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澳洲淡水龙虾工厂化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25030发布日期:2020-06-02 18:29阅读:6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澳洲淡水龙虾工厂化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殖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澳洲淡水龙虾工厂化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养殖方式通过普通的水塘或在水塘中种水草两种养殖方来对澳洲淡水龙虾进行养殖。在这两种养殖模式中,均需要较大的水面作为养殖塘;其次,养殖水塘中均不设置过滤系统,水环境不容易控制,养殖水体循环不够,水环境稳态容易破坏;养殖过程中,为澳洲淡水龙虾所提供的藏身栖息空间不够,且大多是以水草为主,栖息环境不稳定,水草死亡容易导致水环境污染,这样一系列的因素决定了这两种养殖模式亩产很低,仅在300到500斤每亩,控制不好的话在100斤每亩,养殖产量低,效益低;其次,整个养殖系统,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科学的养殖体系,整个养殖过程中需要严重依赖养殖者的经验判断,无法进行科学数据的采集以及精准化管理,这种粗放式养殖模式严重的阻碍了澳洲淡水龙虾在国内的发展。而且目前国内针对澳洲淡水龙虾立体工厂化高密度养殖系统暂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澳洲淡水龙虾工厂化养殖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多组系统支架、多层高密度养殖槽、供水管路、分支水管、流量调节阀、限位回水管、返水防吸罩、回水管路、回水主管、污水集水池、过滤泵、过滤供水管、过滤袋仓、发酵分解过滤袋、过滤池、过滤基质、隔板、种植基质、种植浮板、过滤植物、潮汐发生器、清水集水池、供水泵和供水主管;每个系统支架上均固定有多层高密度养殖槽,每层高密度养殖槽一端分别设置有分支水管,分支水管上安装有流量调节阀,分支水管与供水管路连接,每层高密度养殖槽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限位回水管,限位回水管的外部套设有返水防吸罩,限位回水管与回水管路连接,回水管路与回水主管连接,回水主管与污水集水池连接,污水集水池内设置有过滤泵,过滤泵通过过滤供水管与过滤袋仓内的发酵分解过滤袋分别连接,过滤袋仓的一侧连通设置有过滤池,过滤池内设置有过滤基质,过滤基质的上方设置有隔板,隔板的上方设置有种植基质或种植浮板,种植基质或种植浮板内种植有过滤植物;所述的过滤池的一侧连通设置有潮汐发生器,潮汐发生器通过管路与清水集水池连接,清水集水池内设置有供水泵,供水泵与供水主管连接,供水主管与供水管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过滤基质为火山石、生化球、藤棉或毛刷。

进一步地,所述的种植基质为陶粒、火山石、碎石子或河沙。

进一步地,所述的多组系统支架中的供水管路均与供水主管连接;所述的多组系统支架中的回水管路均与回水主管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建立这样的一套规范的澳洲淡水龙虾科学养殖系统,不仅可以提高澳洲淡水龙虾的养殖密度和产量,而且可以科学的管理,积累更多的养殖数据,为澳洲淡水龙虾行业的科学养殖模式提供了一个典范;

2、通过在养殖系统中设计集中过滤循环系统,解决了现在养殖池塘中水环境不稳定的问题,为澳洲淡水龙虾整个养殖过程中提供良好的水环境,保证系统中能够投放更高的养殖密度,进而提高了澳洲淡水龙虾最终的产量;

3、通过设计种植槽和种植浮板来解决水体中硝酸盐过剩的问题,防止硝酸盐浓度过高,往亚硝酸盐转化,进而毒害澳洲淡水龙虾;通过浮板和种植槽种植植物,植物的根系能够及时将水体中的硝酸盐吸收固化,从水中提取出来;

