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可自动关闭的手持式激光驱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78769发布日期:2020-09-11 21:37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可自动关闭的手持式激光驱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激光技术应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全可自动关闭的手持式激光驱鸟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生态保护的日益重视,鸟类受到良好的保护,数量逐渐增多,但是与此同时鸟类也为航空安全,水产养殖,作物种植及电力安全等方面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及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在机场附近飞鸟与飞机相撞事故也时有发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为了避免及解决上述领域的鸟害问题,目前往往采用听觉恐吓、视觉震慑、直接捕杀、化学、生态或雷达预警等一切手段对鸟类进行驱赶,然而以上方式均有不同程度的缺陷,听觉恐吓产生巨大的噪音污染,对周边人员也会造成伤害;视觉震撼易产生适应性,作用有限;化学及生态驱赶对周边生态系统造成影响,且耗费财力、物力较大;直接捕杀这一方案则与现今驱鸟手段逐渐走向生态和绿色驱鸟的方向相背离。

对于鸟类而言,视觉是最为敏感的,因此激光驱鸟这一手段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根据研究可知,鸟类对于波长为532nm的绿色激光最为敏感,依据这一原理,市面上的驱鸟激光器多数是采用波长约为532nm,低功率的的激光发生器进行驱鸟,使得驱鸟器在保证驱鸟有效性的情况下,使用低功率激光保证使用者及对于鸟类的安全性;市场上的激光驱鸟器大体可分为云台式和手持式,云台式激光驱鸟器具有全天候、自动化、范围广等优点,但成本高昂,体积较大且安装位置固定,因此需要手持式激光驱鸟器填补其功能的盲点及空白;激光驱鸟器拥有驱鸟效果显著这一优点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缺点,由于激光发生器寿命有限,进而导致激光驱鸟器成本及使用寿命都受到制约。

申请号cn200820068090.8的专利提出了一种光驱鸟器,包括电源、激光管和支撑托架,激光管内安装有激光发生器且激光管上部固定于一望远瞄准镜用以光斑瞄准,该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枪体结构易于握持,便于瞄准,且采用的he-ne激光发生器产生632.8nm,功率10-15mw的绿色激光进行驱鸟;该实用新型虽然可以有效地完成驱鸟工作,但是一方面缺少对激光发生器的保护,以延长使用寿命,提升激光质量,另一方面也缺少对操作人员的保护,以避免对于手持人员造成损伤。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亟需一种使用方便、驱鸟有效的安全可自动关闭的手持式激光驱鸟器来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安全可自动关闭的手持式激光驱鸟器,能够在满足有效驱鸟这一基本需求的前提下,能够提升其安全性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安全可自动关闭的手持式激光驱鸟器,包括壳体,激光发生组件及扩缩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全控制组件,所述安全控制组件包括电源驱动控制模块,限流器,触摸芯片及热敏开关,所述电源驱动控制模块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至所述激光发生组件的电源,所述限流器及热敏开关一端连接至所述激光发生组件,另一端连接至电源驱动控制模块输入端,所述触摸芯片一端连接至触摸接触板,另一端连接至电源驱动控制模块输入端。

上述实施方式,优选的是,所述安全控制组件还包括时钟单元,所述时钟单元包括第一时钟单元5和第二时钟单元5,所述第一时钟单元5输入端连接至限流器,所述第二时钟单元5输入端连接至触摸芯片,且所述时钟单元输出控制信号至电源驱动控制模块。

上述实施方式,优选的是,所述激光发生组件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内部,且所述电源为便携式电源,为串并联连接的便携式24v或48v模块,所述便携式电源连接至激光发生器,所述激光发生器为功率可调节的激光波长为530nm至556nm的激光发生器,并连接至控制开关,所述壳体包括扩缩镜管,所述扩缩镜固定安装于所述扩缩镜管内部前端,且所述扩缩镜管2与所述壳体剩余管体通过螺纹连接。

上述实施方式,优选的是,所述激光发生组件还包括频闪控制器,便携式电源连接至所述频闪控制器,且所述频闪控制器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至激光发生器。

上述实施方式,优选的是,所述控制开关为第一多档式开关,所述第一多档式开关经微处理器连接至便携式电源及激光发生器。

上述实施方式,优选的是,所述激光发生组件还包括第二多档式开关,所述第二多档式开关经微处理器连接至频闪控制器控制信号输入端.

