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式水面水底两用鱼钩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13813发布日期:2020-01-07 07:50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分层式水面水底两用鱼钩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钓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层式水面水底两用鱼钩组件。



背景技术:

钓鱼即为一种体育运动,也是一种人们喜爱的休闲活动。因此各种钓具成为耗材,比如重坠、浮漂、鱼钩等。

抛竿钓法深受当下钓鱼人喜欢,即将鱼钩钓组以投置方式,投放在江河、湖泊等钓点当中。其中鱼钩钓组具有较多的搭配,如钓鱼人自主配制饵料或饵料厂商通过压制工艺制作的饼状饵料。由于当下饵料组合方式和钓法众多,通过单一的鱼钩钓组与饵料组合方式则限制了抛竿钓法的灵活性。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分层式水面水底两用鱼钩组件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组合灵活性好且体验效果优的分层式水面水底两用鱼钩组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层式水面水底两用鱼钩组件,包括鱼钩组件主体,所述鱼钩组件主体包括主体、由所述主体周缘向外倾斜延伸的多个支撑臂以及与所述支撑臂数量匹配的多个鱼钩;所述主体设有贯穿其上的通口;所述支撑臂包括多个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臂和多个相互间隔并与所述第一支撑臂交错设置的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一支撑臂远离所述主体的一端相较于所述第二支撑臂远离所述主体的一端距所述主体的轴线更远;每一所述鱼钩装配于一所述支撑臂且通过一根鱼线固定于所述主体,绑制每一所述鱼钩的鱼线均穿过该鱼钩对应的所述支撑臂的远离所述主体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臂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支撑臂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分层式水面水底两用鱼钩组件还包括带钩鱼线,所述带钩鱼线穿过所述通口并与所述主体连接,所述带钩鱼线与所述鱼钩组件主体组合形成水面用鱼钩组件。

优选的,所述分层式水面水底两用鱼钩组件还包括贯穿所述通口设置的护套管,所述护套管沿所述主体的轴向延伸,所述带钩鱼线穿设于所述护套管。

优选的,所述分层式水面水底两用鱼钩组件还包括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穿过所述通口并与所述主体固定,所述连接柱与所述鱼钩组件主体组合形成水底用鱼钩组件。

优选的,所述连接柱为钢制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分层式水面水底两用鱼钩组件还包括固定于所述连接柱远离所述主体一端的配重坠,所述配重坠与所述连接柱为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多个所述支撑臂等间距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臂包括4个,所述第二支撑臂包括4个。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分层式水面水底两用鱼钩组件将所述鱼钩组件主体的周缘设置多个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且使所述第一支撑臂远离所述主体的一端相较于所述第二支撑臂远离所述主体的一端距所述主体的轴线更远,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形成上下分层结构,从而使铒料组合方式时更灵活,用户体验效果更优;通过所述带钩鱼线与所述鱼钩组件主体组合后则适用于水面抛竿钓法,通过所述连接柱与所述鱼钩组件主体组合后则适用于水底抛竿钓法,进一步提高所述分层式水面水底两用鱼钩组件的使用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分层式水面水底两用鱼钩组件的鱼钩组件主体与带钩鱼线组合后适用于水面抛竿钓法的组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分层式水面水底两用鱼钩组件的鱼钩组件主体与连接柱组合后适用水底抛竿钓法的组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层式水面水底两用鱼钩组件100,包括鱼钩组件主体1、带钩鱼线2、护套管3、连接柱4以及配重坠5。

所述鱼钩组件主体1包括主体11、由所述主体11周缘向外倾斜延伸的多个支撑臂12以及与所述支撑臂12数量匹配的多个鱼钩13。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11呈圆形,所述主体11设有贯穿其上的通口111。当然其形状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为方形等其它形状。比如,所述主体11使用工程塑料abs制成,所述通口111贯穿其中间设置。

所述支撑臂12包括多个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臂121和多个相互间隔并与所述第一支撑臂121交错设置的第二支撑臂122。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臂包括4个,所述第二支撑臂包括4个,其数量可根据需要设置。更优的,多个所述支撑臂12等间距设置。

具体的,所述第一支撑臂121远离所述主体11的一端相较于所述第二支撑臂122远离所述主体11的一端距所述主体11的轴线更远。具体的,所述第一支撑臂121与所述第二支撑臂122均由所述主体11的周缘向下倾斜延伸,所述第一支撑臂121的倾斜角度小于所述第二支撑壁122的倾斜角度。更优的,所述第一支撑臂121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支撑臂122的长度。上述结构设置使得多个所述第一支撑臂121形成一组,多个所述第二支撑臂122形成一组,且共同形成上下两层分层结构。

每一所述鱼钩13装配于一所述支撑壁12且通过一根鱼线14固定于所述主体11,绑制每一所述鱼钩13的鱼线14均穿过该鱼钩13对应的所述支撑臂12,且为该支撑臂12的远离所述主体11的一端,从而使得所述鱼钩13成形上下两层分层组构组合。该结构使得多个鱼钩13围绕着鱼饵周围,上下左右均有鱼钩13分布,无论鱼从哪个角度游过来觅食,都容易咬钩中鱼。

所述带钩鱼线2穿过所述通口111并与所述主体11连接,所述带钩鱼线2与所述鱼钩组件主体1组合形成水面用鱼钩组件。

所述护套管3贯穿所述通口111设置,即所述护套管3插设于所述通口111且沿所述主体11的轴向延伸,所述带钩鱼线2穿设于所述护套管3,使得所述护套管3对所述带钩鱼线2形成定位和保护,从而使得该带钩鱼线2居中定型,同时防止其周边用于绑制所述鱼钩13的鱼线14与所述带钩鱼线2产生缠绕,确保多个所述鱼钩13呈多层的阶梯状布局分布。

请结合图2所示,所述连接柱4穿过所述通口111并与所述主体11固定,所述连接柱4与所述鱼钩组件主体1组合形成水底用鱼钩组件。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柱4为钢制材料制成。

上述结构则使得所述分层式水面水底两用鱼钩组件100可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实现水面和水底的钓鱼需求,灵活性更好。

比如,通过改变连接组合方式,所述带钩鱼线2与所述鱼钩组件主体1组合用在靠近水面做浮钓,适用于鲢鳙等滤食性鱼类;或者改变连接方式,所述连接柱4与所述鱼钩组件主体1组合形成适用于水底做底钓,适用于鲤鱼等水底活动鱼类。

所述配重坠5固定于所述连接柱4远离所述主体11一端,所述配重坠5与所述连接柱4为可拆卸连接。配重坠5与所述连接柱4及所述鱼钩组件主体1组合,用于水底底钓。

钓鱼人在选择水底做钓时,使用该组合方式,该方式一般选用厂商压制的成饼料6,套设于所述连接柱4,在饼料6上方,放置所述配重坠5。该组合组件投入水中时,由于所述配重坠5较重,会先行进入水底,使得整个主体11翻转,鱼钩13朝上,鱼过来觅食时,鱼钩13可以正对着鱼的进食方向。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分层式水面水底两用鱼钩组件将所述鱼钩组件主体的周缘设置多个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且使所述第一支撑臂远离所述主体的一端相较于所述第二支撑臂远离所述主体的一端距所述主体的轴线更远,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形成上下分层结构,从而使铒料组合方式时更灵活,用户体验效果更优;通过所述带钩鱼线与所述鱼钩组件主体组合后则适用于水面抛竿钓法,通过所述连接柱与所述鱼钩组件主体组合后则适用于水底抛竿钓法,进一步提高所述分层式水面水底两用鱼钩组件的使用灵活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