4、通过在高密度养殖槽内设置人工洞穴为澳洲虾提供大量可躲藏的人工洞穴,该人工洞穴由火山石、鹅卵石、混凝土块或pvc、pc等材质制作。人工洞穴放置于高密度养殖槽的中部,两头预留澳洲淡水龙虾的进出通道,该通道也是澳洲淡水龙虾的投料平台,通过在投料平台上投喂食料,澳洲淡水龙虾在此觅食,觅食后进入洞穴躲藏栖身。大量的人工洞穴是澳洲淡水龙虾在本系统中进行高密度养殖的基础;

5、通过将本系统设计为立体式高密度养殖系统,可以提高单位面积澳洲淡水龙虾的饲养量,高密度的同时降低了土地的使用面积进行约化养殖,可以利用空闲的空地、工厂进行室内室外养殖;

6、通过在平面潮汐种植区域设置潮汐发生器,为种植槽种植区域进行间歇式的潮汐供水,保证种植槽内的种植植物能够有良好的水环境,不因为缺水或多水死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系统支架1、多层高密度养殖槽2、供水管路3、分支水管4、流量调节阀5、限位回水管6、返水防吸罩7、回水管路8、回水主管9、污水集水池10、过滤泵11、过滤供水管12、过滤袋仓13、发酵分解过滤袋14、过滤池15、过滤基质16、隔板17、种植基质18、种植浮板19、过滤植物20、潮汐发生器21、清水集水池22、供水泵23、供水主管2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参看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含多组系统支架1、多层高密度养殖槽2、供水管路3、分支水管4、流量调节阀5、限位回水管6、返水防吸罩7、回水管路8、回水主管9、污水集水池10、过滤泵11、过滤供水管12、过滤袋仓13、发酵分解过滤袋14、过滤池15、过滤基质16、隔板17、种植基质18、种植浮板19、过滤植物20、潮汐发生器21、清水集水池22、供水泵23、供水主管24;每个系统支架1上均固定有多层高密度养殖槽2,每层高密度养殖槽2一端分别设置有分支水管4,分支水管4上安装有流量调节阀5,分支水管4与供水管路3连接,每层高密度养殖槽2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限位回水管6,限位回水管6的外部套设有返水防吸罩7,限位回水管6与回水管路8连接,回水管路8与回水主管9连接,回水主管9与污水集水池10连接,污水集水池10内设置有过滤泵11,过滤泵11通过过滤供水管12与过滤袋仓13内的发酵分解过滤袋14分别连接,过滤袋仓13的一侧连通设置有过滤池15,过滤池15内设置有过滤基质16,过滤基质16的上方设置有隔板17,隔板17的上方设置有种植基质18或种植浮板19,种植基质18或种植浮板19内种植有过滤植物20;所述的过滤池15的一侧连通设置有潮汐发生器21,潮汐发生器21通过管路与清水集水池22连接,清水集水池22内设置有供水泵23,供水泵23与供水主管24连接,供水主管24与供水管路3连接。

所述的过滤基质16为火山石、生化球、藤棉或毛刷。

所述的种植基质18为陶粒、火山石、碎石子或河沙。

所述的多组系统支架1中的供水管路3均与供水主管24连接;所述的多组系统支架1中的回水管路8均与回水主管9连接。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为:利用鱼菜共生原理通过对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残饵及虾粪进行集中收集,并在细菌的发酵和分解作用下,最终转化为蔬菜植物所能吸收利用的营养盐加以吸收利用,使水体得到彻底净化。

本系统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多层高密度养殖槽。在高密度养殖槽内,通过设置人工洞穴为澳洲虾提供可躲藏的人工洞穴,该人工洞穴由火山石、鹅卵石、混凝土块或pvc、pc等材质制作。人工洞穴放置于高密度养殖槽的中部,两头预留澳洲淡水龙虾的进出通道,该通道也是澳洲淡水龙虾的投料平台,通过在投料平台上投喂食料,澳洲淡水龙虾在此觅食,觅食后进入洞穴躲藏栖身。

