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芒雀麦种子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8403发布日期:2019-10-22 19:58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芒雀麦种子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种子收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无芒雀麦种子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无芒雀麦属禾本科雀麦属多年生植物,秆直立,疏丛生,具横走根状茎,高50~120厘米,顶端无芒,花果期7~9月。生于林缘草甸、山坡、谷地、河边路旁,为山地草甸草场优势种。无芒雀麦原产于欧洲,其野生种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温带地区,在草坪中可以成为建群种或优势种。该草种现已成为欧洲、亚洲干旱、寒冷地区的重要栽培牧草,是北方地区很有栽培价值的禾本科牧草。无芒雀麦是一种著名优良牧草,营养价值高,产量大,利用季节长,耐寒早,耐放牧,适应性强,为建立人工草场和环保固沙的主要草种,世界各地均有引种栽培。在多点试验中表现出丰产、稳定性好的特性,是用做干草、青储、青饲和水土保持最好的冷季型禾本科牧草。

无芒雀麦根系发达,地下茎强壮,蔓延能力极强,可防沙固土,对气候条件适应性广,特别适于寒冷干燥地区,较耐盐碱,耐水淹时间可长达50天左右。无芒雀麦为刈割和放牧兼用型牧草,能形成致密的草地,也是优良的水保植物。作为饲用营养价值很高,茎秆光滑,叶片无毛,草质柔软,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叶量丰富,消化率高,一年四季为各种家畜所喜食,尤以牛最喜食,是一种放牧和打草兼用的优良牧草。即使收割稍迟,质地并不粗老,经霜后,叶色变紫,而口味仍佳。可青饲、制成千草和青贮,被誉为禾草饲料之王。

无芒雀麦在进行区域试验或小面积试验时,不便应用大型的机械设备进行种子采收,现有技术中的普遍做法都是采用传统的人工采种,人工采种耗时耗力,操作较复杂,劳动强度大,种子采收率低,限制了无芒雀麦种子采收的速度。因此,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诸多缺陷,现亟需设计出一种操作简单、适用于小面积试验时无芒雀麦种子收集的小型便携式种子收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制造成本低廉、方便携带、操作简单、能够大幅度提高无芒雀麦种子采收速度的无芒雀麦种子收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无芒雀麦种子收集装置,该无芒雀麦种子收集装置包括种子剥离筒和种子收集斗,种子剥离筒包括筒体、位于筒体顶部的麦秆入口、位于筒体左端的麦秆出口和位于筒体右端的种子出口,在筒体内部位于麦秆入口和麦秆出口之间固定设置有一个剥离齿圈;种子收集斗包括横向设置的进料通道和竖向设置的种子收纳仓,进料通道和种子收纳仓一体成型,在种子收纳仓的底部设置有一块开关插板,开关插板与种子收纳仓的底部活动连接,进料通道的左端是种子入口,种子收集斗的种子入口与种子剥离筒的种子出口固定连接。

在剥离齿圈的内壁上均匀设置有多根向圆心方向延伸的刮齿,在每根刮齿上都均匀设置有多根刮刺。无芒雀麦的麦秆朝下由麦秆入口伸入,麦秆底端由麦秆出口伸出,无芒雀麦上的种子经过剥离齿圈内刮齿和刮刺的遮挡,种子由无芒雀麦的麦秆上被剥离,剥离后的种子进入种子剥离筒内剥离齿圈的右侧。

在种子入口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种子出口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种子入口与种子出口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或者在种子入口的内壁上设置有沿内壁延伸的环状凹槽,种子出口的外壁上设置有沿外壁延伸的环状凸沿,种子入口与种子出口之间通过环状凹槽和环状凸沿扣接。

