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药灌根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46768发布日期:2020-08-07 17:17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喷药灌根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田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喷药灌根一体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农村的改革,越来越多的致富道路出现在农村,其中烟草种植被广泛推广,而人们在种植烟草致富时,烟用营养液如豆浆灌根对提高烟叶抗性,改善烟叶品质,特别对改善烤后烟叶的颜色和油份,提高上中等烟比例具有明显作用。具体操作中,豆子必须磨成浆,经过2-3天高温充分发酵,每亩兑水600-700升,即每株烟在500毫升水以上,距烟株15厘米打孔灌根,灌后覆土。此前,烟草在团棵期进行豆浆灌根过程中,需要两个烟农配合灌施,即:一个烟农用木棍打孔,另一个烟农一手提装有豆浆的水桶,另一手提水壶灌根。该施用方式,可操作性强,且比较简单;但是费时、费工、成本较高;

再者不可避免的要进行施肥、喷药,但目前市场上的烟草喷药机普遍是背负式的,需要通过人们背着去施肥、喷药,这种背负式的烟草喷药机不仅劳动强度大,且劳动的效率也比较低,只能适用于山地、丘陵小地块的使用,目前,市场上也出现了少量的机械式烟草喷药机,但这种机械式烟草喷药机的喷头基本是固定的,只能给比其高度矮的农作物施肥、喷药,无法满足不同时期、不同高度的烟草施肥、喷药,使得该机械式烟草喷药机适用范围受限。故一种可以升降喷头高度,可适用于不同时期、不同高度的烟草施肥、喷药的烟草喷药机已经成为人们迫切的需要。

随着日常生产的需要,逐渐的出现一种集喷药与灌根一体的装置,车体携带该两机构的部件进行,进行喷药后再进行灌根,该装置可以实现最大效率的对烟苗进行养分补给,其中喷药对烟叶进行补给,灌根对根部进行补给,双管齐下,效果由其的显著,但是随着使用,也逐渐的暴露出了该技术的不足;

1.其中灌根操作均是通过烟农将杆体插入滴下进行灌根,由于烟农跟随于车体的后方随动前进,这便需要连接杆体的水管较长,以保证烟农顺利的进行灌根操作,但是伴随的问题就是,如何对水管进行规整卷绕收集,现有的方式是通过一个卷绕盘,将水管卷绕于盘体上,但是问题是,其在放卷的过程中,水管的两端呈同时放卷设置,但是由于卷绕盘与水箱的位置固定,这边导致连接水箱的水管的端部至卷绕盘之间的水管在放卷的过程中不断延长,无法利用,造成浪费。

2.其中喷药部件占用了大的横向空间,这便使得,其在未进入烟田之前,需要一个很宽阔的道路供其行驶,这不仅影响了往来的人流及车辆,极易出现因视觉盲区导致碰撞现象的发生,对安全造成一定的隐患。

3.该装置对烟草生长前期使用时,显得尤其方便,但是当烟草到了生长的中后期时,该装置受限于烟草的限制,当该装置在进入烟田时,则易对烟草的烟叶表面造成刮伤,影响烟叶后期的良品率。

