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净化水质和生产青绿饲料的生态循环型水葫芦越冬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12659发布日期:2020-06-16 22:28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用于净化水质和生产青绿饲料的生态循环型水葫芦越冬棚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常年净化水质和生产青绿饲料的生态循环型水葫芦越冬棚。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世界上水资源总量最短缺的13个国家之一,同时我们有限水资源的污染日趋严重,这使得水环境形势显得更为严峻。《201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地表水总体处于中度污染状态,主要淡水湖泊和河流富营养化严重,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含有大量的氮磷。针对湖泊和河流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各国学者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形成了防治水域富营养化的技术方法体系,包括营养盐控制、直接除藻、生态工程和生物修复。然而,一些不适当的物理、化学方法却加剧了对原本已经很脆弱的水生生态系统的破坏,而生态工程方法投资大、见效慢。近年来,利用水生植物进行生物修复的方法因其经济方便、能耗低且收效显著、环保效益好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水葫芦具有繁殖速度快、生物产量大、吸收氮磷能力强等特点,对各类污染水体和污染物均表现出显著的净化效果和较强的净化能力,是国内外公认的污染水体生物修复优势物种,被广泛地用于净化污染水体。同时,水葫芦营养丰富,不仅含有蛋白质、钙、磷等常规营养成分,而且含有铁、镁等微量元素,以及赖氨酸,缬氨酸等氨基酸,作为畜禽饲料原材料有很大的利用价值。然而,当冬季温度过低时,水葫芦的生长受到影响,甚至停止生长,其对污水没有净化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我国湖泊和河流水域污染严重,富营养化问题日益突出,而冬季水葫芦对污水没有净化作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常年持续净化水质和提供优质畜禽青绿饲料的生态循环型水葫芦越冬棚,该装置系利用天然水葫芦对于水体净化的能力,达到常年重复循环净化利用水体和供应优质畜禽青绿饲料目的的生态循环型水体净化模式,同时获得巨大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常年持续净化水质和提供优质畜禽青绿饲料的生态循环型水葫芦越冬棚,包括水葫芦种植水池和自然水体,所述水葫芦种植水池和自然水体通过隔离网隔开,所述隔离网上设置有进出孔,所述水葫芦种植水池外侧设置有围墙,所述水葫芦种植水池内种植有水葫芦,所述水葫芦种植水池底部铺设有水质净化层,所述水葫芦种植水池内设置有浮球,所述浮球内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出水口通过水管与曝气管机构相连接,所述水葫芦种植水池上设置有遮阳棚,所述遮阳棚包括支架和棚膜,所述的棚膜覆盖于支架上,所述的遮阳棚一侧设置有门洞,所述门洞上安装密封棚门。

可选地,水葫芦种植水池与自然水体的面积比例是1:50-100。

可选地,所述水质净化层包括第一透气砖层,所述第一透气砖层上方设置有第二透气砖层,所述第一透气砖层和第二透气砖层之间设置有腔体,所述第一透气砖层上且在腔体内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支撑第二透气砖层的支撑柱。

可选地,所述支撑柱采用透气砖组成。

可选地,所述曝气管机构包括若干根相互连通的曝气支管,所述曝气支管与水管相连通,所述曝气支管上设置有若干个曝气孔;所述曝气支管设置在腔体内,所述第二透气砖层上设置有若干个透气孔,所述水管穿过透气孔与水管相连通。

