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虫诱捕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73726发布日期:2020-07-07 14:02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飞虫诱捕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止虫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飞虫诱捕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茶树蛾类诱捕器(如图1所示),包括盖子、包含信息素的诱芯以及可更换的粘板组成;通过诱芯缓慢释放信息素吸引蛾类被粘到粘板上,实现蛾类的诱捕消除。此种装置的主要缺点是:1粘板是纸质材料,不耐水,易损坏;2粘板属于耗材,在粘满害虫后就需要更换,否则诱芯引诱来害虫也杀不死,费时费力,增加成本。害虫爆发高峰期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巡视更换粘板,人工劳动巨大,工作效率低;此外粘板为纸质材料,容易受雨水、露水侵蚀而失效,由此造成害虫防治成本增加。

另外,缓慢释放信息素的诱芯是四个月左右更换一次,现有技术中诱芯是从盖板上方插入后固定在盖板的柄上,在后期需要更换诱芯时则需要拆下下方的粘板然后对诱芯进行更换,致使信息素的更换操作极其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飞虫诱捕器,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是多个。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飞虫诱捕器,包括:盖板、通电网板、诱芯、电源;所述诱芯包含有信息素,所述诱芯可拆卸的安装在盖板上;所述信息素位于盖板下方;所述通电网板位于所述盖板下方、与所述盖板形成容纳空间,以使所述盖板将所述诱芯罩住;所述电源与通电网板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诱芯(含有信息素)外设置有通电网,通过电击的方式消灭飞虫(尤其是茶树蛾类),具有显著的效果,降低人工劳动强度,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粘板来说,本实用新型无须频繁更换粘板,只需要定期快速的更换诱芯,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中,诱芯与盖板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做限定,诱芯直接挂在盖板上,或是在诱芯上设置有其他装置连接在盖板上,或是采用卡扣的方式连接,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诱芯的形状不做限定,可以是柱状的、长条形的或是其他形状。

在本实用新型中,盖板与通电网板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定,采用自攻螺丝、螺栓、胶粘、螺旋连接、卡接等等常规方式都可以实现盖板俞通电网板的连接,此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盖板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定;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设定,例如伞形、长方形、正方形、半球形或是其他可以形成遮挡的形状等等。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电网板的网孔直径不做限定,根据实际蛾类的大小做调整;通常是设置最低网眼(例如直径在0.5mm-1mm之间),这样通用性更强。

在本实用新型中,信息素在诱芯上的投放方式不做限定,可以在诱芯上额外增加容器(此容器可以是可拆卸的也可以是与诱芯一体结构的),同时也可以直接在诱芯上挖槽用于盛装信息素。另外,信息素在杀虫领域来说,是常规试剂(例如性诱剂),在这里无需提供具体的种类或是型号。

在本实用新型中电源的种类不做限定,可以是蓄电池(包括普通蓄电池或是太阳能电池)、直流电源或是交流电源。电源与通电网板的连接方式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市售的各种电蚊拍的电网与电源的电连接方式都可以用于此处),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整个装置可以悬挂在茶树枝杈上或是固定在支杆上,因地制宜,在此不做限定。

优选的:所述诱芯为多孔材料制品。采用多孔材料(例如橡胶、pc管)制品制得的诱芯可以作为缓释载体,实现挥发性信息的缓慢释放,延长信息素的补充时间,进一步降低人工劳动强度。

优选的:所述盖板上设置有开口,所述诱芯包括棒体,在棒体上设置有信息素缓释剂;在棒体上端设置有卡槽,卡槽上方设置有盖片;所述棒体从开口穿过盖板进入容纳空间,所述卡槽在所述棒体旋转一定角度后卡在盖板上,所述盖片在诱捕棒旋转一定角度之后将开口遮住。

为了实现方便诱芯的更换,在这里提供一种盖板与诱芯的具体连接方式。

在这里在盖板上设置有开口,诱芯上携带信息素的部分从此开口进入盖体下方,在这里开口的形状与棒体相互匹配,卡槽在棒体旋转之后与盖体过盈配合卡住实现诱芯的固定,另外如果开口过大则会发生漏雨或是异物侵入等情况,在棒体上设置一个盖片用于遮挡开口,盖片的大小以及形状以可以将开口遮挡为佳,具体形状在此不做限定。如此设计之后,可以实现信息素随诱芯的安装拆卸进行更换;更加方便,提高工作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中卡槽可以是沿着棒体设置的全槽或是半槽在此不做限定。

优选的:所述信息素装在缓释载体内,所述缓释载体固定在棒体上。

在这里,提供一种信息素的盛装方式,这里采用一个缓释载体(可以是具有盛装空间的多孔制品,例如橡胶碗或是pc管),将信息素装在缓释载体内,然后将整体固定在棒体上,这样在更换时直接替换缓释载体或是在缓释载体内重新装人信息素,缓释载体受腐蚀之后还可以更换而不影响原棒体的的整体使用,进一步降低成本。

