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移动的油菜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79633发布日期:2020-04-14 19:19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移动的油菜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培养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移动的油菜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油莱属十字花科植物,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油莱生产中,适宜的生长条件和科学的栽培技术,是确保油菜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措施之一,现有的培育油菜一般是在固定的培养装置中进行培育无法移动,造成不能合理利用光照的生产条件,同时需要人们自行对其进行浇灌,较为麻烦,而且每株油菜相互隔离的间距不合理,导致油菜出苗慢、出苗不齐、不能出苗就会导致缺苗断垄,造成培育结果的误差。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便于移动的油菜培养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便于移动的油菜培养装置,倒金字塔的凹槽的间隔分布确保了基质的通气、持水、排水以及容重,并满足其根系对水分和空气的需求,从而促进根系的呼吸作用和对养分的吸收,合理的油菜种植间距也有利于植株干物质的积累;能够有效增加油菜植株的生物量并提高根冠比;推动移动车体放置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以便于装置的整体移动,有利于油菜及时接收光照使得对根系的生长发育,物质积累,花量和结实率都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当需要对基质喷洒时,接通外部电源启动潜水泵,储水箱中水通过喷淋管实现均匀喷洒,确保了基质油菜籽的水份供给,潜水泵和喷淋管的方式方便灌溉,并能够保持基质土壤的湿润度,能为实际的油菜栽培种植质量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移动的油菜培养装置,包括移动车体,固定设于所述移动车体左侧端上方的第一种植托架,固定设于所述移动车体右侧端下方的第二种植托架,位于所述第一种植托架内的第一培养基板,位于所述第二种植托架内的第二培养基板,固定设于所述移动车体底部的承接板,固定设于所述承接板上的储水箱,位于所述储水箱内底部的潜水泵,以及横跨设于所述第一种植托架上方的喷淋管;

所述第一种植托架与所述第二种植托架的上端均敞开,且内部具有截面为倒梯形结构的内腔;所述第一培养基板搁置在所述第一种植托架的内腔上,所述第二培养基板搁置在所述第二种植托架的内腔上;

所述第一培养基板的上端面具有若干倒金字塔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培养基板的下端面设有贯穿所述第一凹槽底部的第一通孔;

所述第一培养基板相邻两侧面上设有贯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互垂直贯通;

第二培养基板的上端面具有若干倒金字塔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培养基板的下端面设有贯穿所述第二凹槽底部的第三通孔;

所述第二培养基板相邻两侧面上设有贯通的第四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四通孔相互垂直贯通。

可选地,所述移动车体包括底部矩形框架,竖直焊接在所述底部矩形框架左侧端部的左立板,竖直焊接在所述底部矩形框架右侧端部的右立板,以及固定设于所述底部矩形框架底部四周的万向轮。

可选地,所述第一种植托架通过水平焊接在所述左立板内侧壁上的第一固定杆与所述左立板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种植托架通过水平焊接在所述右立板内侧壁上的第二固定杆与所述右立板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种植托架与所述第二种植托架在高度方向上错开设置。

可选地,所述潜水泵的出水口端与所述喷淋管的进水口端通过管路相连通,所述喷淋管上且沿所述喷淋管的轴向方向设有多个喷头。

可选地,所述承接板焊接设于所述底部矩形框架上,所述底部矩形框架的左侧焊接设有推车杆。

可选地,所述第一培养基板与所述第二培养基板的两侧面均焊接设有u形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于移动的油菜培养装置,倒金字塔的凹槽的间隔分布确保了基质的通气、持水、排水以及容重,并满足其根系对水分和空气的需求,从而促进根系的呼吸作用和对养分的吸收,合理的油菜种植间距也有利于植株干物质的积累;能够有效增加油菜植株的生物量并提高根冠比;推动移动车体放置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以便于装置的整体移动,有利于油菜及时接收光照使得对根系的生长发育,物质积累,花量和结实率都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当需要对基质喷洒时,接通外部电源启动潜水泵,储水箱中水通过喷淋管实现均匀喷洒,确保了基质油菜籽的水份供给,潜水泵和喷淋管的方式方便灌溉,并能够保持基质土壤的湿润度,能为实际的油菜栽培种植质量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便于移动的油菜培养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培养基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二培养基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移动车体;11、底部矩形框架;12、左立板;13、右立板;14、万向轮;2、第一种植托架;3、第二种植托架;4、第一培养基板;41、第一凹槽;42、第一通孔;43、第二通孔;5、第二培养基板;51、第二凹槽;52、第三通孔;53、第四通孔;6、承接板;7、储水箱;8、潜水泵;9、喷淋管;10、u形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3所示,一种便于移动的油菜培养装置,包括移动车体1,固定设于移动车体1左侧端上方的第一种植托架2,固定设于移动车体1右侧端下方的第二种植托架3,位于第一种植托架2内的第一培养基板4,位于第二种植托架3内的第二培养基板5,固定设于移动车体1底部的承接板6,固定设于承接板6上的储水箱7,位于储水箱7内底部的潜水泵8,以及横跨设于第一种植托架2上方的喷淋管9;第一种植托架2与第二种植托架3的上端均敞开,且内部具有截面为倒梯形结构的内腔;第一培养基板4搁置在第一种植托架2的内腔上,第二培养基板5搁置在第二种植托架3的内腔上;第一培养基板4的上端面具有若干倒金字塔的第一凹槽41,第一培养基板4的下端面设有贯穿第一凹槽41底部的第一通孔42;第一培养基板4相邻两侧面上设有贯通的第二通孔43,第一通孔42与第二通孔43相互垂直贯通;第二培养基板5的上端面具有若干倒金字塔的第二凹槽51,第二培养基板5的下端面设有贯穿第二凹槽51底部的第三通孔52;第二培养基板5相邻两侧面上设有贯通的第四通孔53,第三通孔52与第四通孔53相互垂直贯通。

