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林业病虫害防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52346发布日期:2020-01-21 21:58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林业病虫害防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害虫诱捕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林业病虫害防治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每年发生的林业虫害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巨大,为了减少虫害发生,降低经济损失,在现有技术对于林业病虫害频发的位置,主要是集中喷洒农药,然而有些地方其实并不需要那么多,这样处理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外,并不能做到病虫害的实时预防,并且也不利于植物的生长,也不利于林业的发展,故而提出一种林业病虫害防治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林业病虫害防治装置,解决了集中喷洒农药不利于植物的生长,也不利于林业的发展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林业病虫害防治装置,包括底盘,所述底盘顶部的中心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外侧开设有卡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设置有引虫箱,所述引虫箱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内槽和第二内槽,所述第一内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蓄电池,所述第二内槽活动连接有储液槽,所述第一内槽和第二内槽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活动门和第二活动门,所述第一活动门和第二活动门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合页;

所述引虫箱顶部的中心开设有圆槽,所述圆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诱虫管,所述诱虫管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海绵,所述诱虫管的外表面开设有若干个通气孔,所述引虫箱的顶部开设有灯槽,所述灯槽的内部设置有诱虫灯,所述卡槽的内部设置有灭虫罩,所述底盘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钉。

可选的,所述引虫箱的底部与安装槽的内部活动连接;

所述储液槽中活动连接有性诱剂。

可选的,所述合页远离第一活动门的一端与引虫箱的外侧固定连接;

所述合页远离第二活动门的一端与引虫箱的外侧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诱虫管的一端卡接于圆槽的内部。

可选的,所述海绵远离诱虫管的一端与储液槽的内部活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灯槽的数量为六个;

所述诱虫灯与蓄电池之间连接有电线。

可选的,所述灭虫罩为铁丝编成,并且灭虫罩与蓄电池之间连接有电线;

所述卡槽的内壁与灭虫罩的一端活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定位钉的数量为若干个;

所述定位钉远离底盘的一端与地面固定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林业病虫害防治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林业病虫害防治装置,通过在引虫箱上设置诱虫管,并在诱虫管内设置海绵,能够有效的吸收和挥发储液槽的性诱剂,便于引诱雄虫,使用时,将性诱剂倒入储液槽中,之后将海绵的一端放入储液槽,使性诱剂顺着海绵进入诱虫管,性诱剂挥发的气体从通气孔向周围扩散,吸引附近的雄虫向引虫箱靠近,从而达到吸引的雄虫,便于消灭雄虫减少害虫繁殖,预防来年害虫过多的目的,通过在底盘上设置灭虫罩,并在引虫箱中设置蓄电池,能够有效的杀死吸引来的雄虫,使用时,开启开关使灭虫罩同上电,雄虫问到性诱剂挥发的气味,被气味引动爬到或飞到灭虫罩上,灭虫罩上的电流将雄虫击杀,避免了喷洒农药不利于植物的生长,也不利于林业发展的情况出现,从而实现了消灭雄虫的目的。

(2)、该林业病虫害防治装置,通过在引虫箱的顶部设置诱虫灯,能够在夜间引诱飞虫,再有灭虫罩配合将飞来的飞虫消灭,使用时,夜幕降临之后启动诱虫灯,诱虫灯发出灯光引诱飞虫,飞虫扑倒灭虫罩上被电流击杀,同时还能照亮林间的路,便于还没有走出树林的人走出去,实现了引诱飞虫和照亮林间道路的目的,通过在底盘的底部设置定位钉,不仅能够将底盘固定在地面上,还能够支撑底盘使其与地面保持距离,防止地面上出现积水,若是积水碰到底盘上的开关则会造成漏电,从而实现了固定和支撑底盘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引虫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盘,2-安装槽,3-卡槽,4-引虫箱,5-第一内槽,6-第二内槽,7-蓄电池,8-储液槽,9-第一门,10-第二门,11-合页,12-圆槽,13-诱虫管,14-海绵,15-通气孔,16-灯槽,17-诱虫灯,18-灭虫罩,19-定位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林业病虫害防治装置,包括底盘1,底盘1顶部的中心开设有安装槽2,安装槽2的外侧开设有卡槽3,安装槽2的内部设置有引虫箱4,引虫箱4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内槽5和第二内槽6,第一内槽5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蓄电池7,第二内槽6活动连接有储液槽8,第一内槽5和第二内槽6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活动门9和第二活动门10,第一活动门9和第二活动门10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合页11;

