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自动吊秧机的双动力离合器缠线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32065发布日期:2020-06-02 19:08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自动吊秧机的双动力离合器缠线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设备系统相关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自动吊秧机的双动力离合器缠线轮。



背景技术:

目前,黄瓜等蔓生作物在温室内采用吊秧的栽培方式,即通过吊秧装置将蔓生作物“支”起来,让其保持直立生产态势,从而提高种植效益,在蔓生作物生长过程中需要多次吊秧和放秧,进行吊蔓生长时需要工人每隔一段时间对每一株进行落蔓再绑蔓管理,平均每株花费时间为1分钟,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采用机械化吊蔓机器代替人工作业的吊样系统需要对所有作物进行统一吊秧和落蔓,对个人生长不一致的植株进行单独调控,因此需要可以满足统一和单独调控需求的离合器。目前,工业领域的离合器成本高、结构复杂,且无法满足一体化集成的驱动与制动双重需求的可分布式调控的自动吊秧机离合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自动吊秧机的双动力离合器缠线轮。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用于自动吊秧机的双动力离合器缠线轮,该装置包括制动轮、制动杆、制动电机、电机支架、中心轴、弹簧、缠线轮、限位卡圈、驱动轮、驱动电机和支架,所述制动杆一端固定设置在一边的支架上,另一端连接制动轮,所述制动电机设置在制动轮一侧的电机支架上,其输出轴与通过凸轮与制动轮表面接触,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驱动轮一侧的电机支架上,其输出轴与通过凸轮与驱动轮表面接触,所述缠线轮设于制动轮和驱动轮之间且连接处安装有弹簧,所述制动轮、缠线轮和驱动轮中部横向贯穿有中心轴且其相固定,所述中心轴上安装有用于限定制动轮、缠线轮和驱动轮的限位卡圈,所述制动轮包括第一弹簧卡槽、第一平面咬合齿、第一圆轴孔和制动槽,所述制动轮中部设有第一弹簧卡槽,并通过弹簧与缠线轮一侧相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卡槽中部设有第一圆轴孔与中心轴相固定,所述制动轮上设有第一平面咬合齿延伸至第一弹簧卡槽外围,所述制动轮上端设有制动槽与制动杆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驱动轮包括第二弹簧卡槽、第二平面咬合齿和方轴孔,所述驱动轮中部设有第二弹簧卡槽,并通过弹簧与缠线轮另一侧相连接,所述驱动轮上设有第二平面咬合齿延伸至第二弹簧卡槽外围,所述第二弹簧卡槽中部设有方轴孔并与中心轴相固定。

优选的,所述缠线轮包括第三弹簧卡槽、第三平面咬合齿、第二圆轴孔、吊秧线固定孔和缠线轮主体,所述缠线轮中间为缠线轮主体,两端为带有第三平面咬合齿的连接轮,其中一个连接轮上设置有吊秧线固定孔,连接轮中部设有第三弹簧卡槽,并通过弹簧与制动轮的第一弹簧卡槽和驱动轮的第二弹簧卡槽相连接,所述第三弹簧卡槽中部设有第二圆轴孔并与中心轴相固定。

优选的,所述中心轴包括通孔、方轴、圆轴和限位槽,所述中心轴两端设置有通孔,所述中心轴包括一段方轴和两段圆轴,所述方轴与驱动轮中部的方轴孔相连接,两段所述圆轴分别与制动轮中部的第一圆轴孔和缠线轮中部的第二圆轴孔相连接,所述中心轴上设置有用于限位卡圈安装的若干个限位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卡槽底面比第一平面咬合齿底面低,且第一平面咬合齿均匀分布于制动轮上,第一平面咬合齿的齿台宽度比齿底宽度小。

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卡槽、第二弹簧卡槽和第三弹簧卡槽三者相同,所述第一平面咬合齿、第二平面咬合齿和第三平面咬合齿三者相同。

优选的,所述制动槽为与制动轮同心弧形槽口,槽长大于制动杆最大端面杆径。

优选的,所述凸轮的最大进深小于弹簧最大变形量,制动轮与缠线轮完全咬合时推力与弹力平衡,凸轮最小进深时驱动轴外表面与方轴端面平行。

优选的,所述支架两臂上带有圆轴孔。

优选的,所述制动杆端面不接触缠线轮表面。

优选的,两侧驱动轮和制动轮可以固定连接在一起,同步移动。

优选的,所述平面齿轮可以选用摩擦片。

优选的,所述弹簧也可以选用其他弹性部件。

优选的,所述缠线轮上设置的吊秧线固定孔也可以选用其他固定方法。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自动吊秧机的双动力离合器缠线轮,与同类型设备相比,具有如下改进:

优点1:本发明所述一种用于自动吊秧机的双动力离合器缠线轮,采用平面齿轮咬合的方法,简化咬合驱动。

优点2:本发明所述一种用于自动吊秧机的双动力离合器缠线轮,驱动轮与制动轮在控制轮两侧同轴,实现双重控制,且与缠线轮结合,减少了空间,化繁为简,节约成本。

优点3:本发明所述一种用于自动吊秧机的双动力离合器缠线轮,可对每一个轮子进行限位,提高整体稳定性。

优点4:本发明所述一种用于自动吊秧机的双动力离合器缠线轮,设置弹簧和卡槽,简化控制恢复方法并提高弹簧动力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制动轮的齿面视图;

图3是本发明制动轮的侧面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制动轮的平面视图;

图5是本发明驱动轮的齿面视图;

图6是本发明驱动轮的侧面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驱动轮的平面视图;

图8是本发明缠线轮的齿面视图;

