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虾养殖池塘透明度生物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45597发布日期:2020-05-22 20:25阅读:6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对虾养殖池塘透明度生物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虾养殖池塘透明度生物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卤虫,又称为丰年虾,是典型的滤食性生物,主要以细菌、微藻和有机碎屑等为食,水体中养殖适量卤虫可以调控水体透明度,另外,卤虫也是对虾养殖的优质饵料。

对虾养殖过程中,水体的透明度是非常重要,透明度反映出池塘中的悬浮性生物和非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水体的透明度也决定着水体中浮游生物的数量,水体中的非生物悬浮物越多,透明度也就越低。透明度在25厘米以下水色逐渐转为黑褐色,底质开始恶化,水体中的浮游藻类大量死亡时会引起细菌大量繁殖,危机对虾生存。透明度在25-40厘米之间水体的有机物增多,腐殖物质浓度高,浮游植物密度大,水色呈深色或浓色。透明度在40厘米以上水体中浮游植物生物生物量过小,水质偏瘦,可以适量的肥水。透明度在60-80厘米以上虾池中浮游植物密度低或部分藻类老化,施肥量不足时,水色清瘦。透明度在80厘米以上池塘水清透无色,会出现池底或池壁生长青苔、沟草等水生植物或原生动物,轮虫等大量繁殖,水色清澈。对虾养殖需要一定的透明度,要经常根据水体的透明度进行适量的调水、投喂、追肥、换水等操作。

目前控制水体透明度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通过播撒化学药剂或絮凝剂来控制浮游生物数量,从而降低水体透明度。缺点是效果不能持久,而且,使用药物絮凝沉淀或杀灭会带来二次污染。

(2)通过人工打捞和机械捕捞来控制水体中悬浮颗粒和有机碎屑的浓度,耗时耗力且难以持续去除。

(3)现有利用大型滤食性动物混养的生物控制法主要是用鲢鳙鱼类进行直接控藻,虽然藻类群体数量有所下降,但单细胞或者小型群体藻类生物量往往没有下降,鲢鳙会产生粪便颗粒,呼吸排氮等造成水体氨氮浓度上升等负面影响。

(4)现在控制水体透明度的的设备占地面积大,土地资源消耗率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对虾养殖池塘透明度生物控制装置,所述装置能够根据卤虫以水体中的细菌、微藻和有机碎屑等为食,对水体的透明度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对虾养殖池塘透明度生物控制装置,包括一定网目的纱网或筛绢网、网笼支架和网笼内养殖的卤虫;网笼支架是“圆筒”状结构,上底面和下底面中间均有十字形支架分别固定连接到上底面和下底面的圆环上,网笼支架的侧面有竖直支架,竖直支架分别上下连接上底面和下底面的圆环;网笼支架外围以纱网或筛绢网;

进一步,所述纱网或筛绢网的网目数为20、30、40、50、60、80或100。

上底面和下底面的十字形支架和竖直支架均为不可弯曲的硬质钢材,接口处采用焊接方法固定。

本装置的技术原理在于通过构建生物筛选网和滤食动物,网笼支架规格根据室内养殖池的大小而定,纱网或筛绢网网目的大小根据卤虫的大小和水体所需透明度进行调节;迅速提高水体透明度,为增加对虾产量提供条件;合理配置滤食动物,从而达到长期维持合适透明度状态的目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支架结构示意图;1、上底面,2下底面,3、十字形支架,4、竖直支架,5、绳子。

图2为图1的效果图和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解释。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受实施例任何形式上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对虾养殖池塘透明度生物控制装置,包括一定网目的纱网或筛绢网、网笼支架和网笼内养殖的卤虫;网笼支架是“圆筒”状结构,上底面1和下底面2中间有十字形支架3分别固定连接到上底面和下底面的圆环上,网笼支架的侧面有竖直支架4,竖直支架分别上下连接竖直支架的圆环,网笼支架规格根据室内养殖池的大小而定;网笼支架外围以纱网或筛绢网包裹;纱网或筛绢网网目的大小根据卤虫的大小和水体所需透明度进行调节;

上底面和下底面的十字形支架和竖直支架均为不可弯曲的硬质钢材,接口处采用焊接方法固定。

根据实例对网笼的上下圆形框架的要求,本设备可使用8号或10号铁丝制作圆形框架,为保证网笼设备的坚固性和稳定性,上部圆形框架的十字形支架和上下面圆形框架间的竖直支架都使用不可弯曲的硬质钢材,部分接口处采用焊接方法固定;根据实例对上部圆形框架的十字形支架和上下面圆形框架间的竖直支架的要求,本设备使用直径5mm以上、1cm以下的硬质材料制作支撑框架(圆形框架的十字形支架必须与圆形框架的直径相同,四根竖直支架长度需相等)。

为保证网笼中颗粒物质浓度与养殖池塘网笼放置深度水体中相同,网笼设备没有盖板也没有底板,减少了设备对水体中颗粒物质混合均匀的阻力;根据实例对网笼中颗粒物质浓度的要求,网笼设备的上下面与网笼设备侧面所用材料相同,都为合适网目的筛绢网。

为保证圆柱形网笼设备上下底面与水平面保持平行,于圆形框架与十字形支架的四个接口处各悬挂一根绳子,最后交汇成一根绳子5,用它调节控制网笼设备的放置深度;根据实例对悬挂网笼的要求,用于悬挂网笼的绳子材质需要结实且能够抵抗水体浸泡腐蚀,本设备也可以用柔软的细铁丝或细钢丝替代(要求四根绳子长度相同)。

网笼设备整体以筛绢网密封,一般采用的网目数为20、30、40(最佳)、50、60、80、100;网笼上方悬挂细线处具有一个小铁圈,方便悬挂;筛绢网与网笼框架通过细线进行个别重要部位的固定,方便对不同网目的筛绢网进行替换。

在养殖池中,通过实验证明,1立方米的水体,对虾的养殖密度大概为120尾,网笼规格为直径为20cm,高为40cm,网笼内卤虫的数量大概为十万尾左右,筛选网目为80目的过滤效果最显著,吊养的深度可以根据透明度的大小进行调节,使得水体的透明度保持在35cm左右,对虾的养殖效果和成活率明显的提高。



技术特征:

1.一种对虾养殖池塘透明度生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一定网目的纱网或筛绢网、网笼支架和网笼内养殖的卤虫;网笼支架是“圆筒”状结构,上底面和下底面中间均有十字形支架分别固定连接到上底面和下底面的圆环上,网笼支架的侧面有竖直支架,竖直支架分别上下连接上底面和下底面的圆环;网笼支架外围以纱网或筛绢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面和下底面的十字形支架和竖直支架均为不可弯曲的硬质钢材,接口处采用焊接方法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网或筛绢网的网目数为20、30、40、50、60、80或100。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对虾养殖池塘透明度生物控制装置,属于水产养殖领域,所述装置包括一定网目的纱网或筛绢网、网笼支架和网笼内养殖的卤虫;网笼支架是“圆筒”状结构,上底面和下底面中间均有十字形支架分别固定连接到上底面和下底面的圆环上,网笼支架的侧面有竖直支架,竖直支架分别上下连接上底面和下底面的圆环;网笼支架外围以纱网或筛绢网。所述装置迅速提高水体透明度,为增加对虾产量提供条件;合理配置滤食动物,从而达到长期维持合适透明度状态的目标。

技术研发人员:孙金凤;王纪如;娄赫茗;颜聪;李玉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农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9.09.11
技术公布日:2020.05.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