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胡杨良种的温室调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23366发布日期:2020-05-06 22:27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胡杨良种的温室调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温室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胡杨良种的温室调控系统。



背景技术:

胡杨,也被称为异叶杨。具耐旱耐涝,抗热抗寒、抗风沙、抗盐碱、抗瘠薄等特性,为杨属中最原始、最古老的树种。胡杨因其特性成为荒漠地区重要的防风树种,是荒漠、盐碱地等极端恶劣自然条件下主要的造林优选树种。同时胡杨因秋季叶片变黄且持续时间长,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但是由于胡杨主要用种子繁殖,插条难于成活,而胡杨种子极易失水而丧失发芽能力,因此胡杨的繁殖速度较慢。

小叶杨,别名南京白杨,河南杨、明杨、青杨。是防风固沙、护堤固土、绿化观赏的树种,也是东北和西北防护林和用材林主要树种之一,但是其耐盐碱性不高。

因此现有技术以胡杨为父本、小叶杨为母本杂交出一种小胡杨良种,其具有比母本小叶杨耐盐碱,比父本胡杨繁殖容易的特点,是干旱地区盐碱地造林很有前途的树种。通过其抗逆性测定,得出其同时保留了父母本优良的遗传性状。扦插快繁技术是小胡杨良种的一种繁育方法,其中插条处理后需要在温室中进行培育,现有的温室一般利用阳光照射增加室内温度再通过温室卷帘的开合控制温度,仅具有单一的温度调控且调控精度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小胡杨良种的温室调控系统,通过控温电热层对育苗沙层进行加热以实现只能温度调控,并利用喷灌装置进行湿度调控,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温室调控机制单一且精度不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小胡杨良种的温室调控系统,包括育苗温室以及设置在育苗温室内的苗床,在所述育苗温室的顶部设置有喷灌装置,所述育苗温室的三个面为墙体,且所述育苗温室的另外两个面均设置有分别用于遮阳和保温的遮阴网和塑料布,所述苗床分为若干个独立块区,每个所述的独立块区均由上至下依次铺设有保温沙层、控温电热层和育苗沙层,在所述育苗沙层上密集排列有若干个用于插条扦插的营养袋,所述控温电热层包括等距间隔排列的电热线以及与电热线连接的控温仪;

所述喷灌装置包括集水管和重力感应喷头,所述集水管通过连接杆吊装在育苗温室的顶部,且所述集水管的一端设置有旋转驱动件,所述重力感应喷头均匀布设在集水管的管身并随集水管的转动实现旋转喷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旋转驱动件包括固定套设在集水管一端的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的上方设置有与其咬合的主动齿轮,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驱动主动齿轮转动的驱动电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重力感应喷头包括雾化接头和雾化盖,所述雾化接头与集水管连通且其外周开设有若干个喷射孔,所述雾化盖滑动安装在雾化接头的外部并在重力作用下盖合住雾化接头外周的喷射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营养袋为口径6cm,高度15cm的透明塑料袋,且所述营养袋的底部开设有若干个通气排水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热线的间隔为5cm,且所述育苗沙层和保温沙层的厚度均为5cm。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电热线对育苗沙层进行加热,并通过控温仪对加热温度进行调控,从而实现苗床的温控功能,其中,使用沙子为导热介质,利用沙子的比热容较低的特性,温度上升和下降调控较快且透气性能较佳;同时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喷灌装置,可对营养袋进行喷水湿润也可以对温室的湿度进行调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喷头组件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育苗温室;2-独立块区;3-保温沙层;4-控温电热层;5-育苗沙层;6-营养袋;7-集水管;8-连接杆;9-重力感应喷头;10-从动齿轮;11-主动齿轮;12-驱动电机;

901-雾化接头;902-雾化盖;903-喷射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胡杨良种的温室调控系统,包括育苗温室1以及设置在育苗温室1内的苗床,所述育苗温室1的三个面为墙体,且所述育苗温室1的另外两个面均设置有分别用于遮阳和保温的遮阴网和塑料布,所述苗床分为若干个独立块区2,每个所述的独立块区2均由上至下依次铺设有保温沙层3、控温电热层4和育苗沙层5,在所述育苗沙层5上密集排列有若干个用于插条扦插的营养袋6,所述控温电热层4包括等距间隔排列的电热线401以及与电热线401连接的控温仪402。

