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肥一体化青稞大田负压灌溉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83996发布日期:2020-01-03 09:14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肥一体化青稞大田负压灌溉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一种水肥一体化青稞大田负压灌溉系统,属于青稞种植领域。



背景技术:

负压地下灌溉技术是一种新型节水主动灌溉技术。该技术将灌水器深埋于地下,利用作物水分生理特性和土壤毛管吸力特性,使灌水器中水分自动渗入土壤,从而在输水管内形成负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从供水器被压入输水管来补充灌水器中流入土壤的水分,从而保证整个系统不间断地运行,实现作物对水分连续自动获取,将被动灌溉变为主动灌溉,现有的负压灌溉装置通常为单管灌溉,灌溉方向单一,并且现有的负压灌溉系统中由于储水器通常采用密封装置,当储水器中的水分随着消耗逐渐下降时,与土壤之间的水势差不断变化,不能稳定维持土壤中水分的含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水肥一体化青稞大田负压灌溉系统,解决了现有负压灌溉系统灌溉方向单一,以及不能稳定维持土壤中水分的含量的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水肥一体化青稞大田负压灌溉系统,包括储水器,所述储水器底部设有多个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之间位于储水器端面同一高度,所述出水口连接灌水管,所述储水器内部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中部设有进水孔,所述进水孔中心设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顶部与储水器内部顶端连接,所述固定轴底部与储水器内部底部相连,所述固定轴上套设有活塞,所述活塞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述储水器顶部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活动连接塞子,所述进水口一侧储水器顶部设有进肥口,所述储水器内壁顶端设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顶部穿过储水器顶部与把手相连。

优选的,所述进水口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塞子外壁设有外螺纹,所述进水口与塞子通过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储水器端面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连接l型玻璃材质的的观察管,所述观察管顶部略高于储水器顶部,便于观察储水器内部水位高度。

优选的,所述进水口一侧通过进水管与储水箱相连,所述储水箱设在支架上,所述储水箱底部高于储水器顶部。通过设置储水箱,可自动对储水器进行供水。

优选的,所述储水器内部设有固定螺纹,所述隔板外壁上设有移动螺纹,所述隔板通过移动螺纹与固定螺纹活动连接,所述隔板顶部设有旋转把手。可对隔板进行移动。

优选的,所述搅拌轴底部位于固定螺纹上方。防止搅拌轴与隔板相碰撞。

通过以上方案,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隔板,并在隔板上设有进水孔,在隔板下方设有活塞,可自动对隔板下方自动加水,维持储水器内水势固定,有效解决了背景技术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内部示意图;

图3是储水器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根据图中所示一种水肥一体化青稞大田负压灌溉系统,包括储水器1,所述储水器1底部设有多个出水口5,所述出水口5之间位于储水器1端面同一高度,所述出水口5连接灌水管7,所述储水器1内部设有隔板10,所述隔板10中部设有进水孔14,所述进水孔14中心设有固定轴11,所述固定轴11顶部与储水器1内部顶端连接,所述固定轴11底部与储水器1内部底部相连,所述固定轴11上套设有活塞12,所述活塞12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述储水器1顶部设有进水口2,所述进水口2活动连接塞子,所述进水口2一侧储水器顶部设有进肥口3,所述储水器1内壁顶端设有搅拌轴13,所述搅拌轴13顶部穿过储水器1顶部与把手5相连。

优选的,所述进水口2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塞子外壁设有外螺纹,所述进水口1与塞子通过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储水器1端面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连接l型玻璃材质的的观察管4,所述观察管4顶部略高于储水器1顶部,便于观察储水器内部水位高度。

优选的,所述进水口2一侧通过进水管与储水箱8相连,所述储水箱8设在支架9上,所述储水箱8底部高于储水器1顶部。通过设置储水箱,可自动对储水器进行供水。

优选的,所述储水器1内部设有固定螺纹16,所述隔板10外壁上设有移动螺纹,所述隔板10通过移动螺纹与固定螺纹16活动连接,所述隔板10顶部设有旋转把手15。可对隔板进行移动。

优选的,所述搅拌轴13底部位于固定螺纹16上方。防止搅拌轴与隔板相碰撞

具体使用时,通过进水口2对储水器1中注水,将灌水管7埋入地下,当地下水分蒸发时,与储水器1中形成水势差,进而将灌水管7中的水分吸收,此时,储水器1中的水分自动流入到灌水管7中,储水器中1水位下降,带动活塞12下降,进而将隔板10上方的水分补入到隔板10下方,保证储水器1中的水势温度,进而稳定土壤中的水分,因为当土壤中的水势与储水器1水势相同时,渗水停止。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