优选的:所述开口为t形开口。在这里与诱芯匹配的开口是t形开口,避免棒体无法进入容纳空间。

优选的:所述盖片为扇形片,所述扇形片与所述橡胶柱之间具有90°夹角。

在这里为了节省材料,节约成本;盖片设置为扇形片,并与橡胶柱具有90°夹角,这样在棒体旋转之后可以将开口有效的遮住。

优选的:所述电源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贴在盖板外表面。

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这里电源采用太阳能电池板,可以不分昼夜的充电,降低整个装置长期使用的成本。

优选的:所述电源与通电网板之间设置有定时开关。通常来说,信息素发挥最大时间是晚上,白天基本不作用,因此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在电源和通电网板之间设置一个定时开关,可以定时通电网板的开启时间,最大的利用电源,同时也最大的节约电源。

在这里定时器属于本领域的常规装置,具体型号以及与电源、通电网板的连接方式不做详细赘述。

优选的:还包括地插,所述地插低端为针形,所述地插顶端设置有楔形块,所述盖板和或通电网板下方设置有楔形槽,所述楔形块嵌入所述楔形槽内,使所述地插固定在盖板和或通电网板下方。

在这里提供一种本装置在茶园内的安装方式,避免茶园地理环境不适合本装置的安装。

在这里采用地插的形式,地插与盖板和或通电网板通过楔形过盈配合连接,然后插入底下,实现本装置在茶园的安装。

地插可以设置一个或是多个,可以只与盖板连接,或是只与通电网板连接,具体连接位置或是数量要根据盖板或是通电网板的形状做出选择。

优选的:所述通电网板上的楔形槽位于几何中心位置。

如果只设置一根地插,地插的最优位置是通电网板的几何中心位置,这样安装稳定的同时也减少地插的使用数量。

优选的:所述盖板包括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第四面;所述第一面与第二面顶部交接形成锐角板;所述第三面与第四面分别连接在第一面与第二面之间,第三面和第四面相同,为具有钝角夹角面。此结构加工简单,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不同的信息素,产生针对不同害虫的诱芯,提高了害虫的针对性,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采用非光性、降低人工劳动;无须人工巡视更换粘板,只需要定期更换信息素就可以实现长时间的诱杀害虫。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诱捕器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图2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5是图4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诱芯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在以上各图中,省略了电源。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盖板1,开口11,楔形槽12,诱芯2,卡槽21,信息素22,盖片23,地插3,楔形块31,通电网板4,粘板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中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在这里通过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结构来对本实用新型做阐述。

如图2—8所示,飞虫诱捕器,包括:盖板1、通电网板4、诱芯2、电源。所述诱芯2可拆卸的安装在盖板1上。所述盖板1上设置有开口11,所述开口11为t形开口。所述诱芯2包括棒体,在棒体上端设置有卡槽21,卡槽21上方设置有盖片23;所述棒体从开口穿过盖板1进入容纳空间,所述卡槽21在所述棒体旋转一定角度后卡在盖板1上,所述盖片23在诱捕棒旋转一定角度之后将开口11遮住。

在这里,信息素22的更换,是与诱芯2一体的结构,在诱芯2安装和拆卸的过程中,信息素22可以随之进行更换或是补充。盖片23将开口11遮盖,避免异物或是雨水漏入。

在棒体上设置有信息素缓释剂;所述信息素缓释剂装在橡胶碗内,所述橡胶碗后端设置有橡胶柱,所述棒体上设置有孔,所述橡胶柱过盈进入孔内。所述盖片23为扇形片,所述扇形片与所述橡胶柱之间具有90°夹角。

如图6所示,所述信息素位于盖板下方。所述通电网板位于所述盖板下方、与所述盖板形成容纳空间,以使所述盖板将所述诱芯罩住。在这里盖板采用大体为方形罩的结构,将信息素罩住,在罩子下方设置通电网板,这样信息素在散发时,飞虫靠近信息素时,被电网消灭直接下落到地面,无须人工看管,更换粘板,大大的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这里所述电源与通电网板电连接。

还包括地插3,所述地插低端为针形,所述地插顶端设置有楔形块31,所述盖板下方设置有楔形槽12,所述楔形块31嵌入所述楔形槽12内,使所述地插3固定在盖板1下方。

实施例二

这里盖板可以采用如图1所示的盖板;所述盖板包括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第四面;所述第一面与第二面顶部交接形成锐角板;所述第三面与第四面分别连接在第一面与第二面之间,第三面和第四面相同,为具有钝角夹角面。此结构加工简单,成本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