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景观设计用林木护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13030发布日期:2020-06-09 19:03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景观设计用林木护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景观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景观设计用林木护根装置。



背景技术:

景观设计,是指风景与园林的规划设计,在设计的时候会使用到大量的绿植进行造景,在对这些林木绿植进行种植的时候,是会需要对大量的林木绿植进行搬运,林木绿植在搬运的时候会使用到一种护根装置,通过这些护根的装置,可以避免林木绿植在运输的时候根部损坏,导致的大量林木绿植的死亡。

但市场上大多数的景观设计用林木护根装置在使用的时候有以下不足之处:

1.不方便对树木的枝干进行限位固定;

2.放置植物的根部的装置在起到防护作用的时候,不方便对植物的根部进行透气,容易导致植物根部的腐烂。

3.不方便对内部护根的装置进行拆卸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景观设计用林木护根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景观设计用林木护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设置在支架内的容置槽、设置在支架上的固定盖以及设置在固定盖上的限位架,容置槽内设有护根网;固定盖包括多组设置在支架上并与支架铰接的固定分盖以及设置在多组固定分盖之间的固定槽,限位架包括设置在固定槽上方的限位环、设置在限位环内的限位槽以及设置在限位环与固定分盖之间的限位分架。

本实用新型中操作人员将限位分架朝向支架外侧旋转,然后将固定分盖朝向支架外侧旋转,即分别打开限位槽和固定槽使操作人员能将需要保护的树根放置在容置槽的护根网内,然后依次将固定分盖和限位分架朝向支架内侧旋转,使固定槽和限位槽分别套设在树干外侧并对树根进行封闭,由此实现了对树根的全面保护功能。

作为优选,容置槽内并位于护根网底端设有缓冲网。

本实用新型中设置在容置槽内并位于护根网底端的缓冲网可以对植物的根部起到承托的作用,避免了植株的根部在运输的时候对植株的根部造成挤压破坏。

作为优选,支架上并位于支架与固定盖之间设有环形固定槽,护根网上设有环形固定槽对应的固定环。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固定环设置在环形固定槽内,操作人员旋转打开固定分盖可以方便的对固定环进行拆卸,从而方便了对支架内部的护根网进行拆卸、更换。

作为优选,限位槽的内壁设有防护垫。

本实用新型中设置在限位槽内壁的防护垫使植株在固定运输过程中,限位环不会对植株的树干造成摩擦损伤。

作为优选,支架的外侧设有多组透气网。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支架外侧的多组透气网对放置植物的根部进行透气处理,避免植物根部因为湿闷而导致腐烂。

作为优选,固定分盖上设有固定卡环,固定卡环内设有固定卡槽,相邻的固定分盖上设有与其滑动连接并与固定卡槽对应的固定卡块。

本实用新型中操作人员需要对固定分盖进行固定时,将固定卡块沿着固定分盖滑动并将固定卡块滑动至相邻固定分盖的固定卡槽内,即可实现相邻固定卡槽的固定,当操作人员需要对固定分盖进行分离时,将固定卡块沿着固定分盖滑动并将固定卡块从相邻固定分盖的固定卡槽内滑出,即可实现相邻固定卡槽的分离。

作为优选,限位分架上设有与其铰接的卡扣,相邻的限位分架上设有与卡扣对应的卡柱。

本实用新型中操作人员需要对限位分架进行固定时,旋转卡扣并将卡扣扣合在相邻限位分架的卡柱上即可实现相邻限位分架的固定,当操作人员需要对限位分架进行分离时,旋转卡扣并将卡扣从相邻的限位分架的卡柱上取出即即可实现相邻的限位分架分离。

作为优选,固定槽与限位槽同轴设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固定槽与限位槽同轴设置,使植株在固定运输过程中能够呈与地面垂直状态,避免发生植株在固定运输过程中倾斜倒塌等情况。

作为优选,限位分架内侧与固定分盖的夹角为40至50°。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限位分架与固定分盖倾斜设置,使限位分架旋转一定角度之后便可固定在固定分盖的顶部,进而避免了限位分架架的继续旋转,方便了限位环的连接以及对树干的固定。

作为优选,支架采用的形状为正六边形。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形状为正六边形的支架,使数量较多的支架在叠放运输过程中能够更加紧密的排列,便于进行摆放和运输。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依次将限位分架和固定分盖朝向支架外侧旋转,即分别打开限位槽和固定槽使操作人员能将需要保护的树根放置在容置槽的护根网内,由此实现对植株根部的初步保护。然后依次将固定分盖和限位分架朝向支架内侧旋转,使固定槽和限位槽分别套设在树干外侧并对植株的树干进行固定并对根部进行封闭保护,避免植株在运输过程中根部损坏而导致植株死亡,提高了植株的运输成活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1-支架;2-容置槽;3-固定盖;4-限位架;5-护根网;31-固定分盖;32-固定槽;41-限位环;42-限位槽;43-限位分架;6-缓冲网;11-环形安装槽;51-固定环;421-防护垫;12-透气网;7-固定卡环;71-固定卡槽;72-固定卡块;8-卡扣;81-卡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

