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乔灌木病虫害防治的简易喷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93591发布日期:2020-08-11 20:34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用于乔灌木病虫害防治的简易喷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药材作物病虫害防治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乔灌木病虫害防治的简易喷洒装置。



背景技术:

中药材作物病虫害时有发生,常规喷洒药物的手段分为机械喷洒和人工喷洒两种,人工喷药过程缓慢复杂,极其不均匀,且存在遗漏的可能,机械喷洒多为单向或大空间的区域范围喷洒,整个过程实际喷洒所作用的区域相对停留在表层,用量虽比人工少,却依旧存在用量大,喷洒效率低的情况。

机械喷洒的药物所形成的雾区实际的作用范围仅为乔灌木丛的表层,人工喷洒能深入乔灌木丛中,却也存在不均匀和部分区域遗漏的情况。为了解决上述不足,需要一种能够将喷洒的药物均匀的分布到乔灌木丛的大部分角落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乔灌木病虫害防治的简易喷洒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乔灌木病虫害防治的简易喷洒装置,包括:一吊杆、所述吊杆上挂设有两根喷洒管,每个所述喷洒管上均绑定喷气管,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喷洒管连同所述喷气管均穿过所述吊杆下方的吊盘;所述吊盘下方区域:每根所述喷洒管上沿喷洒管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一个喷药嘴,每根所述喷气管上沿所述喷气管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一个喷气嘴,设有若干吊链,所述吊链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喷洒管和吊盘上的滑块,所述吊盘底部设有若干轨道槽,所述滑块卡设在所述轨道槽上;所述下方区域的所有部件连同所述吊链均为对称结构,所述喷药嘴和所述喷气嘴均指向该对称结构的对称轴。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吊链的一端连接固定在所述滑块上的吊桶中。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滑块由电机带动。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吊盘下方区域的喷洒管的最低处绑定配重物。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轨道槽为一圆形凹槽或两条弧形凹槽。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吊盘和所述吊杆之间设有一套筒,所述套筒相对紧实的套住两喷洒管。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喷洒管均穿过垫圈,所述垫圈位于所述吊盘的下方,所述垫圈和所述吊盘紧挨设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装置使药物作用区域集中在乔灌木丛区域,通过绕乔灌木丛旋转喷洒,避免同区域的重复喷洒,气嘴中气流对乔灌木丛的拨弄,使药物能够均匀的释放到乔灌木丛的大部分角落,气流还可以将雾化的药物较快的带动到乔灌木丛部位,增大药物作用范围,减少药物用量。

(2)喷洒管仅设置成对称摆放的两根,转动时较之一根更为平稳,喷洒管转动时所形成的力由于设置对称,可以大部分相互抵消,从而使装置更加牢固;较之三根以上,在乔灌木丛中移动的过程中能更加灵活的移动,两个喷洒管能相对轻松的避开于乔灌木丛的接触,由于尽可能的避免接触,所以喷洒管只需进行水平和上下的单一移动即可应对大部分的乔灌木病虫害防治喷洒工作,而大于两个以上的喷洒管结构则需要提调装置或与乔灌木丛进行较大的扰动接触方能达到指定的作业部位。

(3)所述喷洒管穿过吊盘,在吊盘下方区域经由吊链的拉扯和支撑,形成一个大致的喷洒轮廓,所述吊链由滑块上的吊桶收放,所述吊桶中能够安装电机或手动拉伸吊链,从而改变喷洒管各个部位下放的高度,从而影响喷洒和喷气的作业范围,能够针对多种体型的乔灌木或其他乔灌木等;所述滑块内设电机,所述滑块的顶部卡舍在轨道槽内,在电机的推动下,滑块以及和滑块相连的吊桶、吊链以及喷洒管都会随之进行旋转,从而能以较少的组件,通过旋转的形式,完成对树体整个的喷洒。

(4)所述喷洒管的最低处绑定配重物,有益于对装置整体平衡的把握,防止在转动过程中,喷洒管管体发生抖动,从而造成内部的折损和碰撞。

(5)所述位于吊盘上方的套筒,可防止喷洒管过度朝一个方向旋转,损伤各个管道,所述位于吊盘下方的垫圈,可防止垫盘下方的喷洒管转速过快或非正常平滑的旋转而造成的管道管体的撞击和磨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状态图1;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状态图2;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吊杆区域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吊盘及吊盘下方区域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滑块部分透视图;

图6为图4中区域11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喷药嘴和喷气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状态图3。

图中:1、吊杆;2、吊盘;3、喷洒管;4、管道;5、泵机;7、配重物;8、套筒;9、喷气管;10、垫圈;12、轨道槽;13、球体;14、滑块;15、吊桶;16、吊链;17、喷药嘴;18、喷气嘴。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7所示,一种用于乔灌木病虫害防治的简易喷洒装置,包括:一种用于乔灌木病虫害防治的简易喷洒装置,包括:一吊杆1、所述吊杆1上挂设有两根喷洒管3,每个所述喷洒管3上均绑定喷气管9,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喷洒管3连同所述喷气管9均穿过所述吊杆1下方的吊盘2;

