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拼装式市政工程立体绿化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47240发布日期:2019-12-31 14:02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拼装式市政工程立体绿化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绿化架,特别是一种拼装式市政工程立体绿化架。



背景技术:

市政工程中,绿化架作为美化环境,提升城市植物覆盖率的结构,被广泛应用在小区、公园、广场等地,现有的绿化架结构固定,在转运作业需要配置较大的货车才能进行,大货车一方面增加了绿化架转运成本,另一方面在小区等道路教窄的区域内通行不便,很多时候还需要人工进行搬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拼装式市政工程立体绿化架,能够在绿化架转运过程中将绿化架拆卸开来,转运至目标区域之后再现场进行拼装成型,使转运过程中的绿化架占用空间减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拼装式市政工程立体绿化架,包括底座,所述的底座上设有固定柱,固定柱上套设有多个多个套杆,套杆上设有水平的凹槽;

套杆上端设有固定件,固定件侧壁上设有多个水平的洒水杆,洒水杆内设有导水通道,固定件顶部设有与导水通道连通的进水口,进水口上连接有导水管,导水管一端与进水口连接,另一端与设置在底座上的水箱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底座上设有第一螺纹槽,固定柱下端设有与第一螺纹槽相匹配的第一螺纹头,套杆上设有供固定柱穿过的通孔,凹槽设置在套杆侧壁上。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固定柱上端设有第二螺纹槽,固定件底部设有与第二螺纹槽相匹配的第二螺纹头,固定件螺纹固定在固定柱上端,并实现多个套杆在固定柱上的纵向固定。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洒水杆内的导水通道底面上设有多个下水孔;

下水孔的孔径由洒水杆靠近固定件的一端向洒水杆另一端逐渐增大;

相邻两个下水孔之间的间距由洒水杆靠近固定件的一端向洒水杆另一端逐渐减小。

优选的方案中,相邻两个所述的套杆上的凹槽设置在不同的竖直面上,相邻两个凹槽之间设有旋转台阶,旋转台阶的上端与位于上方的凹槽的外侧壁之间连接,旋转台阶的下端与位于上方的凹槽的外侧壁之间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旋转台阶的端部与凹槽的外侧壁之间采用拼装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拼装式市政工程立体绿化架,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绿化架转运过程中可以拆卸开来,减小绿化架占用空间,节省了配置大货车的转运费用,实现了更加方便的绿化架转运作业;

(2)绿化架上的植物浇灌更加方便,对于较高处的植物,无需人工攀爬上绿化架后进行浇灌,避免了攀爬风险也降低了工作强度;

(3)充分利用了绿化架的空间,提升了单个绿化架上可搭载的植物数量,使绿化架上的植物覆盖率能够达到90%以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套杆及凹槽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件和固定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洒水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台阶安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台阶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台阶与凹槽侧壁连接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底座1,套杆2,固定件3,凹槽4,洒水杆5,水箱6,导水管7,第一螺纹槽8,通孔9,固定柱10,第二螺纹头11,第二螺纹槽12,第一螺纹头13,进水口14,导水通道15,下水孔16,旋转台阶17。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8中,一种拼装式市政工程立体绿化架,包括底座1,所述的底座1上设有固定柱10,固定柱10上套设有多个多个套杆2,套杆2上设有水平的凹槽4;

套杆2上端设有固定件3,固定件3侧壁上设有多个水平的洒水杆5,洒水杆5内设有导水通道15,固定件3顶部设有与导水通道15连通的进水口14,进水口14上连接有导水管7,导水管7一端与进水口14连接,另一端与设置在底座1上的水箱6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底座1上设有第一螺纹槽8,固定柱10下端设有与第一螺纹槽8相匹配的第一螺纹头13,套杆2上设有供固定柱10穿过的通孔9,凹槽4设置在套杆2侧壁上。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固定柱10上端设有第二螺纹槽12,固定件3底部设有与第二螺纹槽12相匹配的第二螺纹头11,固定件3螺纹固定在固定柱10上端,并实现多个套杆2在固定柱10上的纵向固定。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洒水杆5内的导水通道15底面上设有多个下水孔16;

下水孔16的孔径由洒水杆5靠近固定件3的一端向洒水杆5另一端逐渐增大;

相邻两个下水孔16之间的间距由洒水杆5靠近固定件3的一端向洒水杆5另一端逐渐减小。

优选的方案中,相邻两个所述的套杆2上的凹槽4设置在不同的竖直面上,相邻两个凹槽4之间设有旋转台阶17,旋转台阶17的上端与位于上方的凹槽4的外侧壁之间连接,旋转台阶17的下端与位于上方的凹槽4的外侧壁之间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旋转台阶17的端部与凹槽4的外侧壁之间采用拼装连接。

本新型的安装过程如下:

在底面上设置底座1,通过第一螺纹槽8将固定柱10组装在底座1上,然后在固定柱10上套设多个套杆2,安装套杆2的过程中,需保证相邻两个套杆2不设置在同一竖直面上,接着将固定件3通过第二螺纹头11与固定柱10顶部的第二螺纹槽12进行组装,再安装导水管7以及水箱6(导水管7与固定件3之间的连接位置在安装完成之后进行密封处理,水箱6内设置水泵并安装水泵控制开关,位于水箱6内的导水管7一端连接水泵),最后将旋转台阶17安装在相邻两个凹槽4之间(旋转台阶17与凹槽4之间的连接结构可采用如图8所示的“t”形块与“t”形槽结构),在凹槽内填充土壤以及植物,在旋转台阶17以及底座1上放置盆栽植物即可。

在需要进行植物灌溉时,通过控制水箱6内的水泵开关即可控制水流由洒水杆5输出,洒水杆5上的下水孔16采用“下水孔16的孔径由洒水杆5靠近固定件3的一端向洒水杆5另一端逐渐增大;相邻两个下水孔16之间的间距由洒水杆5靠近固定件3的一端向洒水杆5另一端逐渐减小”的结构,实现了下水的均匀,避免了靠近固定件3的下水孔16下水量较大,而远离固定件3的下水孔16不下水的情况。

采用上述结构,实现了绿化架的拆卸转运,减小了绿化架转运过程中的占用空间,节省了配置大货车的转运费用,实现了更加方便的绿化架转运作业;并且使绿化架上的植物浇灌更加方便,对于较高处的植物,无需人工攀爬上绿化架后进行浇灌,避免了攀爬风险也降低了工作强度;还充分利用了绿化架的空间,提升了单个绿化架上可搭载的植物数量,使绿化架上的植物覆盖率能够达到90%以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