参见图1到图4,本实用新型包括用于保护植株树根的支架1以及设置在支架1内并用于容置植株树根的容置槽2。支架1采用的形状为正六边形,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形状为正六边形的支架1使数量较多的支架1在叠放运输过程中能够更加紧密的排列,便于进行摆放和运输。支架1外侧并位于正六边形的每一侧均设有用于增加植株树根透气性的透气网12,通过设置在支架1外侧的多组透气网12对放置植物的根部进行透气处理,避免植物根部因为湿闷而导致腐烂。

进一步参见图1到图2,容置槽2内设有用于保护植株树根的护根网5,容置槽2内并位于护根网5底端设有缓冲网6,本实用新型中设置在容置槽2内并位于护根网5底端的缓冲网6可以对植物的根部起到承托的作用,避免了植株的根部在运输的时候对植株的根部造成挤压破坏。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设置在支架1上并用于固定植株树干的固定盖3以及设置在固定盖3上并用于对植株树干进行位置限定的限位架4。支架1上并位于支架1与固定盖3之间设有用于固定护根网5的环形安装槽11,护根网5上设有环形安装槽11对应的固定环51。操作人员将固定环51设置在环形安装槽11内,然后旋转打开固定分盖31可以方便的对固定环51进行拆卸,从而方便了对支架1内部的护根网5进行拆卸、更换。

进一步参见图2到图3,固定盖3包括两组设置在支架1上并与支架1铰接的固定分盖31以及设置在多组固定分盖31之间并用于固定植株树干的固定槽32。固定分盖31上设有固定卡环7,固定卡环7内设有固定卡槽71,相邻的固定分盖31上设有与其滑动连接并与固定卡槽71对应的固定卡块72。操作人员需要对固定分盖31进行固定时,将固定卡块72沿着固定分盖31滑动并将固定卡块72滑动至相邻固定分盖31的固定卡槽71内,即可实现相邻固定卡槽71的固定,当操作人员需要对固定分盖31进行分离时,将固定卡块72沿着固定分盖31滑动并将固定卡块72从相邻固定分盖31的固定卡槽71内滑出,即可实现相邻固定卡槽71的分离。

进一步参见图2到图1,限位架4包括设置在固定槽32上方的限位环41、设置在限位环41内的限位槽42以及设置在限位环41与固定分盖31之间的限位分架43,限位分架43内侧与固定分盖31的夹角为45°,通过将限位分架43与固定分盖31倾斜设置,使限位分架43旋转一定角度之后便可固定在固定分盖31的顶部,进而避免了限位分架43架的继续旋转,方便了限位环41的连接以及对树干的固定。同时固定槽32与限位槽42同轴设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固定槽32与限位槽42同轴设置,使植株在固定运输过程中能够呈与地面垂直状态,避免发生植株在固定运输过程中倾斜倒塌等情况。

进一步参见图1到图3,限位槽42的内壁设有同于保护植株的防护垫42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限位槽42内壁的防护垫421使植株在固定运输过程中,使限位环41不会对植株的树干造成摩擦损伤。限位分架43上设有与其铰接的卡扣8,相邻的限位分架43上设有与卡扣8对应的卡柱81。本实用新型中操作人员需要对限位分架43进行固定时,旋转卡扣8并将卡扣8扣合在相邻限位分架43的卡柱81上即可实现相邻限位分架43的固定,当操作人员需要对限位分架43进行分离时,旋转卡扣8并将卡扣8从相邻的限位分架43的卡柱81上取出即即可实现相邻的限位分架43分离。操作人员将限位分架43朝向支架1外侧旋转,然后将固定分盖31朝向支架1外侧旋转,即分别打开限位槽42和固定槽32使操作人员能将需要保护的树根放置在容置槽2的护根网5内,然后依次将固定分盖31和限位分架43朝向支架1内侧旋转,使固定槽32和限位槽42分别套设在树干外侧并对树根进行封闭,由此实现了对树根的全面保护功能。

当操作人员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支架1在外侧可以对植株的根部起到保护的作用,通过

通过护根网5可以方便的对植株的根部进行固定,然后通过合并的限位环41对植株的主干进行固定,支架1内部的缓冲可以对植物的根部起到承托的作用,避免了植株的根部在运输的时候对植株的根部造成挤压,且支架1外侧的透气网12可以对支架1的内部起到通风的作用,避免了植株的根部闷湿导致的腐烂。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

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