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蜜蜂自然分蜂或飞逃蜂群自动收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93344发布日期:2020-01-31 13:27阅读:2234来源:国知局
一种蜜蜂自然分蜂或飞逃蜂群自动收捕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蜜蜂的自然分蜂或飞逃蜂群自动收捕的装置。



背景技术:

蜜蜂为了繁衍和生存,会产生自然分蜂和飞逃现象,特别是传统饲养的中蜂和管理不到位的现代活框饲养蜂群,一般情况一群蜂一年会自然分家1-5群,如管理不善,飞逃是时有发生。蜜蜂自然分蜂一般是数万只青壮年工蜂蜜囊内装满蜂蜜带上蜂王另安新家。蜜蜂飞逃是数万只工蜂蜜囊内装满蜂蜜带上蜂王另安新家。如不及时收捕,轻则损失大量工蜂和蜜囊内的蜂蜜,重则引起蜂场内蜂群集体分蜂或飞逃。蜂场发生分蜂或飞逃时,蜂农常使用水或沙子撒向起飞的蜜蜂,让其结团,再通过收蜂笼将其收捕进行饲养,此方法费工费时,而且分蜂蜂群如结团太高会造成收蜂困难或收捕不成功。现代饲养的蜂群,当群内产生王台并产卵后,可将其进行人工分群,但人工分群由于是随机将工蜂带脾提出,由于工蜂没有产生分蜂情绪和外出结团等原因,人工分蜂后的蜂群常常没有自然发生分蜂的蜂群筑巢、采集、产卵等积极,同时还会出现工蜂回蜂进行互盗等现象,特别是中华蜜蜂,因此许多蜂农都会待蜂群发生自然分蜂后,再进行收捕饲养,来利用蜂群分家高效的情绪提高生产效率。当蜂群发生病害、缺蜜、受干扰、断子等都会发生飞逃,飞逃的蜂群由于侦查蜂已找好新的驻巢地址,起飞后待蜂王出巢后会直接飞向新巢中,收捕非常困难,如收捕不及时或没有发现不仅损失蜂群,还会引起逃后的空巢脾滋生巢虫,增大蜂场虫害的机率。

在中国专利cn206314410u中公开了一种蜜蜂分蜂控制收捕装置,并具体公开了收蜂笼和蜂栅,收蜂笼安装在蜂栅上部,收蜂笼包括挂钩、栅盖、引蜂柱、遮光罩、加强筋和蜂笼口,收蜂笼内部安装有加强筋,栅盖中央下放安装有引蜂柱,栅盖上方安装有挂钩,引蜂柱表面安装有纱网,遮光罩底部呈锥形,锥口朝下,其末端设置有蜂笼口,栅盖与遮光罩之间为可拆卸连接,蜂栅包括栅体、底部纱网、连接口、蜂栅入口和蜂栅出口,蜂栅入口尺寸大于蜂箱巢口尺寸,蜂栅顶部设置有连接口,蜂栅底部设置有底部纱网,蜂栅出口设置有筛网,连接口与蜂笼口之间为可拆卸连接。采用上述专利中的装置将蜂王控制在收蜂笼内,同时以收蜂笼内的引蜂柱为蜜蜂在收蜂笼内聚合的支点,达到收蜂效果。

然而,采用上述专利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导致蜂王不易爬到收蜂笼,爬出之后由于无止回装置有再次返回蜂巢的机率,以及在空中招引蜂王的工蜂不容易受到蜂王信息素的的吸引会直接返巢,或冲群到就近的蜂群内发生打斗,由于提前几天将该装置安装在巢门,工蜂从巢门出来后由于在该装置的小空间逼迫下,不会直接起飞,而是通过11直接爬向10,从10飞出,经过2-3天的认巢后,本群的工蜂已将10的出入口当成巢门,因此在发生自然分蜂时,一部份青状年工蜂从10飞出后在空中盘旋招引蜂王出巢,随后大批工蜂跟随涌出巢门以及位置,结团的可能性不高。

在中国专利cn203058074u中公开了一种蜜蜂分巢用引蜂装置,并具体公开了黑色的锥形遮光罩和设置在锥形遮光罩内的引蜂柱,所述隐蜂柱由若干黑色棉布条构成,所述若干黑色棉布条的一端绑扎成束固定在锥形遮光罩内顶部,另一端延伸至锥形遮光罩外侧,所述引蜂柱的下端与锥形遮光罩开口部之间的间距为10-15cm。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导致工蜂不在里面结团,如果工蜂发现蜂场周边有更适合结团的位置如大树叉或屋檐等,就不会在该装置结团;如果是飞逃蜂群,侦查蜂是已经找好了新的家,工蜂待蜂王招引后不结团就直接飞向新的位置。

