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钓鱼用的鱼饵存放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07862发布日期:2020-06-23 21:00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一种钓鱼用的鱼饵存放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钓鱼辅助用的鱼饵存取装置,特别是方便活体鱼饵取出使用的一种钓鱼用的鱼饵存放罐。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大鱼吃小鱼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在钓鱼活动中防需要随身携带诱捕大鱼的小鱼作饵,把小鱼钩挂在鱼钩上以诱捕大鱼吞食上钩,对于钓鱼爱好者(俗称钓客)来说,小鱼的新鲜度是诱捕大鱼吞食的关键,为此钓客需要在海钓或是湖钓时把鲜活的小鱼挂鱼钩上,而如何确保小鱼鲜活,有的钓客用水桶、塑料杯等日常用品盛水装运鲜活小鱼到垂钓现场使用,而装有水桶、塑料杯的鲜活小鱼无法浸没悬浮在垂钓现场的水域中,以保持水桶、塑料杯中的水温不升高,使用上非常不便,并且携带运输时鲜活小鱼比较容易随着桶或杯中水的溢动而跑出来。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钓鱼用的鱼饵存放罐,其存放和取出鲜活小鱼便捷,可把小鱼密封暂养并携带至垂钓现场水域浸没悬浮,保持恒定的水温,以确保暂养的鲜活小鱼在较长时间内存活,以方便钓客使用新鲜的小鱼作饵垂钓大鱼。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钓鱼用的鱼饵存放罐,可悬浮在水中并用于暂养存放作饵的鲜活小鱼,其包括一直通的透明的圆管,圆管两端的外螺纹部分别旋接一密封管口的旋盖,一用于存放鲜活小鱼的圆形浮杯可套入圆管管腔并在管腔中轴向浮动,浮杯底壁下方的旋盖内壁上固定一配重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各旋盖上设有与外螺纹部旋接配合的内螺纹部,旋盖上顶部旋向上设有一第一环槽,外螺纹部根部的圆管上设有一第二环槽,第一环槽和第二环槽通过扣环系带连接以将旋盖系接在圆管端部;如此设计可使旋盖打开圆管开口时仍然可通过扣环系带挂在圆管上而不会丢失。

本实用新型的扣环系带包括两个圆环以及一连接在固定在两个圆环之间的软塑料带,第一环槽和第二环槽各与一个圆环套接旋转配合。如此设计可确保旋盖通过第一环槽与扣环系带的圆环自由转动配合,使扣环系带不会影响旋盖打开和封闭圆管开口的操作,第二环槽与扣环系带的另一个圆环自由转动配合,使旋盖通过扣环系带绕圆管转动改变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浮杯由一网筒和一套合固定在网筒内底面的浮体组成;网筒存放鲜活小鱼,然后把浮杯整个放入圆管中加水,存放鲜活小鱼的网筒及鲜活小鱼的重量下压克服浮体浮力使得网筒浸没在圆管中的水中,避免鲜活小鱼离开水,随着鲜活小鱼被渐渐取出浮杯并离开圆管,加水使浮体上浮托起网筒上升,使网筒筒口离圆管开口更近些,取出鲜活小鱼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浮体采用浮力海绵制作,网筒的圆周面和底面均具有若干可供水流自由出入的圆孔。

本实用新型的配重组件包括一配重块和一扣盖,该扣盖把配重块套装扣接在旋盖内底壁上。如此设计,可使本实用新型悬浮在水中保持圆管中水温时,在配重块的重力作用下,圆管具有配重的旋盖一端自动下摆,无配重旋盖的圆管一端保持向上,使圆管中存放鲜活小鱼的浮杯的开口自动保持向上,以方便钓客打开圆管上无配重旋盖一端并从浮杯中取出鲜活小鱼作为大鱼的鱼饵。

本实用新型的旋盖内底壁上凸起固定有两个相向的弧形扣槽,扣盖顶面设有连通其内部的通孔,扣盖周壁底端外凸设有一圈可与弧形扣槽扣接的凸环;配重块套入扣盖中,然后把扣盖底的凸环与旋盖内底壁的弧形扣槽压扣连接,即可把配重块在旋盖中的快速安装,装配非常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圆管两端管口均设有内倒角环面,旋盖内底面对应圆管管口设有一可与内倒角环面楔压贴紧密封的外倒角压环;如此设计可不使用橡胶密封圈,在旋盖与圆管端的外螺纹旋紧时,外倒角压环压紧内倒角环面楔压贴紧密封,确保圆管中的水流不会流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①透明圆管可方便肉眼观察浮杯中鲜活小鱼的情况,配重块既可确保本实用新型悬浮水中以确保圆管内的水温与管外水温一致而不升高,又可使圆管内浮杯杯口朝上,方便钓客取出鲜活小鱼作钓大鱼;

