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池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73191发布日期:2020-07-07 14:00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鱼池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鱼池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现有的工厂化养鱼池在污水处理上存在很大的问题,因为鱼池水不能循环利用,所以在养鱼时需要经常更换鱼池水进行养鱼,这样就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提高了商家的养鱼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鱼池系统。

一种鱼池系统,它包括充氧池体、设置在充氧池体一侧的第一池体、设于充氧池体中的充氧机构、换水机构、第二池体、设于第一池体中的第一净化机构、设于第二池体中的第二净化机构、污泥泵以及抽水泵;

所述充氧池体的一侧设有进水管;

所述充氧机构包括设置在充氧池体旁的充氧泵、与充氧泵连接的充气管道以及与充气管道连通并设置在充氧池体池底的多根补氧管道,所述补氧管道的末端封闭,每根补氧管道的下部均匀开设有多个出气孔,每个出气孔处均粘贴设有聚氨酯海绵块;

所述换水机构包括设置在充氧池体和第一池体之间的换水水泵、进水管道以及出水管道,所述换水水泵的进水口通过进水管道伸入至充氧池体的底部,换水水泵的出水口通过出水管道伸入至第一池体的液面以下;

所述第二池体位于第一池体的一侧,第一池体的池底高于第二池体的池底,第一池体的池底中心处设有带滤网的出水口,出水口通过池底连接管与第二池体的池底连通,第二池体的下部设有污泥排出口,污泥排出口通过污泥排出管与设置在第二池体一侧的污泥泵连通;第一池体的池底铺设有发热电缆;

第一净化机构包括搭设在第一池体上部的多根支撑杆和悬挂于支撑杆上的多个网袋,网袋内填充有水生植物,多根支撑杆相互平行设置;

第二净化机构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在第二池体内的第一不锈钢过滤网层、水生植物层和第二不锈钢过滤网层,第二不锈钢过滤网层位于污泥排出口的上方,水生植物层为第一不锈钢过滤网层和第二不锈钢过滤网层之间形成的填充有水生植物的空腔部,第一不锈钢过滤网层和第二不锈钢过滤网层均为多块不锈钢过滤网叠加捆绑而成;

抽水泵的进水管道伸入第二池体的液面以下且位于第一不锈钢过滤网层上方,抽水泵的出水管道的出水口设于充氧池体的上方。

所述出水口的直径为20-25cm,所述滤网的网孔直径为2-3cm。

所述不锈钢过滤网的网孔直径为1-1.5cm。

多根补氧管道的数量为三根,三根补氧管道相互平行设置且通过支撑架固定在充氧池体的池底,三根补氧管道的进气端均与充气管道相连通、另一端均封闭。

所述进水管道的进水口、出水管道的出水口均设置有过滤网。

所述聚氨酯海绵块将出气孔堵住,使得空气从聚氨酯海绵块内部的间隙排出。

本实用新型优点是:不会产生过多的污染环境养殖污水,节约了水资源,降低了商家的养鱼成本。设置第一池体的池底高于第二池体的池底,使得第一池体中鱼类产生的污染物持续流通向第一池体底部,只需要定期抽走第二池体底部的污泥,就能保证整个鱼池的清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充氧池体中各管道的分布示意图。

图3为补氧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一净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一种鱼池系统,它包括充氧池体30、设置在充氧池体30一侧的第一池体1、设于充氧池体30中的充氧机构、换水机构、第二池体2、设于第一池体1中的第一净化机构、设于第二池体2中的第二净化机构、污泥泵5以及抽水泵6;

所述充氧池体30的一侧设有进水管31;

所述充氧机构包括设置在充氧池体30旁的充氧泵32、与充氧泵32连接的充气管道33以及与充气管道33连通并设置在充氧池体30池底的多根补氧管道34,所述补氧管道34的末端封闭,每根补氧管道34的下部均匀开设有多个出气孔35,每个出气孔35处均粘贴设有聚氨酯海绵块36;

所述换水机构包括设置在充氧池体30和第一池体1之间的换水水泵37、进水管道38以及出水管道39,所述换水水泵37的进水口通过进水管道38伸入至充氧池体30的底部,换水水泵37的出水口通过出水管道39伸入至第一池体1的液面以下;

所述第二池体2位于第一池体1的一侧,第一池体1的池底高于第二池体2的池底,第一池体1的池底中心处设有带滤网12的出水口,出水口通过池底连接管8与第二池体2的池底连通,第二池体2的下部设有污泥排出口13,污泥排出口13通过污泥排出管9与设置在第二池体2一侧的污泥泵5连通;第一池体1的池底铺设有发热电缆22;

第一净化机构包括搭设在第一池体1上部的多根支撑杆10和悬挂于支撑杆10上的多个网袋11,网袋11内填充有水生植物,多根支撑杆10相互平行设置;

第二净化机构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在第二池体2内的第一不锈钢过滤网层14、水生植物层15和第二不锈钢过滤网层16,第二不锈钢过滤网层16位于污泥排出口13的上方,水生植物层15为第一不锈钢过滤网层14和第二不锈钢过滤网层16之间形成的填充有水生植物的空腔部,第一不锈钢过滤网层14和第二不锈钢过滤网层16均为多块不锈钢过滤网叠加捆绑而成;

