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园林灌木移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58935发布日期:2020-08-25 18:39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园林灌木移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园林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园林灌木移栽装置。



背景技术:

灌木指那些没有明显的主干、呈丛生状态比较矮小的树木,一般可分为观花、观果、观枝干等几类,矮小而丛生的木本植物,是多年生。一般为阔叶植物,也有一些针叶植物是灌木,如刺柏,如果越冬时地面部分枯死,但根部仍然存活,第二年继续萌生新枝,则称为“半灌木”。如一些蒿类植物,也是多年生木本植物,但冬季枯死。常见灌木有玫瑰、杜鹃、牡丹、小檗、黄杨、沙地柏、铺地柏、连翘、迎春、月季、荆、茉莉、沙柳等。

现有的灌木移栽在各种园林布景中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现有的灌木在移栽过程中出现了以下的一些缺陷,首先,现有的灌木在移栽过程中需要将底部树根从土地挖出土球,然而在挖出土球的过程中灌木会逐渐难以竖直立稳,导致灌木倾倒,影响灌木的移栽过程;其次,灌木在移栽的固定时难以在户外的地面上找到水平的支撑环境,导致支架容易出现倾斜影响支撑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灌木根部挖出土球时容易倾倒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园林灌木移栽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园林灌木移栽装置,包括第一锁定板以及第一锁定板底部设置的第二锁定板,所述第一锁定板底部开设有第一限位滑槽,所述第二锁定板上端面焊接有半圆壳体,且半圆壳体上端面通过焊接弧形滑块与第一限位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锁定板的水平截面呈缺口圆环形结构,所述第一锁定板内腔开设有环形内槽,且环形内槽内腔滑动连接有卡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锁定板呈270°圆环形结构,所述第二锁定板与第一锁定板内部结构相同,所述卡环呈180°半圆环形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锁定板内侧侧表壁呈圆台形结构,所述第一锁定板内腔三个方向上均开设有第二限位滑槽,且第二限位滑槽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挤压板,所述挤压板远离第一锁定板的一侧均焊接有贴合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二锁定板下端面三个方向上均开设有球形槽,所述第二锁定板顶部设置有三个下支杆,三个所述下支杆上端面均开设有球形卡件,且球形卡件与球形槽间隙配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下支杆底部设置有脚座,且脚座上端面开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与下支杆内腔滑动连接,所述脚座与下支杆之间套设有套环,且套环内腔与螺纹杆之间螺纹旋合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挤压板下端面开设有两个竖槽,且两个竖槽关于下支杆中心轴对称,所述套环靠近下支杆的一侧开设有斜板,且斜板与竖槽卡接。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使用了第一锁定板和第二锁定板的交叉固定,由于采用了环形内槽与卡环之间的滑动连接,实现了将第一锁定板套在到灌木树干部位后重新形成环形结构,同时由于采用了弧形滑块与第一限位滑槽之间的滑动连接,实现了转动第一锁定板后带动第一锁定板和第二锁定板之间的开口处不处于同一竖直面上,以便于加强装置的支撑效果。

2、本实用新型中,使用了三个楔子卡住树干,由于采用了挤压板与第二限位滑槽之间的滑动连接,同时由于采用了第一锁定板内侧侧表壁的倾斜结构,实现了挤压板上下滑动时带动贴合板水平方向的运动,从而实现了三个贴合板的水平方向位移将第一锁定板内腔中的灌木树干部位卡死,进而实现了对于树干的固定限位。