②往圆管及浮杯加水,浮杯即能充满水又能在圆管上浮到圆管顶管口处,使钓客取出鲜活小鱼更加便捷,又能确保圆管及浮杯中的水有足够的氧气以延长鲜活小鱼的寿命,以使钓客能较长时间有鲜活小鱼可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装配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浮杯在圆管中浮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识为:10.圆管;11.外螺纹部;12.第二环槽;13.内倒角环面;20.旋盖;21.内螺纹部;22.第一环槽;23.弧形扣槽;24.外倒角压环;30.扣环系带;31.圆环;32.软塑料带;40.配重组件;41.配重块;42.扣盖;421.通孔;422.凸环;50.浮杯;51.网筒;510.筒口;511.圆孔;52.浮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4所示的一种钓鱼用的鱼饵存放罐,可悬浮在水中并用于暂养存放作饵的鲜活小鱼,其包括一直通的透明的圆管10,圆管10两端的外螺纹部11分别旋接一密封管口的旋盖20,各旋盖20都通过一扣环系带30安装在圆管10两端的外螺纹部11根部,一用于存放鲜活小鱼的圆形浮杯50可套入圆管10管腔并在管腔中轴向浮动,浮杯50底壁下方的旋盖20内壁上固定一配重组件40。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各旋盖20上设有与外螺纹部11旋接配合的内螺纹部21,旋盖20上顶部旋向上设有一第一环槽22,外螺纹部11根部的圆管10上设有一第二环槽12,扣环系带30包括两个圆环31以及一连接在固定在两个圆环31之间的软塑料带32,第一环槽22和第二环槽12各与一个圆环31套接旋转配合,将旋盖20通过扣环系带30连接以系接在圆管10端部;旋盖20通过第一环槽22与扣环系带30的圆环31自由转动配合,使扣环系带30不会影响旋盖20打开和封闭圆管10开口的操作,第二环槽12与扣环系带30的另一个圆环31自由转动配合,使旋盖20通过扣环系带30绕圆管10转动改变位置,使旋盖20打开圆管10开口时仍然可由扣环系带30挂在圆管10上而不会丢失。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配重组件40包括一配重块41和一扣盖42,该扣盖42把配重块41套装扣接在旋盖20内底壁上,具体是:旋盖20内底壁上凸起固定有两个相向的弧形扣槽23,扣盖42顶面设有连通其内部的通孔421,扣盖42周壁底端外凸设有一圈可与弧形扣槽23扣接的凸环422,把配重块41套于扣盖42中,然后把凸环422与弧形扣槽23扣接,即可把配重块41安装固定在旋盖20内底壁上;本实用新型悬浮在水中保持圆管10中水温时,在配重块41的重力作用下,圆管10具有配重的旋盖20一端自动下摆,无配重旋盖20的圆管10一端保持向上,使圆管10中存放鲜活小鱼的浮杯50的开口自动保持向上,以方便钓客打开圆管10上无配重旋盖20一端并从浮杯50中取出鲜活小鱼作为大鱼的鱼饵。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浮杯50由一网筒51和一套合固定在网筒51内底面的浮体52,网筒51的圆周面和底面均具有若干可供水流自由出入的圆孔511,浮体52采用浮力海绵制作;网筒51存放鲜活小鱼,然后把浮杯50整个放入圆管10中加水,网筒51及鲜活小鱼的重量下压克服浮体52浮力使得网筒51浸没在圆管10中的水中,避免鲜活小鱼离开网筒51中的水而死亡。打开圆管10顶端的旋盖20,加水使浮体52上浮托起网筒51上升,使网筒51筒口510离圆管10开口更近些,以方便把鲜活小鱼从浮杯50的网筒51中取出,并且加注水可确保圆管10及浮杯50中的水有足够的氧气以延长鲜活小鱼的寿命,以使钓客能较长时间有鲜活小鱼可用;随着鲜活小鱼被渐渐取出浮杯50并离开圆管10,浮杯50中的鲜活小鱼量少而重力减小,浮杯50在浮体52浮力作用下自动上浮到圆管10顶管口处,以方便钓客取出鲜活小鱼。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圆管10两端管口均设有内倒角环面13,旋盖20内底面对应圆管10管口设有一可与内倒角环面13楔压贴紧密封的外倒角压环24,如此设计可不使用橡胶密封圈,在旋盖20与透明的圆管10端的外螺纹11旋紧时,外倒角压环24压紧内倒角环面13楔压贴紧密封,确保圆管10中的水流不会流出。

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换或变化。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