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坡面的植被修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25254发布日期:2020-07-04 00:46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坡面的植被修复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坡面的植被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坡面的植被修复结构。



背景技术:

坡地,又称斜坡面、坡面或坡地面,坡地上的岩石和风化碎屑物,在构造运动、重力和流水的作用下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和蠕动等,所形成的各种地貌称为坡地地貌,坡地表面植物难以生长,水土流失严重,植被修复是对坡地表面进行植被改造,使植被在坡地表面生存,改善坡地环境。

但是现有的坡面植被修复结构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现有的坡面的植被修复结构比较简单,植被容易因为大雨造成的水土流失影响生长,而且现有的植被修复结构灌溉需要大量的人力,增加了劳动量。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坡面的植被修复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坡面的植被修复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坡面的植被修复结构,包括岩石层,所述岩石层的表面设置有土壤层,且岩石层的内部开设有根系引导孔,所述土壤层的表面覆盖有防护网,且土壤层的内部嵌入安装有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网的表面开设有安装孔,且防护网的下端设置有嵌入土壤层内部的固定锚杆,所述安装孔的内部设置有修复植物,所述防护组件的两端连接有灌溉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护组件包括拦截板、养料引导孔、连接通孔、密封盖和缓释营养肥料,所述拦截板的上表面两端均通过螺纹连接有密封盖,且拦截板的底端两侧均开设有连接通孔,所述拦截板的内部设置有缓释营养肥料,且拦截板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养料引导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灌溉组件包括灌溉、进水口、出水口和连接管,所述灌溉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管,且灌溉的下表面开设有出水口,所述连接管的上端均连接有进水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护网为尼龙材质的构件,且防护网的两端均与防护组件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锚杆为不锈钢材质的构件,且固定锚杆嵌入土壤层的内部与岩石层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养料引导孔的直径为10mm,且养料引导孔在拦截板的一侧表面均匀分布。

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出水口均匀分布在灌溉的下表面,所述连接管的直径小于连接通孔的直径,且连接管穿过连接通孔内部与灌溉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防护组件,可以减少大雨时的水土流失,拦截板的内部设置有缓释营养肥料,可以增加土壤层的营养,维持修复植物的正常生长;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灌溉组件,可以对所有的修复植物同时进行灌溉,减少人工劳动量,增加了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坡面的植被修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坡面的植被修复结构中灌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坡面的植被修复结构中防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的放大图。

图中:1、防护组件;101、拦截板;102、养料引导孔;103、连接通孔;104、密封盖;105、缓释营养肥料;2、灌溉组件;201、灌溉管;202、进水口;203、出水口;204、连接管;3、土壤层;4、修复植物;5、岩石层;6、根系引导孔;7、安装孔;8、防护网;9、固定锚杆。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坡面的植被修复结构,包括岩石层5,岩石层5的表面设置有土壤层3,且岩石层5的内部开设有根系引导孔6,土壤层3的表面覆盖有防护网8,且土壤层3的内部嵌入安装有防护组件1,防护网8的表面开设有安装孔7,且防护网8的下端设置有嵌入土壤层3内部的固定锚杆9,安装孔7的内部设置有修复植物4,防护网8为尼龙材质的构件,且防护网8的两端均与防护组件1固定连接,固定锚杆9为不锈钢材质的构件,且固定锚杆9嵌入土壤层3的内部与岩石层5相连接。

在图2中:土壤层3的内部嵌入安装有防护组件1,防护组件1包括拦截板101、养料引导孔102、连接通孔103、密封盖104和缓释营养肥料105,拦截板101的上表面两端均通过螺纹连接有密封盖104,且拦截板101的底端两侧均开设有连接通孔103,拦截板101的内部设置有缓释营养肥料105,且拦截板101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养料引导孔102,养料引导孔102的直径为10mm,且养料引导孔102在拦截板101的一侧表面均匀分布,通过设置有防护组件1,可以减少大雨时的水土流失,拦截板101的内部设置有缓释营养肥料105,可以增加土壤层3的营养,维持修复植物4的正常生长。