在小胡杨-2号两种的育苗过程中,首先将插条扦插于营养袋内,再将营养袋密集的排列在苗床上,这里的营养袋6指的是口径6cm,高度15cm的透明塑料袋,且所述营养袋6的底部开设有若干个通气排水孔。

为了使苗床的温度可控,本发明通过控温仪402调控电热线401的工作功率从而调整电热线401的温度,实现苗床的温度调控机制。而电热线401铺设的具体方式为:若干条电热线401等距间隔为5cm排列,且电热线401的上下均铺设有5cm厚的育苗沙层5和保温沙层3,以沙子为导热介质是利用沙子比热容较小的特点,使温度的上升与下降速度更快,便于调控。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控温仪402相对现有技术并不做技术上的改进,仅利用现有的控温仪402来实现本实施例需要的功能即可。控温仪402可以通过购买获取,电热线401的工作功率调节采用常规方式调节。

在上述中,通过保温沙层3、控温电热层4和育苗沙层5形成三位一体的独立区块2,在每个区块中通过保温沙层3来保持内部的温度,而通过控温电热层4提供必要的热量,育苗沙层5位于保温沙层3和控温电热层4上方,起到培育的作用。通过这种三位一体的方式,一方面能够保持整体的温度,不利于温度的散失,同时又不会使得温度过高,更便于温度的控制。

同时,在育苗过程中,育苗温室1需要保持白天通风晚上密闭,因此本发明的塑料布可在白天时掀开通风,晚上盖上塑料布,方便管理。

小胡杨良种在育苗阶段除了温度调控外还需要保持育苗温室1的湿度在50%左右,同时需要每隔3-5天喷水一次,因此本发明在育苗温室1的顶部安装了喷灌装置,传统的喷灌装置一般为进水管连接若干个喷水头进行喷射,而为了使喷水范围能够覆盖整个温室,往往需要安装数量较多的喷头,本发明的特征之处在于可以通过旋转喷射的方式最大限度的减少喷头数量,减少温室建造成本。

具体地,所述喷灌装置包括集水管7和重力感应喷头9,所述集水管7通过连接杆8吊装在育苗温室1的顶部,且所述集水管7的一端设置有旋转驱动件,所述重力感应喷头9均匀布设在集水管7的管身并随集水管7的转动实现旋转喷洒。

在这里,所述旋转驱动件包括固定套设在集水管7一端的从动齿轮10,所述从动齿轮10的上方设置有与其咬合的主动齿轮11,所述连接杆8上设置有驱动主动齿轮11转动的驱动电机12。

通过主动齿轮11的旋转带动与其咬合的从动齿轮10旋转,从而实现集水管7的旋转,而连接杆8与集水管7之间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使集水管7的转动不受连接杆的限制。

考虑到传统的喷头安装在集水管上会随集水管的旋转而改变喷水方向,当喷头旋转的过程中当其转动至朝上的角度时,喷水方向垂直向上,导致喷水至育苗温室1顶部再通过育苗温室1顶部的反弹作用喷到苗床上,造成喷射不均匀以及部分水资源的浪费。

因此,本发明在重力感应喷头9上做了特别的设计,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重力感应喷头9包括雾化接头901和雾化盖902,所述雾化接头901与集水管7连通且其外周开设有若干个喷射孔903,所述雾化盖902滑动安装在雾化接头901的外部并在重力作用下盖合住雾化接头901外周的喷射孔903。

当重力感应喷头9旋转至朝上的角度时,雾化盖902在重力作用下盖住喷射孔903,当期转动至朝下的角度时,雾化盖902向下滑动并将喷射孔903裸露出来,用于喷水。

另外,本发明的雾化盖902在重力感应喷头9向上旋转时盖住喷射孔903,减少水流的喷出,从而导致集水管7内的水压增大,当重力感应喷头9向下旋转至向下的角度时,喷射孔903打开喷水,在水压增大的情况下,喷射孔雾化效果更好,喷射范围更广。

综合上述,在本发明中,通过自主控温和控湿的方式进行苗床的调控,通过控温仪对加热温度进行调控,从而实现对苗床的精准温控功能,使用沙子为导热介质,利用沙子的比热容较低的特性,温度上升和下降调控较快且透气性能较佳;同时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喷灌装置,可对营养袋进行喷水湿润也可以对温室的湿度进行调控。在本发明中基于自动控温控湿的培育方式,利用容器-温控扦插育苗,尽可能提高插条的成活率。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