在中国专利cn102939914a中公开了一种中华蜜蜂分蜂控制收捕器,并具体公开了隔王栅,纱网套袋,所述隔王栅周边有硬质外框,网纱套袋的一端套接在硬质外框上,在网纱套袋外侧或内侧有至少三支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隔王栅相接,另一端与网纱套袋的另一端侧连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1、如果蜂群摆放过于密集,由于分家的工蜂长时间的一直在外盘旋,由于蜂王被隔王栅阻挡在巢门口附近,工蜂还会继续招引,时间过久会将附近的工蜂吸引出来一起盘旋会导致工蜂偏集;2、还有一种情况是工蜂长时间的找不到蜂王,然后就折返,由于工蜂有哪群出入的工蜂多就会跟随的特殊习性,造成工蜂冲群到其它蜂群内;3、如果分蜂期无人把守,蜂王出来后没人控制装置,工蜂一般不会在门口结团,会折返到蜂巢内,蜂王也会折返造成分蜂失败。

在中国专利cn206442934u中公开了一种蜜蜂分蜂团的收捕装置,并具体公开了蜂箱和收捕蜂箱,所述蜂箱的侧壁设置有工蜂通行孔和蜂王出逃孔,所述收捕蜂箱设置有工蜂进入通道和蜂王进入孔,所述蜂王出逃孔通过单向通行管道与蜂王进入孔相接通,所述收捕蜂箱内设置有覆盖蜂王进入孔的防逃网,所述防逃网与收捕蜂箱可拆卸连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与蜂王剪翅一样,工蜂大多会折返,只有少数的几只工蜂在蜂王周边完成不了自然分蜂或飞逃的过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让蜜蜂自然结团且收捕容易的蜜蜂自然分蜂或飞逃蜂群收捕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蜜蜂自然分蜂或飞逃蜂群自动收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蜂自由进出罩,所述工蜂自由进出罩的四周可供工蜂自由进出蜂巢但限制蜂王出入,在所述工蜂自由进出罩的尾端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与蜂王单向爬行管相连通,所述蜂王单向爬行管的端头设置有与其连通的蜂王囚禁笼,在所述蜂王囚禁笼外的上部设置有工蜂聚集装置。采用上述装置可保证蜂王固定在一定高度和一定位置,达到自然分蜂或飞逃的蜜蜂结团,并且容易实现结团后的蜜蜂的收捕。

为了进一步便于分蜂和结团,所述蜂王单向爬行管长5米以上。

优选的,在所述蜂王囚禁笼上设置有悬挂装置和/或在所述蜂王囚禁笼下部设置有支撑柱。

优选的,所述蜂王单向爬行管倾斜向上设置,利用蜜蜂向上的特性顺单向爬行管向上爬。

优选的,在所述蜂王单向爬行管内设置有止回装置。

优选的,在所述蜂王囚禁笼四周设置有可供工蜂自由进出但限制蜂王出入的出入口。

优选的,在所述蜂王囚禁笼一侧设置有蜂王及雄蜂释放口。

为了进一步便于工蜂结团,所述工蜂聚集装置为不透光的伞状且在其外表面为黑色、内表面粗糙。

优选的,所述工蜂自由进出罩为横向设置的锥形,所述锥形的顶部设置所述出口且与蜂王单向爬行管相连通,所述锥形的底面与出巢口连接。

优选的,在所述工蜂自由进出罩的上设置有连接绑带。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蜜蜂自然分蜂蜂群或飞逃自动收捕方法,该方法基于以上装置并包括如下进行的步骤:

第一步:蜜蜂自然分蜂或飞逃蜂群自动收捕装置安放

选择已起王台蜂群,将蜜蜂自然分蜂或飞逃蜂群自动收捕装置安放好,用固定带固定在蜂箱上,保证工蜂自由进出罩对齐原蜂群巢门,群内蜜蜂能通过工蜂自由进出罩的出入口正常进出巢;将工蜂聚蜂装置和蜂王囚禁笼用支撑柱或悬挂装置置于蜂箱正前方5m高的位置,保证工蜂聚集装置位于蜂王囚禁笼的上方且具有一定间距。

第二步:释放雄蜂

每天下午2点,将雄蜂释放口打开释放一次雄蜂。

第三步:自动收捕分蜂或飞逃蜂群

蜂群产生自然分蜂或飞逃时,工蜂通过自由进出罩的出入口飞到蜂箱外,发出分蜂信息素招引其它分家的工蜂和蜂王,其它工蜂继续通过自由进出罩的出入口飞到蜂箱外聚集,待蜂王引出后由于出入口的阻挡,蜜蜂有向上爬的习性,蜂王向上通过单向爬行管,由于单向爬行管内安放有多个蜂王止回装置,蜂王只能爬入蜂王囚禁笼内无法去向其它地方,也无法返回蜂群,外面工蜂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招引后,接收到囚禁笼内的蜂王信息素,即刻到囚禁装置上面的工蜂聚蜂装置内结团,完成自然分蜂或飞逃过程,2小时内处置蜂群即可,即使不处理,由于蜂王在囚禁笼内侦查蜂找到新家也无法将蜂群带走;

有益效果:

