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竹牵引造型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20638发布日期:2019-11-01 20:40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活竹牵引造型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园林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活竹牵引造型工具。



背景技术:

竹子四季常绿,形态优美,高风亮节,文化深厚,是一类独特的观赏植物。竹子外形通直,长成后竹秆直立而不易弯曲,因此在自然界发现竹秆扭曲生长的则视为一种奇特现象而倍受追捧。

湖北省咸宁市作为全国知名的竹产业基地和全国森林城市,在竹子园林利用和竹资源开发方面有极大的优势和广泛的前景。

现有的竹造型方式,一般有如下几种:对笋箨全脱后的幼年竹进行捆绑、牵引和定位,以对其纤维组织进行压拉式驱生,形成弯曲的造型竹,这种方式不仅造型周期长,而且对竹表面有损伤,还容易反弹;另一种方式是通过对竹笋生长期结束后、脱箨前进行弯曲成型,利用竹笋后期的生长和其柔性较好的特点进行造型,这种方式也存在较大问题,其中包括:由于竹子在该期间任然存在纵向生长、在径向存在收缩,使捆扎松脱、表皮受损、竹结变形等。

竹笋成竹过程分为初期、上升期、盛期和末期,初期是竹笋地下生长的继续、笋体仍在土中的过程;上升期是指竹笋的地下部分各节间的拉长生长基本停止,成为以后竹杆的杆基,竹根大量抽发,根系逐渐形成,竹笋的节间生长活动从地下推移到地上,生长速度由缓慢而逐渐加快,生长量也相应增大,一般每天可伸长10~20cm的过程;盛期是竹笋生长最快的时期,一昼夜可长1m左右,基部笋箨开始脱落,上部枝条开始伸展,高生长速度又由快而慢,竹笋逐渐过渡到幼竹阶段;末期阶段,幼竹梢部弯曲,枝条伸展快,而高生长速度则显著下降,最后停止。笋箨全脱,枝条长齐后,竹叶全部展放,形成新竹。

中国专利【CN102771291A】就是在竹笋的末期进行捆绑式定型的造型方式,其不利于竹表的美观,捆绑容易松脱,植物向性,需要经常维护和看管,不然竹笋容易反弹回复通直状态,造型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活竹牵引造型工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利用竹笋盛期生长较快的特点,使竹笋成螺旋状生长,以对其进行造型定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活竹牵引造型工具,其特征在于,本工具包括正向牵引器和反向牵引器,所述正向牵引器和反向牵引器均包括地桩、螺纹套管、转盘,所述螺纹套管套设在地桩上并与地桩可拆卸连接,所述转盘中部具有一螺纹孔,所述螺纹套管插设并螺纹连接在螺纹孔内,所述转盘外设置有至少一个能够包裹竹笋头部的定位帽;所述正向牵引器中的转盘受向上的推力能够绕螺纹套管正向旋转并上移;所述反向牵引器中的转盘受向上的推力能够绕螺纹套管反向旋转并上移。

在上述的一种活竹牵引造型工具中,所述定位帽下端开口,所述定位帽的上端具有一直径逐渐变小的波纹管。

在上述的一种活竹牵引造型工具中,所述转盘上径向开设有与定位帽一一对应的调节孔,所述定位帽上固定设置有一插杆,所述插杆插设在调节孔内,所述插杆与转盘之间通过锁紧螺栓可拆卸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活竹牵引造型工具中,所述转盘上周向均匀分布有两个定位帽。

螺纹套管与地桩之间通过锁紧螺杆可拆卸连接。

造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选取健壮的盛期之前的楠竹竹笋,对其方圆0.5米之内的纵向遮挡物进行清理;

B、将地桩固定在选定竹笋附近的底面上,套设螺纹套管,调节转盘的高度至定位帽套设在选定竹笋的顶部,尔后将螺纹套管固定在地桩上;

C、定期看管定位套是否脱离选定竹笋的头部,并观察竹笋长势,直至选定竹笋度过竹笋生长盛期后20天左右拆除转盘;

D、待选定竹笋的笋箨几乎脱完、且竹枝开始展出后拆除地桩;

E、将分别通过正向牵引器和反向牵引器成型的两株或多株竹子移植到一起,并依据各成型竹的螺旋方向,使移植到一起的各株竹子相互缠绕在一起。

不难看出,通过本工具和方法,不仅能够确保各竹子的螺旋幅度、螺旋倾角等基本保持一致,以便于对其进行移植成型,而且,利用竹笋快速生长的特点,使其螺旋生长的过程中不受损伤,确保其原生态生长成型。