所述吊盘2下方区域:每根所述喷洒管3上沿喷洒管3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一个喷药嘴17,每根所述喷气管9上沿所述喷气管9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一个喷气嘴18,设有若干吊链16,所述吊链16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喷洒管3和吊盘2上的滑块14,所述吊盘2底部设有若干轨道槽12,所述滑块14卡设在所述轨道槽12上;

所述下方区域的所有部件连同所述吊链16均为对称结构,所述喷药嘴17和所述喷气嘴18均指向该对称结构的对称轴。

图3中的两喷洒管3和两喷气管9穿过吊盘2后两两分散到如图4的位置,滑块14上的一球体13可在轨道槽12中滑动,所述滑块14内部加设电机(24v小型电机),电机的齿轮与吊盘2所接触,从而为滑块14提供动力。图7中的喷药嘴17和喷气嘴18的为同种结构,图中的喷药嘴17和喷气嘴18的大小统一,喷洒管3和喷气管9的管身为了良好的贴合,均制成方形。

为了使所述喷洒管3和喷气管9固定在吊杆1的顶部,所述喷洒管3和喷气管9先塞入一管道4中,通过泵机5将药物和气体输送到喷洒管3和喷气管9中,所述泵机5为常用药泵和便携式气泵(750w5l无油静音空压机),所述管道4通至吊杆1处,吊杆1中部设有一孔槽,所述喷洒管3和喷气管9经由吊杆1上的孔槽挂设下来,所述喷气管9绑在所述喷气管9上,确保喷气管9和喷洒管3的长度大致相等,喷洒管3经吊杆1挂设下来后穿过一吊盘2,在吊盘2和吊杆1之间设有一套筒8,所述套筒8能够相对紧实的套住喷洒管3和喷气管9,穿过吊盘2部分的两个喷洒管3被吊链16分别向相反的方向吊起,使两喷洒管3分离开来,所述吊盘2底部有一轨道槽12,轨道槽12上卡设的滑块14内设电机,能使滑块14在轨道槽12上进行移动,滑块14底部固定着的吊桶15收放着的吊链16,该吊链16带动喷洒管3和喷气管9旋转,在旋转过程中药物和气体经喷药嘴17和喷气嘴18向吊盘2的轴心运动。吊盘2的轴心也是吊盘2下方区域所有部件的对称轴。所述吊盘2下方区域的喷洒管3的最低处设有配重物7,有益于对装置整体平衡的把握,防止在转动过程中,喷洒管3管体发生抖动,从而造成内部的折损和碰撞。增设垫圈10能够防止垫盘下方的喷洒管3转速过快或非正常平滑的旋转而造成的施药管体的撞击和磨损。

所述喷药嘴17和喷气嘴18的出口较小,便于液体药物的雾化和气流的强力带动,从而对乔灌木表层的树叶进行扰动,若轨道槽12为圆形,则两喷洒管3实际只需转动180°即可,若为两个弧形,则两个弧形需能近似形成圆形;所述套筒8可防止吊盘2下方的喷洒管3转动时,不会过多的影响吊盘2上方的喷洒管3和喷气管9的位置变动。每颗树仅需操作旋转两圈左右即可,每颗喷洒完,则需手动或电机等调节回原位,也可将喷洒管3扭曲处的管路替换成弹性更强的材料,即每次旋转后,喷洒管3可借助自身的弹力,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对于喷洒管3和喷气管9的拧动扭曲程度也不会达到损坏管体和气流的输送。初始状态下的喷洒管3与吊盘2平行,此时的装置与乔灌木的接触较小,能够进行较为方便的移动。

具体使用时,装置根据大小可用于人工背运或车载,装置制作完成后,调节两个吊桶15中的吊链16下放的长度,使两喷洒管3形成不同的夹角角度,迎合不同的乔灌木大小,滑块14在电机的带动下开始旋转,带动下方的喷洒管3和喷气管9,喷洒管3和喷气管9此时开始进行喷洒和喷气,喷洒管3自身由于被吊链16拉扯支撑,形成一定弧度,再加上气流的扰动,可以使得药物扩散的更加均匀,深入到乔灌木的内部区域。

乔灌木的种植排布大致为孤立型或群植型,对于孤立型的乔灌木,所述装置的每个喷洒管3可通过旋转180°进行对乔灌木丛的全面喷洒。乔灌木丛的树冠比较大,常规施药很难影响到其内部,本实用新型则加入喷气管9对乔灌木丛通入气流,可扰动树冠,从而利用气流将药物输送至树冠内部区域;对于群植型,尤其是以排为单位的,若干个乔灌木的树冠形成一个近似方形的乔灌木丛区,此时的两喷洒管3需旋转到两喷洒管3所在平面与乔灌木排布的方向垂直,所述吊杆1和吊盘2位于乔灌木丛上方,且在人力或车体的带动下沿乔灌木排布的方向行进,吊盘2下方的喷洒管3、喷气管9及其部件均不接触乔灌木丛的情况下,可由滑块14在电机的带动下进行小角度的来回移动,即可对乔灌木进行相对全面的喷洒作业。

以上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