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绿化景观设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89789发布日期:2020-01-14 23:03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体绿化景观设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绿化景观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立体绿化景观设计装置。



背景技术:

立体绿化是指充分利用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攀援植物及其它植物栽植并依附或者铺贴于各种构筑物及其它空间结构上的绿化方式,包括立交桥、建筑墙面、坡面、河道堤岸、屋顶、门庭、花架、棚架、阳台、廊、柱、栅栏、枯树及各种假山与建筑设施上的绿化。

面对城市飞速发展带来寸土寸金的局面,而面对绿化面积不达标,空气质量不理想,城市噪音无法隔离等难题,发展立体绿化将是绿化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立体绿化景观设计中,常常会使用种植架,种植架的结构简单,因此使用较为广泛,通常是有人工进行浇水,而现有的种植架在对绿植浇水后,会产生混有少量土壤的浑水,而种植架并不对其进行回收利用,造成浪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立体绿化景观设计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体绿化景观设计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立体绿化景观设计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中设有储水腔,储水腔的中心处固定有固定管,固定管的底部通过进水管连接有水泵,固定管的下部外侧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集水槽和过滤槽,且集水槽和过滤槽间隔设置,过滤槽通过固定板与底座的顶面固定连接,集水槽的底面通过升降机构与底座连接,固定管的上部转动连接有转动筒,顶端固定喷水盘,集水槽和过滤槽的上方均设置有种植槽,且种植槽的内侧通过固定杆与转动筒的外侧壁转动连接,喷水盘的底面设置有转动机构,转动机构与转动筒的顶部对应连接。

优选的,过滤槽的底面向集水槽一侧倾斜,且最低端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进水口,集水槽的侧壁上部对应设置有第二进水口,且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连通,集水槽设有第二进水口的外侧上固定有密封垫片,并通过密封垫片与过滤槽的侧壁连接。

优选的,转动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喷水盘底面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有拨盘,转动筒的顶部固定安装于槽轮,槽轮与拨盘对应连接。

优选的,喷水盘的底面固定有防水罩,转动机构设置与防水罩的内部。

优选的,升降机构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凸轮轴,凸轮的两端通过轴承座与底座的顶面转动连接,凸轮轴对应固定有两个凸轮,且一端还固定有第一带轮,两个第一带轮通过传动带对应连接,且其中一个凸轮轴还连接有凸轮电机,凸轮通过轮面与集水槽的底面接触,且集水槽与底座之间通过弹簧连接。

优选的,喷水盘上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喷水管,喷水管与过滤槽的数目相等,并分别位于过滤槽的上方,喷水管的外侧端连接有雾化喷头。

优选的,底座的顶面中心处固定有支撑管,转动筒的底端固定支撑台,支撑管的顶面设有环形的下轨道,支撑台的底面设有环形的上轨道,上轨道和下轨道之间设有滚珠,转动筒通过滚珠与支撑管连接,并相对于支撑管转动。

优选的,集水槽、过滤槽和种植槽均为扇形,且种植槽的内径、外径以及宽度均小于集水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电机带、拨盘和槽轮带动转动筒以及种植槽间歇转动,且拨盘每转过一圈,种植槽的位置切换一次,位置切换简单方便;种植槽需要浇水时,转动至过滤槽上方,通过水泵、固定管和喷水盘进行浇水,多余的水通过过滤槽进入集水槽中,以便回收利用,避免造成水资源浪费等;当集水槽中收集有一定量的水时,集水槽通过升降机构向上移动,使种植槽的底部进入集水槽,水进入种植槽内部,起到根部浇水的作用,使浇水效果更好,且充分利用回收的水;通过凸轮电机、凸轮等结构使集水槽的升降操作更加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转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集水槽和过滤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底座,101-固定板,2-集水槽,201-第二进水口,202-密封垫片,3-过滤槽,301-过滤网,302-第一进水口,4-种植槽,401-固定杆,402-转动筒,403-槽轮,404-拨盘,405-驱动电机,5-固定管,501-进水管,502-水泵,503-喷水盘,504-喷水管,505-雾化喷头,506-防水罩,6-升降机构,7-凸轮,701-第一带轮,702-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附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立体绿化景观设计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中设有储水腔,储水腔的中心处固定有固定管5,固定管5的底部通过进水管501连接有水泵502,固定管5的下部外侧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集水槽2和过滤槽3,且集水槽2和过滤槽3间隔设置,过滤槽3通过固定板101与底座1的顶面固定连接,集水槽2的底面通过升降机构6与底座1连接,固定管5的上部转动连接有转动筒402,顶端固定喷水盘503,集水槽2和过滤槽3的上方均设置有种植槽4,且种植槽4的内侧通过固定杆401与转动筒402的外侧壁转动连接,喷水盘503的底面设置有转动机构,转动机构与转动筒402的顶部对应连接。

