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玉米幼苗追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99246发布日期:2019-10-08 18:51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玉米幼苗追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玉米幼苗追肥装置。



背景技术:

玉米是一年生雌雄同株异花授粉植物,植株高大、茎强壮,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在我国有着广大的种植面积。在玉米的幼苗时期,为促进玉米上部叶片增大,扩大光合作用面积,延长下部叶片的功能期,同时,为促根、壮秆、增穗打好基础,需要对玉米幼苗进行定点单株追肥。现有技术中,不适用于机械化操作的地块如坡地、套作地,其追肥方式仍采用传动方式进行,即人工利用锄头在玉米幼苗附近开穴,然后将肥料撒入穴中,再用土覆盖,从而完成定点追肥,利用传统方式施肥,劳动强度大且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玉米幼苗追肥装置,该装置可实现开穴、追肥一体化操作,从而利于提高追肥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玉米幼苗追肥装置,包括追肥管、按压机构、送肥机构和肥料斗,在所述追肥管的上部外侧设置有两个第一把杆,在所述追肥管的下部设置有两个开穴嘴,所述两个开穴嘴分别通过第一连杆铰接在所述追肥管侧壁上,在所述追肥管的下部外侧设置一位于开穴嘴上方的脚踏板,所述按压机构包括回位弹簧和按压杆,所述按压杆包括第一竖杆、方形框、第二竖杆和第一横板,所述第一竖杆、方形框、第二竖杆和第一横板从上到下依次连接,所述按压杆套置在所述追肥管内,第一竖杆贯穿所述追肥管上部设置的一第一限位板后位于追肥管外侧,在第一竖杆上部设置一第二把杆,所述回位弹簧套置在第一竖杆上,且回位弹簧位于第二把杆和第一限位板之间,两个所述开穴嘴的内侧分别通过一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一横板连接,且第二连杆分别与开穴嘴和第一横板铰接连接;所述送肥机构包括导向管、接肥管和连动杆,所述导向管和接肥管对称设置在所述追肥管侧壁上,且导向管和接肥管均与追肥管相贯通,所述连动杆套置在导向管和接肥管内,且连动杆套置在方形框内,所述肥料斗设置在所述接肥管上,且肥料斗的出料管与接肥管相贯通,在所述连动杆上设置有位于所述出料管下方两侧的第一定量板和第二定量板,且第一定量板和第二定量板可在接肥管内自由滑动,在所述连动杆上设置一位于导向管内的导向块,所述导向块可在导向管内自由滑动,在所述导向管上设置一位于导向块上方的第一长圆孔,在所述导向块上设置一贯穿所述第一长圆孔的第一连接支耳,在所述追肥管上设置一位于所述导向管上方的第二长圆孔,在所述第一竖杆上设置一贯穿所述第二长圆孔的第二连接支耳,一第三连杆将所述第一连接支耳和第二连接支耳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三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支耳和第二连接支耳铰接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支耳铰接连接,在所述导向管的上方设置一支撑板,在所述支撑板上设置一与所述第一长圆孔相对的第三长圆孔,所述第一连接支耳贯穿第三长圆孔,在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设置有两个位于第三连杆两侧的滚轮,一第四连杆铰接在第一连接支耳的上端和滚轮的转轴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定量板与所述连动杆之间采用螺纹方式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定量板的后侧设置一套置在所述连动杆上的调节管,且调节管的外端位于接肥管外侧。