可以通过每个转盘上设置多个定位帽,同时实现多根竹笋的定位成型,利用波纹管消除不同竹笋生长过程中的长势和长速区别,同时也对竹笋头部进行较好的保护,波纹管为内埋有螺旋弹簧橡胶件。

通过本方法,使竹笋在生长过程中自适应性弯曲,其纤维在成长过程中被干扰,能够有效的避免竹子后期的反弹,保型时间非常长,相比其他成型方法,不仅外观自然无损伤,而且保型时间更长、弯曲程度更大。

根据竹子种类、不同竹子的竹笋韧性和强度,设置转盘与螺纹套管之间的螺纹参数,避免竹笋在定型过程中受损,且能够完成较大程度的弯曲成型,以楠竹为例,转盘旋转一周,转盘的上移高度应该保持在1.5m~2.5m之间,地桩应该尽量靠近竹笋所在位置固定,避免竹笋弯曲程度较大;定位帽能够提供竹笋一定的下压力,使竹笋头部不会轻易脱离定位帽。

需要说明的是:驱动转盘旋转的动力来源于竹笋向上生长力,同时,正向牵引器和反向牵引器的结构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两者能够在向上的驱动力作用下向不同的方向旋转,且均向上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活竹牵引造型工具中牵引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方向上的截面图。

图3是被弯曲后的竹笋效果示意图。

图4是多根成型竹互绕后的效果示意图。

图中,1、地桩;2、螺纹套管;3、转盘;4、定位帽;5、波纹管;6、调节孔;7、插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工具包括正向牵引器和反向牵引器,正向牵引器和反向牵引器均包括地桩1、螺纹套管2、转盘3,螺纹套管2套设在地桩1上并与地桩1可拆卸连接,转盘3中部具有一螺纹孔,螺纹套管2插设并螺纹连接在螺纹孔内,转盘3外设置有至少一个能够包裹竹笋头部的定位帽4;正向牵引器中的转盘3受向上的推力能够绕螺纹套管2正向旋转并上移;反向牵引器中的转盘3受向上的推力能够绕螺纹套管2反向旋转并上移。

定位帽4下端开口,定位帽4的上端具有一直径逐渐变小的波纹管5。转盘3上径向开设有与定位帽4一一对应的调节孔6,定位帽4上固定设置有一插杆7,插杆7插设在调节孔6内,插杆7与转盘3之间通过锁紧螺栓可拆卸连接。

转盘3上周向均匀分布有两个定位帽4。螺纹套管2与地桩1之间通过锁紧螺杆可拆卸连接。

活竹造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F、选取健壮的盛期之前的楠竹竹笋,对其方圆0.5米之内的纵向遮挡物进行清理;

G、将地桩1固定在选定竹笋附近的底面上,套设螺纹套管2,调节转盘3的高度至定位帽4套设在选定竹笋的顶部,尔后将螺纹套管2固定在地桩1上;

H、定期看管定位套是否脱离选定竹笋的头部,并观察竹笋长势,直至选定竹笋度过竹笋生长盛期后20天左右拆除转盘3;

I、待选定竹笋的笋箨几乎脱完、且竹枝开始展出后拆除地桩1,形成如图3所示的竹造型;

J、将分别通过正向牵引器和反向牵引器成型的两株或多株竹子移植到一起,并依据各成型竹的螺旋方向,使移植到一起的各株竹子相互缠绕在一起,形成如图4所示的竹造型。

不难看出,通过本工具和方法,不仅能够确保各竹子的螺旋幅度、螺旋倾角等基本保持一致,以便于对其进行移植成型,而且,利用竹笋快速生长的特点,使其螺旋生长的过程中不受损伤,确保其原生态生长成型。

可以通过每个转盘3上设置多个定位帽4,同时实现多根竹笋的定位成型,利用波纹管5消除不同竹笋生长过程中的长势和长速区别,同时也对竹笋头部进行较好的保护,波纹管5为内埋有螺旋弹簧橡胶件。

通过本方法,使竹笋在生长过程中自适应性弯曲,其纤维在成长过程中被干扰,能够有效的避免竹子后期的反弹,保型时间非常长,相比其他成型方法,不仅外观自然无损伤,而且保型时间更长、弯曲程度更大。

根据竹子种类、不同竹子的竹笋韧性和强度,设置转盘3与螺纹套管2之间的螺纹参数,避免竹笋在定型过程中受损,且能够完成较大程度的弯曲成型,以楠竹为例,转盘3旋转一周,转盘3的上移高度应该保持在1.5m~2.5m之间,地桩1应该尽量靠近竹笋所在位置固定,避免竹笋弯曲程度较大;定位帽4能够提供竹笋一定的下压力,使竹笋头部不会轻易脱离定位帽4。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