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田养鱼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188142发布日期:2020-03-27 19:22阅读:61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稻田养鱼方法,属于农业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为了提升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越来越多的人在种植水稻的同时在稻田内养殖鱼类,然而由于养殖过程的不规范性导致了田地的利用率交底,无法在稻田与鱼苗生长之间需求平衡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水稻与鱼苗共同生长的稻田养鱼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稻田养鱼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整理稻田:对稻田进行整理,清除稻田内的杂物,将稻田划分为浅水区及深水区,所述浅水区、深水区的深度差等于50-100厘米;

将浅水区、深水区通过隔离装置隔开,所述隔离装置包括隔离网、隔离渠;

向浅水区、深水区内灌水,当浅水区的水深达到10-25cm时,停止灌水;

在浅水区插秧,在深水区放鱼苗并投放鱼料;

待插秧7-15天之后,将隔离渠铲平;

投放鱼料,并根据鱼苗的生长定期投放鱼料;根据稻苗生长情况定期施肥;

将稻田杂草拔下,并投放至深水区;

待水稻不需要灌溉时,保持深水区的水平面不低于浅水区稻田的20cm。

优选,前述的一种稻田养鱼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投放鱼苗之前还通过消毒对投放的鱼苗进行消毒,所述消毒剂是漂白粉或食盐。

优选,前述的一种稻田养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漂白粉是6-15mg/l的漂白粉溶液,消毒时间是5-10mini。

优选,前述的一种稻田养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盐是在3%~4%食盐溶液,消毒时间是5-10mini。

优选,前述的一种稻田养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鱼料包括嫩草、水草、浮萍、菜叶、豆饼、菜饼、米糠、麦麸。

优选,前述的一种稻田养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深水区的面积是浅水区面积的30-45%。

优选,前述的一种稻田养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稻田内的杂物包括石块、玻璃瓶渣、杂草、秸秆。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能够实现稻田与雨的混养,稻田产生的杂草及其他废弃物可作为鱼的饲料,鱼的排泄物也能够成为稻苗的肥料。

在水稻的生长后期,深水区的还能够渗透至浅水区的下面,向稻田供给水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发明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稻田养鱼方法,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首先是整理稻田:对稻田进行整理,清除稻田内的杂物,这些杂物包括包括石块、玻璃瓶渣、杂草、秸秆。

将稻田划分为浅水区及深水区,浅水区、深水区的深度差的范围是50-100厘米,其中浅水区用来进行中稻、深水区用来进行养鱼。其中深水区的面积是浅水区面积的30-45%。

在灌水之前,先将浅水区、深水区通过隔离装置隔开,隔离装置包括隔离网、隔离渠,隔离渠采用田间泥土搭建,起到挡水的作用。隔离网起到阻挡鱼苗进入至稻田的作用,如果鱼苗进入至稻田,很可能卡在稻的秸秆上,当稻田的水较浅时,鱼苗很有可能进入至稻田而无法再次进入至深水区。

然后向浅水区、深水区内灌水,当浅水区的水深达到10-25cm时,停止灌水。

在浅水区插秧,在深水区放鱼苗并投放鱼料,鱼料包括嫩草、水草、浮萍、菜叶、豆饼、菜饼、米糠、麦麸。

待插秧7-15天之后,将隔离渠铲平;

投放鱼料,并根据鱼苗的生长定期投放鱼料;根据稻苗生长情况定期施肥。

在稻苗的生长过程中,需要定期除草,最好采用人工拔草的方式,可将杂草仍在深水区,供鱼苗食用。

水稻生长的后期就不需要进行灌溉了,待水稻不需要灌溉时,保持深水区的水平面不低于浅水区稻田的20cm。这是因为过深的水会造成稻苗根部溃烂,而浅水会使稻田过于干旱。

在上述在投放鱼苗之前还通过消毒对投放的鱼苗进行消毒,消毒剂是漂白粉或食盐。当采用漂白粉时,漂白粉是6-15mg/l的漂白粉溶液,消毒时间是5-10mini。当采用食盐是,食盐是在3%~4%食盐溶液,消毒时间是5-10mini。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能够实现稻田与雨的混养,稻田产生的杂草及其他废弃物可作为鱼的饲料,鱼的排泄物也能够成为稻苗的肥料。

在水稻的生长后期,深水区的还能够渗透至浅水区的下面,向稻田供给水分。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