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移动的鱼菜共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45579发布日期:2020-05-22 20:24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移动的鱼菜共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鱼菜共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移动的鱼菜共生装置。



背景技术:

鱼菜共生装置鱼菜共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它把水产养殖与水耕栽培这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农耕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长的生态共生效应。

如中国专利号cn201820299109.3,申请日为2018年03月05日,公告日为2018年09月28日的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移动式鱼菜共生装置,包括支架,支架底部安装有多个万向轮;支架上部设有种植系统,支架下部设有养殖系统,该种植系统与该养殖系统连通,支架上还安装有提水轮,使用时,提水轮将养殖系统中的水送入种植系统。该鱼菜共生装置建立了植物—微生物—鱼生态关系,实现了养鱼种菜的可持续与循环,将水产养殖与蔬菜生产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实现养鱼不常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长的生态共生效应,让鱼和蔬菜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生态平衡关系,克服了传统农业在增产的同时,存在的农业结构分散单一、经营方式简单粗放、资源浪费等问题;可自由移动,安装灵活方便,可实现工厂化生产,加快农业产业的发展。

上述存在以下不足:现有技术中的鱼草共生装置移动至指定位置后不能有效固定,在家庭中孩子嬉戏时不小心碰撞会产生滑动,有危险性;通过提水轮将养殖系统中的水送入种植系统,并不能有效的将鱼缸中的残余物清理干静,影响鱼的生存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移动的鱼菜共生装置,能够有效地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装置移动至指定位置后不能固定的问题和不能将鱼缸中的残余物清理干净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便于移动的鱼菜共生装置,包括鱼缸和种植盒;所述鱼缸上部分为玻璃材质,下部分为不锈钢材质;所述鱼缸内部底部设置有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有电机、螺纹杆和软刷头;所述螺纹杆左端穿过鱼缸与电机连接,右端穿过吸水机构与鱼缸右侧内部转动连接,并螺接软刷头;所述软刷头底部成呈倒三角状,并与鱼缸底部贴紧;所述鱼缸左侧底部设置有吸水机构;所述种植盒右端设有进食口和虹吸机构;所述虹吸机构位于进食口左侧;所述进食口连通鱼缸;所述鱼缸正上方设置有种植盒,底部四角装有轮子;所述轮子上安装有刹车片。

更进一步地,所述吸水机构包括有一号齿轮、二号齿轮、齿轮杆、连杆、活塞、活塞腔和固定杆;所述一号齿轮与螺纹杆转动连接,二号齿轮位于一号齿轮正上方并与其外啮合,二号齿轮右侧面上设有圆柱;所述齿轮杆左端转动连接鱼缸内壁,右端固接二号齿轮;所述活塞置于活塞腔内,活塞上端连接有橡胶皮,橡胶皮与活塞板面上端中间固接;所述活塞板面两侧均布设有两个通孔,活塞下端穿过活塞腔并与连杆上端铰接;所述连杆下端与二号齿轮右侧面上圆柱转动铰接;所述活塞腔右侧下端接通有吸水管,上端接通有上水管;所述吸水管下端呈喇叭状并位于螺纹杆上方,吸水管上设有单向阀;所述上水管上端穿过种植盒并位于种植盒上端;所述固定杆左端固接鱼缸左壁,右端固接活塞腔右壁。

更进一步地,所述种植盒自下而上设有滤水棉、隔网、陶粒层和鹅卵石层;所述虹吸机构包括有出水管和虹吸罩;所述出水管上端连入鹅卵石层,下端连通鱼缸;所述虹吸罩套装出水管,虹吸罩开口端置于隔网上端,虹吸罩上端超出鹅卵石层。