3、本实用新型中,使用了可调节的下支杆和脚座在地面固定支撑,由于采用了螺纹杆与下支杆内腔之间的滑动连接,实现了脚座与下支杆之间伸缩调整,以便于在崎岖不平的位置调平整个装置,又由于采用了套环与螺纹杆之间的螺纹旋合连接,实现了转动套环时带动脚座与下支杆之间的伸缩,同时由于采用了套环上端面开设的斜板与竖槽之间的卡接,实现了斜板卡在竖槽内部,以便于套环的固定,进而实现了脚座与下支杆之间的距离得到限位固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园林灌木移栽装置的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园林灌木移栽装置的120°剖面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园林灌木移栽装置的卡环水平中心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园林灌木移栽装置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第一锁定板;101、第一限位滑槽;102、卡环;103、挤压板;104、贴合板;105、第二限位滑槽;106、环形内槽;107、球形卡件;108、弧形滑块;2、半圆壳体;3、下支杆;301、球形槽;302、竖槽;4、套环;401、斜板;5、脚座;501、螺纹杆;6、第二锁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连接”等指示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该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部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部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园林灌木移栽装置,包括第一锁定板1以及第一锁定板1底部设置的第二锁定板6,第一锁定板1底部开设有第一限位滑槽101,第二锁定板6上端面焊接有半圆壳体2,且半圆壳体2上端面通过焊接弧形滑块108与第一限位滑槽101滑动连接,第一锁定板1的水平截面呈缺口圆环形结构,第一锁定板1内腔开设有环形内槽106,且环形内槽106内腔滑动连接有卡环102,以便于卡环102控制第一锁定板1的卡合状态。

具体的,如图1所示,第一锁定板1呈270°圆环形结构,第二锁定板6与第一锁定板1内部结构相同,卡环102呈180°半圆环形结构,以便于卡环102可以将第一锁定板1开口处卡死或完全打开。

具体的,如图2所示,第一锁定板1内侧侧表壁呈圆台形结构,第一锁定板1内腔三个方向上均开设有第二限位滑槽105,且第二限位滑槽105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挤压板103,挤压板103远离第一锁定板1的一侧均焊接有贴合板104,以便于挤压板103在第二限位滑槽105内壁滑动时带动贴合板104的水平方向运动。

具体的,如图2所示,第二锁定板6下端面三个方向上均开设有球形槽301,第二锁定板6顶部设置有三个下支杆3,三个下支杆3上端面均开设有球形卡件107,且球形卡件107与球形槽301间隙配合,以便于三个下支杆3自由转动,方便在不同的位置支撑固定装置。

具体的,如图2所示,下支杆3底部设置有脚座5,且脚座5上端面开设有螺纹杆501,螺纹杆501与下支杆3内腔滑动连接,脚座5与下支杆3之间套设有套环4,且套环4内腔与螺纹杆501之间螺纹旋合连接,以便于转动套环4时带动下支杆3与脚座5之间的距离控制。

具体的,如图4所示,挤压板103下端面开设有两个竖槽302,且两个竖槽302关于下支杆3中心轴对称,套环4靠近下支杆3的一侧开设有斜板401,且斜板401与竖槽302卡接,以便于套环4卡住下支杆3,避免套环4松动产生转动。

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通过环形内槽106和卡环102之间的滑动连接,以及第一锁定板1的270°环形结构,以便于将第一锁定板1安装到灌木树干部位,同时转动卡环102使得第一锁定板1将灌木树干四周圈住,再通过弧形滑块108与第一限位滑槽101之间的滑动连接,以便于转动第一锁定板1使得第一锁定板1和第二锁定板6之间的开口处不处于同一竖直面上,加强装置的支撑效果;其次,通过挤压板103与第二限位滑槽105之间的滑动连接,以及第一锁定板1内侧侧表壁的倾斜结构,使得挤压板103上下滑动时带动贴合板104水平方向的运动,从而使得三个贴合板104将第一锁定板1内腔中的灌木树干部位卡死,避免树干出现移位的问题;最后,通过螺纹杆501与下支杆3内腔之间的滑动连接,以便于脚座5与下支杆3之间伸缩调整,方便在崎岖不平的位置固定整个装置,再通过套环4与螺纹杆501之间的螺纹旋合连接,以便于转动套环4推动脚座5与下支杆3的距离调整,通过套环4上端面开设的斜板401与竖槽302之间的卡接,以便于斜板401卡在竖槽302内部,方便套环4的固定,使得脚座5与下支杆3之间的距离得到固定。

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各种修改、等同替换、变化等等。但是,这些变换只要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本申请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所使用的一些术语并不是限制,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