根据起分蜂热的蜂群处置后,不仅自己自然发生分蜂、也不会引起冲群、更不会让分蜂群飞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蜜蜂止盗装置的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方式,任何在本实施例基本精神上的改进或代替,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蜜蜂自然分蜂或飞逃蜂群自动收捕装置,包括工蜂自由进出罩1,所述工蜂自由进出罩的四周可供工蜂自由出巢但限制蜂王出入,在所述工蜂自由进出罩的尾端设置有开口11,所述开口与蜂王单向爬行管2相连通,所述蜂王单向爬行管的端头设置有与其连通的蜂王囚禁笼3,在所述蜂王囚禁笼外的上部设置有工蜂聚集装置4。

其中,在所述工蜂自由进出罩的四周可设置能够供工蜂自由进出的网面,或者采用线状体在工蜂自由进出罩四周设置4.3mm宽的进出口,可供工蜂自由进出,但是可限王进出。

所述工蜂自由进出罩可采用多种形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工蜂自由进出罩采用横向设置的锥形。具体而言,锥形的底面与原蜂箱的巢门连接,且保证出巢口与工蜂自由进出罩的相通,保证工蜂能够自由进出。而锥形的顶部设置开口,所述开口于蜂王单向爬行管相通。

在所述工蜂自由进出罩的上面开设有雄蜂释放口12,所述雄蜂释放口带有门,可进行开启和关闭,在雄蜂需要进出的时候开启,其他时候关闭。

另外,在所述工蜂自由进出罩的底面还设置有与蜂箱5的连接装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装置为连接绑带,在底面两侧分别设置绑带,可将工蜂自由进罩绑在所述蜂箱上进行固定。

另外,作为本实施例中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蜂王单向爬行管为倾斜向上设置,便于蜂王向上爬,而所述蜂王囚禁笼设置在距地高5米以上的位置,并通过悬挂装置6或者支撑柱7进行支撑。

在所述蜂王囚禁笼四周设置有可供工蜂出巢但限王台出入的出入口,在所述蜂王囚禁笼一侧设置有蜂王及雄蜂释放口,通过门进行开启和关闭。其中,可在蜂王囚禁笼四周设置只供工蜂进出的网,或者通过在工蜂囚禁笼四周设置4.3mm宽的限王出入但工蜂可正常出入的通道。

所述工蜂聚集装置设置在蜂王囚禁笼的上不,且与蜂王囚禁笼有一定的距离,便于收集工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工蜂聚集装置呈伞状且其外表面为黑色、内表面较为粗糙,便于工蜂在此聚集结团。

其中,所述蜂王单向爬行管的实现方式有多种。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单向爬行管内设置有多个止回件21,所述止回件可为塑料的弹性拨片,单片或两片弹性拨片配合使用,蜂王向上爬的时候可推开所述弹性拨片继续向上,但是无法推开拨片向下爬。或者,可在通道的之中设置有朝向出口处的软性材料,比如说毛,在所述通道的内圈设置有朝向出口的鸡毛,将鸡毛沿圈壁设置一周,这样,蜂王可顺利向上爬,但是无法往回爬。

另外,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蜜蜂自然分蜂或飞逃蜂群自动收捕方法,该方法基于本实施例的装置并包括如下进行的步骤:

第一步:蜜蜂自然分蜂或飞逃蜂群自动收捕装置安放

选择已起王台蜂群,将蜜蜂自然分蜂或飞逃蜂群自动收捕装置安放好,用固定带固定在蜂箱上,保证工蜂自由进出罩对齐原蜂群巢门,群内蜜蜂能通过工蜂自由进出罩的出入口正常进出巢;将工蜂聚蜂装置和蜂王囚禁笼用支撑柱或悬挂装置置于蜂箱正前方5m高的位置,保证工蜂聚集装置位于蜂王囚禁笼的上方且具有一定间距。

第二步:释放雄蜂

每半天将雄蜂释放口打开释放雄蜂。

第三步:自动收捕分蜂蜂群

蜂群产生自然分蜂或飞逃时,工蜂通过自由进出罩的出入口飞到蜂箱外,发出分蜂信息素招引其它分家的工蜂和蜂王,其它工蜂继续通过自由进出罩的出入口飞到蜂箱外聚集,待蜂王引出后由于出入口的阻挡,蜜蜂有向上爬的习性,蜂王向上通过单向爬行管,由于单向爬行管内安放有多个蜂王止回装置,蜂王只能爬入蜂王囚禁笼内无法飞向其它地方,也无法返回蜂群,外面工蜂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招引后,接收到囚禁笼内的蜂王信息素,即刻到囚禁装置上面的工蜂聚蜂装置内结团,完成自然分蜂或飞逃过程,2小时内处置蜂群即可,即使不处理,侦查蜂找到新家也无法将蜂群带走;

采用本实施例的装置以及方法,根据起分蜂热的蜂群处置后,不仅自己自然发生分蜂、也不会引起冲群、更不会让分蜂群飞逃。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