在种子收集斗的顶部设置有1~2个把手。把手的设置能够方便操作人员提起种子收集装置,方便调整种子收集装置的角度。

在种子收集斗的上部设置有一根斜挎肩带。斜挎肩带能够方便使用者携带,使用时也可以将肩带挎在肩膀上,便于固定。

在开关插板上位于种子收集斗的外部设置有一个凸块。凸块的设置能够方便开关插板的抽离和插入。

麦秆出口的下部长,上部短,整个麦秆出口呈倾斜设置;麦秆入口也呈倾斜设置,麦秆入口的开口深度左端浅,右端深,麦秆入口和麦秆出口的设置方式能够方便麦秆的进出。

剥离齿圈的材质是塑料齿圈或金属齿圈,开关插板是塑料插板或金属插板,把手是塑料把手、金属把手或皮质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无芒雀麦种子收集装置适用于小面积试验时无芒雀麦种子的收集。在进行区域试验或小面积试验时,不便应用大型的机械设备进行种子采收,使用便携式的种子收集装置可操作性更强,运用更灵活。传统的人工采种耗时耗力,本实用新型中的无芒雀麦种子收集装置具有制造成本低廉、方便携带和操作简单等优点,能够大幅度提高无芒雀麦种子采收的速度,保证了种子的采收率,减少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小面积无芒雀麦种子采收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无芒雀麦种子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无芒雀麦种子收集装置中剥离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筒体;2-麦秆入口;3-麦秆出口;4-种子出口;5-剥离齿圈;6-进料通道;7-种子收纳仓;8-开关插板;9-种子入口;10-刮齿;11-刮刺;12-把手;13-斜挎肩带;14-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无芒雀麦种子收集装置,该无芒雀麦种子收集装置包括种子剥离筒和种子收集斗,种子剥离筒包括筒体1、位于筒体1顶部的麦秆入口2、位于筒体1左端的麦秆出口3和位于筒体1右端的种子出口4,在筒体1内部位于麦秆入口2和麦秆出口3之间固定设置有一个剥离齿圈5;种子收集斗包括横向设置的进料通道6和竖向设置的种子收纳仓7,进料通道6和种子收纳仓7一体成型,在种子收纳仓7的底部设置有一块开关插板8,开关插板8与种子收纳仓7的底部活动连接,进料通道6的左端是种子入口9,种子收集斗的种子入口9与种子剥离筒的种子出口4固定连接。在剥离齿圈5的内壁上均匀设置有多根向圆心方向延伸的刮齿10,在每根刮齿10上都均匀设置有多根刮刺11。

在种子入口9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种子出口4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种子入口9与种子出口4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或者在种子入口9的内壁上设置有沿内壁延伸的环状凹槽,种子出口4的外壁上设置有沿外壁延伸的环状凸沿,种子入口9与种子出口4之间通过环状凹槽和环状凸沿扣接。

在种子收集斗的顶部设置有1~2个把手12。在种子收集斗的上部设置有一根斜挎肩带13。在开关插板8上位于种子收集斗的外部设置有一个凸块14。麦秆出口3的下部长,上部短,整个麦秆出口3呈倾斜设置;麦秆入口2也呈倾斜设置,麦秆入口2的开口深度左端浅,右端深,麦秆入口2和麦秆出口3的设置方式能够方便麦秆的进出。

本实用新型中的无芒雀麦种子收集装置在使用时,将斜挎肩带13挎于肩上,一只手提住把手12,另一只手将一束带种子的无芒雀麦麦秆朝下由麦秆入口2伸入,麦秆底端由麦秆出口3伸出,无芒雀麦上的种子经过剥离齿圈5内刮齿10和刮刺11的遮挡,种子由无芒雀麦的麦秆上被剥离,剥离后的种子进入种子剥离筒内剥离齿圈5的右侧,种子剥离筒和种子收集斗固定连接,种子由种子剥离筒进入种子收集斗,待种子收集斗的种子收纳仓7内种子足够多或满仓的时候,将位于种子收纳仓7底部的开关插板8抽出,种子由种子收纳仓7内倒出,倒空种子后再将开关插板8插回种子收纳仓7的底部,便可进行下一次的种子收集。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