过滤槽3的底面向集水槽2一侧倾斜,且最低端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进水口302,集水槽2的侧壁上部对应设置有第二进水口201,且第一进水口302和第二进水口201连通,集水槽2设有第二进水口201的外侧上固定有密封垫片202,并通过密封垫片202与过滤槽3的侧壁连接。

转动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喷水盘503底面的驱动电机405,驱动电机405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有拨盘404,转动筒402的顶部固定安装于槽轮403,槽轮403与拨盘404对应连接。

喷水盘503的底面固定有防水罩506,转动机构设置与防水罩506的内部。

集水槽2、过滤槽3和种植槽4均为扇形,且种植槽4的内径、外径以及宽度均小于集水槽2。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种植槽4转动时,通过驱动电机405带、拨盘404和槽轮403带动转动筒402以及种植槽4间歇转动,且拨盘404每转过一圈,位于过滤槽3的上方的种植槽4转动至相邻集水槽2的上方,位于集水槽2上方的种植槽4转动至过滤槽3;种植槽4位于过滤槽3上方时,通过水泵502、固定管5和喷水盘503进行浇水,绿植种植时,种植槽4的底部都要设置出水口,使多余的水通过种植槽4底面的出水口进入过滤槽3中,通过过滤网301对水中含有的土壤等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水通过第一进水口302和第二进水口201进入集水槽2中,以便回收利用,避免造成水资源浪费等;当集水槽2中收集有一定量的水时,集水槽2通过升降机构6向上移动,第二进水口201通过集水槽2侧壁上的密封垫片202封闭,位于集水槽2上方的种植槽4进入集水槽2,并通过出水口向种植槽4内部进水,起到根部浇水的作用,使浇水效果更好,且充分利用回收的水。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升降机构6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凸轮轴,凸轮7的两端通过轴承座与底座1的顶面转动连接,凸轮轴对应固定有两个凸轮7,且一端还固定有第一带轮701,两个第一带轮701通过传动带对应连接,且其中一个凸轮轴还连接有凸轮电机,凸轮7通过轮面与集水槽2的底面接触,且集水槽2与底座1之间通过弹簧702连接。

当需要向种植槽4中进水时,通过凸轮电机和第一带轮701带动两个凸轮轴同时转动,从而使四个凸轮7同步转动,将集水槽2顶起,使种植槽4的底部进入集水槽2中,集水槽2中的水通过出水口进入种植槽4中,起到根部浇水的作用,然后随着凸轮7转动,集水槽2下移,与种植槽4脱离,通过凸轮电机使集水槽2的升降操作更加简单方便。

实施例三

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喷水盘503上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喷水管504,喷水管504与过滤槽3的数目相等,并分别位于过滤槽3的上方,喷水管504的外侧端连接有雾化喷头505。通过在喷水盘503上设置雾化喷头505,使浇水更加均匀,效果更好。

实施例四

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底座1的顶面中心处固定有支撑管,转动筒402的底端固定支撑台,支撑管的顶面设有环形的下轨道,支撑台的底面设有环形的上轨道,上轨道和下轨道之间设有滚珠,转动筒402通过滚珠与支撑管连接,并相对于支撑管转动。

当种植槽4和转动筒402通过转动机构相对于固定管5转动时,转动筒402底端的支撑台相对于支撑管的顶端转动,通过支撑管和支撑台为转动筒402和种植槽4提供一定的支撑作用,并通过滚珠使支撑台和支撑管之间的转动更加灵活。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