在图2中:防护组件1的两端连接有灌溉组件2,灌溉组件2包括灌溉管201、进水口202、出水口203和连接管204,灌溉管20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管204,且灌溉管201的下表面开设有出水口203,连接管204的上端均连接有进水口202,出水口203均匀分布在灌溉管201的下表面,连接管204的直径小于连接通孔103的直径,且连接管204穿过连接通孔103内部与灌溉管201连接,通过设置有灌溉组件2,可以对所有的修复植物4同时进行灌溉,减少人工劳动量,增加了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首先将修复植物4穿过安装孔7安装在土壤层3内部,修复植物4的根部底端贯穿进入根系引导孔6内部,之后打开密封盖104,将缓释营养肥料105放入拦截板101内部,然后关闭密封盖104,养料引导孔102的直径为10mm,且养料引导孔102在拦截板101的一侧表面均匀分布,缓释营养肥料105通过养料引导孔102进入土壤,通过设置有防护组件1,可以减少大雨时的水土流失,拦截板101的内部设置有缓释营养肥料105,可以增加土壤层3的营养,维持修复植物4的正常生长,之需要灌溉时,水流从进水口202进入,通过连接管204到达灌溉管201,灌溉管201的下表面开设有出水口203,水流从出水口203,流出对土壤进行灌溉,通过设置有灌溉组件2,可以对所有的修复植物4同时进行灌溉,减少人工劳动量,增加了实用性。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坡面的植被修复结构,包括岩石层(5),其特征在于,所述岩石层(5)的表面设置有土壤层(3),且岩石层(5)的内部开设有根系引导孔(6),所述土壤层(3)的表面覆盖有防护网(8),且土壤层(3)的内部嵌入安装有防护组件(1),所述防护网(8)的表面开设有安装孔(7),且防护网(8)的下端设置有嵌入土壤层(3)内部的固定锚杆(9),所述安装孔(7)的内部设置有修复植物(4),所述防护组件(1)的两端连接有灌溉组件(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坡面的植被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组件(1)包括拦截板(101)、养料引导孔(102)、连接通孔(103)、密封盖(104)和缓释营养肥料(105),所述拦截板(101)的上表面两端均通过螺纹连接有密封盖(104),且拦截板(101)的底端两侧均开设有连接通孔(103),所述拦截板(101)的内部设置有缓释营养肥料(105),且拦截板(101)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养料引导孔(1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坡面的植被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溉组件(2)包括灌溉管(201)、进水口(202)、出水口(203)和连接管(204),所述灌溉管(20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管(204),且灌溉管(201)的下表面开设有出水口(203),所述连接管(204)的上端均连接有进水口(20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坡面的植被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网(8)为尼龙材质的构件,且防护网(8)的两端均与防护组件(1)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坡面的植被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锚杆(9)为不锈钢材质的构件,且固定锚杆(9)嵌入土壤层(3)的内部与岩石层(5)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坡面的植被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料引导孔(102)的直径为10mm,且养料引导孔(102)在拦截板(101)的一侧表面均匀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坡面的植被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203)均匀分布在灌溉管(201)的下表面,所述连接管(204)的直径小于连接通孔(103)的直径,且连接管(204)穿过连接通孔(103)内部与灌溉管(201)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坡面的植被修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坡面的植被修复结构,所述岩石层的表面设置有土壤层,且岩石层的内部开设有根系引导孔,所述土壤层的表面覆盖有防护网,且土壤层的内部嵌入安装有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网的表面开设有安装孔,且防护网的下端设置有嵌入土壤层内部的固定锚杆,所述安装孔的内部设置有修复植物,所述防护组件的两端连接有灌溉组件,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防护组件可以减少大雨时的水土流失,拦截板的内部设置有缓释营养肥料,可以增加土壤层的营养,维持修复植物的正常生长,灌溉组件可以对所有的修复植物同时进行灌溉,减少人工劳动量,增加了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秀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袁秀锦
技术研发日:2019.10.30
技术公布日:2020.07.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