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生态种植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58751发布日期:2020-01-10 20:47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生态种植楼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生态种植楼。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化城市的不断发展,农村土地耕地面积出现锐减的现象,其原因在于:1.土地耕地面积难以扩充;2.出现占用土地耕地用以建造房子的现象。因此,亟需解决如何实现人口数量与土地耕地面积的平衡。

而目前,为了实现上述的平衡,既能为人类提供一个舒适的活动空间,又能最低限度的影响土地耕地面积的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模式,人们采用了种植楼的方式。但是,这种种植楼只能在楼顶上简单的种植,抵御恶劣天气的性能低;同时,还并未真正高效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多功能生态种植楼。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多功能生态种植楼,包括种植楼本体,所述种植楼本体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种植楼本体顶部设有顶棚;所述顶棚包括透明玻璃片和支撑骨架,所述支撑骨架底部与种植楼本体顶部连接,所述支撑骨架上附有透明玻璃片;

所述支撑骨架包括十六边形外环体a、十六边形内环体、筋杆、十六边形外环体b和竖杆,所述十六边形外环体a的内对角顶点分别连接筋杆的两端,所述筋杆的数量为八条且八条筋杆交于十六边形外环体a的中心,所述十六边形外环体a内部设有十六边形内环体且十六边形内环体各边均固定于筋杆上,所述十六边形外环体a的下方设有十六边形外环体b,所述十六边形外环体b的外对角顶点各与一个竖杆连接,所述竖杆的顶部与十六边形外环体a的外对角顶点连接,所述竖杆的底部与顶面层连接。

本发明由十六边形外环体a、十六边形内环体、筋杆、十六边形外环体b和竖杆所形成的支撑骨架具有十六棱柱结构,接近于种植楼本体的圆柱体结构,既能有360度的观景平台,又能加强抵抗的恶劣天气,其中八条筋杆交于十六边形外环体a的中心,相邻筋杆之间形成两个三角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且所有筋杆与十六边形内环体连接,加强筋杆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十六边形内环体的数量不少于1个。优选四个十六边形六环体。

进一步地,所述种植楼包括第一房屋层,所述第一房屋层顶部设有第二房屋层,所述第二房屋层顶部设有顶面层且顶面层位于顶棚的下方,所述第一房屋层、第二房租层和顶面层相连之间通过楼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房屋层包括水产养殖池、第一休息区、第一种植区和大门,所述水产养殖池设置于第一房屋层外壁上,所述第一房屋层侧壁上开有大门,所述第一休息区和第一种植区均设于第一房屋层内部,所述第一种植区的内侧与第一休息区连接。

本发明的第一房屋层利用第一种植区能够种植室内植物,增大了种植的面积,第一休息区能够用来活动与休息,水产养殖池能够养殖各种鱼类,包括鲤鱼、草鱼等。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种植区和第一种植区的数量均不少于1个。第一种植区和第一种植区的数量优选四个。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房屋层包括第二休息区和第二种植区,所述第二种植区内侧与第一休息区连接。

本发明的第二房屋层利用第二种植区能够种植室内植物,增大了种植的面积,第二休息区能够用来活动与休息,每一个第二休息区匹配一个第二种植区,给住户带来舒适感。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种植区和第二种植区的数量均不少于1个。第二种植区和第二种植区优选四个。

进一步地,所述顶面层设有第三种植区。

本发明顶面层的第三种植区可以大范围的种植阳生植物,形成一个观赏性的平台,且能够对种植楼本体进行遮挡阳光的操作,降低种植楼本体的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种植楼外壁上设有环形种植层。

本发明的环形种植层可以种植植物以降低种植楼本体侧壁的温度,同时可以提高种植楼本体的美观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从种植楼本体内部到外部实现种植面积的提高,有效提高种植率。

(2)本发明的顶棚采用支撑骨架与透明玻璃片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提高顶棚抵抗恶劣天气的能力,如强风、暴雨等,且具有360度的观景平台,兼具实用性与美观性。