进一步地,在所述调节管上设置一位于接肥管外侧的定位孔,在所述连动杆上设置有若干与所述定位孔相配合的调节孔,一销轴插接在定位孔和调节孔内实现连动杆和调节管的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便利;在下压按压杆时,两个开穴嘴在第二连杆的推动下,可自行向外张开,实现开穴,在开穴嘴张开的同时,通过连动杆的移动,位于第一定量板和第二定量板之间的肥料,则会从追肥管落入到两个开穴嘴之间,从而完成开穴、追肥,继而便于提高追肥效率;两个开穴嘴以闭合方式进入到土壤中,然后,通过第二连杆机械式顶开,从而可防止追肥管底部的堵塞,使得肥料可顺利从追肥管内落入到穴槽内,保证了追肥的可靠性;通过调节管调节第二定量板在连动杆上的位置,可实现第一定量板和第二定量板之间的储肥空间调节,继而实现施肥量的调节,从而利于追肥量的精确实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3为按压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三连杆与第一连接支耳和第二连接支耳连接的第二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追肥管、11第一把杆、12第一限位板、13开穴嘴、131第一连杆、14脚踏板、15第二长圆孔、16支撑板、161第三长圆孔、21回位弹簧、221第一竖杆、2211第二把杆、2212第二连接支耳、222方形框、223第二竖杆、224第一横板、225第二连杆、31导向管、311第一长圆孔、32接肥管、33连动杆、331第一定量板、332第二定量板、3321调节管、3322定位孔、333导向块、3331第一连接支耳、3332第三连杆、334调节孔、4肥料斗、41出料管、101滚轮、102连轴、103第四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变形,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玉米幼苗追肥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追肥管1、按压机构、送肥机构和肥料斗4,在所述追肥管1的上部外侧设置有两个第一把杆11,在所述追肥管1的下部设置有两个开穴嘴13,所述两个开穴嘴13分别通过第一连杆131铰接在所述追肥管1侧壁上,在所述追肥管1的下部外侧设置一位于开穴嘴13上方的脚踏板14,所述按压机构包括回位弹簧21和按压杆,所述按压杆包括第一竖杆221、方形框222、第二竖杆223和第一横板224,所述第一竖杆221、方形框222、第二竖杆223和第一横板224从上到下依次连接,所述按压杆套置在所述追肥管1内,第一竖杆221贯穿所述追肥管1上部设置的一第一限位板12后位于追肥管1外侧,在第一竖杆221上部设置一第二把杆2211,所述回位弹簧21套置在第一竖杆221上,且回位弹簧21位于第二把杆2211和第一限位板12之间,两个所述开穴嘴13的内侧分别通过一第二连杆225与所述第一横板224连接,且第二连杆225分别与开穴嘴13和第一横板224铰接连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按压按压杆可使得两个第二连杆225将相应的两个开穴嘴13打开,从而实现土壤开穴;所述送肥机构包括导向管31、接肥管32和连动杆33,所述导向管31和接肥管32对称设置在所述追肥管1侧壁上,且导向管31和接肥管32均与追肥管1相贯通,所述连动杆33套置在导向管31和接肥管32内,且连动杆33套置在方形框222内,连动杆33导致在方形框222内,可防止连动杆33阻碍按压杆的下压动作,所述肥料斗4设置在所述接肥管32上,且肥料斗4的出料管41与接肥管32相贯通,在所述连动杆33上设置有位于所述出料管41下方两侧的第一定量板331和第二定量板332,且第一定量板331和第二定量板332可在接肥管32内自由滑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当肥料斗4内填满肥料后,肥料在重力的作用下,则通过出料管41将第一定量板331和第二定量板332之间的储肥空间填满,在所述连动杆33上设置一位于导向管31内的导向块333,所述导向块333可在导向管31内自由滑动,通过导向块333的支撑导向作用,可保证连动杆33在导向管31内的平稳运行,在所述导向管31上设置一位于导向块333上方的第一长圆孔311,在所述导向块333上设置一贯穿所述第一长圆孔311的第一连接支耳3331,在所述追肥管1上设置一位于所述导向管31上方的第二长圆孔15,在所述第一竖杆221上设置一贯穿所述第二长圆孔15的第二连接支耳2212,一第三连杆3332将所述第一连接支耳3331和第二连接支耳2212相连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当按压杆向下移动时,则按压杆通过第三连杆3332实现连动杆33的横向推动,连动杆33的横向移动,则会带动第一定量板331和第二定量板332向追肥管1侧同步移动,当按压杆下压到一定程度时,则位于第一定量板331和第二定量板332之间肥料会落入到追肥管1内,从而实现肥料输送,当第一定量板331和第二定量板332之间的储肥空间与追肥管1相对时,此时,第二定量板332的后端仍将出料管41封闭,从而可防止在肥料输送阶段,肥料从出料管41内落入到接肥管32内,当按压杆在回位弹簧21的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时,则连动杆33在第三连杆3332的带动下回位,继而使得第一定量板331和第二定量板332回位,从而使得肥料再次将第一定量板331和第二定量板332之间储肥空间填满,为下次开穴追肥做好准备,为便于实现第一定量板331与第二定量板332之间的储肥空间的调节,以便实现施肥量的调节,在此,使得第二定量板332与所述连动杆33之间采用螺纹方式连接,通过转动第二定量板332,实现第二定量板332在连动杆33上的移动,进一步地,为便于第二定量板332的调节,在此,在第二定量板332的后侧设置一套置在所述连动杆33上的调节管3321,且调节管3321的外端位于接肥管32外侧,通过旋转调节管3321实现第二定量板332的转动调节,进一步地,当调节好第二定量板332的位置后,为便于第二定量板332在连动杆33的定位,在此,在所述调节管3321上设置一位于接肥管32外侧的定位孔3322,在所述连动杆33上设置有若干与所述定位孔3322相配合的调节孔334,一销轴插接在定位孔3322和调节孔334内实现连动杆33和调节管3321的定位。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设计了第三连杆3332与第一连接支耳3331和第二连接支耳2212连接的两种实施例,第三连杆3332与第一连接支耳3331和第二连接支耳2212的第一种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为:第三连杆333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支耳3331和第二连接支耳2212铰接连接,其具体铰接实现形式为现有成熟技术,在此,不再详细描述;第三连杆3332与第一连接支耳3331和第二连接支耳2212的第二种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为(如图4所示):所述第三连杆3332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支耳2212铰接连接,在所述导向管31的上方设置一支撑板16,在所述支撑板16上设置一与所述第一长圆孔311相对的第三长圆孔161,所述第一连接支耳3331贯穿第三长圆孔161,在所述第三连杆3332的另一端设置有两个位于第三连杆3332两侧的滚轮101,一第四连杆103铰接在第一连接支耳3331的上端和滚轮101的转轴102之间。滚轮101在支撑板16上的滚动摩擦力小,从而利于第三连杆3332下压时,推动连动杆33实现横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追肥操作过程为:第一步,将肥料斗4内装满肥料;第二步,手持第一把杆11,将本实用新型移动到相应的追肥位置;第三步,用脚踩踏脚踏板14,使得两个开穴嘴13压入到土壤内;第四步,用手按压按压杆,按压杆在下压过程中,两个开穴嘴13会张开,同时,肥料则会在连动杆33的带动下,落入到追肥管1下部,从而实现开穴、追肥;第五步,按压杆下压到位后,将手松开,按压杆则在回位弹簧21的作用下回到原位。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以上所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作了详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