引虫箱4顶部的中心开设有圆槽12,圆槽1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诱虫管13,通过在引虫箱4上设置诱虫管13,并在诱虫管13内设置海绵14,能够有效的吸收和挥发储液槽8的性诱剂,便于引诱雄虫,使用时,将性诱剂倒入储液槽8中,之后将海绵14的一端放入储液槽8,使性诱剂顺着海绵14进入诱虫管13,性诱剂挥发的气体从通气孔15向周围扩散,吸引附近的雄虫向引虫箱4靠近,从而达到吸引的雄虫,便于消灭雄虫减少害虫繁殖,预防来年害虫过多的目的,诱虫管13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海绵14,诱虫管13的外表面开设有若干个通气孔15,引虫箱4的顶部开设有灯槽16,灯槽16的内部设置有诱虫灯17,通过在引虫箱4的顶部设置诱虫灯17,能够在夜间引诱飞虫,再有灭虫罩18配合将飞来的飞虫消灭,使用时,夜幕降临之后启动诱虫灯17,诱虫灯17发出灯光引诱飞虫,飞虫扑倒灭虫罩18上被电流击杀,同时还能照亮林间的路,便于还没有走出树林的人走出去,实现了引诱飞虫和照亮林间道路的目的,卡槽3的内部设置有灭虫罩18,通过在底盘1上设置灭虫罩18,并在引虫箱4中设置蓄电池7,能够有效的杀死吸引来的雄虫,使用时,开启开关使灭虫罩18同上电,雄虫问到性诱剂挥发的气味,被气味引动爬到或飞到灭虫罩18上,灭虫罩18上的电流将雄虫击杀,避免了喷洒农药不利于植物的生长,也不利于林业发展的情况出现,从而实现了消灭雄虫的目的,底盘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钉19,通过在底盘1的底部设置定位钉19,不仅能够将底盘1固定在地面上,还能够支撑底盘1使其与地面保持距离,防止地面上出现积水,若是积水碰到底盘1上的开关则会造成漏电,从而实现了固定和支撑底盘1的目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

引虫箱4的底部与安装槽2的内部活动连接;

储液槽8中活动连接有性诱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

合页11远离第一活动门9的一端与引虫箱4的外侧固定连接;

合页11远离第二活动门10的一端与引虫箱4的外侧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

诱虫管13的一端卡接于圆槽12的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

海绵14远离诱虫管13的一端与储液槽8的内部活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

灯槽16的数量为六个;

诱虫灯17与蓄电池7之间连接有电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

灭虫罩18为铁丝编成,并且灭虫罩18与蓄电池7之间连接有电线;

卡槽3的内壁与灭虫罩18的一端活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

定位钉19的数量为若干个;

定位钉19远离底盘1的一端与地面固定连接。

在使用时,先将定位钉19插入地下,使其将底盘1固定在将引虫箱4放在安装槽2中,之后将将性诱剂倒入储液槽8中,之后将海绵14的一端放入储液槽8,使性诱剂顺着海绵14进入诱虫管13,性诱剂挥发的气体从通气孔15向周围扩散,吸引附近的雄虫向引虫箱4靠近,然后将灭虫罩18安装在卡槽3中,同时将灭虫罩18通上电,之后开启开关使灭虫罩18同上电,雄虫问到性诱剂挥发的气味,被气味引动爬到或飞到灭虫罩18上,灭虫罩18上的电流将雄虫击杀,避免了喷洒农药不利于植物的生长,也不利于林业发展的情况出现,从而实现了消灭雄虫的目的,当夜幕降临之后启动诱虫灯17,诱虫灯17发出灯光引诱飞虫,飞虫扑倒灭虫罩18上被电流击杀,同时还能照亮林间的路,便于还没有走出树林的人走出去,实现了引诱飞虫和照亮林间道路的目的。

综上所述,该林业病虫害防治装置,使用时,通过在引虫箱4上设置诱虫管13,并在诱虫管13内设置海绵14,能够有效的吸收和挥发储液槽8的性诱剂,便于引诱雄虫,使用时,将性诱剂倒入储液槽8中,之后将海绵14的一端放入储液槽8,使性诱剂顺着海绵14进入诱虫管13,性诱剂挥发的气体从通气孔15向周围扩散,吸引附近的雄虫向引虫箱4靠近,从而达到吸引的雄虫,便于消灭雄虫减少害虫繁殖,预防来年害虫过多的目的,通过在底盘1上设置灭虫罩18,并在引虫箱4中设置蓄电池7,能够有效的杀死吸引来的雄虫,使用时,开启开关使灭虫罩18同上电,雄虫问到性诱剂挥发的气味,被气味引动爬到或飞到灭虫罩18上,灭虫罩18上的电流将雄虫击杀,避免了喷洒农药不利于植物的生长,也不利于林业发展的情况出现,从而实现了消灭雄虫的目的,通过在引虫箱4的顶部设置诱虫灯17,能够在夜间引诱飞虫,再有灭虫罩18配合将飞来的飞虫消灭,使用时,夜幕降临之后启动诱虫灯17,诱虫灯17发出灯光引诱飞虫,飞虫扑倒灭虫罩18上被电流击杀,同时还能照亮林间的路,便于还没有走出树林的人走出去,实现了引诱飞虫和照亮林间道路的目的,通过在底盘1的底部设置定位钉19,不仅能够将底盘1固定在地面上,还能够支撑底盘1使其与地面保持距离,防止地面上出现积水,若是积水碰到底盘1上的开关则会造成漏电,从而实现了固定和支撑底盘1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