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菇片及金针菇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52348发布日期:2020-07-21 12:18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包菇片及金针菇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针菇培养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包菇片,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应用有该包菇片的金针菇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金针菇因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并具有多种药理作用,而深受人们的喜爱。金针菇主要有瓶栽和袋栽两种培养方式,而因瓶栽相对于袋栽具有抗污染、生长期短及品质高的优势,因此,现有的大型金针菇培养工厂主要采用瓶栽技术,其在培养过程中通常需要在培养瓶瓶口处包扎包菇片以对金针菇定型。传统的片状的包菇片本体的两端一般都是通过魔术贴连接,基于目前的生产技术,当包菇片于培养瓶上套装时,需首先将包菇片本体置于培养瓶口处,再手动连接魔术贴,不仅大大降低了劳动效率,同时,魔术贴长时间使用后也易连接不牢而降低了使用效果。此外,由于魔术贴的自身结构,使得魔术贴内部极易藏污纳垢,不仅不易清洗,同时也增大了金针菇感染细菌的几率,从而会大大降低金针菇的成活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包菇片,其可降低包菇片藏污纳垢的风险,并可便于清洗,同时也可提高包菇片于培养瓶上的套装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包菇片,包括片状的包菇片本体,于所述包菇片本体上构造有间隔分布的多个透气孔,且所述包菇片本体的两端通过超声波焊接相连、而使所述包菇片呈筒状。

进一步的,所述包菇片本体的两端由并排设置的若干道焊接线相连,各所述焊接线沿所述包菇片本体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且各所述焊接线由间隔设置的多个焊接点构成。

进一步的,于所述包菇片本体的至少一侧表面上形成有间隔设置的多个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的高度在0.1mm~0.19mm之间。

进一步的,凸起的分布密度为300-400个/平方分米。

进一步的,于呈筒形的所述包菇片的一端设有若干抓耳。

进一步的,两端焊接相连的所述包菇片呈圆柱形筒状。

进一步的,两端焊接相连的所述包菇片呈圆台形筒状,且开口大的一端构成大径端,开口小的一端构成小径端。

进一步的,于所述包菇片的大径端或小径端构造有以示意所述大径端或所述小径端的标识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包菇片,通过将包菇片本体的两端通过超声波焊接相连而使包菇片本体呈筒状,相较于传统的魔术贴连接方式,不仅可降低包菇片藏污纳垢的风险,并可便于清洗,同时也可提高该包菇片于培养瓶上套置的效率,此外,该包菇片也可配合机械手而套置于培养瓶上,从而可大大提高包菇片的培养效率,进而可使得本包菇片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2)各焊接线由间隔设置的多个焊接点构成,可提高包菇片本体两端的连接效果。

(3)通过设置凸起,可使包菇片本体具有较好的自清洁性能。

(4)凸起的高度在0.1mm~0.19mm之间,可使得包菇片具有较好的保水疏水性能。

(5)通过设置抓耳,可便于抓取包菇片而进行有关操作。

(6)通过将包菇片构造为圆台形的筒状,有利于该包菇片于培养瓶上的套置。

(7)设置标识部有利于快速识别包菇片的大径端或小径端。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金针菇培养装置,包括盛装有培养基的栽培瓶,于所述栽培瓶上设有如上所述的包菇片,且筒状的所述包菇片的一端经由所述栽培瓶的瓶口套接于所述栽培瓶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金针菇培养装置与上述包菇片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包菇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包菇片设有抓耳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包菇片设有缺口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包菇片设有凸块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包菇片设有缺口及抓耳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包菇片,101-透气孔,102-焊接点,103-抓耳,104-缺口,105-凸块,106-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背”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包菇片,其包括片状的包菇片本体,于包菇片本体上构造有间隔分布的多个透气孔,且包菇片本体的两端通过超声波焊接相连、而使包菇片呈图1中所示的筒状。其中,包菇本体的厚度为0.2-0.6mm,并包括位于中间的蓝色色母层,以及分别设于蓝色色母层两相对侧的两个透明的面层。本实施例的包菇片本体具体为扇形状,以此使得两端焊接相连的包菇片1呈图1中所示的圆台形筒状,且开口大的一端构成大径端,开口小的一端构成小径端。

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包菇片本体两端之间的连接效果,包菇片本体的两端由并排设置的若干道焊接线相连,且各焊接线沿包菇片本体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优选地,本实施例的焊接线为间隔设置的三道。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使用效果,由图1中所示,各焊接线由间隔设置的多个焊接点102构成。

