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AMF盆栽培养的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43954发布日期:2020-05-22 20:17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AMF盆栽培养的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盆栽容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amf盆栽培养的容器。



背景技术:

盆栽培养的容器用于丛枝菌根真菌的培养,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mycorrhizalfungi,amf)是一类能与植物根系形成互惠共生关系的微生物。amf分布广泛,能侵染90%以上的陆生植物。由于amf在与宿主植物共生的过程中,能积极促进宿主吸收水分和营养元素,并改善宿主对生物(病、虫)和非生物(干旱、重金属、盐碱等)胁迫的抵抗能力,已被公认为具有生物肥料的功能,并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一般盆钵培养法在温室进行,存在开放管理易污染的问题,同时盆钵底一般较低,容易接触到外面的污染物而造成培养基质的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amf盆栽培养的容器,具有隔离空气中沉降的污染物和地面污染物侵染的效果,且不影响宿主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效缓解了amf盆钵培养中易污染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amf盆栽培养的容器,包括盆栽容器主体,所述盆栽容器主体包括盆身、上盆沿、底板和底座,所述上盆沿一体成型在盆身的上端,所述底座一体成型在盆身的下端,所述底板一体成型在盆身和底座的连接处,所述上盆沿的表面开设有透气孔,所述底板的表面开设有渗水孔,所述上盆沿的外部盖有透明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amf盆栽培养的容器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盆身为圆台形管状结构,所述上盆沿为环形结构,且透气孔等间距开设在上盆沿的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amf盆栽培养的容器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板为圆形结构,且渗水孔等间距开设在底板的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amf盆栽培养的容器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座为圆形管状结构,且底座的高度为3c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amf盆栽培养的容器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透明罩为二分之一球的空心结构,所述透明罩的高度为15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安装在上盆沿外部的透明罩,隔离空气中沉降的污染物,同时盆身下端一体成型的底板和底座,使盆身不与地面接触,有效的防止地面污染物渗入到盆的内部,从而有效减免了外界对amf盆栽的污染,同时透明罩和透气孔的设计,使种植的宿主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不受到影响。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盆身、上盆沿和底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盆栽容器主体;2、盆身;3、上盆沿;4、透气孔;5、底板;6、渗水孔;7、底座;8、透明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amf盆栽培养的容器,包括盆栽容器主体1,盆栽容器主体1包括盆身2、上盆沿3、底板5和底座7,上盆沿3一体成型在盆身2的上端,底座7一体成型在盆身2的下端,底板5一体成型在盆身2和底座7的连接处,上盆沿3的表面开设有透气孔4,底板5的表面开设有渗水孔6,上盆沿3的外部盖有透明罩8。

本实施方案中,通过安装在上盆沿3外部的透明罩8,隔离了空气中沉降的污染物,且不影响宿主植物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同时盆身2下端一体成型的底板5和底座7,隔离盆身2与地面接触,有效地防止地面污染物渗入到盆身2的内部,有效缓解了amf在盆栽容器主体1内部培养易受污染的问题,同时上盆沿3表面开设的透气孔4,让种植的宿主植物顺畅地进行呼吸作用。

具体的,盆身2为圆台形管状结构,上盆沿3为环形结构,且透气孔4等间距开设在上盆沿3的表面。

本实施例中,通过为圆台形管状结构的盆身2,便于宿主植物在盆身2内部种植,透气孔4等间距开设在上盆沿3的表面,便于空气通过透气孔4进入到盆身2和透明罩8之间。

具体的,底板5为圆形结构,且渗水孔6等间距开设在底板5的表面。

本实施例中,通过渗水孔6等间距开设在底板5的表面,便于培植土内部的多余水分向外渗漏。

具体的,底座7为圆形管状结构,且底座7的高度为3cm。

本实施例中,通过高度为3cm的底座7,使得底板5与地面保持一定的间距,有效的防止地面污水渗入到盆身2的内部。

具体的,透明罩8为二分之一球的空心结构,透明罩8的高度为15cm。

本实施例中,通过为二分之一球的空心结构的透明罩8,同时透明罩8的高度还可为5cm、10cm、15cm和20cm等,使得透明罩8适用不同高度的宿主植物。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盆栽容器主体1在生产时,盆身2、上盆沿3、底板5和底座7通过注塑模具一体成型,并在上盆沿3的表面开设透气孔4,在底板5的表面开设渗水孔6,种植时,在盆身2的内部填充适量的培植基质,把宿主植物种植在培植基质内,在宿主植物的根部进行丛枝菌根真菌培养,并把透明罩8套在上盆沿3的外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amf盆栽培养的容器,包括盆栽容器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盆栽容器主体(1)包括盆身(2)、上盆沿(3)、底板(5)和底座(7),所述上盆沿(3)一体成型在盆身(2)的上端,所述底座(7)一体成型在盆身(2)的下端,所述底板(5)一体成型在盆身(2)和底座(7)的连接处,所述上盆沿(3)的表面开设有透气孔(4),所述底板(5)的表面开设有渗水孔(6),所述上盆沿(3)的外部盖有透明罩(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amf盆栽培养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盆身(2)为圆台形管状结构,所述上盆沿(3)为环形结构,且透气孔(4)等间距开设在上盆沿(3)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amf盆栽培养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5)为圆形结构,且渗水孔(6)等间距开设在底板(5)的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amf盆栽培养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7)为圆形管状结构,且底座(7)的高度为3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amf盆栽培养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罩(8)为二分之一球的空心结构,所述透明罩(8)的高度为15c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盆栽容器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AMF盆栽培养的容器,包括盆栽容器主体,所述盆栽容器主体包括盆身、上盆沿、底板和底座,所述上盆沿一体成型在盆身的上端,所述底座一体成型在盆身的下端,所述底板一体成型在盆身和底座的连接处,所述上盆沿的表面开设有透气孔,所述底板的表面开设有渗水孔;通过安装在上盆沿外部的透明罩,隔离空气中沉降的污染物,同时通过盆身下端一体成型的底板和底座,使盆中培养基质不与地面接触,防止地面污染物渗入到盆的内部。上述结构很好地隔离了空气中和地面的微生物对AMF盆栽的侵染,有效缓解了AMF在盆栽培养中易受污染的问题。本容器可用作AMF诱导培养、单孢培养、菌剂扩繁及接种试验等的盆栽容器。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鹏;景跃波;卯吉华;李荣波;李娅;常恩福;李孙玲;贾代顺;毛云玲;廖永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9.09.18
技术公布日:2020.05.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