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携带的用于树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44511发布日期:2020-05-22 20:20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携带的用于树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园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携带的用于树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大树移植后通常需要设立支柱,以避免大树因大风吹刮造成树干摇摆松动,使根系不能很好生长,在树干基部周围形成空洞,遇雨时容易在干周空洞内积水而影响根系和地上部分生长。同时由于大树移植后根系较浅、分布面积小,架立支柱后可以防止树体受力不均而倒伏。

公告号为cn207022749u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便于携带的用于树木固定装置,涉及市政园林设备领域。该可调节的市政绿化树木固定架,包括固定架本体和限位杆,所述固定架本体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通过第一中轴活动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杆,所述伸缩杆远离固定板的一端贯穿支撑杆并延伸至支撑杆的内侧。该可调节的市政绿化树木固定架,通过固定架本体内部的卡木器、自动伸缩杆、夹紧板、橡胶垫的配合,达到了树木进行固定时不会由于树木的长大变粗而损坏到树木的效果,且由于伸缩杆和支撑杆内部电机的作用,在电机和螺纹杆、固定杆的配合下使伸缩杆进行伸缩变化,解决了随着树木的逐渐长高长粗,固定架容易对树木造成损伤的问题。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树木固定架体积过大,移动运输搬运均不方便,使整个固定架不便于携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携带的用于树木固定装置,具有便于携带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便于携带的用于树木固定装置,包括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一侧边沿均匀可拆卸设置有三个支撑架,所述固定环包括第一弧形块、第二弧形块及第三弧形块,所述第一弧形块、第二弧形块及第三弧形块外形及尺寸均相同,所述第一弧形块一端的上边沿与所述第二弧形块相铰接,所述第一弧形块另一端的下边沿与所述第三弧形块相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三个外形相同弧形的弧形块首尾相连可组成一个固定环,固定环包裹在树木外面。固定环加上可拆卸的支撑架可对树木进行一个辅助支撑的作用。这种固定环的三个弧形块可叠加放置另外支撑架与固定环可拆卸连接,使此装置便于操作人员便于携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弧形块及所述第三弧形块的内部设有紧固组件,所述紧固组件包括弧形管、弧形杆、滑动块、复位组件及按压块;所述第二弧形块在与所述第三弧形块相接触的一端中心轴处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弧形块在所述第一凹槽处与所述弧形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弧形块在与所述第二弧形块相重合的一端中心轴处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三弧形块在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两侧均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三弧形块在所述第一滑槽处与所述滑动块滑动连接,所述滑动块的顶部中心轴与所述复位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复位组件与所述按压块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块靠近弧形管的一端与所述弧形杆固定连接,所述弧形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三弧形块的外侧,且所述弧形杆与所述弧形管相适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推动滑动块,使滑动块带动弧形杆运动,弧形杆进入弧形管内部,实现第二弧形块与第三弧形块的紧固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弧形块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凹槽相连通,所述第三弧形块在所述第一通孔内壁两侧开设有限位齿,所述按压块的外侧开设有齿槽,在自然状态下,所述按压块穿设所述第一通孔,且所述齿槽与所述限位齿相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按压块外周面的齿槽与第一通孔内壁两侧的限位齿相互配合,在不受外力的作用下,按压块在第一通孔上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保证了装置在工作环境中,对树木一直起到支撑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复位组件包括套管、弹簧及支撑杆,所述滑动块靠近所述第一通孔的一侧与所述套管固定连接,所述套管的内部与所述支撑杆相套接,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套管的外侧,且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套管与所述支撑杆之间,所述支撑杆位于所述套管外侧的一端与所述按压块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自身的弹性恢复力,保证弹簧在不受到外力的作用下,弹簧使支撑杆处于初始位置,支撑杆带动按压块处于初始位置,即按压块与第一通孔相接触,保证按压块在第一通孔的位置不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弧形块、所述第二弧形块及所述第三弧形块的外侧均开设有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凹槽及所述第二凹槽均不连通,所述固定环在三个所述第二通孔处均固定连接有螺纹管,三个所述螺纹管内部均螺纹连接有螺杆,三个所述螺杆的两端均延伸至所述固定环的两侧,所述螺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旋转把手及压紧块;三个所述旋转把手位于所述固定环的外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旋转把手带动螺栓在螺纹管内部转动,螺栓在螺纹管内部一边旋转,一边沿着螺纹管的中轴线所在直线方向运动,螺栓带动压紧块朝着树木所在方向运动。此装置对不同尺寸的树木都可起到紧固支撑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弧形块、所述第二弧形块及所述第三弧形块的内侧均开设有两个第三凹槽,六个所述第三凹槽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动杆,任意一个弧形块内侧的两个第三凹槽分别位于同一个所述弧形块上所述螺杆的两侧,所述滑动杆远离所述固定环的一端与所述压紧块固定连接,所述螺杆与所述压紧块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动杆沿着第三凹槽所在直线方向运动,当螺栓带动压紧块运动的过程中,压紧块由于受到滑动杆的限制,压紧块无法随着滑动杆一起转动,使压紧块始终处于固定环的内部,使装置外表美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紧块远离所述固定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橡胶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块具有一定的弹性,橡胶块避免压紧块与树木表面直接接触,避免了压紧块对树木外表的伤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弧形块、所述第二弧形块及所述第三弧形块远离所述第一通孔的一侧均开设有第四凹槽,所述固定环在三个所述第四凹槽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外周面转动连接有转动板,转动板远离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转动板在所述螺纹孔处与所述支撑架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架与螺纹的连接方式简单快捷,另外转动板可围绕固定杆转动一定的角度,转动板带动支撑架一起转动,使此装置适合崎岖地形所在的树木固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弧形块、第二弧形块、第三弧形块及与固定环可拆接的支撑架,使固定装置具有折叠、拆分的功能,便于人们携带。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滑动杆、压紧块、橡胶块、螺杆及旋转把手等,旋转把手可以调整压紧块与固定环之间的距离,可以固定不同尺寸的树木,扩大装置的使用范围。