以上实施,具体来说,首先油菜种子埋设在第一凹槽41和第二凹槽51内,第一凹槽41和第二凹槽51内是均匀铺设有适合油菜种子生长的基质,第一凹槽41和第二凹槽51成倒金字塔的凹槽且均匀间隔分布,为油菜种子培养提供合理间距的生长环境,另外生长过程中需要的营养液成分均设置在第一种植托架2和第二种植托架3的内腔中均浸没第一通孔42、第二通孔43,第三通孔52以及第四通孔53,营养液成分能够从上述第一通孔42、第二通孔43,第三通孔52以及第四通孔53中进入到倒金字塔的凹槽中的基质中,倒金字塔的凹槽的间隔分布确保了基质的通气、持水、排水以及容重,并满足其根系对水分和空气的需求,从而促进根系的呼吸作用和对养分的吸收,适宜间隔分布也有利于植株干物质的积累;能够有效增加油菜植株的生物量并提高根冠比。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由于油菜性喜冷凉,具有较强的抗寒能力,直根系,其根系较发达,长日照作物。具体的营养成分包括:生育期内对水分需求量较多,属耐肥作物。每生产100kg油莱籽,对氮磷钾三大主肥的需求量分别为氮素8.8~11.3kg、磷素1.3~1.7kg、钾素7.1~10.5kg,ph值为7的基质,光照条件对油莱生产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当阳光不足时,推动移动车体1放置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以便于装置的整体移动,有利于油菜及时接收光照使得对根系的生长发育,物质积累,花量和结实率都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营养成分的在内腔中的液位高度,确保位于第一种植托架2内腔中的营养成分可以通过底部的第一通孔42以及侧部的第二通孔43进入到第一凹槽41内,给油菜种子提供足够的养分确保其正常生产,同理,位于第二种植托架3的内腔中的营养成分液位高度,同样确保可以通过第三通孔53以及第四通孔54进入到第二凹槽51中,且第一培养基板4和第二培养基板5在高度上间隔设置;当需要对基质喷洒时,接通外部电源启动潜水泵8,储水箱7中水通过喷淋管9实现均匀喷洒,确保了基质油菜籽的水份供给,潜水泵8和喷淋管9的方式方便灌溉,并能够保持基质土壤的湿润度,提高油菜的的产量。

进一步地,移动车体1包括底部矩形框架11,竖直焊接在底部矩形框架11左侧端部的左立板12,竖直焊接在底部矩形框架11右侧端部的右立板13,以及固定设于底部矩形框架11底部四周的万向轮14,使得移动车体1整体结构强度稳定可靠,万向轮14的设置的也便于移动车体1移动。

进一步地,第一种植托架2通过水平焊接在左立板12内侧壁上的第一固定杆与左立板12固定连接;第二种植托架3通过水平焊接在右立板13内侧壁上的第二固定杆与右立板13固定连接;第一种植托架2与第二种植托架3在高度方向上错开设置。第一固定杆在纵向方向上并联设置,一端焊接在左立板12内侧壁上,为第一种植托架2提供稳定的支撑;同样第二固定杆在纵向方向上并联设置,一端焊接在右立板13内侧壁上,为第二种植托架3提供稳定的支撑。

进一步地,潜水泵8的出水口端与喷淋管9的进水口端通过管路相连通,喷淋管9上且沿喷淋管9的轴向方向设有多个喷头,将储水箱7通过进水口加入水,通过控制潜水泵8泵水通通过喷淋管9以及喷头均匀对第一培养基板4和第二培养基板5上的油菜浇水,满足生产所需的水份。

进一步地,承接板6焊接设于底部矩形框架11上,底部矩形框架11的左侧焊接设有推车杆,人握住推车杆便于控制移动车体1移动。

进一步地,第一培养基板4与第二培养基板5的两侧面均焊接设有u形把手10。其中第一培养基板4与第二培养基板5安装到位时,u形把手10的外侧壁与第一种植托架2和第二种植托架3内壁之间留有间隙,并且可以通过u形把手10依次取出第一种植托架2和第二种植托架3。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他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