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栎树种子采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43341发布日期:2020-05-22 20:14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一种栎树种子采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种子采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栎树种子采收装置。



背景技术:

栎树种子,结实量大,种子成熟脱落时间不一致,同一树种有明显的早、中、晚熟型区别,时间可从十月初持续到十二月底。同一树上的种子成熟脱落断断续续也会持续一个月之久。传统采收种子一是等其自然脱落后从地上捡拾,二是摇晃树体,使种子大量脱落,这样就会有大部分未完全成熟种子被摇落。两种方法,都比较费工费时。而且栎属种子很容易萌发,如果不及时采收,再遇阴雨天气就会就地发芽或腐烂。如果是套种的种植方式,林下种植有其他灌木植物,就更不易捡拾收集种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栎树种子采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栎树种子采收装置,它包括种子采收装置本体,该种子采收装置本体包括种子袋、网兜和若干三脚支架;

所述种子袋为上端面为开口的长方形袋体,该种子袋两侧端边缝设有魔术贴;所述种子袋内壁上缝设有与其相配合的网兜,网兜的上边端缝设在种子袋内壁上端;所述网兜的底部与种子袋的底部之间留有空隙,形成双层袋体;

所述种子袋后面顶部边端中间缝设有两根绳带一;所述种子袋的袋口四周缝设有若干绳圈;所述种子袋后面贴合在栎树树杆上,使用两根绳带一将种子袋系扣在栎树树杆上;所述种子袋的两端通过魔术贴粘连;所述种子袋四均匀设置有至少三个三脚支架,该三脚支架的顶端设置有绳带二,通过绳带二系扣在种子袋上的绳圈中,形成围绕栎树树杆的锥形状双层袋体。

进一步地,所述网兜的网眼为圆形孔眼,圆形孔眼的直径为d,5mm<d<8mm。

进一步地,所述三脚支架的底端三个支撑脚端上分别设置有刺刀。

进一步地,所述种子袋的袋口端边上的绳圈上均匀系扣有至少三根拉绳,三根拉绳的外端头系扣与该种子袋相连的栎树树杆四周的其他三棵栎树树杆上。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栎树种子采收装置,它用网兜实现筛选,可根据不同时间的脱落量,及时取走袋中的种子,极大地方便了种子采收工作;对于试验研究,更能保证单株时不会混入其他单株的种子;对于林下种植有其他植物的情况,无法通过抖落捡拾收集种子的方式,更是既能方便收种,具有简单易用,方便携带,实用性、可操作性强,造价低,不占空间,又不会遮挡阳光、雨水等优点。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种子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网兜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利用拉绳来固定本设计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种子采收装置本体;2、种子袋;3、网兜;4、绳圈;5、三脚支架;6、刺刀;7、绳带一;8、拉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中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图3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栎树种子采收装置,它包括种子采收装置本体1,该种子采收装置本体1包括种子袋2、网兜3和若干三脚支架5;

所述种子袋2为上端面为开口的长方形袋体,该种子袋两侧端边缝设有魔术贴21;所述种子袋2内壁上缝设有与其相配合的网兜3,网兜3的上边端缝设在种子袋2内壁上端;所述网兜3的底部与种子袋2的底部之间留有空隙,形成双层袋体;

所述种子袋2后面顶部和底端的边端中间缝设有两根绳带一7;所述种子袋2的袋口四周缝设有若干绳圈4;所述种子袋2后面贴合在栎树树杆上,使用两根绳带一7将种子袋2系扣在栎树树杆上;所述种子袋2的两端通过魔术贴21粘连;所述种子袋2四均匀设置有至少三个三脚支架5,该三脚支架5的顶端设置有绳带二,通过绳带二系扣在种子袋2上的绳圈4中,形成围绕栎树树杆的锥形状双层袋体。

进一步地,所述网兜3的网眼为圆形孔眼,圆形孔眼的直径为d,5mm<d<8mm。

进一步地,所述三脚支架5的底端三个支撑脚端上分别设置有刺刀6。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种子袋2的袋口端边上的绳圈上均匀系扣有至少三根拉绳8,三根拉绳8的外端头系扣与该种子袋相连的栎树树杆四周的其他三棵栎树树杆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设计中,种子采收装置本体包括种子袋、网兜和若干三脚支架;种子袋为上端面为开口的长方形袋体,该种子袋两侧端边缝设有魔术贴,方便种子袋的两端面相连,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连接方式。例如,采用钮扣的连接方式或采用拉链的连接方式等等。

种子袋内壁上缝设有与其相配合的网兜,网兜的上边端缝设在种子袋内壁上端;网兜的底部与种子袋的底部之间留有空隙,形成双层袋体;

种子袋后面顶部边端中间缝设有两根绳带一;种子袋的袋口四周缝设有若干绳圈;种子袋后面贴合在栎树树杆上,使用两根绳带一将种子袋系扣在栎树树杆上;种子袋的两端通过魔术贴粘连;

种子袋四均匀设置有至少三个三脚支架,该三脚支架的顶端设置有绳带二,通过绳带二系扣在种子袋上的绳圈中,形成围绕栎树树杆的锥形状双层袋体。

本设计中,网兜的底部与种子袋的底部之间留有空隙目的是,当栎树上的种子落至锥形状双层袋体中时,利用网兜实现筛选。

本设计中,三脚支架的底端三个支撑脚端上分别设置有刺刀,刺刀便于三脚支架的三个脚固定在栎树树杆四周的土地上,方便固定。更利于防风,能够保证三脚支架不会倒下。

本设计中,种子袋的袋口端边上的绳圈上均匀系扣有至少三根拉绳,三根拉绳的外端头系扣与该种子袋相连的栎树树杆四周的其他三棵栎树树杆上。这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固定结构,利用拉绳与其他四周树杆连接,形成固定。

本设计中,三脚支架可以采用农村中常有的竹杆,利用铅丝绑定形成三脚架,然后再利用铅丝将三角刺刀绑在竹杆的底部,然后在三根竹杆的顶部绑一根绳带,方便与种子袋上的绳圈系扣。

本设计中,种子袋、网兜和若干三脚支架,上述三种组成部件都是成本极其低廉的材料。因此具有极高的性价比,既方便采集收取,又简单实用,也方便在现场直接安装。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栎树种子采收装置,它具有简单易用,方便携带,实用性、可操作性强,造价低,不占空间。只需围树一圈,就可等种子自然成熟脱落在网兜上,形态较小的种子可直接被筛除,最后种子收入到种子袋中,可根据不同时间的脱落量,及时取走袋中的种子;极大地方便了种子采收工作,只需在树下支起装置,就可坐等收种,对于试验研究,更能保证单株时不会混入其他单株的种子;对于林下种植有其他植物的情况,无法通过抖落捡拾收集种子的方式,更是既能方便收种,与其他实用新型装置相比,又不占空间,又不会遮挡阳光、雨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