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喷药灌根一体机,用以解决传统技术中的灌根喷药一体机,放卷灌根导管时,使得双向放卷,造成一端无法利用;受限于烟草的生产周期,易对烟叶表面造成刮伤;及喷药部件,在未进入烟田的道路上行驶时,影响往来人流及车辆的行驶空间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喷药灌根一体机,包括拱形机架,并通过所述拱形机架的拱形区域形成烟垄避让空间,所述拱形机架包括顶板及固接于其两端的侧板,两个所述侧板的下端部还分别连接有支撑架,其中一侧的所述支撑架上转动安装有卷绕筒及卷绕于所述卷绕筒上的导水管,所述卷绕筒的两端固接有限位盘,所述导水管处于内侧的一端固接于所述卷绕筒上,并延伸至所述卷绕筒的内部,所述导水管的另一端连接有灌根杆;所述卷绕筒的一端封口设置,另一端敞口设置,且敞口端固接有呈渐缩式设置的导筒,所述导筒的另一端还固接有套筒,所述套筒内转动安装有转筒,并通过所述转筒连接有进水管。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另一侧的所述支撑架上沿纵向相对摆动有两个支臂,且所述支臂通过升降部件作竖向平移动作;所述支臂上还并列设有若干个双向雾化喷嘴,若干个所述双向雾化喷嘴通过输液管共同输液,所述支臂包括支撑臂与延伸臂,所述支撑臂沿纵向摆动铰接于所述升降部件上,所述延伸臂的一端沿横向翻转铰接于所述支撑臂的摆动端。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卷绕筒的周壁上还同轴固接有若干个分隔盘,相邻的分隔盘之间分别卷绕有导水管。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升降部件包括竖向设置的支撑框架及升降板,所述支臂安装于所述升降板上,所述升降板的侧壁上分别并列设有导向轮,所述支撑框架的相对内壁上分别开设有用以约束所述导向轮行程的导向槽。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安装有所述卷绕筒的所述支撑架上还并列安装有两个储液箱。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安装有所述卷绕筒的所述支撑架上还固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并列开设有若干个固定孔,所述灌根杆插装于所述固定孔内。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灌根杆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一端连接所述导水管,且所述灌根杆的另一端开设有倾斜的出液口。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管体上还同轴套装有握把,所述握把处还铰接有用以控制管体内液体通断的按压阀。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握把上还同轴固接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与所述固定孔的上边沿相抵。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靠近所述卷绕筒的其中一个所述储液箱内部。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套筒的内壁上还并列开设有两个密封槽,所述转筒的周壁上套装有两个密封环,且所述密封环限位于所述密封槽内。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输液管包括硬质管与软质管,所述硬质管设有两个且分居于所述支撑臂与所述延伸臂上,所述软管处于两个硬质管之间并使其相连通,若干所述双向雾化喷嘴并列安装于所述硬质管上。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支撑框架固接于所述支撑架上。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支撑框架上还固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安装有绕线手轮,所述支撑框架的顶部转动设有过线轮,所述绕线手轮的驱动线绕过所述过线轮连接于所述升降板的顶部,绕线轮与升降板连接的一端设有勾爪,升降板的顶部估计有环体,所述勾爪勾挂于所述环体内。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升降板上还固接有板体,所述板体上分别相对安装有两个卡装座,两个所述支撑臂上还分别固接有柱体,所述支撑臂收缩状态时,所述柱体卡装于所述卡装座内时。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支撑臂为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的一端通过铰接板铰接于所述升降板上,所述升降板上还固接有限位柱,所述支撑臂展开状态时,所述限位柱与矩形框架的内侧壁相抵。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双向雾化喷嘴包括竖向喷头和侧向喷头。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处于所述延伸臂两端的所述双向雾化喷嘴的呈渐扩式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实现利用卷绕筒的实现对单侧的导水管进行卷绕,且能保证卷绕筒与储液箱之间的管体长度不便,实现了导水管的最大的利用率,并且实现便于对导水管进行卷绕,省去多人对导水管盘绕的动作;降低了劳动力的同时还提高了车体整体的便捷性;实现避让烟垄内的烟草,防止装置与烟叶接触,避免造成刮伤烟叶的现象;实现支臂沿纵向方向摆动设置,实现竖向并列设置于车体上,不仅不占用横向使用空间,还不占用车辆的行进方向的使用空间,大大降低了喷药车的空间占用率,保证往来车辆及人流的顺利通过,并且防止因盲区造成的碰撞的安全隐患;并且利用雾化嘴实现双向喷雾,提高药液与叶面的接触面积,提高药液的使用效率,降低浪费,并且保证了烟草的正常生长;简化随动部件,降低工作过程中的故障率的发生;提高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部件少,工序简便,且故障率低;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操作控制简便,易于大规模制造与安装,应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灌根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拱形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分隔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支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臂;2-延伸臂;3-硬质管;4-卡爪;5-软质管;6-双向雾化喷嘴;7-支撑框架;8-升降板;9-板体;10-卡装座;11-导向槽;12-导向轮;13-绕线手轮;14-过线轮;15-限位柱;16-铰接板;17-柱体;18-支撑架;19-限位盘;20-导水管;21-进水管;22-储液箱;23-灌根杆;24-固定板;25-握把;26-按压阀;27-直行轮;28-转向轮;29-卷绕筒;30-分隔盘;31-驱动电机;32-支撑板;33-导筒;34-套筒;35-卡箍;36-转筒;37-密封环;38-固定板;39-拱形机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6所示,喷药灌根一体机,包括拱形机架39,并通过拱形机架39的拱形区域形成烟垄避让空间,拱形机架39包括顶板及固接于其两端的侧板,两个侧板的下端部还分别连接有支撑架18,其中一侧的支撑架18上转动安装有卷绕筒29及卷绕于卷绕筒29上的导水管20,卷绕筒29的两端固接有限位盘19,导水管20处于内侧的一端固接于卷绕筒29上,并延伸至卷绕筒29的内部,导水管20的另一端连接有灌根杆23;卷绕筒29的一端封口设置,另一端敞口设置,且敞口端固接有呈渐缩式设置的导筒33,导筒33的另一端还固接有套筒34,套筒34内转动安装有转筒36,并通过转筒36连接有进水管21,其中进水管通过卡箍35固定于转筒36上。

