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葡萄灰霉病防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0658发布日期:2019-11-15 20:51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葡萄灰霉病防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灰霉病防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葡萄灰霉病防治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田间葡萄生产过程中,葡萄的灰霉病是当前葡萄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其特点是在潮湿条件下病部产生灰色霉状物,该病主要症状是危害花、果、叶片并造成烂叶、烂果,此病发生时间早、持续时间长,加之危害果实,故造成的损失极大。因此,首先应做好前期的预防工作,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进行防治,不能等到出现病斑时才施药,这样防治效果不理想,要做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目前,灰霉病的预防技术的研究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对付这种病害的主要手段也只是化学药剂防治,由于频繁施药,结果造成灰霉病菌抗药性增强,农药污染问题严重。

因此,设计一种葡萄灰霉病防治装置,以对葡萄灰霉病进行患病程度的评估和早期的病害预测,将减轻葡萄受病害的影响和提高葡萄的产量和质量,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葡萄灰霉病防治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葡萄灰霉病防治装置,该葡萄灰霉病防治装置包括:棚架和挡雨篷布;其中,

所述棚架包括至少两对相互对应的左立柱和右立柱,以及设置在每对相互对应的左立柱和右立柱上的弧形杆;所述左立柱的左侧设置有左横杆,所述右立柱的右侧设置有右横杆;所述左横杆上转动连接有左转轴,所述右横杆上转动连接有右转轴;所述挡雨篷布一端与所述左转轴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多个拉绳绑定在所述右转轴上;

所述弧形杆之间固定连接有托槽,所述托槽内转动连接有用于与所述挡雨篷布滚动接触的转辊;所述托槽底部设置有日光灯,且所述托槽底部设置有可见和近红外光谱仪。

优选的,所述挡雨篷布通过平衡杆与所述多个拉绳固定连接,所述平衡杆外部包裹有弹性橡胶套。

优选的,所述左转轴通过左轴承与所述左横杆的左端转动连接,所述右转轴通过右轴承与所述右横杆的右端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左转轴和所述右转轴上分别设置有手转轮。

优选的,所述托槽为半圆形槽体结构,且所述托槽内部两端分别设置有轴承,所述转辊的两端通过固定轴与两个轴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可见和近红外光谱仪通过wifi无线传输模块与外部智能终端无线信号连接。

优选的,所述wifi无线传输模块设置在所述可见和近红外光谱仪上;所述外部智能终端为安装有图像分析处理软件的计算机。

优选的,所述棚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排水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挡雨篷布能够避免种植地里土壤的水分过多和棚架内的空气湿度过大,能够有效降低土壤内和空气的湿度,不利于病菌繁殖,以此能够有效地减轻黑痘病、灰霉病、炭疽病、白腐病、霜霉病等的发生和危害,还能够减少喷药次数和用药量,既有利于生产无公害葡萄,又可节约农药、人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坐果率,增大果粒,减轻裂果,增进品质;

2、通过可见和近红外光谱仪获取葡萄植株的可见和近红外光谱,然后通过wifi无线传输模块传送至外部智能终端,通过外部智能终端上的图像分析处理软件进行分析,从而掌握葡萄植株的灰霉病患病情况,以对葡萄植株进行有效防治管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葡萄灰霉病防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1中提供的弧形杆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1中提供的弧形杆的仰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葡萄灰霉病防治装置的电路连接图。

图中:1-挡雨篷布;2-左立柱;3-右立柱;4-弧形杆;5-左横杆;6-右横杆;7-左转轴;8-右转轴;9-拉绳;10-托槽;11-转辊;12-日光灯;13-可见和近红外光谱仪;14-平衡杆;15-左轴承;16-右轴承;17-手转轮;18-轴承;19-固定轴;20-wifi无线传输模块;21-外部智能终端;22-排水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葡萄灰霉病防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1中提供的弧形杆的俯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1中提供的弧形杆的仰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葡萄灰霉病防治装置的电路连接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葡萄灰霉病防治装置,该葡萄灰霉病防治装置包括:棚架和挡雨篷布1;其中,

所述棚架包括至少两对相互对应的左立柱2和右立柱3,以及设置在每对相互对应的左立柱2和右立柱3上的弧形杆4;所述左立柱2的左侧设置有左横杆5,所述右立柱3的右侧设置有右横杆6;所述左横杆5上转动连接有左转轴7,所述右横杆6上转动连接有右转轴8;所述挡雨篷布1一端与所述左转轴7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多个拉绳9绑定在所述右转轴8上;

