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漂尾及智能鱼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45831发布日期:2020-05-22 20:26阅读:4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漂尾及智能鱼漂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钓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漂尾及智能鱼漂。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已经应用于渔具中,如在鱼漂内设置通信部件,并将鱼漂的实时状态及其他信息传输至钓鱼者的手机或其他智能设备中。现有的智能浮漂中,常采用蓝牙、wifi等无线方式传送鱼讯号,其天线一般置于中空光纤管内,并且将led灯放置于漂身中,为了同时兼顾灯光和天线效果,浮漂漂尾就变得粗大笨重,而且由于光纤管中空、容易断。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浮漂亮度不够、漂尾体积大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升浮漂亮度、减小漂尾体积的漂尾及智能鱼漂。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漂尾,包括:柔性主体、发光部件及rf线缆;所述柔性主体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发光部件通过电气元件实现电性连通,所述发光部件、所述电气元件及所述rf线缆均适配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所述电气元件及所述rf线缆均沿所述柔性主体的轴向延伸,所述发光部件沿所述柔性主体的轴向排列布设;所述安装槽的开口位于所述柔性主体的侧壁上。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发光部件靠近所述开口侧,所述rf线缆位于所述发光部件与所述安装槽的底壁之间;或者,所述rf线缆靠近所述开口侧,所述发光部件位于所述rf线缆与所述安装槽的底壁之间。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柔性主体的外壁上对应所述发光部件的位置设置有透明的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用于扩散所述发光部件的光线。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气元件为柔性电路板或导线。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气元件为柔性电路板,所述发光部件设置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上,所述柔性电路板沿所述柔性主体的轴向延伸,所述发光部件通过所述柔性电路板连接电源。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rf线缆的一端设置有天线收发段,所述rf线缆的另一端用于与主板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一端与所述天线收发段避让设置,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电源的焊接点。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柔性主体为玻璃纤维棒或塑胶材质主体。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鱼漂,包括漂身、漂脚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漂尾,所述漂尾、所述漂身及所述漂脚依次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漂尾及智能鱼漂,直接在漂尾中设置发光部件,使得漂尾能够直接发光,而不是如现有技术中发光部件设置于漂身上、漂身发的光再通过中空的光纤漂尾导出的方式,因此漂尾的亮度更好,而且,本申请的柔性主体不需要导出光线,因此无需设置成体积较大的中空形式,通过在柔性主体设置安装槽的形式来安装发光部件及rf线缆,在实现传送鱼讯号的前提下,便于控制漂尾的体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漂尾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漂尾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漂尾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

1、玻璃纤维棒,2、rf线缆,3、柔性电路板,4、天线收发段,5、ipex连接座,6发光部件,7、焊接点,8、凸起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智能鱼漂通常包括三个部分:漂尾、漂身及漂脚,漂尾、漂身及漂脚依次连接,即漂脚和漂尾分别连接在漂身的相对两端。

现有的智能鱼漂中,在漂身中设置发光部件6,漂尾设置为中空的光纤管形式,发光部件6发光后通过光纤管传导至漂尾处,这往往使得夜晚使用过程中漂尾的亮度不够;而且为实现信号传输,中空的光纤管内会设置天线,使得漂尾的导光性不好,并且天线的设置使得中空的漂尾易断。

为解决此类问题,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漂尾,其包括:柔性主体、发光部件6及rf线缆2;柔性主体上设置有安装槽;发光部件6通过电气元件实现电性连通,发光部件6、电气元件及rf线缆2均适配安装于安装槽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直接在漂尾中设置发光部件6,使得漂尾能够直接发光,而不是如现有技术中发光部件6设置于漂身上、漂身发的光再通过中空的光纤漂尾导出的方式,因此漂尾的亮度更好,而且,本申请的柔性主体不需要导出光线,因此无需设置成体积较大的中空形式,通过在柔性主体设置安装槽的形式来安装发光部件6及rf线缆2,在实现传送鱼讯号的前提下,便于控制漂尾的体积;同时非中空形式设置的漂尾不易折断,使用寿命更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柔性主体设置为玻璃纤维棒1(简称玻纤棒),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其他玻璃纤维制品结合合成树脂的其他复合材料或塑胶材质制备的柔性主体。玻纤棒作为浮漂漂尾,结实耐用。rf线缆2用于信号发射和接收。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电气元件可为柔性电路板3或导线,采用导线是需设置为极细导线,导线将led灯与电源连接;通过柔性电路板3或导线实现发光部件6与电源的连接,发光部件6可设置为led灯。其中,设置导线的方式需要对led灯单独固定,设置柔性电路板3的方式即可以对led灯实现结构支撑又可以实现led灯的电性连接,因此设置柔性电路板3的形式为优选方式。