抽水泵6的进水管道伸入第二池体2的液面以下且位于第一不锈钢过滤网层14上方,抽水泵6的出水管道的出水口设于充氧池体30的上方。

所述出水口的直径为20-25cm,所述滤网12的网孔直径为2-3cm。

所述不锈钢过滤网的网孔直径为1-1.5cm。

多根补氧管道34的数量为三根,三根补氧管道34相互平行设置且通过支撑架43固定在充氧池体30的池底,三根补氧管道34的进气端均与充气管道33相连通、另一端均封闭。

所述进水管道38的进水口、出水管道39的出水口均设置有过滤网44。

所述聚氨酯海绵块36将出气孔35堵住,使得空气从聚氨酯海绵块36内部的间隙排出。

工作原理:第一池体1中搭设有支撑杆10并悬挂装有水生植物的网袋11,定期投喂鱼饲料,在养殖池水变得略微浑浊、不透明,养殖池水的溶氧值降低、酸碱度略微失调时,启动抽水泵6,将第二池体2内的池水向充氧池体30进行输送,每隔30-45天启动一次污泥泵5将第二池体2池底的污泥抽尽后再关闭污泥泵5,同时向第一池体1内补入缺少的池水,缺少的池水从充氧池体30中引入。操作人员在第一池体换水前1-2天,通过进水管31向所述充氧池体30中进水,然后将充氧池体30中的水放置1-2天后,通过充氧泵32、充气管道33和多根补氧管道34向充氧池体30中的水进行加氧,空气通过补氧管道34的下部的多个出气孔35进入聚氨酯海绵块36内,再通过聚氨酯海绵块36内部特有的网状结构对空气进行分散,极大地提高了氧气与水的接触面积,有效增加池水的溶氧量。启动换水水泵37,将加氧完后的水换入至第一池体1中补入缺少的池水,即可便捷完成第一池体1的换水工作。



技术特征:

1.一种鱼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充氧池体(30)、设置在充氧池体(30)一侧的第一池体(1)、设于充氧池体(30)中的充氧机构、换水机构、第二池体(2)、设于第一池体(1)中的第一净化机构、设于第二池体(2)中的第二净化机构、污泥泵(5)以及抽水泵(6);

所述充氧池体(30)的一侧设有进水管(31);

所述充氧机构包括设置在充氧池体(30)旁的充氧泵(32)、与充氧泵(32)连接的充气管道(33)以及与充气管道(33)连通并设置在充氧池体(30)池底的多根补氧管道(34),所述补氧管道(34)的末端封闭,每根补氧管道(34)的下部均匀开设有多个出气孔(35),每个出气孔(35)处均粘贴设有聚氨酯海绵块(36);

所述换水机构包括设置在充氧池体(30)和第一池体(1)之间的换水水泵(37)、进水管道(38)以及出水管道(39),所述换水水泵(37)的进水口通过进水管道(38)伸入至充氧池体(30)的底部,换水水泵(37)的出水口通过出水管道(39)伸入至第一池体(1)的液面以下;

所述第二池体(2)位于第一池体(1)的一侧,第一池体(1)的池底高于第二池体(2)的池底,第一池体(1)的池底中心处设有带滤网(12)的出水口,出水口通过池底连接管(8)与第二池体(2)的池底连通,第二池体(2)的下部设有污泥排出口(13),污泥排出口(13)通过污泥排出管(9)与设置在第二池体(2)一侧的污泥泵(5)连通;第一池体(1)的池底铺设有发热电缆(22);

第一净化机构包括搭设在第一池体(1)上部的多根支撑杆(10)和悬挂于支撑杆(10)上的多个网袋(11),网袋(11)内填充有水生植物,多根支撑杆(10)相互平行设置;

第二净化机构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在第二池体(2)内的第一不锈钢过滤网层(14)、水生植物层(15)和第二不锈钢过滤网层(16),第二不锈钢过滤网层(16)位于污泥排出口(13)的上方,水生植物层(15)为第一不锈钢过滤网层(14)和第二不锈钢过滤网层(16)之间形成的填充有水生植物的空腔部,第一不锈钢过滤网层(14)和第二不锈钢过滤网层(16)均为多块不锈钢过滤网叠加捆绑而成;

抽水泵(6)的进水管道伸入第二池体(2)的液面以下且位于第一不锈钢过滤网层(14)上方,抽水泵(6)的出水管道的出水口设于充氧池体(30)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的直径为20-25cm,所述滤网(12)的网孔直径为2-3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过滤网的网孔直径为1-1.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多根补氧管道(34)的数量为三根,三根补氧管道(34)相互平行设置且通过支撑架(43)固定在充氧池体(30)的池底,三根补氧管道(34)的进气端均与充气管道(33)相连通、另一端均封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道(38)的进水口、出水管道(39)的出水口均设置有过滤网(4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海绵块(36)将出气孔(35)堵住,使得空气从聚氨酯海绵块(36)内部的间隙排出。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鱼池系统,包括充氧池体、设置在充氧池体一侧的第一池体、设于充氧池体中的充氧机构、换水机构、第二池体、设于第一池体中的第一净化机构、设于第二池体中的第二净化机构、污泥泵以及抽水泵。本实用新型优点是:不会产生过多的污染环境养殖污水,节约了水资源,降低了商家的养鱼成本。设置第一池体的池底高于第二池体的池底,使得第一池体中鱼类产生的污染物持续流通向第一池体底部,只需要定期抽走第二池体底部的污泥,就能保证整个鱼池的清洁。

技术研发人员:肖爱民;陈方;易家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宜昌市平湖秋月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18
技术公布日:2020.07.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