者需要调整相关参数时,人们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设置键273、加/模式切换键274、减/手动灌溉键275和确认键276设置相关电控设备和传感器的运行参数,按设置键273进入设置界面,界面显示在lcd显示屏272上,然后按加/模式切换键274或减/手动灌溉键275设置相关参数或者换行,设置好之后,人们按确认键276进行确认并退出设置界面,设置好的参数通过控制模块存储在24c02电路中,人们再将本装置断电。本装置再次上电时,本装置按控制模块中设定的程序运行,工作指示灯277亮起,说明本装置正在运行,当前时间和当前日期显示在lcd显示屏272上,控制模块控制温湿度传感器20、第一水位传感器22、第二水位传感器23、浊度传感器24和浇水装置25工作,温湿度传感器20可对周围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出的数据显示在lcd显示屏272上,第一水位传感器22和第二水位传感器23可对水箱12内的水位进行检测,浇水装置25可对花卉培养盆14内土壤的湿度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出的数据显示在lcd显示屏272上,浊度传感器24可对水箱12内水的浑浊程度进行检测,并发出相关信号,控制模块接收信号后进行处理,与浊度传感器24中的预设值进行对比,如果浊度传感器24检测到的浑浊程度低于控制模块中的预设值,则控制模块不控制排污装置17工作,如果浊度传感器24检测到的浑浊程度达到控制模块中的预设值时,浊度传感器24发出信号,控制模块接收信号后控制排污装置17工作,排污装置17可将水箱12内的水吸入花卉培养盆14中,水渗透进花卉培养盆14内的土壤中,对花卉培养盆14内的花卉进行浇水,从而能够节省水资源,水透过过滤网15流到隔板16上,最后经过排污管19排出,第一指示灯278亮起,提醒人们正在排水,此时,水箱12内的水逐渐减少。当第二水位传感器23检测到的水位低于控制模块中的预设值时,控制模块控制排污装置17停止工作,同时控制模块控制电磁阀4打开,同时控制模块控制第二水泵9工作,第二水泵9工作通过进水管3将水吸入第三水管8内,水流入第四水管10内,然后从多孔喷嘴11喷出,水喷在水箱12内进行加水,此时第一指示灯278熄灭,第二指示灯279亮起,提醒人们正在进行加水,如此,能够自动进行换水,因此,不耽误人们的时间。当第一水位传感器22检测到的水位达到控制模块中的预设值时,第一水位传感器22发出信号,控制模块接收信号后控制电磁阀4关闭,同时控制模块控制第二水泵95分钟后停止工作,水箱12内的水通过第三水管8吸入第四水管10内,然后从多孔喷嘴11喷出,使得水箱12的水流动,提高水中的含氧量,使得水箱12内的鱼儿能够更好的生长,5分钟后,第二水泵9停止工作,第二指示灯279熄灭。当浇水装置25检测到的湿度低于控制模块中的最低预设值时,浇水装置25发出信号,控制模块接收信号后控制蜂鸣器2711响起3秒,提醒人们马上开始对花卉进行浇水,3秒后,蜂鸣器2711不响,同时控制模块控制浇水装置25工作,对花卉培养盆14内的花卉进行浇水,如此,能够自动对花卉进行浇水,从而能够避免花卉缺水枯萎,水渗透土壤,然后透过过滤网15流到隔板16上,最后经过排污管19排出,此时,第三指示灯2710亮起,提醒人们正在进行浇水。当浇水装置25检测到的湿度达到控制模块中的最高预设值时,浇水装置25发出信号,控制模块接收信号后控制浇水装置25停止工作,第三指示灯2710熄灭。如果人们想要手动对花卉培养盆14内的花卉进行浇水,人们就长按加/模式切换键2743秒,切换到手动模式,然后按住减/手动灌溉键275,控制模块控制浇水装置25工作,对花卉培养盆14内的花卉进行浇水。不需要浇水时,人们放开减/手动灌溉键275,控制模块控制浇水装置25停止工作。

浊度传感器24可对水箱12内水的浑浊程度进行检测,并发出相关信号,控制模块接收信号后进行处理,与浊度传感器24中的预设值进行对比,如果浊度传感器24检测到的浑浊程度低于控制模块中的预设值,则控制模块不控制第三水泵172工作,如果浊度传感器24检测到的浑浊程度达到控制模块中的预设值时,浊度传感器24发出信号,控制模块接收信号后控制第三水泵172工作,第三水泵172工作通过第五水管171将水箱12内的水吸入第六水管174内,然后经过第六水管174流入花卉培养盆14中,水渗透进花卉培养盆14内的土壤中,对花卉培养盆14内的花卉进行浇水,从而能够节省水资源,水透过过滤网15流到隔板16上,最后经过排污管19排出,第一指示灯278亮起,提醒人们正在排水,此时,水箱12内的水逐渐减少。当第二水位传感器23检测到的水位低于控制模块中的预设值时,控制模块控制第三水泵172停止工作。

当本装置上电时,控制模块控制土壤湿度传感器254工作,土壤湿度传感器254可对花卉培养盆14内土壤的湿度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出的数据显示在lcd显示屏272上,当土壤湿度传感器254检测到的湿度低于控制模块中的最低预设值时,土壤湿度传感器254发出信号,控制模块接收信号后控制蜂鸣器2711响起3秒,提醒人们马上开始对花卉进行浇水,3秒后,蜂鸣器2711不响,同时控制模块控制第一水泵252工作,第一水泵252工作通过第一水管251将水吸入第二水管253内,然后经过第二水管253从喷头255喷出,水喷在花卉上,从而对花卉培养盆14内的花卉进行浇水,水渗透土壤,然后透过过滤网15流到隔板16上,最后经过排污管19排出,此时,第三指示灯2710亮起,提醒人们正在进行浇水。当土壤湿度传感器254检测到的湿度达到控制模块中的最高预设值时,土壤湿度传感器254发出信号,控制模块接收信号后控制第一水泵252停止工作,第三指示灯2710熄灭。

密封塞287可将第三水管8堵住,防止漏气。在进行加水时,水箱12内的水越来越多,当水箱12内的水与浮球284接触时,浮球284向上移动,浮球284带动摆动杆283向上摆动,从而带动盖板286向右摆动,进而带动密封塞287向右摆动,将第三水管8打开,因此,不影响后续的溶氧。在进行溶氧时,挡网281可将水箱12内的杂质挡住,避免杂质被吸入第二水泵9内。再进行排水时,水箱12内的水逐渐减少,在铁球285的作用下,浮球284向下移动,浮球284带动摆动杆283向下摆动,从而带动盖板286向左摆动,进而带动密封塞287向左摆动,使得密封塞287能够再次将第三水管8堵住。

锥形盘291能够使水箱12内的水更好的吸入第五水管171内,防护网292能够避免水箱12内的杂质吸入第五水管171内。

尽管已经参照本公开的特定示例性实施例示出并描述了本公开,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背离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公开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多种改变。因此,本公开的范围不应该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应该不仅由所附权利要求来进行确定,还由所附权利要求的等同物来进行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