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弹钩浮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97207发布日期:2019-11-12 21:28阅读:740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弹钩浮漂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钓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自动弹钩浮漂。



背景技术:

浮漂已成为垂钓爱好者必不可少的工具,浮漂又叫浮子、鱼漂、鱼浮、浮标等,用于传递鱼吞食钓饵的信息、表明钓饵的位置、使饵钩处于不同水层、显示水的深浅和显示咬钩鱼的种类;现有的浮漂多为立式浮漂,在使用时仍存在一定的缺陷,现有的浮漂虽然可以站立在水中避免大风的影响,但是风力过大之后很容易吹动浮漂身晃动,不仅影响浮漂的灵敏度,而且不方便钓鱼者观察浮漂反应的讯号。

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浮漂能够适应于各种不同环境下的钓鱼活动:比如对鱼咬钩报警的灵敏度进行控制,有的鱼咬钩的力度比较大,有的比较小,可根据鱼的具体情况进行调节;或增加光照,适合夜钓等等方面进行研究改进。各种方案都是为了很好的起到钓鱼辅助作用。但是现有的浮漂在咬钩灵敏度、减少鱼咬钩后逃脱率、适应性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自动弹钩浮漂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出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自动弹钩浮漂,该浮漂通过结构上的改进,提高了鱼咬钩弹钩的灵敏度,不仅适合夜钓,还能有效防止鱼咬钩后逃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弹钩浮漂,包括玻纤漂尾、漂体,该漂体包括漂盖、空心体,漂盖设置在空心体一端,玻纤漂尾固定于漂盖上,漂盖内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LED灯、压簧、针式电池,漂盖通过螺纹固定于空心体上,夜用的时候,可以通过旋紧漂盖压缩压簧,使LED灯、针式电池连通,LED灯亮,空心体上段外侧设置有浮球,空心体上段内部设置拉簧、柱状体,拉簧的一头固定有蘑菇头帽,空心体内侧壁上设置台阶,蘑菇头帽固定于该台阶处,拉簧的另一头封闭且固定有连为一体的拉线及挂钩,柱状体套设在拉簧内,且可随拉簧拉开和回缩时活动,蘑菇头帽中心位置设置通孔,与柱状体的横截面形状配合,白天用的时候,拉簧回缩柱状体被弹起推动针式电池压缩压簧连通LED灯,LED灯亮;挂钩另一端与鱼线鱼钩连接,挂钩设置缺口,挂钩的缺口放置于漂体的边缘处将挂钩进行固定,该边缘处呈斜口。

优选的,所述空心体内侧壁上设有滑道,挂钩上设置与滑道配合的滑块,方便拉簧收缩拉开时挂钩沿滑道运动。

优选的,所述漂体的底部活动设有套筒,漂体底部外侧壁上开设台阶,套筒设置于台阶处,套筒的边缘设置两个斜口,通过旋转套筒,调节挂钩所处斜口处位置来进行挂钩脱离漂体的灵敏度,挂钩位于斜口最大处,挂钩脱离漂体的拉力就越小,灵敏度就越大,反之,灵敏度越小。

优选的,所述漂体上与套筒相邻的位置设置带两块方向板的筒状体,该筒状体半封闭结构,与该漂体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筒状体上两块方向板之间设置凹槽,漂体上凹槽对应位置处设置穿线孔。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弹钩浮漂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弹钩浮漂,可夜钓,增加了适应性;鱼咬钩后能自动弹钩,无需人工干预,且增加鱼试图脱钩的反力,有效降低鱼的脱钩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不带浮球的自动弹钩浮漂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弹钩浮漂的结构示意图;

图3图1中挂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空心体的剖视图;

图5为图1中筒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空心体下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套筒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8为图1中套筒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9为漂盖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挂钩拉出漂体下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玻纤漂尾-1、漂体-2、浮球-3、漂盖-21、空心体-22、针式电池-23、LED灯-24、弹簧-25、拉簧-26、拉线-27、挂钩-28、柱状体-29、台阶-30、套筒-32、筒状体-33、方向板-34、斜口-221、滑道-222、穿线孔-223、蘑菇头帽-261、缺口-281、滑块-282、斜口-32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弹钩浮漂,包括玻纤漂尾1、漂体2,该漂体包括漂盖21、空心体22,漂盖设置在空心体一端,玻纤漂尾固定于漂盖上,漂盖内设置有针式电池23、LED灯24、弹簧25(参见图9),通过漂盖的螺纹拧紧空心体上端,夜用的时候,可以通过旋紧漂盖压缩弹簧,LED灯、针式电池连通,空心体上段外侧设置有浮球3,空心体上段内部空腔设置拉簧26,拉簧的一头为蘑菇头帽261,空心体内设置台阶,该蘑菇头帽固定于台阶处,拉簧的另一头封闭且固定有连为一体的拉线27及挂钩28,柱状体29套设在拉簧内,且可穿过蘑菇头帽上的贯穿通孔,随拉簧拉开和回缩时活动,当拉簧回缩时柱状体被弹起推动针式电池压缩弹簧连通LED灯,LED灯亮;挂钩另一端与鱼线鱼钩连接,挂钩设置缺口281,挂钩从漂体内拉出拉簧被拉开将挂钩的缺口固定于漂体的边缘处,漂体的边缘处呈斜口221。

本实施例的空心体内侧壁设有滑道222,挂钩的一端设置与滑道配合的滑块282,方便拉簧收缩拉开时挂钩沿滑道运动。

本实施例的漂体的底部设置台阶30,台阶上套有一套筒32,套筒的边缘设置两个斜口321,通过旋转套筒,调节挂钩所处斜口处位置,挂钩位于斜口最大处,挂钩脱离漂体的拉力就越小,灵敏度就越大,反之,灵敏度越小,参见图10。

见图5、图6,本实施例的漂体上与套筒相邻的位置设置带两块方向板34的筒状体33,该筒状体半封闭结构,与漂体可拆卸连接,筒状体上两块方向板之间设置凹槽,漂体上凹槽对应位置处设置穿线孔223。

使用时,当需要调节挂钩的灵敏度时,见图7、图8,只需旋转套筒32,套筒沿空心体22上下运动,漂体边缘的斜边就会发生长短变化,越靠近斜口处,挂钩脱离漂体的拉力就越小,灵敏度就越大。鱼咬鱼钩时,鱼线对挂钩产生拉力,而脱离漂体,拉簧收缩,鱼钩瞬间拉起,鱼儿就被鱼钩勾住,达到自动勾鱼的效果,鱼试图挣脱时,两块方向板在水中的阻力提供一个使鱼不易挣脱的反力。

漂盖下端空间设置针式电池,针式电池一端伸入弹簧内,弹簧活动设置在针式电池与LED灯之间,漂盖通过螺纹与空心体连接,拧紧漂盖弹簧被压缩,LED灯与针式电池连通,由针式电池提供稳压电源供电点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