(3)本发明设有第一种植区、第一休息区、第二种植区、第二休息区、第三种植区和水产养殖区,实现集种植、养殖、休息和观赏于一体的多功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顶棚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是本发明顶棚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是本发明第一房屋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房屋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顶面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种植楼外壁与环形种植层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多功能生态种植楼

一种多功能生态种植楼,包括种植楼本体1,所述种植楼本体1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种植楼本体1顶部设有顶棚2;所述顶棚2包括透明玻璃片6和支撑骨架7,所述支撑骨架7底部与种植楼本体1顶部连接,所述支撑骨架7上附有透明玻璃片6;

所述支撑骨架7包括十六边形外环体a14、十六边形内环体16、筋杆15、十六边形外环体b17和竖杆18,所述十六边形外环体a14的内对角顶点分别连接筋杆15的两端,所述筋杆15的数量为八条且八条筋杆15交于十六边形外环体a14的中心,所述十六边形外环体a14内部设有十六边形内环体16且十六边形内环体16各边均固定于筋杆15上,所述十六边形外环体a14的下方设有十六边形外环体b17,所述十六边形外环体b17的外对角顶点各与一个竖杆18连接,所述竖杆18的顶部与十六边形外环体a14的外对角顶点连接,所述竖杆18的底部与顶面层20连接。

所述十六边形内环体16的数量为4个。

所述种植楼包括第一房屋层3,所述第一房屋层3顶部设有第二房屋层4,所述第二房屋层4顶部设有顶面层20且顶面层20位于顶棚2的下方,所述第一房屋层3、第二房租层和顶面层20相连之间通过楼梯连接。

所述第一房屋层3包括水产养殖池8、第一休息区9、第一种植区10和大门5,所述水产养殖池8设置于第一房屋层3外壁上,所述第一房屋层3侧壁上开有大门5,所述第一休息区9和第一种植区10均设于第一房屋层3内部,所述第一种植区10的内侧与第一休息区9连接。

所述第一种植区10和第一种植区10的数量均为4个。

所述第二房屋层4包括第二休息区11和第二种植区12,所述第二种植区12内侧与第一休息区9连接。

所述第二种植区12和第二种植区12的数量均为4个。

所述顶面层20设有第三种植区13。

具体实施方式:通过第一房屋层3的第一种植区10、第二房屋层4的第二种植区12、顶面层20的第三种植区13能够种植大量的植物,顶面层20上方的顶棚2能够为第三种植区13保护,顶棚2上的支撑骨架7从图3来看,形成蜘蛛网结构,仿生结构以适应恶劣天气,透明玻璃片6附在支撑骨架7上,形成360的观景平台,扩大了观景范围。

实施例2、一种多功能生态种植楼

一种多功能生态种植楼,包括种植楼本体1,所述种植楼本体1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种植楼本体1顶部设有顶棚2;所述顶棚2包括透明玻璃片6和支撑骨架7,所述支撑骨架7底部与种植楼本体1顶部连接,所述支撑骨架7上附有透明玻璃片6;

所述支撑骨架7包括十六边形外环体a14、十六边形内环体16、筋杆15、十六边形外环体b17和竖杆18,所述十六边形外环体a14的内对角顶点分别连接筋杆15的两端,所述筋杆15的数量为八条且八条筋杆15交于十六边形外环体a14的中心,所述十六边形外环体a14内部设有十六边形内环体16且十六边形内环体16各边均固定于筋杆15上,所述十六边形外环体a14的下方设有十六边形外环体b17,所述十六边形外环体b17的外对角顶点各与一个竖杆18连接,所述竖杆18的顶部与十六边形外环体a14的外对角顶点连接,所述竖杆18的底部与顶面层20连接。

所述种植楼外壁上设有环形种植层19。

具体实施方式:种植楼本体1顶部与顶棚2连接,种植楼本体1外壁设有环形种植层19,从外部看出,种植楼本体1整体被植物环绕,实现种植面积的增加,且加强了种植楼本体1的美观性,由住宅这个点到整体,使环境可持续发展。

实施例3、一种多功能生态种植楼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1与实施例2的结合。从种植楼本体1内部到外部,大大提高了种植的面积。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