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通孔、限位齿、齿槽、滑动块、复位组件、按压块等,实现第二弧形块与第三弧形块之间的固定操作,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第三弧形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环;11、第一弧形块;12、第二弧形块;13、第三弧形块;2、紧固组件;21、弧形管;22、弧形杆;23、滑动块;24、复位组件;25按压块;3、第二凹槽;31、第一滑槽;4、第一通孔;41、限位齿;251、齿槽;241、套管;242、弹簧;243、支撑杆;5、第二通孔;51、螺纹管;52、螺杆;53、旋转把手;54、压紧块;6、第三凹槽;61、滑动杆;55、橡胶块;7、第四凹槽;71、固定杆;72、转动板;73、螺纹孔;8、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便于携带的用于树木固定装置,包括固定环1,固定环1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弧形块11、第二弧形块12及第三弧形块13,第一弧形块11、第二弧形块12及第三弧形块13的外形及尺寸均相同。

参照图1,第一弧形块11一端上边沿与第二弧形块12相铰接,第一弧形块11另一端的下边沿与第三弧形块13相铰接(铰接示意图见图4)。第二弧形块12及第三弧形块13均沿着第一弧形块11的边沿转动,此时一个圆环被分成三个相同的弧形块,且三个弧形块叠加在一起,方便人们携带。

参照图4,第一弧形块11、第二弧形块12及第三弧形块13的底部同一位置均开设有第四凹槽7,第四凹槽7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杆71,固定杆71的外侧转动连接有转动板72,转动板72可完全进入第四凹槽7的内部。

参照图4,转动板72远离固定杆71的一侧中心轴处开设有螺纹孔73,转动板72在螺纹孔73处螺纹连接有支撑架8。支撑架8与转动板72为可拆卸连接,方便操作人员在运输固定装置时,将固定环1与支撑架8拆开运输,且在折叠三个弧形块时,转动板72也可处于第四凹槽7的内部。特别说明的是,图4只画了两个支撑架8,第三弧形块13所连接的支撑架8没有画出。