更进一步地,所述鱼缸下部分左右外侧各居中固接有支架座;所述支架座上端连接有c形支架;所述c形支架下端与支架座连接端为t字形;所述支架座上端开有与c形支架下端相对应的t型滑槽,并通过t型滑槽与c形支架连接;所述c形支架上端高于种植盒顶部80cm,并连接有横向的灯罩;所述灯罩内部接有灯管。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鱼缸内部底部电机旋转带动螺纹杆转动,带动软刷头向左运动,将鱼缸底部的残余物推向吸水管进水口处,一号齿轮随螺纹杆转动,带动二号齿轮转动,通过连杆带动活塞上下运动,吸水管将鱼缸内的水和残余物吸入,通过上水管将水撒在种植盒内,种植盒内的鹅卵石层、陶粒层、隔网和滤水棉对吸附上来的水进行净化,残余物化作养分被植物根系吸收,净化后的水通过虹吸机构流会鱼缸内,从而净化鱼缸水质和增加鱼缸水的含氧量,形成鱼草共生生态系统;鱼缸底部装有轮子,轮子上装有刹车片,方便鱼缸的移动和固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鱼缸座与c形支架连接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吸水机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鱼缸;101-吸水管;102-上水管;2-种植盒;201-滤水棉;202-隔网;203-陶粒层;204-鹅卵石层;205-进食口;3-虹吸机构;301-进水管;302-虹吸罩;4-支架座;401-轮子;402-刹车片;403-t形滑槽;5-转动机构;501-螺杆;502-软刷头;503-电机;6-c形支架;601-灯罩;602-灯管;7-吸气机构;701-一号齿轮;702-二号齿轮;703-齿轮杆;704-活塞腔;705-固定杆;706-连杆;707-圆柱;708-活塞;709-橡胶皮;8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一种便于移动的鱼菜共生装置,包括鱼缸1和种植盒2;所述鱼缸1上部分为玻璃材质,下部分为不锈钢材质;所述鱼缸1内部底部设置有转动机构5;所述转动机构5包括有电机503、螺纹杆501和软刷头502;所述螺纹杆501左端穿过鱼缸1与电机503连接,右端穿过吸水机构101与鱼缸1右侧内部转动连接,并螺接软刷头102;所述风扇103与螺纹杆101转动;所述软刷头102底部成呈倒三角状,并与鱼缸1底部贴紧;所述鱼缸1左侧底部设置有吸水机构7;所述种植盒2右端设有进食口205和虹吸机构3;所述虹吸机构3位于进食口205左侧;所述进食口205连通鱼缸1;所述鱼缸1正上方设置有种植盒2,底部四角装有轮子401;所述轮子401上安装有刹车片402。

具体的,所述吸水机构7包括有一号齿轮7001、二号齿轮702、齿轮杆703、连杆706、活塞708、活塞腔704和固定杆705;所述一号齿轮7001与螺纹杆501转动连接,二号齿轮702位于一号齿轮701正上方并与其外啮合,二号齿轮702右侧面上设有圆柱707;所述齿轮杆703左端转动连接鱼缸1内壁,右端固接二号齿轮702;所述活塞708置于活塞腔704内,活塞708上端连接有橡胶皮709,橡胶皮709与活塞708板面上端中间固接,所述活塞708板面两侧均布设有两个通孔,活塞708下端穿过活塞腔704并与连杆706上端铰接;所述连杆706下端与二号齿轮702右侧面上圆柱707铰接;所述活塞腔704右侧下端接通有吸水管101,上端接通有上水管102;所述吸水管101下端呈喇叭状并位于螺纹杆501上方,吸水管101上设有单向阀8;所述上水管102上端穿过种植盒2并位于种植盒2上端;所述固定杆705左端固接鱼缸1左壁,右端固接活塞腔704右壁;所述种植盒2自下而上设有滤水棉201、隔网202、陶粒层203和鹅卵石层204;所述虹吸机构3包括有出水管301和虹吸罩302;所述出水管301上端连入鹅卵石层204,下端连通鱼缸1;所述虹吸罩302套装出水管301,虹吸罩302开口端置于隔网202上端,虹吸罩302上端超出鹅卵石层204;所述鱼缸1下部分左右外侧各居中固接有支架座4;所述支架座4上端连接有c形支架6;所述c形支架6下端与支架座4连接端为t字形;所述支架座4上端开有与c形支架6下端相对应的t型滑槽403,并通过t型滑槽403与c形支架6连接;所述c形支架6上端高于种植盒顶部80cm,并连接有横向的灯罩601;所述灯罩601内部接有灯管602。

使用本装置,移动鱼缸1时,通过鱼缸1底部轮子401滚动移动鱼缸1,将鱼缸1移动至指定位置并摆正后,踩下轮子401上的刹车片402固定鱼缸1位置;水循环时,启动电机503,带动螺纹杆501转动,带动软刷头502向左运动,将鱼缸1底部的残余物收集并推向吸水管101下端,同时吸水机构7的一号齿轮701随螺纹杆501转动,带动二号齿轮702转动,使连杆706带动活塞708做上下运动,活塞708向上运动时,橡胶皮709吸附在活塞708板面上,密封活塞708板面上的通孔形成密闭空间,鱼缸1底部的水和残余物通过吸水管101下端吸入活塞腔704内,活塞708向下运动时,橡胶皮709向上翻起,远离活塞708板面,活塞腔704内底部的水通过活塞708板面上的通孔进入活塞腔704上端,从而进入上水管102,吸水管101上设有单向阀8,水不会从吸水管101流出,如此往复运动,上水管102将水和残余物撒在种植盒内,经过种植盒2内的鹅卵石层204、陶粒层203、隔网202和滤水棉201对吸附上来的水进行净化,并由植物根系吸收,净化后的水通过虹吸机构3流回鱼缸1内,起到净化水质和增加水的含氧量的作用,形成鱼菜共生生态系统;阳光不足时,安装c型支架6,通关灯管602照明对植物进行补光照明,促进植物生长,阳光充足时,关闭灯管602或者取下c型支架6。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有电器元件电源外接(未画出),控制电路为本领域已知技术,说明书中不做赘述。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