可选地,所述隔离网底端延伸至水面下1.5-2.0米,所述隔离网的顶部与围墙的顶部平齐。

可选地,所述水葫芦的种植面积占水葫芦种植水池的水面面积80%以上。

可选地,所述进出孔的大小为10~15cm2;所述围墙的高度为1.0m~1.2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水葫芦具有繁殖速度快、生物产量大等特点,能够常年持续稳定地大量吸收水体中营养物质,降解转化有毒有害物质为无毒物质,达到常年自然净化水域水质和供应优质青绿饲料的功效。本实用新型通过水体净化达到水体重复高效利用,进而实现水体的循环利用的功效,以节约水资源;同时可常年收获水葫芦,为畜禽养殖业供应优质青绿饲料,具有显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2)水葫芦种植水池上设置有遮阳棚,该遮阳棚能够保证水葫芦种植水池内的水葫芦及水禽防止阳光直射,并给水禽提供阴凉的环境。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常年持续净化水质和生产青绿饲料的的生态循环型水葫芦越冬棚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常年持续净化水质和生产青绿饲料的的生态循环型水葫芦越冬棚的水质净化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常年持续净化水质和生产青绿饲料的的生态循环型水葫芦越冬棚的曝气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水葫芦种植水池,2.隔离网,3.水葫芦,4.围墙,5.水质净化层,6.浮球,7.水泵,8.水管,9.曝气管机构,10.曝气孔,11.第一透气砖层,12.第二透气砖层,13.腔体,14.支撑柱,15.曝气支管,16.透气孔,17.进出孔,18.支架,19.薄膜,20.门洞,21.棚门,22.自然水体,23.遮阳棚。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实用新型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常年持续净化水质和生产青绿饲料的的生态循环型水葫芦越冬棚,如图1所示,包括水葫芦种植水池1,所述水葫芦种植水池1和自然水体22通过隔离网2隔开,所述隔离网2上设置有进出孔17,所述水葫芦种植水池1外侧设置有围墙4,所述水葫芦种植水池1内种植有水葫芦3,所述水葫芦种植水池1底部铺设有水质净化层5,所述水葫芦种植水池1内设置有浮球6,所述浮球6内设置有水泵7,这样浮球6可以带动所述水泵7随池塘水位高低而自动起伏,所述水泵7的出水口通过水管8与曝气管机构9相连接,所述水葫芦种植水池1上有支架18和棚膜19,所述的棚膜19覆盖于所述支架18,该遮阳棚能够保证水葫芦种植水池内的水葫芦及水禽防止阳光直射,并给水禽提供阴凉的环境;所述的支架19一端形成用于进出的门洞20,所述门洞上安装密封棚门21,该门洞能够方便进出,进一步能够保证水葫芦种植水池投食以及垃圾清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水葫芦种植水池1与自然水体22的面积比例是1:50-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水质净化层5包括第一透气砖层11,所述第一透气砖层11上方设置有第二透气砖层12,所述第一透气砖层11和第二透气砖层12之间设置有腔体13,所述第一透气砖层11上且在腔体13内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支撑第二透气砖层12的支撑柱14。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柱14采用透气砖组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曝气管机构9包括若干根相互连通的曝气支管15,所述曝气支管15与水管8相连通,所述曝气支管15上设置有若干个曝气孔10;所述曝气支管15设置在腔体13内,所述第二透气砖层12上设置有若干个透气孔16,所述水管8穿过透气孔16与水管8相连通,第一透气砖层11和第二透气砖层12具有孔隙的比较大的比表面积的结构,便于硝化细菌附着,同时曝气支管15释放出的空气为透气砖附着的硝化细菌提供氧气,从而利用硝化细菌净化池底淤泥、有机物和水质,改良运动池和水葫芦种植水池1的底层水质,便于净化池底;与曝气支管15设置在第二透气砖层上方相比,曝气支管15设置在腔体13内,防止水中水禽、鱼类等对曝气支管15的破坏,且曝气支管15上的曝气孔10和透气孔16相配合,当水泵7将水葫芦种植水池1上、表层优质水体吸入经水管8注入底层的曝气支管15,由其上的曝气孔10喷射而出,持续而有效地将水葫芦种植水池1的上、表层水导入下层、底层,能够均匀搅动第一透气砖层11和第二透气砖层12上方的淤泥、有机物和底层水,迫使其向上层移动,并由水葫芦3吸收,并降解转化有毒有害物质为无毒物质,达到自然净化水禽养殖水域水质的功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离网2底端延伸至水面下1.5-2.0米,所述隔离网2的顶部与围墙4的顶部平齐,隔离网2的作用其一是防止水禽游到水葫芦种植水池中,破坏水葫芦种植水池中的水草的成长,其二是防止随着水葫芦3的生长,水葫芦3可以自然地蔓延到自然水体,如此达到水体污物和富集营养循环利用,净化水体的生态功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葫芦3的种植面积占水葫芦种植水池1的水面面积80%以上。

水葫芦是优良水生饲料植物,产量特高,品质优良,饲用方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平均每5d产生1棵新株,按照这个速度计算,1株水葫芦1年之内经过繁殖就可以达到1.4亿株,可以铺满140hm2的水面,鲜质量可达28000t,可以达到节约饲料,增加饲料多样性等有益效果,同时能够节约饲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出孔17的大小为10~15cm2;所述围墙4的高度为1.0m~1.2m,用于保温和固定支架18。

当水葫芦3生长速度超出水葫芦种植水池1的水面面积80%时,要定时由水葫芦越冬棚门洞20进入进行人工清理,以调节水葫芦种植水池1中的水葫芦3的数量。

本实用新型利用水葫芦繁殖速度快,生物产量大,能够大量吸收水体中营养物质,并降解转化有毒有害物质为无毒物质的性质,开发一种利用水葫芦常年净化水质和生产优质青绿饲料的生态循环型水葫芦越冬棚,既能清除湖泊和河流水体富集营养,又能循环利用污水中养分,对于减少水质污染,保护水质资源和人类生存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实用新型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