参照图2,第二弧形块12与第三弧形块13的内部共同设置有紧固组件2,紧固组件2包括弧形管21、弧形杆22及滑动块23。当第一弧形块11、第二弧形块12及第三弧形块13首尾相连时,第二弧形块12在与第三弧形块13相接触的一端中心处开设有第一凹槽(未标出),第二弧形块12在第一凹槽处与弧形管21相焊接;第三弧形块13与第二弧形块12相重合的一端中心轴处开设有第二凹槽3,第三弧形块13在第二凹槽3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滑槽31,且第三弧形块13在第一滑槽31处与滑动块23滑动连接。

参照图2,滑动块23靠近弧形管21的一侧中心轴处与弧形杆22固定连接,弧形杆22随着滑动块23的运动而运动。弧形杆22与弧形管21的外形相适配。当弧形杆22的一端运动至弧形管21的内部时,第二弧形块12与第三弧形块13相连接,此时第一弧形块11、第二弧形块12及第三弧形块13首尾相连形成固定环1;当整个弧形杆22完全没入第二凹槽3的内部时,第二弧形块12和第三弧形块13均可围绕第一弧形块11的两端边沿翻折。

参照图2,第一弧形块11、第二弧形块12及第三弧形块13的外侧同一位置均开设有第二通孔5,且第二通孔5与第一凹槽(未标出)及第二凹槽3均不连通。固定环1在三个第二通孔5处固定连接有螺纹管51,三个螺纹管51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螺杆52。三个螺杆52的两端均延伸至固定环1的两侧,螺杆52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压紧块54,螺杆5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把手53,且旋转把手53位于固定环1的外侧。操作人员转动旋转把手53即可带动螺杆52转动。

参照图2,第一弧形块11、第二弧形块12及第三弧形块13的内侧均开设有第三凹槽6,固定环1在第三凹槽6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杆61。滑动杆61足够长,在螺杆52运动的过程中,滑动杆61的一端始终位于第三凹槽6的内部。

参照图2,任意一个弧形块的两个第三凹槽6分别位于同一个弧形块上螺杆52的两侧。滑动杆61远离旋转把手53的一端与压紧块54固定连接。当螺杆52转动时,螺杆52带动压紧块54朝着树木的方向运动,压紧块54不会随着螺杆52一起转动。压紧块54远离螺杆52的一侧胶水粘接有橡胶块55。由于橡胶块55自身具有一定的弹性特性,当压紧块54与树木接触时,橡胶块55可减小对树木的伤害。

参照图1及图3,紧固组件2还包括复位组件24及按压块25,第三弧形块13上相对其开设第二凹槽3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通孔4,第一通孔4与第二凹槽3相连通。复位组件24包括套管241、弹簧242及支撑杆243,套管241与滑动块23靠近第一通孔4的一侧固定连接,支撑杆243与套管241的内部相套接,且支撑杆243的一端延伸至套管241的外侧并与按压块25固定连接。弹簧242位于套管241及支撑杆243之间,且弹簧242的两端分别与套管241的内壁以及支撑杆243位于套管241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弹簧242处于自然状态下,按压块25穿设在第一通孔4上。第一通孔4的内壁两侧开设有限位齿41,按压块25的外侧开设有齿槽251,齿槽251与限位齿41相啮合。按压块25在不受外力时,按压块25自身无法移动,按压块25限制了复位组件24的运动,同时复位组件24限制了滑动块23的运动,滑动块23使弧形杆22的位置固定。

参照图1及图3,在弹簧242处于自然状态下,按压块25的顶部距离第三弧形块13顶部的距离是支撑杆243位于套管241内部的一端到套管241内壁底部距离的0.5-0.7倍。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按压块25的顶部距离第三弧形块13顶部的距离是支撑杆243位于套管241内部的一端到套管241内壁底部距离的0.5倍。操作人员向下按动按压块25,使按压块25与第一通孔4完全分离,此时操作人员移动按压块25,按压块25带动复位组件24运动,复位组件24带动滑动块23移动,最终达到使弧形杆运动的目的。

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操作人员进行树木固定操作时,首先根据需要被固定的树木的粗细,选择不同规格尺寸的固定环1,确保固定环1在树木周围能顺利展开,将树木包裹在固定环1的内部。

