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茶园培育系统及培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503463发布日期:2020-04-24 17:40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态茶园培育系统及培育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茶树种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态茶园培育系统及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玻璃温室已较广泛应用,但在茶树栽培、试验培育、萎凋加工方面应用尚不广泛,尤其是针对茶树生态习性特性,而专门设计的智能玻璃温室尚未见到。

茶树为多年生木本植物,喜漫射光及湿度较大的环境,尤其是高山、云雾弥漫的山区所产茶树品质优异、口感甜爽。而海拔较低、太阳光线较强、温度较高的区域,在相同加工条件水平下,品质往往低于同条件的高海拔茶区。尤其是茶汤中苦涩味较为明显,缺失了甘甜和鲜爽味。而当前为规避上述弊端,在低海拔茶区,尤其在夏季干旱高温区,为改善茶树品质。通常采用人工建设遮荫棚的技术手段,对茶园生态环境进行控制,以减弱光照强度、降低茶行间温度、提高湿度,从而实现改善茶树品质的作用。

而当前,已应用温室绝大部分仅集中在温度、光强控制,而同时满足光强、光质、光周期、温度、湿度、二氧化碳等诸环境因素综合控制,尤其是茶树专一性栽培生产与科研实验多功能性智能化温室尚未见诸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态茶园培育系统及培育方法,专一针对茶树喜好中温、喜湿、喜漫射光等生态习性,辅以co2及智能化控制系统。并在结构上采用整体融合、功能分区设计理念,构建了常规栽培试验区及智能化控制的阶梯温室单元。可同时满足茶树生产栽培、茶树各种生理调控研究、并适用于茶树加工过程中“做青”与“萎凋”工艺环境的环境控制,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生态茶园培育系统,包括主体框架结构,用于对茶树的生长环境进行自动化控制,所述生态茶园培育系统还包括阶梯温室配置中心、自动控制中心以及湿帘通风降温装置,所述自动控制中心与所述湿帘通风降温装置相互连接从而通过空气湿度对生态茶园内部的温、湿度进行调节,所述自动控制中心与所述阶梯温室配置中心相互连接从而通过调节生态茶园环境系数控制茶树生长状态,所述环境系数包括温、湿度、光照(光强、光质、光周期)、水分以及co2含量。

优选的,所述阶梯温室配置中心包括co2施肥模块,所述co2施肥模块由相互配合的气体容器以及电磁阀组组成,所述主体框架结构内部设有与所述气体容器相互连接的气肥管网,所述电磁阀通过所述自动控制中心进行施肥控制。

优选的,所述阶梯温室配置中心还包括灌溉模块,所述灌溉模块包括相互连接的注肥泵、雾化喷头以及灌溉网管,所述注肥泵外接自来水管从而通过雾化喷头实现叶面灌溉以及喷雾降温过程。

优选的,所述阶梯温室配置中心包括内保温模块,所述内保温模块由保温顶部及保温墙面组成,所述保温顶部之间以及所述保温墙面之间设有手动钢丝绳用于牵引。

优选的,所述保温顶部内部嵌有铝箔网从而提高强度。

优选的,所述阶梯温室配置中心包括温、湿度控制模块,所述温、湿度控制模块包括工业用空调机组以及湿度发生器,所述工业用空调机组温室内外极限温差维持在20℃以上,所述湿度发生器24小时连续不间断控制,极限控制范围5%-95%。

优选的,所述湿帘通风降温装置包括湿帘布以及低转速大流量排风扇,所述低转速大流量排风扇与所述湿帘布相互配合从而控制生态茶园内部湿度。

优选的,所述湿帘通风降温装置还包括风机,所述风机与所述低转速大流量排风扇驱动连接,所述风机安装在所述主体框架结构的侧面。

优选的,所述湿帘通风降温装置还包括相互连接的供水装置、水泵以及蓄水池,所述供水装置、所述水泵以及所述蓄水池相互配合为所述湿帘布提供补水。

一种生态茶园培育方法,使用所述生态茶园培育系统,包括以下步骤:阶梯温室配置中心对生态茶园内部进行温、湿度、光照(光强、光质、光周期)、水分以及co2含量的控制从而保证茶树的正常生长;湿帘通风降温装置配合主体框架结构保证生态茶园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温、湿度保持一定比例;自动控制中心对生态茶园内部环境进行实时监控,根据需求随时通过阶梯温室配置中心以及湿帘通风降温装置进行调节,保证茶树生长。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生态茶园培育系统及方法,包括主体框架结构,用于对茶树的生长环境进行自动化控制,生态茶园培育系统还包括阶梯温室配置中心、自动控制中心以及湿帘通风降温装置,自动控制中心与湿帘通风降温装置相互连接从而通过空气湿度对生态茶园内部的温、湿度进行调节,自动控制中心与阶梯温室配置中心相互连接从而通过调节生态茶园环境系数控制茶树生长状态,环境系数包括温、湿度、光照(光强、光质、光周期)、水分以及co2含量,专一针对茶树喜好中温、喜湿、喜漫射光等生态习性,辅以co2及智能化控制系统。并在结构上采用整体融合、功能分区设计理念,构建了常规栽培试验区及智能化控制的阶梯温室单元。可同时满足茶树生产栽培、茶树各种生理调控研究、并适用于茶树加工环节中的环境控制。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一种生态茶园培育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生态茶园培育系统的调流芯片的主体框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生态茶园培育系统的调流芯片的阶梯温室配置中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生态茶园培育系统的调流芯片的湿帘通风降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生态茶园培育方法的流程结构示意图。

