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蚂蟥的自动采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91813发布日期:2020-04-07 20:34阅读:1086来源:国知局
一种蚂蟥的自动采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蚂蟥的自动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蚂蟥具有诸多功效与医疗价值,包括:1、对血液的作用:水蛭素能阻止凝血酶对纤维蛋白的作用,阻碍血液凝固。水蛭素不受热或乙醇之破坏。水蛭尚可分泌一种组胺样物质,因而可扩张毛细血管而增加出血。水蛭醇提取物抑制血液凝固的作用比虻虫、虫、桃仁好,水蛭醇制剂的作用比水制剂的作用好;2、清淤血的功效:古医学利用水蛭来吮吸外伤病人的出血,达到清理瘀血的目的;中医内科将干燥后的虫体泡制成药,治疗瘕块、血瘀、闭经、跌打损伤等。3、抗炎作用:生水蛭对小鼠被诱发的实验性炎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能减轻小鼠腹腔毛细胞血管通透性。

现有的对蚂蟥的捕捉、采集,主要通过人工搜集为主,未有专门仪器辅助,耗时耗力、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蚂蟥感知co2以便进行体外寄生吸血的特性,放置药品于反应室内产生二氧化碳,从而自动吸引陆生蛭类,达到自动采集的目的的蚂蟥的自动采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多项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蚂蟥的自动采集装置,包括反应室外筒、采集内筒、进出口、遮挡盖和固定支架,采集内筒嵌套设置在反应室外筒内,遮挡盖通过连接杆连接设置在采集内筒上,遮挡盖与采集内筒之间保留3cm间隙,进出口即为该3cm间隙,设置在遮挡盖与采集内筒之间,固定支架固定设置在反应室外筒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反应室外筒包括外筒体、反应室、进料口,反应室设置在外筒体的底部,进料口设置在外筒体的外壁上。

优选的,所述采集内筒包括内筒体、连接气管和调节阀门,内筒体嵌套设置在反应室外筒的内部,连接气管设置在内筒体的底部,连通反应室,调节阀门设置在连接气管上。

优选的,所述内筒体的底部设置有脱脂棉。

优选的,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弹簧及插钎,插钎固定设置在弹簧的一端,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反应室外筒的外壁上,构成一组固定结构,三组固定结构设置在反应室外筒上。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蚂蟥的自动采集装置,利用蚂蟥感知co2以便进行体外寄生吸血的特性,放置药品于反应室内产生二氧化碳,从而自动吸引陆生蛭类,达到自动采集的目的,所述反应室外筒包括外筒体、反应室、进料口,反应室设置在外筒体的底部,进料口设置在外筒体的外壁上,该结构能够有效实现用于放置药品产生二氧化碳,同时当药品减少后能够方便的补充药品,所述采集内筒包括内筒体、连接气管和调节阀门,内筒体嵌套设置在反应室外筒的内部,连接气管设置在内筒体的底部,连通反应室,调节阀门设置在连接气管上,该结构的采集内筒能够起到收集蚂蟥的作用,同时调节阀门能够起到调节二氧化碳出气量的目的,所述内筒体的底部设置有脱脂棉,在脱脂棉上浇水能够持续保持采集内筒的湿润,防止蚂蟥脱水死亡,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弹簧及插钎,插钎固定设置在弹簧的一端,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反应室外筒的外壁上,构成一组固定结构,三组固定结构设置在反应室外筒上,该结构能够方便本装置在田地水洼中固定,防止装置倾倒。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其中,1、反应室外筒;2、采集内筒;3、进出口;4、遮挡盖;5、固定支架;6、外筒体;7、反应室;8、进料口;9、内筒体;10、连接气管;11、调节阀门;12、脱脂棉;13、弹簧;14、插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图1-2出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种蚂蟥的自动采集装置,包括反应室外筒1、采集内筒2、进出口3、遮挡盖4和固定支架5,采集内筒2嵌套设置在反应室外筒1内,遮挡盖4通过连接杆连接设置在采集内筒2上,遮挡盖4与采集内筒2之间保留3cm间隙,进出口3即为该3cm间隙,设置在遮挡盖4与采集内筒2之间,固定支架5固定设置在反应室外筒1的外部,本装置利用co2感知哺乳动物以便进行体外寄生吸血的特性,放置药品于反应室7内产生二氧化碳,从而自动吸引陆生蛭类,达到自动采集的目的。

所述反应室外筒1包括外筒体6、反应室7、进料口8,反应室7设置在外筒体6的底部,进料口8设置在外筒体6的外壁上,该结构能够有效实现用于放置药品产生二氧化碳,同时当药品减少后能够方便的补充药品。

所述采集内筒2包括内筒体9、连接气管10和调节阀门11,内筒体9嵌套设置在反应室外筒1的内部,连接气管10设置在内筒体9的底部,连通反应室7,调节阀门11设置在连接气管10上,该结构的采集内筒能够起到收集蚂蟥的作用,同时调节阀门11能够起到调节二氧化碳出气量的目的。

所述内筒体9的底部设置有脱脂棉12,在脱脂棉12上浇水能够持续保持采集内筒2的湿润,防止蚂蟥脱水死亡。

所述固定支架5包括弹簧11及插钎12,插钎12固定设置在弹簧11的一端,弹簧11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反应室外筒1的外壁上,构成一组固定结构,三组固定结构设置在反应室外筒1上,该结构能够方便本装置在田地水洼中固定,防止装置倾倒。

需要进一步解释的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蚂蟥的自动采集装置的实施原理是利用蚂蟥感知co2以便进行体外寄生吸血的特性,将柠檬酸、小苏打、水放置于反应室7内以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通气孔3沿着进入筒10散出,蚂蟥被吸引从进入筒10爬入,掉入采集内筒2内。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蚂蟥的自动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室外筒、采集内筒、进出口、遮挡盖和固定支架,采集内筒嵌套设置在反应室外筒内,遮挡盖通过连接杆连接设置在采集内筒上,遮挡盖与采集内筒之间保留3cm间隙,进出口即为该3cm间隙,设置在遮挡盖与采集内筒之间,固定支架固定设置在反应室外筒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蚂蟥的自动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室外筒包括外筒体、反应室、进料口,反应室设置在外筒体的底部,进料口设置在外筒体的外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蚂蟥的自动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内筒包括内筒体、连接气管和调节阀门,内筒体嵌套设置在反应室外筒的内部,连接气管设置在内筒体的底部,连通反应室,调节阀门设置在连接气管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蚂蟥的自动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体的底部设置有脱脂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蚂蟥的自动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弹簧及插钎,插钎固定设置在弹簧的一端,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反应室外筒的外壁上,构成一组固定结构,三组固定结构设置在反应室外筒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蚂蟥的自动采集装置,包括反应室外筒、采集内筒、进出口、遮挡盖和固定支架,采集内筒嵌套设置在反应室外筒内,遮挡盖通过连接杆连接设置在采集内筒上,遮挡盖与采集内筒之间保留3cm间隙,进出口即为该3cm间隙,设置在遮挡盖与采集内筒之间,固定支架固定设置在反应室外筒的外部,该实用新型的蚂蟥的自动采集装置,利用蚂蟥感知CO2以便进行体外寄生吸血的特性,放置药品于反应室内产生二氧化碳,从而自动吸引陆生蛭类,达到自动采集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孔德军;陈征;刘子超;仝向荣;苏源;李子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明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9.07.19
技术公布日:2020.04.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