操作人员首先将还没有展开的固定环1靠近树木放置,然后操作人员依次展开第三弧形块13、第二弧形块12,使第一弧形块11、第二弧形块12及第三弧形块13首尾相连。此时,树木处于固定环1的环形空间内。

进一步的,操作人将支撑架8旋转入固定环1底部转动板72的螺纹孔73内,使支撑架8的一端与地面接触,将固定环1支撑在树木的外表面。另外操作人员可以根据树木周围底面的平整情况,转动支撑架8,支撑架8带动转动板72围绕固定杆71转动,当固定环1处于水平状态时,停止调整支撑架8。

接着,操作人员向下压动按压块25,按压块25带动支撑杆243在套管241内部向下运动,支撑杆243带动弹簧242处于压缩状态。按压块25与第一通孔4分离,按压块25完全进入第三凹槽6内部时,操作人员保持按压块25处于当前位置不变的情况下,操作人员移动按压块25,按压块25带动复位组件24运动,复位组件24带动滑动块23运动,滑动块23带动弧形杆22运动。当弧形杆22的大部分进入第二弧形块12内部的弧形管21时,操作人员不再对按压块25施加压力。

此时,由于复位组件24中弹簧242的弹性恢复力,弹簧242恢复到初始位置,弹簧242带动支撑杆243回到初始位置,支撑杆243带动按压块25回到初始位置,即部分按压块25穿过第一通孔4,按压块25外侧的齿槽251与第一通孔4内壁两侧的限位齿41相接触,按压块25的位置固定。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情况,第一通孔4限制了按压块25的运动,即弧形杆22大部分位于弧形管21内部,使第二弧形块12与第三弧形块13紧密连接。

接着,操作人员转动旋转把手53,旋转把手53带动螺杆52在螺纹管51内部转动,螺杆52在转动的同时,螺杆52也在沿着螺纹管51的中轴线所在直线方向运动,螺杆52带动压紧块54运动。由于压紧块54与螺杆52为转动连接,另外压紧块54靠近螺杆52的一侧与滑动杆61固定连接,滑动杆61在第二凹槽3内部做直线运动,所以当螺杆52转动时,压紧块54自身无法转动。操作人员旋转螺杆52,使螺杆52带动压紧块54朝着树木所在方向运动,当压紧块54与树木接触时,压紧块54远离螺杆52的一侧的橡胶块55与树木接触,避免压紧块54与树木直接接触,给树木表面造成伤害。

当操作人员需要拆卸树木固定装置时,操作人员首先翻转旋转把手53,旋转把手53带动螺杆52在螺纹管51内部转动,由于螺杆52与压紧块54转动连接,且压紧块54与滑动杆61固定连接,螺杆52在转动时,螺杆52沿着螺纹管51的中心轴所在直线法方向运动,螺杆52带动压紧块54朝着背离树木的方向运动。

当压紧块54回到初始位置时,操作人员将支撑第二弧形块12及第三弧形块13的两个支撑架8与固定环1分开。

进一步的,操作人员拖住固定环1的同时,操作人员按下按压块25,按压块25带动复位组件24中的弹簧242处于压缩状态,复位组件24中的支撑杆243在套管241的内部运动,当按压块25与第一通孔4脱离时。操作人员保持按下按压块25姿势不变,同时移动按压块25,按压块25带动复位组件24运动,复位组件24带动滑动块23沿着第一滑槽31所在直线方向运动,滑动块23带动弧形杆22运动。

当弧形杆22与弧形管21相分离时,操作人员继续滑动按压块25一端距离,然后松开按压块25,复位组件24中的弹簧242带动支撑杆243向上运动,支撑杆243带动按压块25向上运动,使按压块25穿过第一通孔4时3,此时弹簧242恢复到自然状态。

操作人员将第一弧形块11上的支撑架8旋开,操作人员使第二弧形块12与第三弧形块13分别沿着第一弧形块11的两端边沿翻转,使第二弧形块12、第三弧形块与第一弧形块11相重合。

最后,操作人员将三个支撑架8收集好,与折叠状态下的固定环1放置在一起。方便操作人员携带,且减少了装置的占用空间。

特别说明的是,固定环1处的三个弧形块处于叠加状态时,弧形杆22完全处在第三弧形块13的内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