以上图中:1、主体框架结构;11、气肥管网;2、阶梯温室配置中心;21、co2施肥模块;211、气体容器;212、电磁阀组;22、灌溉模块;221、注肥泵;222、灌溉网管;23、内保温模块;231、保温顶部;232、保温墙面;233、手动钢丝绳;234、铝箔网;24、湿度控制模块;241、工业用空调机组;242、湿度发生器;3、自动控制中心;4、湿帘通风降温装置;41、湿帘布;42、低转速大流量排风扇;43、风机;44、供水装置;45、水泵;46、蓄水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一种生态茶园培育系统,包括主体框架结构1,用于对茶树的生长环境进行自动化控制,所述生态茶园培育系统还包括阶梯温室配置中心2、自动控制中心3以及湿帘通风降温装置4,所述自动控制中心3与所述湿帘通风降温装置4相互连接从而通过空气湿度对生态茶园内部的温、湿度进行调节,所述自动控制中心3与所述阶梯温室配置中心2相互连接从而通过调节生态茶园环境系数控制茶叶生长状态,所述环境系数包括温度、光照、水分以及co2含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发明一种生态茶园培育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括主体框架结构1,用于对茶树的生长环境进行自动化控制,所述生态茶园培育系统还包括阶梯温室配置中心2、自动控制中心3以及湿帘通风降温装置4,所述自动控制中心3与所述湿帘通风降温装置4相互连接从而通过空气湿度对生态茶园内部的温、湿度进行调节,所述自动控制中心3与所述阶梯温室配置中心2相互连接从而通过调节生态茶园环境系数控制茶树生长状态,所述环境系数包括温度、光照、水分以及co2含量。

请参考图3,本发明所述生态茶园培育系统的调流芯片的阶梯温室配置中心2的结构示意图,所述阶梯温室配置中心2包括co2施肥模块21,所述co2施肥模块21由相互配合的气体容器211以及电磁阀组212组成。请参考图2,本发明所述生态茶园培育系统的调流芯片的主体框架结构1的结构示意图,所述主体框架结构1内部设有与所述气体容器211相互连接的气肥管网11,所述电磁阀通过所述自动控制中心3进行施肥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阶梯温室配置中心2还包括灌溉模块22,所述灌溉模块22包括相互连接的注肥泵221、雾化喷头以及灌溉网管222,所述注肥泵221外接自来水管从而通过雾化喷头实现叶面灌溉以及喷雾降温过程。

更进一步的,所述阶梯温室配置中心2包括内保温模块23,所述内保温模块23由保温顶部231及保温墙面232组成,所述保温顶部231之间以及所述保温墙面232之间设有手动钢丝绳233用于牵引。

为了对其进行加固,所述保温顶部231内部嵌有铝箔网234从而提高强度。

请继续参考图3,所述阶梯温室配置中心2包括温、湿度控制模块24,所述温、湿度控制模块24包括工业用空调机组241以及湿度发生器242,所述工业用空调机组241温室内外极限温差维持在20℃以上,所述湿度发生器24224小时连续不间断控制,极限控制范围5%-95%。

请参考图4,本发明所述生态茶园培育系统的调流芯片的湿帘通风降温装置4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湿帘通风降温装置4包括湿帘布41以及低转速大流量排风扇42,所述低转速大流量排风扇42与所述湿帘布41相互配合从而控制生态茶园内部湿度。

进一步的,所述湿帘通风降温装置4还包括风机43,所述风机43与所述低转速大流量排风扇42驱动连接,所述风机43安装在所述主体框架结构1的侧面。

更进一步的,所述湿帘通风降温装置4还包括相互连接的供水装置44、水泵45以及蓄水池46,所述供水装置44、所述水泵45以及所述蓄水池46相互配合为所述湿帘布41提供补水。

请参考图5,本发明一种生态茶园培育方法的流程结构示意图,使用所述生态茶园培育系统,包括以下步骤:阶梯温室配置中心2对生态茶园内部进行温、湿度、光照、水分以及co2含量的控制从而保证茶树的正常生长;湿帘通风降温装置4配合主体框架结构1保证生态茶园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温、湿度保持一定比例;自动控制中心3对生态茶园内部环境进行实时监控,根据需求随时通过阶梯温室配置中心2以及湿帘通风降温装置4进行调节,保障茶树生长。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生态茶园培育系统及方法,包括主体框架结构1,用于对茶树的生长环境进行自动化控制,生态茶园培育系统还包括阶梯温室配置中心2、自动控制中心3以及湿帘通风降温装置4,自动控制中心3与湿帘通风降温装置4相互连接从而通过空气湿度对生态茶园内部的温、湿度进行调节,自动控制中心3与阶梯温室配置中心2相互连接从而通过调节生态茶园环境系数控制茶树生长状态,环境系数包括温度、光照、水分以及co2含量,专一针对茶树喜好中温、喜湿、喜漫射光等生态习性,辅以co2及智能化控制系统。并在结构上采用整体融合、功能分区设计理念,构建了常规栽培试验区及智能化控制的阶梯温室单元。可同时满足茶树生产栽培、茶树各种生理调控研究、并适用于茶树加工环节中的环境控制。

上面描述的内容可以单独地或者以各种方式组合起来实施,而这些变型方式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硬件完成,所述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可选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也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来实现,相应地,上述实施例中的各装置/单元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装置的形式实现。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形式的硬件和软件的结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仅仅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