所述弧形杆4之间固定连接有托槽10,所述托槽10内转动连接有用于与所述挡雨篷布1滚动接触的转辊11;所述托槽10底部设置有日光灯12,且所述托槽10底部设置有可见和近红外光谱仪13。

优选的,所述挡雨篷布1通过平衡杆14与所述多个拉绳9固定连接,所述平衡杆14外部包裹有弹性橡胶套。

优选的,所述左转轴7通过左轴承15与所述左横杆5的左端转动连接,所述右转轴8通过右轴承16与所述右横杆6的右端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左转轴7和所述右转轴8上分别设置有手转轮17。

优选的,所述托槽10为半圆形槽体结构,且所述托槽10内部两端分别设置有轴承18,所述转辊11的两端通过固定轴19与两个轴承18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可见和近红外光谱仪13通过wifi无线传输模块20与外部智能终端21无线信号连接。

优选的,所述wifi无线传输模块20设置在所述可见和近红外光谱仪13上;所述外部智能终端21为安装有图像分析处理软件的计算机。

优选的,所述棚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排水沟22。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挡雨篷布1能够避免种植地里土壤的水分过多和棚架内的空气湿度过大,能够有效降低土壤内和空气的湿度,不利于病菌繁殖,以此能够有效地减轻黑痘病、灰霉病、炭疽病、白腐病、霜霉病等的发生和危害,还能够减少喷药次数和用药量,既有利于生产无公害葡萄,又可节约农药、人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坐果率,增大果粒,减轻裂果,增进品质;通过可见和近红外光谱仪13获取葡萄植株的可见和近红外光谱,然后通过wifi无线传输模块20传送至外部智能终端21,通过外部智能终端21上的图像分析处理软件进行分析,从而掌握葡萄植株的灰霉病患病情况,以对葡萄植株进行有效防治管理。

为了方便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葡萄灰霉病防治装置,首先说明一下其应用场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葡萄灰霉病防治装置应用于葡萄田间种植行业,用于葡萄灰霉病的防治,而现有技术中对付灰霉病这种病害的主要手段也只是化学药剂防治,由于频繁施药,结果造成灰霉病菌抗药性增强,农药污染问题严重,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葡萄灰霉病防治装置,以改善上述问题。下面请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葡萄灰霉病防治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继续参考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葡萄灰霉病防治装置,该葡萄灰霉病防治装置包括棚架和挡雨篷布1。

如图1所示,所述棚架搭建在种植地上,包括相互对应的左立柱2和右立柱3,相互对应的左立柱2和右立柱3至少设置有两对,以形成棚架支撑结构。此外,如图1中所示,所述棚架还包括设置在每对相互对应的左立柱2和右立柱3上的弧形杆4,弧形杆4位于相互对应的左立柱2和右立柱3的上方,两端与相对应的左立柱2和右立柱3的上端固定连接。弧形杆4的数量与左立柱2和右立柱3的对数对应设置,弧形杆4用于支撑起挡雨篷布1。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下面将以左立柱2和右立柱3的对数为两对进行说明。

继续参考图1,在左立柱2的左侧设置有左横杆5,在右立柱3的右侧设置有右横杆6,左横杆5上转动连接有左转轴7,右横杆6上转动连接有右转轴8,挡雨篷布1一端与左转轴7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多个拉绳9绑定在右转轴8上。

具体的,如图1所示,左转轴7通过左轴承15与左横杆5的左端转动连接,左轴承15固定连接在左横杆5的左端,左转轴7固定贯穿在左轴承15的内圈中。右转轴8通过右轴承16与右横杆6的右端转动连接,右轴承16固定连接在右横杆6的右端,右转轴8固定贯穿在右轴承16的内圈中。为方便转动左转轴7和右转轴8,在左转轴7和右转轴8上分别设置有手转轮17,具体而言,手转轮17固定连接在左转轴7和右转轴8的两端。挡雨篷布1通过一根平衡杆14与多个拉绳9固定连接,平衡杆14外部包裹有弹性橡胶套。