图9是本发明缠线轮的侧面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中心轴结构示意图。

其中:制动轮-1、制动杆-2、制动电机-3、电机支架-4、中心轴-5、弹簧-6、缠线轮-7、限位卡圈-8、驱动轮-9、驱动电机-10、支架-11、第一弹簧卡槽-101、第一平面咬合齿-102、第一圆轴孔-103、制动槽-104、第二弹簧卡槽-91、第二平面咬合齿-92、方轴孔-93、第三弹簧卡槽-71、第三平面咬合齿-72、第二圆轴孔-73、吊秧线固定孔-74、缠线轮主体-75、通孔-51、方轴-52、圆轴-53、限位槽-5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1-10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自动吊秧机的双动力离合器缠线轮,包括制动轮1、制动杆2、制动电机3、电机支架4、中心轴5、弹簧6、缠线轮7、限位卡圈8、驱动轮9、驱动电机10和支架11,制动杆2一端固定设置在一边的支架11上,另一端连接制动轮1,制动电机3设置在制动轮1一侧的电机支架4上,其输出轴与通过凸轮与制动轮1表面接触,驱动电机10设置在驱动轮9一侧的电机支架4上,其输出轴与通过凸轮与驱动轮9表面接触,缠线轮7设于制动轮1和驱动轮9之间且连接处安装有弹簧6,制动轮1、缠线轮7和驱动轮9中部横向贯穿有中心轴5且其相固定,中心轴5上安装有用于限定制动轮1、缠线轮7和驱动轮9的限位卡圈8,制动轮1包括第一弹簧卡槽101、第一平面咬合齿102、第一圆轴孔103和制动槽104,制动轮1中部设有第一弹簧卡槽101,并通过弹簧6与缠线轮7一侧相连接,第一弹簧卡槽101中部设有第一圆轴孔103与中心轴5相固定,制动轮1上设有第一平面咬合齿102延伸至第一弹簧卡槽101外围,制动轮1上端设有制动槽104与制动杆2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轮9包括第二弹簧卡槽91、第二平面咬合齿92和方轴孔93,所述驱动轮9中部设有第二弹簧卡槽91,并通过弹簧6与缠线轮7另一侧相连接,所述驱动轮9上设有第二平面咬合齿92延伸至第二弹簧卡槽91外围,所述第二弹簧卡槽91中部设有方轴孔93并与中心轴5相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缠线轮7包括第三弹簧卡槽71、第三平面咬合齿72、第二圆轴孔73、吊秧线固定孔74和缠线轮主体75,所述缠线轮7中间为缠线轮主体75,两端为带有第三平面咬合齿72的连接轮,其中一个连接轮上设置有吊秧线固定孔74,连接轮中部设有第三弹簧卡槽71,并通过弹簧6与制动轮1的第一弹簧卡槽101和驱动轮9的第二弹簧卡槽91相连接,所述第三弹簧卡槽71中部设有第二圆轴孔73并与中心轴5相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中心轴5包括通孔51、方轴52、圆轴53和限位槽54,所述中心轴5两端设置有通孔51,所述中心轴5包括一段方轴52和两段圆轴53,所述方轴52与驱动轮9中部的方轴孔93相连接,两段所述圆轴53分别与制动轮1中部的第一圆轴孔103和缠线轮7中部的第二圆轴孔73相连接,所述中心轴5上设置有用于限位卡圈8安装的若干个限位槽54。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簧卡槽101底面比第一平面咬合齿102底面低,且第一平面咬合齿102均匀分布于制动轮1上,第一平面咬合齿102的齿台宽度比齿底宽度小,便于相互进行咬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簧卡槽101、第二弹簧卡槽91和第三弹簧卡槽71三者相同,所述第一平面咬合齿102、第二平面咬合齿92和第三平面咬合齿72三者相同,便于相互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制动槽104为与制动轮1同心弧形槽口,槽长大于制动杆2最大端面杆径,起到缓冲制动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凸轮的最大进深小于弹簧6最大变形量,制动轮1与缠线轮7完全咬合时推力与弹力平衡,凸轮最小进深时驱动轴外表面与方轴端面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11两臂上带有圆轴孔,用于支承中心轴5。

进一步的,所述制动杆2端面不接触缠线轮1表面。

进一步的,两侧驱动轮9和制动轮1可以固定连接在一起,同步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平面齿轮可以选用摩擦片。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6也可以选用其他弹性部件。

进一步的,所述缠线轮7上设置的吊秧线固定孔74也可以选用其他固定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自动吊秧机的双动力离合器缠线轮,其工作原理如下:

第一,将缠线轮7限位固定在中心轴5上,通过同轴的驱动轮9与缠线轮7的咬合与否来控制缠线轮7是否与中心轴5同步转动;

第二,通过同轴的制动轮1与缠线轮7的咬合来制动缠线轮7的转动;

第三,需要统一管理时,系统内的所有制动轮1与缠线轮7分开,所有驱动轮9与缠线轮7结合;

第四,需要单独管理某一个离合器时,该离合器制动轮1与缠线轮7分开,驱动轮9与缠线轮7结合,其余的离合器制动轮1与缠线轮7结合,驱动轮9与缠线轮7分开。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自动吊秧机的双动力离合器缠线轮,将缠线轮7限位固定在中心轴5上,通过同轴的驱动轮9与缠线轮7的咬合与否来控制缠线轮7是否与中心轴5同步转动;并通过同轴的制动轮1与缠线轮7的咬合来制动缠线轮7的转动,将离合器与缠线轮7集成,节约空间和成本,制动与驱动分离,满足统一和独立管理的需求。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并且本发明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