上述实施方式,优选的是,所述壳体还包括还第一套管和调节套管,所述第一套管为圆管状结构,内部为第一空腔1,其外壁为防滑握持部1,顶端为插拔式的连接母座1,且触摸接触板固定安装于所述防滑握持部1,所述第一空腔1内固定安装有便携式电源,激光发生器及频闪控制器,且第一多档式开关及第二多档式开关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套管外壁。

上述实施方式,优选的是,所述调节套管为圆管状结构,其下端为插拔式的连接公头,且其上端外壁处为外螺纹部2。

上述实施方式,优选的是,所述扩缩镜管内部为第二空腔3,且所述第二空腔3内壁下端为内螺纹部3。

上述实施方式,优选的是,所述安全控制组件还包括微动开关,所述微动开关固定安装于调节套管下端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热敏开关及限流器对于激光发生器的使用寿命进行了良好的保护,且通过触摸芯片避免了操作人员忘记关闭机器造成的机器使用寿命无效损耗;

2)本实用新型采用前后插拔式分体结构,使得在需要对激光发生器进行更换或者维护时,可以更为简单的分离,并通过设置微动开关避免了意外分离时对操作人员造成损害;

3)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扩缩镜的轴向可调节,使得光斑大小及驱鸟范围可调节,使得在应对鸟类适应性的同时,使得驱鸟工作更为简单有效,本实用新型采用通过调节激光发生器功率及频闪控制器频率,产生多种激光参数组合,有效应对鸟类的适应性,起到长期有效的驱鸟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4为激光发生组件及安全控制组件原理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安全控制流程框图。

图中:1、激光发生组件;11、便携式电源;12、激光发生器;13、频闪控制器;14、第一多档式开关;15、第二多档式开关;2、扩缩镜;3、壳体;31、第一套管;311、第一空腔;312、防滑握持部;313、连接母座;32、调节套管;321、连接公头;322、外螺纹部;33、扩缩镜管;331、第二空腔;332、内螺纹部;4、安全控制组件;41、电源驱动控制模块;42、热敏开关;43、限流器;44、触摸芯片;45、时钟单元;451、第一时钟单元;452、第二时钟单元;46、微动开关;47、触摸接触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使用新型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使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使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使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使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仅为了便于描述本使用新型的运作原理及实现方式,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尺寸数值、外观形状或以特定的尺寸比例配合,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使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全可自动关闭的手持式激光驱鸟器,包括壳体3,激光发生组件1,扩缩镜2及安全控制组件4,激光发生器组件1包括激光发生器12和频闪控制器13及二者相应的多档位控制开关对其进行多档位选择控制,实现激光发生器12的激光参数可控调节,壳体3为多段式结构使得其内置扩缩镜2可通过螺纹连接调节实现轴向位置调节,实现激光驱鸟器光斑及范围的可控调节,且安全控制组件4通过热敏开关42及限流器43实现对于激光发生组件1的过热、大电流保护,通过微动开关46实现自动切断电源,同时通过触摸芯片44实现长时间无操控自动关闭,延长激光发生器12使用寿命。

以下为具体实施例: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壳体3呈多段式可拆分长管状结构,便于操作人员握持使用;其可分为位于末端的第一套管31,位于中段的调节套管32及位于前端的扩缩镜管33,且第一套管31前端固定安装的连接母座313与调节套管32后端固定安装的连接公头321实现插拔式连接,相较于两段式螺纹连接方式,插拔式连接方案安装更为简易,结构更为紧凑,且避免了长螺纹段安装出现偏心及安装失败的问题,影响内部激光光路,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同一轴线方向使用两段螺纹连接时所造成的互相影响;第一套管31内部为第一空腔311,用以安装激光发生器12及频闪控制器13等激光发生及控制部件;扩缩镜管33内固定安装有扩缩镜2并内部为第二空腔331,且其后段空腔内为内螺纹部332;调节套管32前端外壁为外螺纹部322,并通过内螺纹部332及外螺纹部322与扩缩镜管33实现螺纹连接;当旋转调节扩缩镜管33时,调节套管32可于扩缩镜管33内部第二空腔331内于一定范围内前后移动,进而调节扩缩镜2于轴线上所处的位置;为了优化使用体验,第一套管31外壁处还有防滑握持部312,使得操作人员可以握持该部位进行驱鸟工作,或者一手握持该部位,一手调节前端扩缩镜2轴向位置,操作更为简单舒适。

