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草莓温室大棚骨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79705发布日期:2020-05-26 16:59阅读:614来源:国知局
一种草莓温室大棚骨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草莓大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草莓温室大棚骨架。



背景技术:

现有的草莓温室大棚搭建大都采用就近取土来建设大棚墙体,然而,由于就近取土会造成种植草莓的土壤遭到破坏,需要五年以上的时间才能恢复并适宜草莓生长。授权公告号为:cn208047483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塑料保温大棚,这种大棚克服了就地取土建造大棚墙体的情况,但是其存在的缺陷是:一、其与土壤的固定较差,且由于各部件的可拆卸形式,使得在大风等恶劣天气下结构不稳;二、在夏季等气温较高的情况下,由于大棚墙体内的隔热材料不易取出,进而使得通风被大棚墙体阻碍,无法充分通风,尤其是风向由大棚墙体向大棚流动,导致棚内植物生长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需就地取土建造大棚墙体而破坏草莓种植处土壤结构,且结构稳定便于大棚充分通风的草莓温室大棚骨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草莓温室大棚骨架,包括并排设置的若干主支撑杆,所述主支撑杆具有倾斜向下弯曲的延伸端,于主支撑杆的另一端构造有呈倒v型并向下延伸的内杆和外杆,延伸端伸入相对应处土壤的第一预挖沟槽内并经混凝土浇筑而与土壤锚固,内杆和外杆的端部伸入相对应处土壤第二预挖沟槽内并经混凝土浇筑而与土壤锚固,于若干主支撑杆的外杆之间覆盖有可收卷的第一保温层,于若干主支撑杆的内杆之间覆盖有可收卷的第二保温层。

进一步的,于所述延伸端的端部构造有若干第一固定板,所述若干第一固定板沿延伸端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且第一固定板伸入第一预挖沟槽内与浇筑的混凝土锚固。

进一步的,于所述外杆的端部构造有若干第二固定板,所述若干第二固定板沿外杆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且第二固定板伸入第二预挖沟槽内与浇筑的混凝土锚固。

进一步的,于所述内杆的端部构造有若干第三固定板,所述若干第三固定板沿内杆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且第三固定板伸入第二预挖沟槽内与浇筑的混凝土锚固。

进一步的,于所述主支撑杆上沿其延伸方向间隔设有若干固定耳,所述若干主支撑杆通过各组相互对齐的固定耳分别连接有若干横撑。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保温层包括若干个沿主支撑杆的排列方向依次可拆卸连接的第一保温棉帘,各所述第一保温棉帘铺设于所述外杆远离内杆的一侧,且各第一保温棉帘的顶端与所述外杆的上端固连,第一保温棉帘的下端沿外杆的延伸方向延伸至地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保温层包括若干个沿主支撑杆的排列方向依次可拆卸连接的第二保温棉帘,各所述第二保温棉帘铺设于所述内杆远离外杆的一侧,且各第二保温棉帘的顶端与所述内杆的上端固连,第二保温棉帘的下端沿内杆的延伸方向延伸至地面。