此外,于包菇片本体的至少一侧表面上形成有间隔设置的多个凸起106,如此设置,可利用“莲花效应”而提高包菇片1的自清洁能力,从而可提高包菇片1的使用效果。另外,本实施例的凸起106的高度在0.1mm~0.19mm之间,进一步地,凸起106的分布密度为300-400个/平方分米。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结合图1和图2中所示,于包菇片本体的两侧表面上均设置有间隔分布的多个凸起106。

为了使得包菇片1具有较好的保水疏水性能,凸起106进一步包括高度不同的第一凸起、第二凸起和第三凸起,且第一凸起的高度为0.09~0.105mm,第二凸起的高度为0.11~0.13mm,第三凸起的高度为0.14~0.16mm。如此设置,一方面能够提高包菇片1对凝结于其表面上的水珠的阻挡性,从而可使所阻挡的较大的水珠保留在包菇片1上,而使包菇片1具有较好的保水性,进而可减少金针菇栽培室内的总加湿量;另一方面也可使未阻挡住的较小的水珠滑落至包菇片1底部的培养瓶中,而提高包菇片1的疏水性,进而可使得包菇片1能够提供适宜金针菇生长的生长环境;此外,也可增加包菇片1的透气性而减少烂菇,且也便于清洗包菇片1,并缩短包菇片1的干燥时间。

仍由图1中所示,为了提高包菇片1的透气性,上述各透气孔101呈上下交错布置,且各透气孔101之间可如图1中所示的沿包菇片1的高度方向均匀分布,亦可基于工艺条件不同,而使得各透气孔101之间不均布设置。另外,可如图1中所示,各透气孔101的孔径相同,也可如下图3中示意出的各透气孔101的孔径由包菇片1的底部至顶部也即图3状态下所示的由下至上渐大设置。

除了上述技术手段,为便于使用,如图3中所示,于筒形的包菇片1的一端设有若干抓耳103,且当抓耳103为多个时,各抓耳103之间沿包菇片1的周向间隔设置。另外,为了便于区别包菇片1的大径端和小径端,于包菇片1的大径端或小径端构造有以示意大径端或小径端的标识部,且该标识部可为一个,亦可为沿包菇片1的周向间隔分布的多个。

其中,为便于制造,该标识部具体可为图4中所示的设于包菇片1端部的缺口104;当然,标识部亦可为图5中所示的设于包菇片1端部的轴向外伸的凸块105、或图中未示出的设于包菇片1端部的径向外伸的凸块105、或刻印于包菇片1端部外侧面上的印记、或连接于包菇片1端部的其他附加物。此外,为了提高使用效果,可如图6中所示,于包菇片1上同时设置抓耳103及缺口104,以此可便于抓取包菇片1,并可利于便于辨别包菇片1的大径端或小径端。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包菇片本体除了为上述的扇形,其亦可被设置为矩形,以此使得两端焊接相连的包菇片1呈圆柱形筒状。另外,除了在包菇片本体的一侧表面或两侧表面上设置凸起106,亦可视具体工艺条件而在包菇片1的两侧面上均不设置凸起106。

基于以上整体描述,本实施例的包菇片本体的两端通过超声波焊接相连而使包菇片本体呈筒状,相较于传统的魔术贴连接方式,不仅可降低包菇片1藏污纳垢的风险,并可便于清洗,同时也可提高该包菇片1于培养瓶上套置的效率,此外,该包菇片1也可配合机械手而套置于培养瓶上,从而可大大提高包菇片1的培养效率。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金针菇培养装置,包括盛装有培养基的栽培瓶,于该栽培瓶上设有如实施例一中所述的包菇片1,且筒状的包菇片1的一端由栽培瓶的瓶口套接于栽培瓶上。

具体地,针对于圆柱形筒状的包菇片1,其两端的任意一端均可经由瓶口套接于栽培瓶上。而针对于圆台形筒状的包菇片1,对于人工套置该包菇片1上,优选地使得小径端经由瓶口套接于栽培瓶上,而对于机械手套置该包菇片1时,为便于该包菇片1于栽培瓶上的套置,优选地使包菇片1的大径端经由瓶口套接于栽培瓶上。

本实施例的金针菇培养装置,通过采用如实施例一中所述的包菇片1,不仅可提高金针菇的生产效率,同时也可提高金针菇的成活率和品质,从而可使得本金针菇培养装置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