支撑架18上竖直固接有支撑板32,所述卷绕筒29的封口端转动安装于支撑板32上,且支撑板32上还安装有驱动所述卷绕筒29转动的驱动电机31。

另一侧的支撑架18上沿纵向相对摆动有两个支臂,且支臂通过升降部件作竖向平移动作;支臂上还并列设有若干个双向雾化喷嘴6,若干个双向雾化喷嘴6通过输液管共同输液,支臂包括支撑臂1与延伸臂2,支撑臂1沿纵向摆动铰接于升降部件上,延伸臂2的一端沿横向翻转铰接于支撑臂1的摆动端。

卷绕筒29的周壁上还同轴固接有若干个分隔盘30,相邻的分隔盘30之间分别卷绕有导水管20。

升降部件包括竖向设置的支撑框架7及升降板8,支臂安装于升降板8上,升降板8的侧壁上分别并列设有导向轮12,支撑框架7的相对内壁上分别开设有用以约束导向轮12行程的导向槽11。

安装有卷绕筒29的支撑架18上还并列安装有两个储液箱22。

其中一个储液箱22为灌根部件提供储液,另一个为喷药部件提供储液,且储液箱22内部均设有泵体,为液体传输提供动力。

安装有卷绕筒29的支撑架18上还固接有固定板,固定板上并列开设有若干个固定孔,灌根杆23插装于固定孔内。

灌根杆23包括管体,管体的一端连接导水管20,且灌根杆23的另一端开设有倾斜的出液口,其中灌根杆23的结构与市面上常见的喷雾器中的喷药杆结构类似,只是出水方式不同。

其中灌根杆23的出水端受泵体提供的动力不会出现堵塞的现象。

管体上还同轴套装有握把25,握把25处还铰接有用以控制管体内液体通断的按压阀26。

握把25上还同轴固接有定位板,定位板与固定孔的上边沿相抵。

进水管21的另一端延伸至靠近卷绕筒29的其中一个储液箱22内部。

套筒34的内壁上还并列开设有两个密封槽,转筒36的周壁上套装有两个密封环37,且密封环37限位于密封槽内。

拱形机架39的两侧壁上分别水平安装有直行轮27,拱形机架39的其中一侧还设有一个与该侧的直行轮27水平并列设置的转向轮28。

输液管包括硬质管3与软质管5,硬质管3设有两个且分居于支撑臂1与延伸臂2上,软管处于两个硬质管3之间并使其相连通,若干双向雾化喷嘴6并列安装于硬质管3上,硬质管3通过卡爪4固定于支臂上。

支撑框架7固接于支撑架18上。

支撑框架7上还固接有安装板,安装板上安装有绕线手轮13,支撑框架7的顶部转动设有过线轮14,绕线手轮13的驱动线绕过过线轮14连接于升降板8的顶部,绕线轮与升降板8连接的一端设有勾爪,升降板8的顶部估计有环体,勾爪勾挂于环体内。

升降板8上还固接有板体9,板体9上分别相对安装有两个卡装座10,两个支撑臂1上还分别固接有柱体17,支撑臂1收缩状态时,柱体17卡装于卡装座10内时。

支撑臂1为矩形框架,矩形框架的一端通过铰接板16铰接于升降板8上,升降板8上还固接有限位柱15,支撑臂1展开状态时,限位柱15与矩形框架的内侧壁相抵。

双向雾化喷嘴6包括竖向喷头和侧向喷头。

处于延伸臂2两端的双向雾化喷嘴6的呈渐扩式设置。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