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倍体幼芽加倍处理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13568发布日期:2020-01-07 07:47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倍体幼芽加倍处理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倍体幼芽加倍处理的装置。



背景技术:

采用单倍体育种可以快速获得纯合自交系,即dh(doubledhaploid,dh)系,加快育种进程,已经成为现代育种的主要方法。获得足够单倍体和加倍获得dh系是dh育种的基本环节。单倍体自然加倍率一般较低,采取人工处理提高加倍率来满足育种与相关研究的需要。人工处理使用试剂和加倍的方法较为多样,包括秋水仙素、除草剂等化学试剂,采用浸种法、浸根法、浸芽苗法、注射法、滴心法等方法,其中浸芽苗法应用较为广泛。现有处理方法常常采用药液浸泡整个芽苗,不仅芽上部吸收药剂,芽苗根部也吸收药剂,导致芽苗受药害严重,芽苗成活率低,或者畸形、雌雄不协调等,而且需药量非常大,环境污染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单倍体幼芽加倍处理的装置,针对现有技术的加倍方法产生的植株药害严重、成活率低和畸形以及需药量大等情况而研发,结构简单合理,有效提高了芽苗的加倍率和存活率,而且减少了药液使用量,减少了环境污染。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具体实现:

一种单倍体幼芽加倍处理的装置,包括壳体和药剂容器,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喷头,所述第一喷头通过药液管与所述药剂容器连通,所述药液管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增压泵。

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放置芽苗的分层架,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锥形的积液斗,所述积液斗连接设置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与所述药剂容器连通。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单倍体幼芽加倍处理的装置还包括清水容器,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喷头,所述第二喷头通过水管与所述清水容器连通,所述水管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增压泵。

进一步地,所述积液斗的下方还连接设置有排液管,所述回流管的管路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回流管通断的第一阀,所述排液管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排液管通断的第二阀。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喷头与所述第二喷头均为雾化喷头。

进一步地,所述分层架包括多个沿竖直方向分布的置物网,上下相邻的所述置物网交错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放入或取出芽苗的操作窗口,所述操作窗口处设置有柜门,所述柜门与所述壳体之间还设置有密封条。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单倍体幼芽加倍处理的装置还包括机架,所述壳体、药剂容器、清水容器、第一增压泵和第二增压泵均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机架的底部设置有滚轮。

进一步地,所述积液斗位于所述药剂容器和所述清水容器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药剂容器和所述清水容器均为透明材料制成的结构件。

进一步地,所述回流管的内径大于所述药液管的内径。

本实用新型的单倍体幼芽加倍处理的装置结构简单合理,在对芽苗进行药剂处理时,在第一增压泵的增压作用下,药剂容器内的药液流经药液管再从第一喷头喷洒在芽苗上,药液下落到积液斗,再经回流管回流至药剂容器,实现药液的循环利用,而采用该装置的单倍体幼芽加倍处理的方法操作简单,既避免了药液直接浸泡芽苗产生的药害严重、存活率低等问题,又能使药液循环使用,减少了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单倍体幼芽加倍处理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单倍体幼芽加倍处理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单倍体幼芽加倍处理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壳体,101-柜门;2-药剂容器;3-第一喷头;4-药液管;5-第一增压泵;6-分层架,601-置物网;7-积液斗;8-回流管;9-清水容器;10-第二喷头;11-水管;12-第二增压泵;13-排液管;14-第一阀;15-第二阀;16-机架;17-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单倍体幼芽加倍处理的装置,所述单倍体幼芽加倍处理的装置包括壳体1和药剂容器2,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喷头3,所述第一喷头3通过药液管4与所述药剂容器2连通,所述药液管4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增压泵5。

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用于放置芽苗的分层架6,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锥形的积液斗7,所述积液斗7连接设置有回流管8,所述回流管8与所述药剂容器2连通。

本实施例的单倍体幼芽加倍处理的装置在具体使用时,药剂容器2内设置有处理药剂,如秋水仙素或除草剂等化学试剂,将芽苗放入壳体1内的分层架6上,需要对芽苗进行加倍处理时,开启第一增压泵5,使药剂容器2内的药剂流经药液管4再经第一喷头3喷出,使药剂附着在壳体1内的芽苗上。

本实施例的单倍体幼芽加倍处理的装置在具体设置时,积液斗7高于所述药剂容器2,使积液斗7内的药剂能自然回流到药剂容器2内。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喷头3为雾化喷头,可以保证喷洒的均匀。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层架6包括多个沿竖直方向分布的置物网601,上下相邻的所述置物网601交错设置,置物网601上下交错设置利于下层的芽苗附着上药剂,防止上层芽苗遮挡使只有少数的下层芽苗附着上药剂。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放入或取出芽苗的操作窗口,所述操作窗口处设置有柜门101,当需要放入或取出芽苗时,打开柜门101操作即可,而需要对芽苗进行处理喷洒药剂时,则需要关闭柜门101,作为较优的选择,所述柜门与所述壳体之间还设置有密封条。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回流管8的内径大于所述药液管4的内径,避免药剂在积液斗7内过多盛积,保证药剂容器2始终有药剂进行喷洒,实现药剂喷洒和回收的循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结构:

本实施例的单倍体幼芽加倍处理的装置还包括清水容器9,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喷头10,所述第二喷头10通过水管11与所述清水容器9连通,所述水管11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增压泵12。

所述积液斗7的下方还连接设置有排液管13,所述回流管8的管路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回流管8通断的第一阀14,所述排液管13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排液管13通断的第二阀15。

本实施例的单倍体幼芽加倍处理的装置在具体使用时,将芽苗放入壳体1内的分层架6上,需要对芽苗进行处理时,开启第一增压泵5,关闭第二增压泵12,打开第一阀14,关闭第二阀15,使药剂容器2内的药剂流经药液管4再经第一喷头3喷出,使药剂附着在壳体1内的芽苗上,促使单倍体芽苗形成双倍体;

当经过药剂处理后,关闭第一增压泵5,开启第二增压泵12,关闭第一阀14,打开第二阀15,使清水容器9内的水液清洗流经水管11再经第二喷头10喷洒,对芽苗上残留的药剂进行清洗,处理产生的废液经排液管13排出。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喷头3与所述第二喷头10均为雾化喷头。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2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结构:

本实施例的单倍体幼芽加倍处理的装置还包括机架16,所述壳体1、药剂容器2、清水容器9、第一增压泵5和第二增压泵12均设置在所述机架16上,所述机架16的底部设置有滚轮17,使整个装置可以整体移动。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积液斗7位于所述药剂容器2和所述清水容器9的上方,这样可以使积液斗7的药液自然回流到药剂容器2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