钵体蔬菜定植杯与定植盘的防转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41680发布日期:2020-04-28 19:44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钵体蔬菜定植杯与定植盘的防转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钵体蔬菜定植杯与定植盘的防转结构。



背景技术:

钵体蔬菜苗具有苗期短、苗壮、无缓苗期等特点,被普遍用于蔬菜规模化种植,参见图6,现有的种植方法通常是将钵体蔬菜种子种植在盛放有基质的定植杯2中,定植杯2放置在育苗盘内,待种子长成幼苗后,再将育苗盘内的定植杯2定植在定植盘1上的对应的限位孔内,待钵体蔬菜成熟后,通过收割线c进行自动收割,进行收割作业时,定植盘1沿着收割线c的输送方向移动,在收割线c上方设置有用于切割蔬菜的带刀b,带刀b与收割线c的输送方向垂直,且沿其延伸方向做匀速运动,当带刀b与蔬菜接触时,蔬菜受到与定植盘1运动方向相反的切割力和与带刀b运动方向一致的切向力的作用,因蔬菜根系和基质已经盘结交织在一起,并与定植杯2有一定的结合力,所以定植杯2同样受到切割力和切向力的作用,蔬菜在切割力的作用下被切断,而切向力使蔬菜及定植杯2有转动的趋势,容易造成切割下来的蔬菜不规则倾倒,甚至搅烂茎叶,影响蔬菜的品质品相。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钵体蔬菜定植杯与定植盘的防转结构,能够防止切割蔬菜时蔬菜及定植杯转动,从而使切割的蔬菜有序倾倒。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钵体蔬菜定植杯与定植盘的防转结构,包括定植盘和定植杯,在所述定植盘内设置有用于放置定植杯的限位孔,所述定植杯包括定植杯主体和上筒壁,所述上筒壁下端部的直径大于定植杯主体上端部的直径,且所述上筒壁的下端通过一圈水平筒壁与定植杯主体的上端相连,在所述上筒壁上开设有若干呈周向均匀分布且均竖向延伸的防转条形孔,所述防转条形孔的下端水平延伸至水平筒壁上,在所述定植盘限位孔的孔壁上设置有若干与定植杯的防转条形孔一一对应的防转凸条,所述防转条形孔水平段的长度大于防转凸条的径向宽度,当所述定植杯定植在定植盘的限位孔内时,所述定植杯的上筒壁与限位孔的孔壁之间具有能够容纳防转凸条的间隙。

作为优选,在上筒壁上设置有八个所述防转条形孔。采用以上结构,定植杯受力时只需旋转很小的角度即能够使防转凸条伸入防转条形孔内。

作为优选,所述定植杯主体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筒壁、第二筒壁、第三筒壁和杯底,所述第一筒壁的直径大于第二筒壁上开口的直径,且所述第一筒壁的下端通过水平设置的限位筒壁与第二筒壁的上端相连,所述第二筒壁、第三筒壁的直径均从上到下逐渐缩小,所述第二筒壁的下端与第三筒壁的上端相连,所述第三筒壁的下端与杯底相连,所述定植盘的限位孔内设置有上大下小的限位台阶,当定植杯放置在定植盘的限位孔内时,所述限位筒壁正好卡在限位台阶上,且所述定植杯主体的外壁与限位孔的孔壁之间具有间隙。采用以上结构,便于定植杯的叠放,限位筒壁和限位台阶配合能够限制定植杯放入限位孔内的深度,定植杯与定植盘的接触面积小,利于取杯。

作为优选,在所述第二筒壁上开设有周向均匀分布的竖向条形孔,在所述第三筒壁和杯底上开设有交错布置的长孔和短孔,所述长孔、短孔的一端位于第三筒壁上,另一端位于杯底上,当定植杯放置在定植盘的限位孔内时,所述竖向条形孔、长孔和短孔均位于定植盘的限位孔下方。采用以上结构,钵体蔬菜的根系既能从定植杯侧面伸出,又能从底面伸出,利于根系的生长,同时使根系分布均匀,长孔、短孔配合能够保证定植杯杯底的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上筒壁的上端设置有一圈向外径向延伸后向下弯折的翻边,当定植杯放置在定植盘的限位孔内时,所述翻边位于定植盘的限位孔的上方。采用以上结构,便于取杯和增加定植杯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定植杯定植在定植盘的限位孔内时,定植杯的上筒壁与限位孔的孔壁之间具有能够容纳防转凸条的间隙,使得在将定植杯定植到限位孔内时,无需将防转条形孔与防转凸条对准,避免了防转凸条增大定植杯放入定植盘时的定植难度,防转条形孔水平段的长度大于防转凸条的径向宽度,避免了水平筒壁影响后续定植杯的取出;定植杯的防转切口和定植盘的防转凸条配合,能够防止成菜收割时,蔬菜和定植杯发生转动,导致切割下来的蔬菜不规则倾倒,甚至搅烂茎叶,影响蔬菜的品质品相。