第二部分为集中过滤系统。在本过滤系统中,通过利用鱼菜共生原理,将本过滤系统设置为平面潮汐种植系统,该平面潮汐种植过滤系统位于多层高密度养殖槽的外部做集中过滤,多层高密度养殖槽本身不设置单独过滤系统。平面潮汐种植过滤系统的下部为过滤材料,上部为种植基质或种植浮板,二者之间为隔板,防止种植基质掉落进过滤材料中和防止种植基质中或浮板中植物根系掉进过滤材料中污染过滤区域。在平面潮汐种植过滤系统的前端设置过滤袋仓安装发酵分解过滤袋,养殖水首先进入发酵分解过滤袋中,并在此将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物理拦截过滤,在此进行发酵分解;随后水化的小分子盐通过发酵分解过滤袋的孔径进入过滤材料中。过滤材料为火山石、生化球、藤棉、毛刷等表面积很大,在水中结构稳定,无有害物质析出的材质,在过滤材料表面,培养了大量的有益细菌,通过发酵分解过滤袋后的盐,如氨氮、亚硝酸盐等对水产有害的物质会在过滤材料表面菌膜上被细菌分解,转化为对养殖鱼类、虾类没有毒害,并能被蔬菜吸收利用的硝酸盐,种植基质或浮板上种植的植物根系扎入水中吸收水中营养盐,如硝酸盐,吸收之后养殖水体得到净化,可以再次进入系统参与水循环。在平面潮汐种植过滤系统的末端设置有潮汐发生器,平时潮汐发生器处于常通状态,水位高度控制在隔板的高度,确保所有的生化过滤材料均能浸泡在富氧的水中,为硝化细菌提供良好的生活水环境。潮汐发生器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定时打开关闭,当潮汐发生器关闭后,水位上涨到潮汐发生器上部的溢水口流出。保证种种植槽中的水位不会溢出。当潮汐发生器内部的阀门再次打开后,水位再次通过常流水孔退下,使水位再次控制在隔板的高度。种植区域的水通过这样的水位上涨下落潮汐式灌溉,保障根系有足够的水分和氧气的供应,为植物提供一个良好环境确保植物健康生长,强健的植物是养殖水体植物过滤净化吸收的关键。

第三部分为集中供回水管路系统。通过设置在清水集水池中的供水泵,沿供水主管和每组多层高密度槽的供水管路,将过滤后循环利用的养殖水体通过供水管上的分水支管打入到每一层的高密度养殖槽中。在供水管路上,设置有分水支管,在分水支管上设置有流量调节阀,调节每一层养殖槽的进水量。经过分水支管的水从供水端向回水端形成冲水,产生推水作用。在投喂饲料时可以将供水系统关闭,等澳洲淡水龙虾觅食觅食结束后,系统打开,形成冲水水流,将没有吃完的残饵粪便,从高密度养殖的进水端冲向另外一端。另外一端设置有限位回水管和返水防吸罩,二者形成内外双套管的结构,返水防吸罩底部开小口,可以通过粪便残饵但能阻止小苗,管壁隔水;限位回水管管口低于返水防吸罩管口,这样的结构就能将高密度养殖槽底层的水引流至上口,并沿上口回流,通过回水管集中至回水主管进入污水集水池中。回流同时将底部的垃圾随水流带出,防止在高密度养殖槽内大量、长时间堆积发酵,产生有害氨氮、亚盐、硫化氢等有害物危及澳洲淡水龙虾的养殖安全。