本实施例中,以在漂尾中设置柔性电路板3(flexibleprintedcircuit,fpc)为例,led灯设置于柔性电路板3上,柔性电路板3沿柔性主体的轴向延伸,led灯通过柔性电路板3连接电源。

其中,安装槽、柔性电路板3及rf线缆2均沿柔性主体的轴向延伸,led灯沿柔性主体的轴向排列布设,本实施例中led灯在柔性电路板3上间隔设置几处即可;安装槽的开口位于柔性主体的侧壁上,即安装槽的长度方向沿柔性主体的轴向延伸,安装槽的深度方向则沿柔性主体的侧壁向柔性主体的轴线方向延伸。

本实施例中,对安装槽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定,以实现适配安装柔性电路板3及rf线缆2即可,例如,本实施例中安装槽设置为沿柔性主体轴向延伸的条状槽。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槽也可以设置为匹配rf线缆2形状的弧形槽形式,此时柔性电路板3可进行适应性弯曲,以实现安装进安装槽内。

本申请对安装槽内柔性电路板3或led灯与rf线缆2的安装顺序不做限定,可以将具有led灯的柔性电路板3靠近开口侧,rf线缆2位于发光部件6与安装槽的底壁之间,如图2所示,此时led灯发光不会被天线遮挡,亮度更好;或者,rf线缆2靠近开口侧,发光部件6位于rf线缆2与安装槽的底壁之间(图中未示出)。

为进一步提升漂尾的亮度,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柔性主体的外壁上对应发光部件6的位置设置有透明的凸起结构8,便于对led灯的光线进行扩散,使得漂尾的亮度更好。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柔性主体的外壁上滴设透明胶形成凸起结构8,透明胶可为水滴胶、透明树脂胶等能够实现形成透明结构的胶体即可,以透明胶的形式可以在形成扩散光线结构的同时,使得凸起结构8直接固定在玻纤棒上,加工更简便;其他方式设置凸起结构8的方式也应该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例如在柔性主体上设置透明薄膜或设置玻璃结构。每个凸起结构8处即为漂尾的发光点。

其中,rf线缆2(radiofrequencycable,射频线缆)具有设定长度,进而在安装过程中,可以使rf线缆2的一端与漂尾的一端平齐,并使具有设定长度的rf线缆2自漂尾一端向漂尾靠近漂身端的方向设置。安装槽的设置能够保证rf线缆2与漂尾之间可靠固定。

另外,漂尾上的rf线缆2(包括rf线芯及包裹在下线芯外的屏蔽层)需要实现信号传输,为保证rf线缆2具有较好的信号接收及发送能力,rf线缆远离漂身的一端设置有天线收发段4,天线收发段4由rf线缆2剥去一段屏蔽层构成,rf线缆2的另一端用于与主板连接;相适应的柔性电路板3的一端与天线收发段4避让设置,本实施例中避让方式可以为:柔性电路板3的一端的固定位置位于天线收发段4的末端(天线收发段4的末端可以理解为天线收发段4靠近漂身的一端),也即天线收发段4高于柔性电路板3的位置,位置关系可由图3中看出,此时鱼漂使用过程中,rf线缆2的天线收发段4可从水面露出;从而保证该rf线缆2的接受发射性能相对较好,从而与智能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关系相对稳定,用户体验较好。同时如图3可知柔性电路板3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电源的焊接点7,焊接点7用于焊接接通电源供led工作。

其中,如图3所示,rf线缆2与主板的连接可采用设置ipex连接座5的形式,rf线缆2的一端设置ipex连接座5,与主板端对应的rf座扣接,方便rf信号的传导;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去掉rf座,改为焊接式的连接方式。

上述漂尾在加工过程中,可采用专业进口玻纤机对柔性漂尾进行加工,具体步骤可包括:

首先将贴装有微型发光led的fpc(柔性电路板3)埋装于预先开设安装槽的玻纤棒(材质可导光也可不导光)漂尾中,再同时埋入极细rf线缆2(fpc可比rf线缆2短一截,以不影响rf信号);

对漂尾的安装槽内进行补胶固定fpc和led;

待胶干后,对漂尾打磨光滑、磨直,最后对漂尾涂漆画彩。

采用上述结构及方法设置的发光漂尾亮度高,柔韧性好,且易于组装生产。最终也能够实现将天线完全隐藏于浮漂目中,实现传统浮漂目的外观,且不影响夜钓过程中的使用,兼具普通漂目功能、发光功能和智能浮漂鱼讯信号的传送,完全不同于现有浮漂天线整合技术。另外由于本申请不再使用中空管等方式,使得该种漂尾更具柔性,可解决漂尾亮度低和易断的问题,易于加工生产,成品组件体积纤小,耐用美观。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