附图说明

图1为定植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定植杯的俯视图;

图3为定植盘的俯视图;

图4为图3的a部放大图;

图5为定植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成菜收割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钵体蔬菜定植杯与定植盘的防转结构,主要由定植盘1和定植杯2组成,在定植盘1内设置有若干用于放置定植杯2的限位孔101,定植盘1内的限位孔101呈矩形阵列分布,定植杯2的横截面为圆形,定植杯2包括定植杯主体201和设置在定植杯主体201上方的上筒壁202,上筒壁202的直径大于定植杯主体201上开口的直径,且上筒壁202的下端通过一圈水平筒壁203与定植杯主体201的上端相连;在上筒壁202上开设有若干呈周向均匀分布且均竖向延伸的防转条形孔202a,防转条形孔202a的下端水平延伸至水平筒壁203上,防转条形孔202a水平段的长度大于防转凸条101a的径向宽度,在定植盘1限位孔101的孔壁上设置有若干与定植杯2的防转条形孔202a一一对应的防转凸条101a;当定植杯2定植在定植盘1的限位孔101内时,定植杯2的上筒壁202与限位孔101的孔壁之间具有能够容纳防转凸条101a的间隙,在进行收割作业之前,限位孔101的防转凸条101a并未伸入定植杯2的防转条形孔202a内,当进行收割作业时,定植杯2受到带刀的切割力和切向力,使得限位孔101的防转凸条101a伸入定植杯2的防转条形孔202a内,实现防转;当收割作业完成后,由于防转条形孔202a的下端水平延伸至水平筒壁203上,且防转条形孔202a水平段的长度大于防转凸条101a在定植杯2径向上的宽度,因此避免了后续取杯时防转凸条101a与水平筒壁203之间发生干涉。

如图1至图5所示,防转凸条101a与防转条形孔202a分别设置有八条,使得在定植杯2受到带刀作用力时,转动角度小于45°。

如图1至图5所示,定植杯主体201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筒壁201a、第二筒壁201b、第三筒壁201c和杯底201d,第一筒壁201a的直径大于第二筒壁201b上开口的直径,且第一筒壁201a的下端通过水平设置的限位筒壁201e与第二筒壁201b的上端相连,第二筒壁201b、第三筒壁201c的直径均从上到下逐渐缩小,第二筒壁201b的下端与第三筒壁201c的上端相连,第三筒壁201c的下端与杯底201d相连,定植杯主体201的此种结构更利于定植杯2的叠放,定植盘1的限位孔101内设置有上大下小的限位台阶101b,当定植杯2放置在定植盘1的限位孔101内时,限位筒壁201e正好卡在限位台阶101b上,且定植杯主体201的外壁与限位孔101的孔壁之间具有间隙,减小了取杯时定植杯2与定植盘1之间的摩擦力,使取杯更为容易顺利。

如图1至图5所示,在第二筒壁201b上开设有周向均匀分布的竖向条形孔201f,在第三筒壁201c和杯底201d上开设有交错布置的长孔201g和短孔201h,长孔201g、短孔201h的一端位于第三筒壁201c上,另一端位于杯底201d上,当定植杯2放置在定植盘1的限位孔101内时,竖向条形孔201f、长孔201g和短孔201h均位于定植盘1的限位孔101下方。

如图1至图5所示,上筒壁202的上端设置有一圈向外径向延伸后向下弯折的翻边204,当定植杯2放置在定植盘1的限位孔101内时,翻边204位于定植盘1的限位孔101的上方,翻边204既有利于后续取杯,同时使工人在拿取定植杯2时更为方便,不易掉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