进一步的,于棚顶收卷有可由棚顶覆盖至延伸端的遮阳布,于棚顶至延伸端之间铺设有一层薄膜,于所述薄膜位于棚顶处预留有通风口。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结构,其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本实用新型由多个并排设置的主支撑杆构成,每个主支撑杆具有倾斜向下弯曲的延伸端,在主支撑杆的另一端构造有呈倒v型并向下延伸的内杆和外杆,延伸端伸入相对应处土壤的第一预挖沟槽内并经混凝土浇筑而与土壤锚固,内杆和外杆的端部伸入相对应处土壤第二预挖沟槽内并经混凝土浇筑而与土壤锚固,这样由于延伸端、外杆及内杆均通过混凝土浇筑而锚固在土壤内,使得主支撑杆与土壤稳固连接,避免了恶劣天气下,如被大风、积雪等破坏变形;且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的多个外杆之间覆盖有可收卷的第一保温层,在上述的多个内杆之间覆盖有可收卷的第二保温层,这样并排外杆和并排内杆分别构成大棚墙体的外墙支撑和内墙支撑,第一保温层附着在外墙支撑上,第二保温层附着在内墙支撑上,并分别成为外墙和内墙,如此,减缓了棚内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热交换,且当棚内温度较高时,只需将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按照需求收卷到不同高度,以实现棚内温度充分地与外界环境通风及热交换,进而避免大棚墙体阻碍,无法充分通风,导致棚内植物生长受到影响;综上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无需就地取土建造大棚墙体而破坏草莓种植处土壤结构,且结构稳定便于大棚充分通风的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去除所浇筑的混凝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主支撑杆与横撑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标注部件:1-主支撑杆,2-外杆,3-内杆,4-第一固定板,5-第二固定板,6-第三固定板,7-固定耳,8-第二保温层,9-第一保温层,10-第二预挖沟槽,11-第一预挖沟槽,12-土壤,13-薄膜,14-遮阳布,15-通风口,16-横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草莓温室大棚骨架,如图1-5所示,包括第一保温层9、第二保温层8及多个主支撑杆1,其中,多个主支撑杆1并排设置,每个主支撑杆1具有倾斜向下弯曲的延伸端,在主支撑杆1的另一端焊接有呈倒v型并向下延伸的内杆3和外杆2,在延伸端相对应的土壤12处挖掘有第一预挖沟槽11,延伸端伸入第一预挖沟槽11内,并通过将混凝土浇筑并填满第一预挖沟槽11内而实现延伸端端部固定,在内杆3和外杆2的端部相对应的土壤12处挖掘有第二预挖沟槽10,内杆3和外杆2的端部伸入第二预挖沟槽10内,并通过将混凝土浇筑并填满第二预挖沟槽10内而实现内杆3和外杆2端部固定,这样,使得上述的多个主支撑杆1整体性提高。第一保温层9覆盖在并列的外杆2外侧,并可被人工收卷,第二保温层8覆盖在并列的内杆3内侧,并可被人工收卷。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为:由于延伸端、外杆2及内杆3均通过混凝土浇筑而锚固在土壤12内,使得主支撑杆1与土壤12稳固连接,避免了恶劣天气下,如被大风、积雪等破坏变形;且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的多个外杆2之间覆盖有可收卷的第一保温层9,在上述的多个内杆3之间覆盖有可收卷的第二保温层8,这样并排外杆2和并排内杆3分别构成大棚墙体的外墙支撑和内墙支撑,第一保温层9附着在外墙支撑上,第二保温层8附着在内墙支撑上,并分别成为外墙和内墙,如此,减缓了棚内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热交换,且当棚内温度较高时,只需将第一保温层9和第二保温层8按照需求收卷到不同高度,以实现棚内温度充分地与外界环境通风及热交换,进而避免大棚墙体阻碍,无法充分通风,导致棚内植物生长受到影响。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如图5所示,在延伸端的端部焊接有多个第一固定板4,这些第一固定板4沿延伸端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且第一固定板4伸入第一预挖沟槽11内与浇筑的混凝土锚固在一起。在外杆2的端部焊接有多个第二固定板5,这些第二固定板5沿外杆2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且第二固定板5伸入第二预挖沟槽10内与浇筑的混凝土锚固在一起。在内杆3的端部焊接有多个第三固定板6,这些第三固定板6沿内杆3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且第三固定板6伸入第二预挖沟槽10内与浇筑的混凝土锚固在一起。这样,提高了延伸端、外杆2端部及内杆3端部分别与混凝土之间稳固性。且本实施例为了更提高主支撑杆1之间的整体性,并便于照明灯具等的安装,如图4所示,在主支撑杆1上沿其延伸方向间隔紧固有多个固定耳7,这些主支撑杆1通过每组相互对齐的固定耳7分别固定连接有多个横撑16。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如图3所示,第一保温层9包括多个沿主支撑杆1的排列方向依次可拆卸连接的第一保温棉帘,每个第一保温棉帘铺设在外杆2远离内杆3的一侧,且第一保温棉帘的顶端固定安装在外杆2的上端,第一保温棉帘的下端沿外杆2的延伸方向延伸至地面,相邻的第一保温棉帘的边沿通过自粘贴粘接在一起。如图2所示,第二保温层8包括多个沿主支撑杆1的排列方向依次可拆卸连接的第二保温棉帘,每个第二保温棉帘铺设在内杆3远离外杆2的一侧,且第二保温棉帘的顶端固定安装在内杆3的上端,第二保温棉帘的下端沿内杆3的延伸方向延伸至地面,相邻的第二保温棉帘的边沿通过自粘贴粘接在一起。这样,根据需求将第一保温棉帘和第二保温棉帘与相邻的第一保温棉帘和第二保温棉帘分离,之后,将第一保温棉帘和第二保温棉帘收卷,以使其与地面分离并露出缺口,以便于棚内与外界热量交换,且利于通风。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在棚顶收卷有遮阳布14,遮阳布14一般采用棉帘构成,遮阳布14可由棚顶覆盖至延伸端的遮阳布14,在棚顶至延伸端之间铺设有一层薄膜13,在薄膜13位于棚顶处预留有通风口15。当遮阳布14收卷并露出通风口15时,一方面能够实现通风,另一方面实现棚内草莓充分采光;当遮阳布14收卷并遮盖通风口15时,实现棚内草莓充分采光,同时避免棚内热量散失至外界环境中。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