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粳稻种植的浸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81501发布日期:2020-06-30 19:39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粳稻种植的浸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粳稻种植的浸种装置。



背景技术:

粳稻是水稻的一个品种,粳稻需要日照时间短、但生长周期长,比较耐寒,米质粘性强,米粒短圆,蛋白质含量较高,口味较好,主产我国黄河流域、背部和东北部,在南方则分布于海拔1800米以上,是为中纬度和较高海拔地区发展形成的亚种。

粳稻种植时,通过浸种的种子更有利于种植,对粳稻的生长及收获产量都有重要影响。浸种是用清水或各种溶液浸泡种子的方法,目的是促进种子较早发芽,并杀死一些虫卵和病毒的种植流程。现有的粳稻浸种方法是:将种子置于清水或药剂中,依靠人工每隔一段时间将种子捞出与空气充分接触,十分耗费人力,且为了保证各处种子的吸水速度一致,还需要依靠人工每隔一段时间进行翻转,翻转效果差,且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用于粳稻种植的浸种装置。

一种用于粳稻种植的浸种装置,包括底座,安装在底座上的支撑座,安装在支撑座上的驱动组件,安装在驱动组件上的多个浸种组件;

驱动组件包括安装在支撑座上的电机,通过滚动轴承转动安装在支撑座上且与电机输出轴连接的蜗杆,通过滚动轴承转动安装在支撑座上的主轴,安装在主轴上且与蜗杆啮合的蜗轮,安装在主轴上且随主轴转动的主动齿轮,安装在主轴上的固定环,安装在固定环上且围绕固定环中心轴线环形阵列的多个支撑臂,通过滚动轴承转动安装在主轴上且与主轴同轴设置的副轴,安装在副轴上的固定齿轮,通过滚动轴承转动安装在支撑臂上且与固定齿轮啮合的多个行星齿轮;

浸种组件包括安装在行星齿轮上且与行星齿轮同轴设置的固定座,安装在固定座上且为扁平结构、铁丝网构成的浸种盒,一端安装在行星齿轮上且与行星齿轮同轴设置、罩在浸种盒外的浸水桶,与浸水桶远离行星齿轮一端螺纹连接的桶盖,安装在行星齿轮上的蓄水箱,安装在行星齿轮上的供氧箱;

浸水桶上设有进水口,进水口上安装有第一阀门;浸水桶通过第一管道与蓄水箱连通,第一管道上安装有水泵、第二阀门;浸水桶通过第二管道与供氧箱连通,第二管道上安装有气泵、第三阀门。

进一步的,浸种盒包括盒盖、盒体,盒盖一端通过销轴与盒体转动连接,另一端通过卡扣与盒体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齿轮齿数为z1,行星齿轮齿数为z2,z2=2z1。

本实用新型具有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组件带动浸种组件转动,解决了现有浸种为了保证各处种子的吸水速度一致,需要依靠人工间隔对进行翻转的问题;利用电机带动蜗杆转动,蜗杆与蜗轮啮合,主轴随蜗轮转动,主动齿轮转动,行星齿轮随主动齿轮转动的同时与固定齿轮啮合,行星齿轮自转,从而带动浸种盒转动,浸种盒内的种子在自身重力作用与浸种盒随行星齿轮转动的双重作用下,种子翻转,无需人工,省时省力,同时保证了浸种盒内各处种子吸水速度一致。通过进水口向浸水桶内注入清水或药剂对种子进行浸泡,利用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完成种子的浸泡与吸氧操作;无需人工每隔一段时间将种子捞出与空气充分接触,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左视方向部分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浸种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浸种盒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支撑座,3-驱动组件,4-浸种组件,5-电机,6-蜗杆,8-蜗轮,9-主轴,10-主动齿轮,11-固定环,12-支撑臂,13-副轴,14-固定齿轮,15-行星齿轮,16-固定座,17-浸种盒,18-浸水桶,19-蓄水箱,20-供氧箱,21-盒体,22-盒盖,23-进水口,24-第一管道,25-第二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用于粳稻种植的浸种装置,包括底座1,安装在底座1上的支撑座2,安装在支撑座2上的驱动组件3,安装在驱动组件3上的多个浸种组件4;

驱动组件3包括安装在支撑座2上的电机5,通过滚动轴承转动安装在支撑座2上且与电机5输出轴连接的蜗杆6,通过滚动轴承转动安装在支撑座2上的主轴9,安装在主轴9上且与蜗杆6啮合的蜗轮8,安装在主轴9上且随主轴9转动的主动齿轮10,安装在主轴9上的固定环11,安装在固定环11上且围绕固定环11中心轴线环形阵列的四个支撑臂12,通过滚动轴承转动安装在主轴9上且与主轴9同轴设置的副轴13,安装在副轴13上的固定齿轮14,通过滚动轴承转动安装在支撑臂12上且与固定齿轮14啮合的多个行星齿轮15;固定齿轮14齿数为z1,行星齿轮15齿数为z2,z2=2z1。

浸种组件4包括安装在行星齿轮15上且与行星齿轮15同轴设置的固定座16,安装在固定座16上且为扁平结构、铁丝网构成的浸种盒17,一端安装在行星齿轮15上且与行星齿轮15同轴设置、罩在浸种盒17外的浸水桶18,与浸水桶18远离行星齿轮15一端螺纹连接的桶盖,安装在行星齿轮15上的蓄水箱19,安装在行星齿轮15上的供氧箱20;

铁丝网的浸种盒17使种子与水可以充分接触且同时起到隔离作用,避免种子落入水中。

通过驱动组件3带动浸种组件4转动,解决了现有浸种为了保证各处种子的吸水速度一致,需要依靠人工间隔对进行翻转的问题;利用电机5带动蜗杆6转动,蜗杆6与蜗轮8啮合,主轴9随蜗轮8转动,主动齿轮10转动,行星齿轮15随主动齿轮10转动的同时与固定齿轮14啮合,行星齿轮15自转,从而带动浸种盒17转动,浸种盒17内的种子在自身重力作用与浸种盒17随行星齿轮15转动的双重作用下,种子翻转,无需人工,省时省力,同时保证了浸种盒17内各处种子吸水速度一致。

浸种盒17包括盒盖22、盒体21,盒盖22一端通过销轴与盒体21转动连接,另一端通过卡扣与盒体21可拆卸连接。

浸水桶18上设有进水口23,进水口23上安装有第一阀门;浸水桶18通过第一管道24与蓄水箱19连通,第一管道24上安装有水泵、第二阀门;浸水桶18通过第二管道25与供氧箱20连通,第二管道25上安装有气泵、第三阀门。

通过进水口23向浸水桶18内注入清水或药剂对种子进行浸泡,利用第一管道24、第二管道25完成种子的浸泡与吸氧操作;无需人工每隔一段时间将种子捞出与空气充分接触,省时省力。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打开第一阀门,关闭第二阀门、第三阀门,通过进水口23向浸水桶18内注满清水,然后关闭第一阀门、启动电机5,驱动组件3带动浸种组件4转动,浸种盒17随行星齿轮15不断发生翻转,保证浸种盒17内各处的种子均可得到浸泡;当种子需要吸氧时,打开第二阀门,水泵将浸水桶18内的清水通过第一管道24全部移入蓄水箱19内,接着关闭第二阀门、打开第三阀门,气泵通过第二管道25为浸水桶18提供氧气,种子与氧气接触;当浸种结束后,将种子取出。

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可以做出许多其他改变和改型。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特定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