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65141发布日期:2020-07-14 16:50阅读:574来源:国知局
水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植株种植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水培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水培装置,水培槽内的营养液始终与植株根系接触,从而保证植株根系与营养液接触,以吸收营养液的营养。但是,植株根系始终浸泡在营养液中,较易烂根,同时导致根系供氧不足,影响了植株的寿命。

此外,营养液中的金属离子较易在根系表面附着,影响根系对营养液的吸收。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培装置,以实现植株根系对营养液和氧气的吸收,进而延长植株的寿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培装置,包括:

用于栽植植株的水培槽;

用于向所述水培槽内通入营养液,以使所述植株的根系与营养液接触的储液结构;

用于将所述水培槽内的营养液排出,以使所述植株的根系与空气接触的排液结构。

优选的,上述水培装置中,所述排液结构的排出口与所述储液结构连接。

优选的,上述水培装置中,所述储液结构低于所述水培槽,所述储液结构通过供液管向所述水培槽内通入营养液,所述供液管上设置有供水泵。

优选的,上述水培装置中,所述排液结构为虹吸管,当所述水培槽内的营养液液位达到预设液位时,所述虹吸管自动将营养液排到所述储液结构中。

优选的,上述水培装置中,所述预设液位不低于所述植株的根系顶端。

优选的,上述水培装置中,所述储液结构高于所述水培槽,所述储液结构通过引流管向所述水培槽内通入营养液。

优选的,上述水培装置中,所述排液结构为排液管,所述排液管上设置有排水泵。

优选的,上述水培装置中,所述储液结构为顶部开口的储液槽。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提供的水培装置包括用于栽植植株的水培槽;用于向水培槽内通入营养液,以使植株的根系与营养液接触的储液结构;用于将水培槽内的营养液排出,以使植株的根系与空气接触的排液结构。

应用时,将植株栽植到水培槽中。本申请可以利用储液结构向水培槽内通入营养液,使植株的根系与营养液接触;还可以利用排液结构将水培槽内的营养液排出,使植株的根系与空气接触;使用过程中,采取储液结构和排液结构间歇工作,或者同时工作且通液和排液存在流量差,从而使植株的根系交叉与营养液或空气接触,解决了供肥与供氧的矛盾,实现了植株根系对营养液和氧气的吸收,促进植株健康生长。

此外,由于本申请的水培装置不会使根系一直浸泡在营养液中,有利于根系对氧气的吸收,避免烂根,更有利于根系对营养液的吸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水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培装置,实现了植株根系对营养液和氧气的吸收,进而延长了植株的寿命。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附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水培装置包括用于栽植植株的水培槽1;用于向水培槽1内通入营养液,以使植株的根系与营养液接触的储液结构3;用于将水培槽1内的营养液排出,以使植株的根系与空气接触的排液结构。

应用时,将植株栽植到水培槽1中。本申请可以利用储液结构3向水培槽1内通入营养液,使植株的根系与营养液接触;还可以利用排液结构将水培槽1内的营养液排出,使植株的根系与空气接触;使用过程中,采取储液结构3和排液结构间歇工作,或者同时工作且通液和排液存在流量差,从而使植株的根系交叉与营养液或空气接触,解决了供肥与供氧的矛盾,实现了植株根系对营养液和氧气的吸收,促进植株健康生长。

此外,由于本申请的水培装置不会使根系一直浸泡在营养液中,有利于根系对氧气的吸收,避免烂根,更有利于根系对营养液的吸收。

为了便于营养液的循环使用,排液结构的排出口与储液结构3连接。本申请利用排液结构将水培槽1内的营养液排出到储液结构3中,并能够通过储液结构3重新加入水培槽1内,简化了结构,同时节省了营养液。当然,上述排液结构的排出口还可以与其他结构连接,如另外一个水培槽1;或者排放到其他的回收结构中。

本申请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储液结构3低于水培槽1,储液结构3通过供液管4向水培槽1内通入营养液,供液管4上设置有供水泵5。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通过改变供水泵5的流速大小来调节根系的浸没时间,便于操作。

上述实施例中,排液结构为虹吸管2,当水培槽1内的营养液液位达到预设液位时,虹吸管2自动将营养液排到储液结构3中。

水培装置在应用过程中,首先利用供水泵5向水培槽1内通入营养液,使植株的根系与营养液接触;待水培槽1内的营养液液位达到预设液位时,虹吸管2自动将营养液排到储液结构3中,抽干水培槽1内的营养液,使整个根系接触空气;接着供水泵5慢慢地将水培槽1内的营养液加到预设液位,虹吸管2再次自动抽干水培槽1内的营养液;如此循环,从而实现对根系的间歇浸没,保证了植株根系对营养液和氧气的间隔吸收。

上述虹吸管2结构比较简单,而且无需借助动力,降低了成本。

优选的,预设液位不低于植株的根系顶端,从而保证植株的整个根系均能与营养液接触,保证了整个根系的营养,更有利于营养吸收。当然,上述预设液位也可以略低于植株的根系顶端。

本申请另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储液结构3高于水培槽1,储液结构3通过引流管向水培槽1内通入营养液。本实施例的储液结构3利用重力的作用,通过引流管向水培槽1内通入营养液,结构比较简单,同时能够避免营养液外溅。本实施例的储液结构3还可以通过底部的供液口直接向水培槽1内排入营养液。

进一步的,排液结构为排液管,排液管上设置有排水泵。本申请通过排水泵将水培槽1内营养液抽吸到储液结构3中。当然,本申请还可以包括一个低于水培槽1的回收结构,通过重力的作用,通过排液管排到回收结构中,并在排液管上设置自动阀,通过检测器检测水培槽1内的营养液液位,当达到预设液位时,控制自动阀自动开启;待营养液完全排出后,控制自动阀自动关闭。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储液结构3还可以平齐于水培槽1;水培槽1内营养液的通入和排出均采用动力结构——泵,来实现。

为了简化结构,储液结构3为顶部开口的储液槽,该储液槽还便于观察营养液量,便于及时补充营养液。储液结构3还可以为封闭的储液箱、储液桶等。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