平时,挡雨篷布1收卷在左转轴7上,多个拉绳系在右转轴8上,由于挡雨篷布1的重力作用,左转轴7和右转轴8处于稳定状态,不会随意转动。下雨时,通过手转轮17转动右转轴8,多个拉绳9在右转轴8上缠绕,挡雨篷布1在多个拉绳9的拉力作用下,平铺在弧形杆4上,以对种植地上的葡萄进行遮雨,最后将多个拉绳9系紧在右转轴8上以使左转轴7和右转轴8重新处于稳定状态。这样,通过挡雨篷布1能够避免种植地里土壤的水分过多和棚架内的空气湿度过大,能够有效降低土壤内和空气的湿度,不利于病菌繁殖,以此能够有效地减轻黑痘病、灰霉病、炭疽病、白腐病、霜霉病等的发生和危害,还能够减少喷药次数和用药量,既有利于生产无公害葡萄,又可节约农药、人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坐果率,增大果粒,减轻裂果,增进品质。

进一步的,在挡雨篷布1进行遮雨时,为实现对挡雨篷布1的足够支撑以及减轻对挡雨篷布1的拉力,如图2所示,在弧形杆4之间固定连接有托槽10,托槽10内转动连接有用于与挡雨篷布1滚动接触的转辊11。转辊11不但能够对挡雨篷布1起到支撑作用,还有助于下雨时拉动挡雨篷布1。

继续参考图2,在具体设置时,将托槽10设计加工为半圆形槽体结构,且托槽10内部两端分别设置有轴承18,转辊11的两端通过固定轴19与两个轴承18固定连接,具体而言,固定轴19固定贯穿在轴承18的内圈中,这样实现转辊11与托槽10的转动连接,同时,转辊11顶部突出托槽10外,形成对挡雨篷布1的支撑,并实现助拉力作用。

另外,下雨时,由于挡雨篷布1平铺在弧形杆4上,而使雨水向所述棚架的两侧流淌,为使流淌的雨水能够快速排走,如图1所示,在所述棚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排水沟22。

在本实施例中,在下雨时,通过挡雨篷布1为葡萄进行遮雨,但因此而遮挡了光线,为在下雨天时不影响到葡萄的生产,如图3所示,在托槽10底部设置有日光灯12,这样,在雨天时,通过开启日光灯12为葡萄提供足够的光线,使雨天时葡萄也能正常的生长。

继续参考图3,在托槽10底部还设置有可见和近红外光谱仪13。可见和近红外光谱仪13设置在日光灯12之间。可见和近红外光谱技术是指利用可见和近红外谱区(波长约为325nm-2500nm)包含的物质信息,主要用于有机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种分析技术。可见和近红外光谱通过可见和近红外光谱仪13易于获取,信息量丰富。可见光波段的光谱信息能够反映植物表面的颜色信息,而近红外光谱则反映植物内部的特征信息。植物的光谱特性是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与环境因子(包括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相互作用的综合光谱信息。当植物遭受病虫害侵染后,其外部形态和生理效应发生变化,如卷叶、落叶、枯萎等,导致冠层形状变化;叶绿素组织遭受破坏,光合作用减弱,养分水分吸收、运输、转化等机能衰退。受害植物的光谱特性与健康植物的光谱特性相比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通过测量植物的可见光和近红外光谱信息可以对植物生长健康状况进行快色、准确的检测。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可见和近红外光谱仪13通过wifi无线传输模块20与外部智能终端21无线信号连接。wifi无线传输模块20设置在可见和近红外光谱仪13上。外部智能终端21为安装有图像分析处理软件的计算机。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可见和近红外光谱仪13获取葡萄植株的可见和近红外光谱,然后通过wifi无线传输模块20传送至外部智能终端21,通过外部智能终端21上的图像分析处理软件进行分析,从而掌握葡萄植株的灰霉病患病情况,以对葡萄植株进行有效防治管理。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挡雨篷布1能够避免种植地里土壤的水分过多和棚架内的空气湿度过大,能够有效降低土壤内和空气的湿度,不利于病菌繁殖,以此能够有效地减轻黑痘病、灰霉病、炭疽病、白腐病、霜霉病等的发生和危害,还能够减少喷药次数和用药量,既有利于生产无公害葡萄,又可节约农药、人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坐果率,增大果粒,减轻裂果,增进品质;通过可见和近红外光谱仪13获取葡萄植株的可见和近红外光谱,然后通过wifi无线传输模块20传送至外部智能终端21,通过外部智能终端21上的图像分析处理软件进行分析,从而掌握葡萄植株的灰霉病患病情况,以对葡萄植株进行有效防治管理。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