如图2~图4所示,为了避免鸟类的适应性造成激光驱鸟器的驱鸟功能失效,需要对于所产生的激光参数可调节,第一空腔31内部安装有激光发生器12及频闪控制器13,并通过便携式电源11对其进行供能;所述便携式电源11为便携式的24v或48v模块,可以通过串并联的组合方式为激光发生器12及频闪控制器13供电,且频闪控制器13连接至激光发生器12并以预设频率向激光发生器12发出信号,实现激光发生器12的脉冲发射,进而获得一定频率频闪的激光光源;另一方面第一套管16外壁处固定安装有第一多档式开关14及第二多档式开关15分别对于激光发生器12及频闪控制器13进行档位控制;本实施例中第一多档式开关14及第二多档式开关15分别可按档位选择控制激光发生器12功率及频闪控制器13的频闪频率,第一多档式开关14位于关闭档时,便携式电源11关闭停止供电。

根据现有研究,鸟类眼球中有4种视色素,分别为紫色、蓝色、绿色和黄色,其中鸟类对于波长为532nm的绿色激光更为敏感,驱鸟效果最为有效,因此选择产生激光波长为530nm~565nm的激光发生器12;同时由于波长为530nm~565nm的绿色激光发生器技术较其余种类激光发生器更为滞后,因此成本较高且绿色激光的质量受温度等参数影响较大,为了避免高电流对于激光发生器12的损害及机器长时间运行的高温对于激光发生器12及激光质量的损害,且在长时间无人使用时自动关闭机器以延长使用寿命,同时使得人员在拆离安装有扩缩镜2的前段套管时,避免尚未经扩缩镜2分散的激光对人造成伤害,本实用新型加装有安全控制组件4对其进行操作及控制优化。

如图2~图5所示,激光发生组件1所包括的零部件及安全控制组件4的连接原理为:安全控制组件4包括电源驱动控制模块41,电源驱动控制模块41连接至便携式电源11以实现对电源开关状态的控制,同时便携式电源11连接至激光发生器12及频闪控制器13;第一多档式开关14输出控制信号至电源驱动控制模块41及激光发生器12;第二多档式开关15输出控制信号至频闪控制器13;频闪控制器13输出控制信号至激光发生器12;另有触摸接触板47固定安装于防滑握持部312,且其触摸芯片44及限流器43控制信号输出端分别连接至时钟单元45内的第一时钟单元451及第二时钟单元452,限流器43与激光发生器12连接,且依据时钟单元45预设时长,使得触摸芯片44长时间未触碰或激光发生器12电流超额时间过长时,时钟单元45输出控制信号至电源驱动控制模块41并关闭便携式电源11;热敏开关42连接至激光发生器12,且其输出端连接至电源驱动控制模块41信号输入端;另有微动开关46固定安装于调节套管32下端面,且其输出端连接至电源驱动控制模块41信号输入端。

实际工作时,依据所需的激光功率及频闪频率选择第一多档式开关14及第二多档式开关15相应档位,双手握持防滑握持部312,调整安全可自动关闭的手持式激光驱鸟器朝向,进行驱鸟工作;当单手握持住防滑握持部312时,旋转前端扩缩镜管33螺纹进行轴向移动,进而使扩缩镜2于轴线上前后移动,实现光斑大小及照射范围的改变;当激光发生组件1内部部件故障或者需更换激光发生器12时,于连接母座313及连接公头321处分离第一套管31及调节套管32,并切换包含所需激光发生器12或频闪控制器13的激光发生组件1重新进行插拔式连接;触摸芯片44经触摸接触板47接收人体触控信息,当持续未检测到触控信息时长超出第一时钟单元451预设阈值时,判定人员未使用该设备,输出关闭信号至电源驱动控制模块41;限流器43用以确保激光发生器12内部电流数值,当超额电流持续时间超出第二时钟单元452预设阈值时,输出关闭信号至电源驱动控制模块41进行断电保护;热敏开关42用以控制激光发生器12温度,延长其使用寿命并保证激光产生质量,当检测到工作温度超出预设阈值时,输出关闭信号至电源驱动控制模块41进行断电保护;由于调节套管32与第一套管41为可拆卸安装,且激光为经过前端扩缩镜2时,较为密集,为了避免使用激光驱鸟器时意外拆卸调节套管32,对使用人员造成伤害,当调节套管32与第一套管41分离时,微动开关46松开,其输出电平发生变化,进而导致电源驱动控制模块41控制关闭电源。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