携带残饵虾粪的养殖水体进入污水集水池中,通过设置在污水集水池中的过滤泵将回流的养殖水体打入平面潮汐种植槽过滤仓中的发酵分解过滤袋中,并在此将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物理拦截过滤,并进行水化和发酵分解;随后水化的小分子盐通过发酵过滤袋的孔径进入过滤材料中。在过滤材料表面,培养了大量的有益细菌,通过发酵分解过滤袋后的盐,如氨氮、亚硝酸盐等对水产有害的物质会在过滤材料表面菌膜上被细菌分解,转化为对养殖鱼类、虾类没有毒害,并能被蔬菜吸收利用的硝酸盐,种植基质或浮板上种植的植物根系扎入水中吸收水中营养盐,如硝酸盐,吸收之后养殖水体得到净化,可以再次进入系统参与水循环。在平面潮汐种植过滤系统的末端设置有潮汐发生装置,平时潮汐发生装置处于常通状态,水位高度控制在隔板的高度,确保所有的生化过滤材料均能浸泡在富氧的水中,为硝化细菌提供良好的生活水环境。潮汐发生器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定时打开关闭,当发生器关闭后,水位上涨到潮汐发生器上部的溢水口流出,保证种种植槽中的水位不会溢出。当潮汐发生器内部的阀门再次打开后,水位再次通过常流水孔退下,使水位再次控制在隔板的高度。种植区域的水通过这样的水位上涨下落潮汐式灌溉,保障根系有足够的水分和氧气的供应,为植物提供一个良好环境确保植物健康生长,强健的植物是养殖水体植物过滤净化吸收的关键。平面潮汐种植过滤系统过滤后的水体经过末端的潮汐发生器,进入清水洗水池,再通过清洗水池中的供水泵进入多层高密度养殖槽中,完成整个系统水循环。

工厂化的高密度养殖槽的系统支架,通过方管、木材或现有的货架等进行拼接式组装。系统中的高密度养殖槽可以通过利用pp板材质焊接制作,或pvc夹网布材料做成暂养池,或者土工膜等各种能够盛水并无有害物质析出的材质制成。

平面潮汐种植过滤系统内的过滤材料可以采用火山石、鹅卵石、生化过滤球、毛刷等具有大表面积,并在水中结构稳定,无有害物质析出的材料填充。

在平面潮汐种植过滤系统内部设置了隔板,防止上层种植基质掉进下层的过滤材料内,同时防止上层浮板或种植基质内种植的植物根系脱落,掉入过滤材料内污染过滤材料。此处的隔板可使用pp材质、pvc材质或彩钢瓦、瓷砖等在水中结构稳定,无有害物质析出、不易生锈变形,粉碎的材质。

平面潮汐种植过滤系统内上部为种植区域,可以通过填充种植基质,如陶粒、火山石、碎石子、河沙等结构稳定,无有害物质析出等材料作为种植基质;或采用种植浮板作为种植平面种植植物,该种植浮板可以采用挤塑板、泡沫等密度小于水,并容易加工打孔、在水中结构稳定,不会有有害物质析出的轻质材料做成。

本说明书附图中仅画出三组多层种植槽和两组平面潮汐种植过滤系统作为系统原理说明,在实际项目运行中并不仅限于该数配置。一般种植槽过滤水体的体积和多层立体高密度养殖槽中的养殖水体达到1:1的比例,并以此为系统设计的基本参数,作为多层立体高密度养殖槽和平面潮汐种植过滤系统的数量配比,形成多层立体高密度养殖槽的多组规律排布和平面潮汐种植过滤系统的多组排布。

在这样的系统中,不仅可以用于澳洲淡水龙虾的高密度饲养,而且可以用于在室内进行澳洲淡水龙虾虾苗的繁殖。在单个的小环境养殖槽内进行亲虾的营养强化和集中饲养,便于亲虾的身体的健康和营养均衡和抱卵,这是培养出高质量、高产量澳洲淡水龙虾幼苗的基础。

而且在这样的立体式、工厂化,高密度养殖系统中,每一个养殖槽是独立养殖区域,每一套养殖空间独立运行,便于针对澳洲淡水龙虾基础生物学特征、生物学数据的科学实验和数据积累,为澳洲淡水龙虾生长因子调控、营养强化、性状改良等多方面的科学研究提供了设施条件。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